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九閩南蒸甜粿敬拜天公 千斤原材料製成兩大籠甜粿

2021-01-14 覽潮網

將蒸熟的甜粿填放進粿桶裡,用木槌敲打壓實。資料圖

-村裡的老人們組裝甜粿模具。

臺海網2月11日訊 據廈門晚報報導,每年正月初九,閩南地區都有蒸甜粿(年糕)敬拜天公的習俗。有一個地方的與眾不同,那便是同安祥平街道鳳崗社區崗頭裡的大籠甜粿,單籠重達720餘斤,淨高1.3米,每到正月初九,崗頭裡洪氏宗祠大門兩側各矗立一個敬天公的大籠甜粿,格外吸引眼球,其製作技藝在2013年被列入廈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本報記者近日來到崗頭裡探訪。

  壯觀

  40名男性流水線分工合作,製作過程需12個小時

大籠甜粿每年正月初二開始製作。近日記者在崗頭裡看到,今年的製作材料已經提前準備好了,兩籠大籠甜粿的原材料足足有1000多斤,包括紅糖、白糖、糯米粉、豆皮、麻油等,其中紅糖、白糖就要360斤左右,麵粉700多斤,原材料的採購需花費近兩萬元。用於製作的模具、蒸籠、鍋、陶缽等也開始逐一清洗,可謂工程浩大。

祥平街道鳳崗社區老人協會會長洪振宗介紹,兩籠大籠甜粿的製作,需要4個灶,8個一人多高的煤氣罐,另有4個小煤氣灶專門用來熔糖。從初二上午7點多開始,需要40名男性流水線分工合作。這麼大的甜粿,要分成幾部分,在陶缽內將糯米粉加糖糅合成麵團後,分成幾籠,放在鍋內蒸。要動用4口大鍋、8個蒸籠同時蒸甜粿。

甜粿桶由八塊雕刻各種吉祥圖案、字樣的模板組合而成。用時先將底座、模板、各組合件拼合緊湊。木板內壁塗上芝麻香油,整齊地鋪上豆皮,每層高不超過半尺,以便日後開切。將蒸熟的各籠甜粿分批填放進粿桶裡,用木槌敲打壓實。逐層加高至桶滿,再用竹編「粿籬仔」圍成圓形加高,取意年年高。整個過程大約需要12個小時,甜粿製作完成後,進行密封處理,需放置一周左右時間,讓其慢慢凝固。到了正月初八,將模具拆開一道縫隙,初九才將模具全部拆開,供於宗祠前的特製臺座上,此時方展現十分壯觀的大籠甜粿的廬山真面目,其粿姿態精美,吉祥浮雕紋理呈現,尉為壯觀。經歷幾天辛勤勞作的人們,無不拍手稱讚,歡暢心情溢於言表。

規矩

  參與者首要條件是已當爺爺,蒸甜粿時可開窗不能開門

據了解,由於客觀原因,崗頭蒸大籠甜粿敬天公這一民俗活動延襲至1951年就中斷了。2010年間,在本村居民家中,偶然發現一套古老的木模板,經考證是清朝年間遺留下來的。

為了傳承歷史文化遺產,2011年農曆正月初九,在全體宗親的呼應及有關部門的重視和支持下,這一沉寂了60年的歷史文化遺產得以重現。

蒸甜粿特別講究規矩。前幾年蒸甜粿在宗祠裡,參與者都是村裡各個家族挑選出來的「老大」,首要條件是已經當了爺爺,還必須是家族中有發言權,能夠拍板決定大事的。如果當年家中辦過喪事,就不能參與。蒸甜粿時,可以開窗但不能開門。祠堂大門緊閉,除了當事人外,村裡的其他人不能進入祠堂觀看。

2011年第一次蒸甜粿時,村裡幾名七八十歲的老人都只是小時候看過,沒有參與過蒸甜粿,完全憑記憶摸索。以前用柴火燒,現在用煤氣罐,溫度不好控制。第一年嘗試,溶解糖時溫度過高,顏色過濃,而且甜粿有的地方沒有蒸熟。第二年依舊不理想,火候不夠,顏色太淡。老人們幾經討論,認為要精細分工,到了第三年技藝終於成熟。

 傳承

  立石廊坊記錄製作工藝

  正籌備申報省非遺項目

為防止水蒸氣破壞經過翻修的宗祠,如今蒸甜粿的地點轉移到了村裡的戲臺上,所有的灶、煤氣罐等都搬上戲臺。製作時要在戲臺四周圍上紅布,封閉起來。現在鳳崗社區老人協會的23名成員是主力,此外再挑選17名村民參與。大冬天,幹活的人只穿著單衣,有的還捲起袖子。稱重、糅合糯米粉、溶糖等都是體力活,由身強體壯的人負責,下鍋蒸的工序也由很多較強壯的人一起做。幾位較年長的老人則在一旁指導、幫忙。

2013年5月,「崗頭大籠甜粿手工製作技藝」入選廈門市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廈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專家黃念旭說,大籠甜粿這個習俗,是很美好的記憶,共同傳承這項製作技藝,使其不會流失,很有意義。

為了將大籠甜粿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永久保存下來,村裡還建立了石廊坊。石廊坊劃分十二塊,記錄了大籠甜粿的傳說和製作工藝。據悉,該技藝正在籌備申報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相關焦點

  • 閩南正月初九熱鬧又講究的「天公生」民俗
    福建簡稱為閩,閩南即指福建的南部。閩南地區有許多閩南民俗,其中正月初九又稱為天公生,在這一天,人們會進行隆重的祭祀活動,又俗稱"敬天公"。敬天公是閩南地區最盛行的閩南民俗之一。玉皇大帝雕像【拜天公的儀民俗傳說】閩南民間傳說每年農曆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用壽桃祭拜為其慶祝生日,而玉皇大帝在閩南被百姓尊稱為"天公",所以才有初九拜天公的說法。
  • 正月初九閩南人習俗拜天公,隆重熱鬧又講究
    拜天公其實就是敬拜老天爺,每年正月初九,敬拜天公是閩南地區最盛行的南民俗之一,一天家家戶戶都會會殺豬、殺鴨、殺羊、殺雞來敬拜天公,祈福保佑家人平安、福星高照、事業有成和風調雨順。拜天公從大年初八晚上12點開始。
  • 正月初九閩南習俗敬天公 泉州人拜天公來歷有什麼講究
    敬天公是閩南地區最盛行的閩南民俗之一,再窮的人家每年正月也要祭祀一次,除了正月初九天公生日外,每逢喜慶節日就會殺豬倒羊來敬天公。  敬天公的民俗除了閩南地區,在臺灣和東南亞一帶的閩南華僑也廣為盛行,祭祀的風俗和規矩與閩南地區大致一樣。除了祈福保佑的含義外,「敬天公」更是華僑們思鄉的一種表達方式。
  • 閩南人正月初九拜天公
    ③甜粿在閩南城鄉,農曆正月初九絕大多數家庭都有拜天公年俗。今年2月5日是農曆正月初九,剛交子時,拜天公的鞭炮聲交織,通宵達旦,持續不斷,比起除夕之夜的「開新正」還熱鬧幾分。閩南民間天公信仰與彼岸臺灣如出一轍,十分普遍,正月初九「天公生」是閩南地區最隆重的歲時祭祀之一。天公者,即道教所稱的玉皇大帝,後逐漸演化為民間神祇,俗稱天公、天公祖。
  • 正月初九「拜天公」,閩南人最為重要的節日,甚至於比除夕還重要
    正月初九的民俗:正月初九作為「天日」,"天公節",所以離不開「天」這個字眼了,相傳這一天是我國本土道教玉皇大帝的生日,所以也有地方稱為「天公生」,在這一天,我國傳統漢族民俗是婦女要準備清香花燭及祭碗,擺在路口或者堂屋內的天井等露天的地方祭拜上天,以求天公賜福。
  • 正月初九拜天公歷史由來 漳州今晚比春節還熱鬧
    漳州人都知道,從初八晚上到初九凌晨,全民出動,秒殺除夕夜和元宵節的,就是」拜天公」。  傳說這一天是「天公」玉皇大帝的生日,漳州人祈求風調雨順,平安吉祥。老一輩人還常說,天公最大,一年才拜一次!拜天公的時候是把「長錢」掛在甘蔗尾稍的,等敬拜完畢後抬著掛著長錢的甘蔗走到香爐前恭恭敬敬地燒紙啊  到了深夜11時,子時已到,便是初九天公生日,開始燒"天公金",燃放鞭炮。舊時,你若是正月初八夜在閩南,最好別太早睡,否則,全市此起彼落的鞭炮聲,定會把你吵醒,近幾年市區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市區還是能聽到周圍鄉鎮的炮響。
  • 福建漳州:正月初九「拜天公」 閩南民俗鬧新春
    2019年2月13日,福建漳州,正月初九天寶玉尊宮拜天公現場。閩南地區的正月初九是「天公生」,也就是玉帝的誕辰日,這一天,天寶鎮附近的鄉親們都要在玉尊宮前的供桌上擺上豬羊、水果各色貢品,燃放煙花、爆竹祭拜天公。2019年2月13日,福建漳州,正月初九天寶玉尊宮拜天公現場。
  • 廈門「年食」:蘊藏閩南文化精髓
    市社科聯顧問彭一萬認為,這些過去在歲首用於祭拜祖先、神明的傳統美食,不僅與傳統的年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還蘊藏著諸多閩南文化的精髓,「保護這些閩南傳統的年味美食,無形之中,就是在守護屬於廈門特色的飲食文化,也滿足人們對『年味』的需求。」  如今,在廈門,原汁原味保留傳統「年味」的美食、習俗正在日漸減少,傳統舌尖美食裡所蘊藏的溫情也少了,不免令人遺憾。
  • 正月初九閩南習俗拜天公 漳州有哪些考究習俗?
    正月初九,在閩南地區是一個極重要的祭祀活動,即拜天公(閩南地區將神話中的玉皇大帝稱為「天公」)。傳說每年農曆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為此,當地人們會製作龜粿、發粿等作為供品,供奉「天公」,進行祭祀活動,紅龜粿呈龜紅色,打龜甲印,象徵長壽。
  • 你了解「拜天公」嗎?哪些地方正月初九舉辦「拜天公」?
    昨日,閩南地區又展開了一場文化活動「拜天公」,展現了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美好嚮往。「正月初九五更天,三牲五穀放桌邊。一家老少站相依,一拜豐收財運添。二拜健康笑眯眯,三拜團圓不分開。真心許願嘴要甜,響炮共慶天公生。」
  • 正月初九「拜天公」--洞頭新聞網
    正月初九「拜天公」2014年02月08日 10:05:50來源:洞頭新聞網核心提示:全豬全羊拜天公 文體局供圖  農曆正月初九「拜天公」在洞頭百島漁村最為流行,歷史悠久,距今已流傳了400多年。經考證,始於明末清初,20世紀30年代較為盛行。
  • 正月初九,拜天公
    正月初九是天界最高神祇玉皇大帝的誕辰,玉皇大帝又叫天公,因此正月初九又俗稱「天公生」或者「玉皇會」。 玉皇大帝是主宰三界最高的神,他是統領三界內外十方諸神以及人間萬靈的最高神,代表至高無上的天。上掌三十六天,下握七十二地,掌管一切神、佛、仙、聖和人間、地府之事。
  • 樹立文明祭拜新風 「正月初九」將實行集體「拜天公」儀式
    樹立文明祭拜新風 「正月初九」將實行集體「拜天公」儀式2019年02月02日 15:23:53來源:洞頭新聞網核心提示:「拜天公」活動是閩南地區盛行的傳統民俗,每逢農曆正月初九,家家戶戶都會供奉祭品祭拜天公,祈福保佑家人平安、福星高照。以往各家各戶單獨「拜天公」,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並影響居民正常的夜間休息。
  • 正月初九「拜天公」!這些細節你一定要知道!
    在閩南正月裡哪一天最熱鬧?地道的閩南人都知道是初八深夜至初九凌晨全民出動,祭拜「天公」熱鬧、隆重程度堪比除夕夜和元宵夜噢~來看看往年閩南人都是如何「拜天公」的吧~廈門拜天公泉州拜天公漳州拜天公>臺北奉天宮拜天公馬來西亞拜天公相信有很多小夥伴是在家裡「拜天公」要準備什麼呢?
  • 泉州正月初九「拜天公」 5公裡撥撥燈祈福
    泉州正月初九「拜天公」 5公裡撥撥燈祈福 2015年02月28日 14:36   來源:東南早報
  • 閩南人過年的祭拜習俗盤點
    過去,閩南一帶鄉村過年習俗與城市完全不同,不僅習俗多,食物多,而且年味也足。傳統習俗裡,「年」是從臘月十六開始,到新年的正月十五才屆尾聲,長達一個月之久。這期間迎來送往,繁忙、喜慶、回顧、憧憬交織一起,構成了閩南農村濃鬱的「年味」。雖然,如今的農村已經逐漸城市化,老的習俗保留下來的越來越少,但是其濃厚的年味依舊是城市裡找尋不到的。
  • 閩南初九拜天公來由講究禁忌嗎?大年初九有什麼講究?
    正月初九是天界最高神祇玉皇大帝的誕辰,俗稱「天公生」,漢族傳統農曆節日之一。「天公」就是「玉皇大帝」,道教稱之為「元始天尊」,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他是統領三界十方諸神以及人間萬靈的最高神,代表至高無上的「天」。  泉州人什麼時候要拜拜?泉州民間拜神明農曆日期一覽
  • 初九就要準備拜天公 漳州人注意這些習俗
    拜天公是閩南地區、臺灣省漢族民間節日。每年正月初九舉行。閩南群眾視這一天為最高神天公的生日,非常重視。閩南初九拜天公供品拜天公建議使用:鮮花:鮮花、花束、盆花、盤花等等。敬茶:熱茶、飲料、汽水、素酒、黑麥汁、等等。水果:拜天公必須使用五色水果 (當下時節的新鮮水果,一般是鳳梨、蘋果、柑橘、甘蔗、梨子等)。
  • 閩南春節習俗:正月初九天公生
    2014年泉州馬年春節專題天公生  正月初九,即「天誕日」,玉皇大帝神誕。古時,善信在這天往元妙觀行香。  從正月初一至初四,人們歡度春節。  初九民間普遍「敬天公」。從子時起,家家戶戶燃放鞭炮,廳堂點燃紅燭燈,曰「天公燈」,祈求今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 今夜閩南人的家裡都會點上蠟燭祭拜天公,小朋友說明天又有大餐了
    要說閩南民間最盛大的節日,正月初九拜天公當屬一個。對於很多閩南人來說,過了初九拜完天公才開始開工。閩南民間傳說每年農曆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用壽桃祭拜為其慶祝生日,而玉皇大帝在閩南被百姓尊稱為「天公」,所以才有初九拜天公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