疫情讓美國人吃不上豬牛肉了?人造肉銷量逆勢翻兩倍

2021-01-17 齊魯壹點

對於疫情期間居家隔離的人們來說,去超市購物可能是出門唯一的目的,食物供應充足也是讓人們得以安心等待疫情結束的關鍵。然而由於多家工廠關門,工人大量感染,美國肉類公司發布警告稱:食品供應鏈正陷入危機。

美國最大的肉類生產商之一泰森(Tyson)食品公司近日在《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和其總部所在地阿肯色州的媒體發布整版廣告警告稱,在工廠重新開放之前,產品供應十分有限,農民也無處出售牲畜。

「豬肉、牛肉和雞肉工廠被迫關閉,短時間內,供應鏈上將減少成百上千萬磅肉類,」泰森董事會主席約翰·泰森寫道。

過去一周裡,泰森公司關閉了位於印第安納州和愛荷華州的兩家豬肉廠,這兩家工廠每天可以屠宰總共35000頭豬。泰森還關閉了位於華盛頓州的一家牛肉廠。

與雙匯同屬萬洲國際的美國豬肉供應商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也陷入新冠危機。其位於南達科他州的廠房共有640個員工確診新型肺炎,被當地政府下令關閉2周。跨國肉類公司JBS也關閉了四家美國工廠,其在科羅拉多州的牛肉廠共有100多名員工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在停工兩周後於上周末復工。

分析人士指出,肉類加工廠的職位通常是低薪工作,由移民來完成。工人們可能會住在擁擠的宿舍裡,不止一個家庭同住一個住所——保持社交距離措施的反面。只要有一個人感染,病毒就會迅速大量傳播。泰森公司也因為沒有給工人提供足夠的防護而受到批評。

國際食品和失業工人聯合工會數據稱,至少有10名肉類包裝工人和3名食品加工工人感染新冠病毒後死亡,還有5000名肉類包裝工人和1500名食品加工工人受到直接影響。

據《金融時報》報導,美國豬肉加工產能已下滑近三分之一,牛肉加工量也減少14%。在美國中西部地區,一些無法把豬賣給肉類加工廠的農民已經開始對豬實行安樂死。

關注家禽貿易的瓦特國際傳媒指出,相對來說,阿肯色州、南卡羅萊納州和北卡之間的南部 「肉雞帶 」家禽工廠受到的疫情衝擊較小。但在工人短缺的背景下,據彭博新聞社報導,一家大型雞肉加工廠被迫撲殺200萬隻雞。

美國農業部長桑尼·珀杜上周表示,農業部將購入大量肉類補充冷凍食品庫存,減輕美國農民的財務負擔。該部門月度數據顯示,全美冷凍豬肉儲存量為6.21億磅,從3月到4月下降了4%。屠宰率更是下跌25%。同時期的冷凍牛肉庫存相對穩定,上升2%至5.02億磅,家禽庫存增加4%至13億磅。

儘管工廠停工令肉類供應鏈風險陡增,但雪城大學供應鏈管理副教授朱莉-尼德霍夫(Julie Niederhoff)對CNN表示,美國食品供應總體穩健,只不過個別品牌的某種肉類會出現暫時短缺。「可能會在一段時間裡吃不到泰森豬肉腸,只能買普渡雞腿肉。」

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國人減少了肉類攝取,轉而選擇雞蛋、堅果和豆類食物。據《紐約時報》介紹,美國平均每人每年食肉量從200多磅下降到2012年的185磅。牛肉和豬肉使用量大幅下降,便宜的雞肉則受到青睞。到2018年,肉類消費反彈至金融危機前的水平,但牛肉消費量仍未完全恢復。

與十餘年前相比,消費者已經擁有了更多選擇,例如購買Byond Meat、Impossible Foods公司生產的人造肉補充植物性蛋白質。

尼爾森公司數據顯示,截至4月18日的一周內,美國人造肉銷售量同比增加200%,8周內猛增265%。與此相比,新鮮肉類在這兩個時期銷量增加30%和39%。

在肉類加工廠關閉和星巴克宣布在中國聯合Beyond Meat推出人造肉菜品的利好消息影響下,Beyond Meat公司的股價則在上周上漲40%,創該公司去年5月上市以來單周最好表現。

人造肉產業活動組織The Good Food Institute執行董事布魯斯·弗裡德裡希認為,與真正的肉類相比,植物性蛋白替代品的生產更加自動化,對勞動力依賴較少,不容易受到人員短缺影響,供應鏈更容易操控。

對於大多數消費者來說,價格才是最重要的因素。目前人造肉的成本仍然較高,然而分析認為,如果牛肉、豬肉或雞肉的成本在未來幾年內持續上漲,市場就會發生變化。

(來源:界面新聞)

相關焦點

  • 人造牛肉、雞肉、兔肉還能接受,人造大象肉你敢吃嗎?
    人造牛肉、雞肉、兔肉還能接受,人造大象肉你敢吃嗎?而繼牛肉、雞肉、兔肉等人造肉競相湧現後,現在居然有初創企業將目光投向了人造大象肉、長頸鹿肉,這會是門好生意嗎?這就像美國人接受壽司的過程,在壽司一開始傳入美國的時候,被美國人棄如敝屣,後來口味經過不斷調和後,壽司如今已經成為風靡美國大街小巷的美食。但實際上,人造大象肉能否被最終接受,最關鍵還得取決於它們的口味以及成本。姑且不論人造肉的營養,僅就口味而言,現階段只有極少數人品嘗過人造肉樣品。
  • 銷量猛增!新冠疫情引發動物肉消費擔憂,人造肉迎來自己的「高光...
    「更健康安全」的人造肉2013年,比爾·蓋茨在吃了一口Beyond Meat 生產的人造雞肉卷後,便成為了「人造肉」的頭號鼓吹者,不僅身體力行投資「人造肉」企業,還積極向世界宣傳「人造肉」這一概念。而近年來,全球素食主義者數量不斷增加,消費者對健康飲食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人造肉恰恰滿足了這種需求。
  • 美國生產出人造豬肉,即將供應市場,你會吃嗎?
    周一晚上,這家總部位於加州的公司在拉斯維加斯的CES電子產品展上推出了人造豬肉和人造香腸。這是Impossible Foods人造牛肉食品之外的首次嘗試,人造漢堡於2016年開始銷售,是不斷增長素食肉類別中的一個關鍵角色,和漢堡一樣,人造豬肉和人造香腸都是用大豆製成的,但味道和質地都與豬肉相似。人造豬肉將首先在餐廳推出,公司還沒有透漏何時會在商店上架。
  • 外企紛紛搶灘中國人造肉市場,開啟一片市場新藍海?
    此前9月,國產植物肉品牌星期零(Starfield)剛在深圳門店上市中國第一代「人造肉」產品,國內首家人造肉初創公司北京珍肉亦聯合上海老字號「老大房」在中秋推出了3000盒「植物肉」系列鮮肉月餅。今年4月以來,隨著國內疫情逐漸平緩,中國市場上的人造肉產品迎來了又一波井噴。國內品牌如喜茶、雙匯食品、拉麵說、百草味等紛紛入場推出人造肉產品。
  • 別狂吹人造肉了!
    當下,肉類已是現代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很多人甚至「無肉不歡」,幾天不吃肉,生活好像也變得索然無味了。人類對肉食的極度熱愛,催生出一條巨型產業鏈。他預測,有一天,人類不再會做這種蠢事,而能在合適的條件下專門培育想吃的那部分(這樣就會避免浪費時間去養雞頭雞屁股等)。進入21世紀後,邱吉爾的夢想在實驗室裡被科學家變成了現實。不只是伊恩這隻雞能「撿回一條命」,科學家們也正在努力,讓人類即便不宰殺動物也能吃到肉。
  • 人造肉是大趨勢還是「智商稅」?
    2019年5月,美國人造肉創業公司Beyond Meat登陸納斯達克後,上市當日股價便收漲163%,從而引發食品行業及各路資本對「人造肉」的高度關注。Beyond Meat公司投資者包括比爾·蓋茨、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美國最大的肉類生產商「泰森」等。
  • 「人造肉」火了!A股瘋了!植物蛋白概念股雞犬升天
    這一天,A股只要是做大豆產業的,都叫人造肉。人造肉概念股之澤,甚至還惠及了農業股的逆勢走強,如宏輝果蔬、金健米業、農發種業、登海種業等也紛紛頭上飄紅。有識之士指出,A股綠葉叢中開出的幾簇人造肉概念股紅花,源於5月2日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更振奮人心的是,第一天,Beyond Meat的股價直接暴漲163%。
  • 為什麼美國人更喜歡吃牛肉,而中國人吃豬肉比較多?
    而在歐美等國家卻更偏愛吃牛肉,牛排可以說是西餐的代表,而卻很少看到他們吃豬肉 。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飲食差異呢?也許你自然而然地就想到,在國內,比起牛肉的價格,豬肉顯然要便宜許多。確實我國市場上牛肉價格要比豬肉貴兩三倍,吃豬肉更經濟實惠。那是什麼原因使二者的價格相差這麼多呢?而事實上,原因也並不只是價格這麼簡單。
  • 2020:人造肉還會是風口嗎?
    植物基產品主打綠色、健康、營養的理念尚為人們所接受,但細胞培養肉,與自然生長迥異,難免讓人不適。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曾表示,儘管人造肉在資本端都被熱捧,但在消費端做到被認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最終,人造肉企業能否實現盈利?人造肉風口還能持續多久?
  • 中國人吃豬肉,美國人吃牛肉,非洲人吃它,讓人毛骨悚然
    非洲人也是一個神奇的一群人,他們吃的很多東西都是我們中國人不敢想像的,只不過他們商業沒有中國的那麼繁榮,所以消耗的沒有那麼大中國從古至今豬肉無疑是吃的最多的一種了,豬肉生長周期短,長肉快,肉質鮮美,全是都是寶,而且飼養方便,餵食一些我們平常剩下的廚餘垃圾,就剛好可以給豬吃,節約食物
  • 「人造肉」來襲,肉企老大雙匯如何搶佔市場先機
    另一種方法是首先在動物身上提取幹細胞,然後在加入礦物質、維生素等營養素的培養基上進行培養,就像種菜一樣「種」出肉來。這種人造肉和真正的動物肉更加接近,通過人為調節營養素比例,可以生產出人類更加需要的肉類品種,比如適合糖尿病、高血壓、肥胖者群體,或者更有利於減肥的產品,讓愛美的女士在大飽口福時不再為自己的身材擔憂。
  • 矽谷下一個百億美元生意,竟是想讓你心甘情願吃假肉
    今年 5 月,他們和美國最大的羅格超市、Safeway 合作鋪了 1300 家美國門店,把人造牛肉餅和真的牛肉餅放在同一個貨架上銷售。伊森·布朗(Ethan Brown)是 Beyond Meat 的創始人和 CEO,他說自己的最終目標是,讓農民不使用大規模種植玉米和小麥,投餵給動物的養殖方式,既消耗糧食資源也消耗土地和淡水。他說,人類未來不需要屠宰動物,也能享受到肉食的口感。
  • 「美國人造肉第一股」在華推出多款人造豬肉餡產品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閻俠)在華建廠消息披露不久,「美國人造肉第一股」 Beyond Meat又有新動作。11月18日,別樣肉客Beyond Meat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別樣豬肉」今日起美味上桌!品牌致力於打造優質的植物肉產品,此次專為中國市場研發的別樣豬肉具有傳統豬肉糜的上乘肉質和多汁口感,可滿足多種烹飪需求。」Beyond Meat稱:別樣豬肉由別樣肉客洛杉磯總部團隊與中國團隊齊心併力研發而成。「為更直接地傾聽來自消費者的反饋從而不斷完善產品,別樣肉客在中國進行了多項感官測試,以確保別樣豬肉具有動物豬肉糜類似的肉質和芳香,令人垂涎的同時改善人體健康和環境效益。
  • 人造肉看上去已經很逼真,但是好吃嗎?香不香?
    其原材料是從豌豆、大豆、小麥中提取的植物蛋白,完全不含動物性成分,以Beyond Meat、Impossible Food等公司的產品為代表。8月8日,美國漢堡王正式開始在全美7200多家門店售賣人造肉漢堡「Impossible Whopper」(不可能的皇堡),該漢堡中人造肉餅的供應商就是Impossible Food。從這個意義上說,人造肉在「結果」上更接近真正的肉。
  • 投資者追捧的人造肉是下一個風口?風光的背後硬傷很扎眼
    看好人造肉的名人不在少數,比如比爾蓋茨、好萊塢明星小李子都看好人造肉;李嘉誠和谷歌創始人Sergey Brin在過去十年裡也投資了不少人造肉企業。目前,人造肉分為兩大類,分別是植物蛋白肉以及清潔肉,也有的稱之為素肉和試管肉。前者已經投入市場,其中代表Beyond Meat公司成立十年來也從未走出虧損狀態,怎樣盈利是一個大問題。後者居高不下的成本一直是市場化最大的阻力。
  • 星巴克、肯德基同時推出「人造肉」套餐,你不嘗試...
    星巴克和肯德基官宣上新「人造肉」相關產品後,資本市場聞風而動,人造肉概念股紛紛上漲。截至4月21日收盤,雙塔食品上漲6.37%,愛普股份上漲4.71%,美盈森上漲4.12%,京糧控股、金字火腿均上漲超3%。
  • 有點幹、脆脆的、像真肉……讓華爾街為之瘋狂的人造肉到底啥味道?
    自從荷蘭科學家馬克·波斯特(Mark Post)於2013年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用牛細胞製作牛肉漢堡的人以來,人造肉一直是幾家初創公司的首要目標。他們都致力於將肉或魚細胞轉化為可食用的肉。而上周Beyond Meat成功上市,籌集近2.5億美元,估值高達近15億美元,讓人造肉的概念又火起來了。隨著技術的發展,雞、鴨、魚、牛肉……在人造肉的清單上將越來越豐富。那麼,讓資本為之狂歡的人造肉,吃起來能否也讓食客為之傾心呢?
  • 人造肉從科幻變現實!未來自然食物將成奢侈品!
    實際上,除了已廣泛應用的人造牛肉漢堡和人造雞塊以外,還有一些高端人造食物也陸續進入人造食品的世界,如人造鵝肝、人造鰻魚、人造金槍魚等,而更為家常類的人造雞蛋、人造香腸、人造豬肉粉也已投放市場。 曾幾何時,人造肉還是科幻專屬,不料科幻這麼快就走進現實。
  • 它是豬身上「最好吃」的肉,一頭豬僅有6斤,想吃還要靠運氣
    對於喜歡吃肉的人來說,如果幾天不吃肉,就會感覺到嘴巴特別饞,吃肉會上癮,因為肉的口感特別香,市面上肉的種類有很多種,要說起我們中國人最喜歡的肉,那就是豬肉了,雖然也有牛肉,羊肉,魚肉蝦肉之類的,但是我們走進菜市場會發現豬肉的銷量是最好的~中國人之所以喜歡吃豬肉,是因為豬肉的價格便宜
  • 人造肉生產商Impossible Foods宣布批發價格再次下調15%
    財聯社(上海,編輯齊林/實習編輯施若涵)訊,美東時間周三,美國人造肉產品製造商Impossible Foods宣布,由於公司產量的提高,決定把針對美國餐飲分銷商的批發價格平均下調15%。這是公司一年內的第二次降價,同時該公司也要求餐飲分銷商也相應地降低對餐廳和消費者的零售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