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太空的太空人如何排洩
事情首先在2017年被重新拾起,原來在阿波羅登月計劃的時候,曾經遺留了九十六袋用過的紙尿褲扔在了月球,事情也是過去了半個世紀,如今紙尿褲還在否,這讓當時當政的川普決定重新領回。
從哪裡丟的,從哪裡撿起,這看上去似乎是個綠色環保行動,實際上不排除對野生微生物探索的另外一條道路,那裝滿人類各種排洩物的紙尿褲在月球照片中清晰可見,原本是一片神秘的淨土,與那片紙尿褲卻有很強的違和感。
戲談這猶如人類光顧月球時遺留的饋贈,但是卻與實際環境格格不入…
故事發生在1969年,阿波羅號成功把三位探月太空人送到了遼闊的月球,這是見證歷史的偉大時刻,像月球留下的人類腳印,而那一片紙尿褲也是特別明顯,但是深入想想,看似不合理的舉動,實際上也是無可奈何之舉。
主要原因在於太空環境對太空人的巨大挑戰,什麼科學技術的發展,月球都登上了,沒想到被日常拉撒最簡單的事情,反而成為難以攻克的難關,還記得太空第一人尤裡加加林就曾經在汽車輪胎上小便。
還有美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太空人艾倫謝潑德更糗,因為沒有合理的排洩措施,只能直接尿在太空服上,雖然不得不承認有些搞笑,但是也確實是無奈之舉。
解決太空人屎尿問題的歷程。
有了前車之鑑,讓許多科學家也開始展開研究,解決太空人進入太空之後排洩問題成為了棘手又必不可少的問題,剛開始也是有各種主意誕生。
首先是五萬美元的太空馬桶,花費較為昂貴,實際上尺寸小,非常艱難,而且只能固定在太空艙裡面,如果要出去活動,便也沒有得到實際性的解決,然後一種男性小便器就發明出來了。
形狀類似於保險套,但是如果不符合太空人的實際尺寸,有可能也會出現洩露的危險,實際上也不靠譜,在重力失衡的外太空,橫灑液體的畫面讓人不忍直視。
接著就又來了一出抽吸型轉移容器,原理是利用壓強來吸取尿液,進入容器直接封閉,這個偉大的構想,實際應用的時候,還是差強人意,因為有次就有一位太空人出現了尿袋洩露的局面,太空飛行器也被迫失靈。
直到「最強吸收力服裝」的誕生,關於太空人屎尿問題終於得到了基本的解決,那就是NASA開發的加強版紙尿褲,本身具有非常強的吸收能力,算是到現在為止最好用也最靠譜的太空人進入太空的廁所工具。
而這位偉大的發明者還是一位美國華人,他發明了這種太空紙尿褲給太空太空人帶來了解決廁所問題的最強福音,他就是唐鑫源,一位美國華人工程師。
說來他還被稱之為「太空服之父」,他對於美國一系列航天飛行的太空服改良了很多,比如「阿波羅號」還有「水星號」等等,他都有所接觸,不得不讓人肯定他的成就。
而這次他解決了太空人的上廁所問題也是極大的突破,利用超強吸溼性能的材料製成的這種太空紙尿褲滿足了太空人的代謝需求,讓太空人排便自由,也是導致當時阿波羅11號留在月球的「垃圾」原體。
遺留在月球的紙尿褲成為野生「實驗室」。
本來阿波羅系列已經關閉登月計劃,到了2017年才重新重啟,並且把阿波羅留在月球的「重要遺產」,一堆紙尿褲重新拾起。
這主要還是從帶微生物上月球培養和測試存活率開始說起,在2014年歐洲更帶了兩百多種地球微生物到太空進行一年半的測試,只不過太空環境還是比較惡劣,但是部分存活和繁殖,給人類帶來了「新陸地」的希望。
而美國人對微生物的研究就連月球上的紙尿褲也不放過,首先考慮到人類排洩本身存在多種微生物,那麼放在月球多年,簡直就是一個「實驗器皿」啊,或許會有一些驚人的發現也說不定?
結語
原本只是半個世紀以前所做的無意之舉,沒想到成為了野生「實驗室」,雖然目前還沒有對外傳出那紙尿褲的好消息,但是如果真的有微生物存活,那也不得不說是人類福音,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