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肉」來襲,肉企老大雙匯如何搶佔市場先機

2021-01-09 壹點網事

人造肉有兩種「造」法,一種是在植物蛋白中加入從大豆根部提取的植物血紅素和其他成分,經過膨化、擠壓等一系列複雜工藝加工製成。其本質還是植物蛋白食品,卻具有動物肉的氣味、外觀、風味、質地和口感,甚至能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

另一種方法是首先在動物身上提取幹細胞,然後在加入礦物質、維生素等營養素的培養基上進行培養,就像種菜一樣「種」出肉來。這種人造肉和真正的動物肉更加接近,通過人為調節營養素比例,可以生產出人類更加需要的肉類品種,比如適合糖尿病、高血壓、肥胖者群體,或者更有利於減肥的產品,讓愛美的女士在大飽口福時不再為自己的身材擔憂。

世界首富比爾 蓋諮在品嘗過美國一家人造肉公司的「人造牛肉漢堡」後,讚不絕口,當即決定投資該公司,成為「人造肉」早期擁躉之一。

用這兩種方法製造出來的「人造肉」,雖然吃起來都像真的動物肉一樣,但不含膽固醇,僅有少量脂肪,卻富含蛋白質、胺基酸及各種維生素,也不用擔憂非洲豬瘟、藍耳病等動物疫病的不利影響,是名副其實的健康食品。

「人造肉」沒有飼養動物所帶來的汙染,減少了對水資源的消耗,在環境保護方面也有很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地球人口爆炸,對食品的數量和質量要求持續上升的大背景下,「人造肉」受到資本市場青睞就不足為奇了。除微軟比爾蓋諮外,推特西格爾、麥當勞湯普森、華人首富李嘉誠等商業大佬,以及淡馬錫、泰森等國際財團、跨國公司,還有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等好萊塢著名影星,紛紛將投資目光聚焦在「人造肉」企業身上。今年五一過後,「人造肉第一股」美國Beyond Meat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上市首日股價漲幅即高達163%,創造了21世紀以來市值2億美元以上公司上市首日漲幅的最高紀錄。

一大波「人造肉」訊息襲來,在國內A股市場也引起不小的一陣波瀾。維維股份、雙塔食品、豐樂種業等等只要和大豆、植物蛋白能夠扯上一點關係的股票,紛紛漲停;它們中的多數八竿子也和「人造肉」扯不到一塊,市場冷靜下來以後,又紛紛跌停。一漲一跌,張揚著資本的貪婪、股市的狂熱和跟風的愚蠢,也顯現出「人造肉」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發展空間。

目前,由於技術和成本等方面的問題,「人造肉」還處於研發和概念推廣階段,大規模生產和大批量上市還有待時日,但一定為時不遠。以豬、牛、羊為主的傳統動物性肉和肉製品市場,將面臨巨大衝擊和變革,雙匯等傳統肉製品企業也將迎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雙匯集團是國內最大的肉類食品企業,工業基地、市場網絡遍及全國,國內除新疆、西藏外,產品都可以做到朝發夕至。雙匯控股母公司萬洲國際更是一家巨無霸跨國企業,生豬養殖、屠宰和肉製品深加工三大領域產銷均排全球首位。一流的技術、人才、資金和規模優勢,使雙匯在新產品研發和市場推廣方面一直處於前列,每年開發新品100多種。

雙匯一向具備強烈的創新理念,不會放過對「人造肉」的了解和研究。創新是因為世界永遠在變,永遠要面對一個新的世界。在即將到來的「人造肉」風口,誰會一飛沖天,可能是富有經驗、實力雄厚的傳統大佬,也可能是活力充盈、適應性強的商界新秀。

當然,把握時機,搶佔先機很關鍵。

相關焦點

  • 外企紛紛搶灘中國人造肉市場,開啟一片市場新藍海?
    5月30日,海外人造肉公司Beyond Meat宣布將在中國與肯德基和必勝客進行合作。把時間線拉前,今年4月以來,已有包括肯德基、星巴克、達能、雀巢在內的多家跨國企業宣布面向中國市場推出人造肉產品,而國內品牌如雙匯食品、諸老大、百草味、喜茶等也紛紛跟進上市各類植物肉食品,以期打開中國人造肉市場這一新藍海。
  • 雀巢亞洲首條植物基生產線投產 中國「人造肉」市場迎來中外混戰
    事實上,受非洲豬瘟、中美貿易戰乃至新冠疫情的影響,越來越多中國消費者逐漸改變飲食習慣,開始接受和選擇人造肉產品。  歐睿國際調查顯示,包括人造肉產品在內的中國素食市場規模從2014年到2018年增長了33.5%(約100億美元),預計到2023年整體市場規模將達119億美元。  「搜索數據顯示,大多數消費者計劃增加他們對植物性食品的攝入量。」
  • 「人造肉」來了,你要嘗嘗嗎?
    肯德基推出植物肉產品,並在北上廣深等6座城市上線;星巴克上線「植物肉」午餐菜單;美國比薩品牌棒約翰,也在中國推出首款植物肉比薩;德克士推出新型植物雞肉漢堡……在網紅爆品頻出的今天,人造肉市場正高歌猛進、越來越火。那麼,你要去嘗嘗人造肉嗎?風口毫無疑問,人造肉的風口來到中國了。
  • 人造肉看上去已經很逼真,但是好吃嗎?香不香?
    根據《重慶商報》報導,很多試吃者反映,人造肉肉質是顆粒感重,而真正的肉是「一絲一絲」的。而且人造肉炸肉卷和人造肉獅子頭很鬆散,像被壓緊實的肉末。口感差異僅僅是所有人造肉商業化挑戰的冰山一角,現在的人造肉行業還處於萌芽階段。面對如此龐大的肉類市場,以及口味刁鑽見多識廣的中國消費者,人造肉如果想真正在食品市場分一杯羹,還有許多難關需要邁過。這肉怎麼樣?
  • 2020:人造肉還會是風口嗎?
    而在國內,今年5月,山東赫達成立子公司進軍人造肉市場;7月份,雪榕生物增資人造肉企業未食達;11月份,雙塔集團切入植物蛋白肉市場;近日周子未來食品科技也獲得經緯中國2000萬元投資。根據人造肉板塊指數,自2019年人造肉概念板塊成立以來,2020年初已經不斷爬升,及至2020年8月31日達到了歷史最高點,目前整體板塊指數仍在中高位徘徊。
  • 「烈火烹飪」下的中國式「人造肉」
    「人造肉就是噱頭」「這是場資本遊戲」「人造肉終究是小眾商品」等不看好的聲音不絕於耳。這不禁讓人想問,「人造肉」真的是塊好肉嗎?國內較早進入人造肉行業的初創公司「珍肉」,日前接受了「DoNews」的專訪,創始人呂中茗為我們一步步揭開中國式人造肉的面紗。中國式人造肉的「邏輯自洽」相比國外,中國人造肉市場方興未艾,背後是多方因素共振的結果。
  • 人造牛肉、雞肉、兔肉還能接受,人造大象肉你敢吃嗎?
    不管你聽沒聽過或者接不接受,人造肉已經從概念開始走向了主流。今天我們所說的人造肉有兩種,一種是素肉,由大豆等植物蛋白加工而成,實際上不過是豆製品生成的各種食品。而沒有加工成人造肉的各類大豆食品,早就在各國的素食主義者中流行開來。另一種人造肉就是與真正的動物肉類相似或相同的肉,是以動物幹細胞為母本培養和生產的。
  • 《植物基肉製品》團體標準發布 「人造肉」市場大戰正酣
    綜合本網及其他媒體報導來看,目前,聯合利華、雀巢等國際巨頭已經推出了人造肉品牌,漢堡王、肯德基、星巴克等餐企也加入了這一行列,「人造肉」大戰正酣。  歐睿信息諮詢公司表示,全球肉類替代品行業價值207億美元,到2024年將增長至232億美元。
  • 別狂吹人造肉了!
    來源:瞭望智庫(zhczyj) 作者:李浩然近段時間以來,「人造肉」概念受海內外資本追捧而成為新風口。「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首日便暴漲163%,引爆國內「人造肉」概念股,隨後又有多個「人造肉」龍頭股漲停。
  • 定製「當紅」時,卡丹利全屋定製搶佔先機制勝市場
    數據顯示,近7年來,定製家居市場規模增速始終保持在20%以上。更有相關機構預測,到2020年,定製家居行業市場規模有望超過3400億元。有業內人士指出,定製家居已然成為大家居產業中的「黑馬」。  那麼,為何全屋定製家居發展如此迅速?和傳統單品家居相比,又有哪些優勢?定製家居強企又該如何「乘勝追擊」?
  • 在中國 人造肉可能「香」不過2020年
    但在我們看來,中國消費者對人造肉的關注並不會如此狂熱——它或許就像鹹蛋黃蛋糕、黑糖珍珠奶茶或者大白兔口味跨界的一切,這些爆款網紅口味一樣,短暫爆發之後,風潮殆盡。   看看市場表現就知道了。   與資本市場的熱鬧和躍躍欲試的人造肉公司相比,直面消費者的終端市場顯得有些冷清。
  • 加拿大阿爾伯塔省「人造肉」產業方興未艾
    隨著Beyond Meat和Impossible Foods公司生產的植物性「肉類」越來越受歡迎,人造肉(在實驗室通過動物細胞培育的真正肉類,也稱細胞農業)可能會是下一個食品科技發展前沿。實驗室培育的肉類不僅免除了屠宰動物的環節,而且還可以顯著減少傳統動物農業對環境和土地使用的影響。
  • 「人造肉」火了!A股瘋了!植物蛋白概念股雞犬升天
    故事講得好,話術又漂亮,資本市場的追逐,也從知名投資者的光環籠罩開始。包括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和好萊塢影星「小李子」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還有可口可樂CFO凱茜·沃勒以及麥當勞前任執行長唐·湯普森,都「看好」他的人造肉,他們都是Beyond Meat的投資人。在媒體的渲染下,擺在經營人造肉的Beyond Meat面前的,是一條敞亮的星光大道。
  • 人造肉是大趨勢還是「智商稅」?
    4月21日,星巴克宣布,將於本周三在中國推出一份新的基於植物蛋白的「人造肉」午餐菜單。而在前一天,肯德基剛宣布推出新品「植培黃金雞塊」。一時間,資本市場聞風而動,人造肉概念股紛紛上漲。值得注意的是,兩家公司推出的新品食材,均是自去年開始就火遍全球的「人造肉」。
  • 中國首款人造肉月餅下月面市 國人會買帳嗎
    據悉,今年9月,雙方將率先把人造肉以「植物人造肉月餅」的方式推向市場,預計第一批產出3000份。記者了解到,此批「人造肉」月餅主要將在Starfield位於深圳的門店銷售,重慶市民還不一定能嘗到鮮。  國外人造肉啥情況?
  • 新冠疫情引發動物肉消費擔憂,人造肉迎來自己的「高光...
    Beyond Meat的股價反映了這種市場活動。2月中旬,隨著病毒迫使餐館和食品服務公司關閉,Beyond Meat的價格暴跌。但隨著有關關閉肉類包裝廠的消息開始流傳,它在4月初又開始回升。在美國市場尚且如此,在中國這個對新事物充滿熱情的市場,人造肉就更有銷路了:據世界經濟論壇報導,自從冠狀病毒爆發以來,中國大陸和中國香港對植物性肉的需求都在增加。
  • 人造小酥肉、麻小來了!國產人造肉企業創新本土化食材,你會買單嗎?
    根據美國市場調查諮詢公司Markets andMarkets預測,2019年全球植物性人造肉市場規模約為121億美元,預計以每年約15%的複合增長率增長,到2025年將達到279億美元。《中國植物肉市場洞察》Data100發布,預計10年後「替代肉類」的市場佔比將從目前的不到1%提升到10%,超過萬億元人民幣。越來越多的國內外企業開始瞄準這個萬億級市場。
  • 投資者追捧的人造肉是下一個風口?風光的背後硬傷很扎眼
    看好人造肉的名人不在少數,比如比爾蓋茨、好萊塢明星小李子都看好人造肉;李嘉誠和谷歌創始人Sergey Brin在過去十年裡也投資了不少人造肉企業。目前,人造肉分為兩大類,分別是植物蛋白肉以及清潔肉,也有的稱之為素肉和試管肉。前者已經投入市場,其中代表Beyond Meat公司成立十年來也從未走出虧損狀態,怎樣盈利是一個大問題。後者居高不下的成本一直是市場化最大的阻力。
  • 一文讀懂人造肉的分類、行業衝擊、市場價值鏈重構和2030年食品...
    我們相信,隨著人造肉技術的成熟和發展,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科技新秀加入這一角逐,湧現出更多的消費品類與場景,這對於所有的消費品與零售行業企業,將是一場機遇與挑戰並存的盛宴。哪些產品最有可能顛覆傳統肉類市場?肉類市場價值鏈將如何轉變?在這些轉變中哪些行業獲的好處最多?
  • 農村集市上出現4元一斤的肉!「人造肉」受追捧,每天銷售上千斤
    即使在相對便宜的農村市場,非重點地區的肉也賣到27元/公斤。老百姓常說,誰橫不惹誰,啥貴不吃啥,豬肉漲價,牛羊肉漲價也一起漲價,老百姓就吃不起了嗎?特別是對一些不發達地區。大家都想如果都不吃肉,肉會不會過段時間自己就降價了呢?但是想歸想,生活還是要繼續,肉還是要吃的,但是現在豬肉和其他肉類的價格一直上漲也是事實,所以很多老百姓買肉已經不像以前一百塊錢能買幾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