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傳記片《登月第一人》中15個真實的歷史人物及其扮演者

2020-12-05 騰訊網

《登月第一人》

《好萊塢報導》中文站10月12日報導(作者:Sydney Odman)

《登月第一人》(First Man)是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得主達米恩·查澤雷最近的電影作品。這位33歲的導演憑藉2014年《爆裂鼓手》(Whiplash)的重大成功而享譽好萊塢,緊隨其後就是現象級的音樂愛情片《愛樂之城》(La La Land)。如今,查澤雷講述了美國史上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的非凡故事。

《登月第一人》描述了阿波羅11號發射前的事情,這個登月任務最終將結束太空競賽,並於1969年讓兩個人類成功登上了月球。這部電影是基於詹姆斯·R·漢森的傳記書《First Man: The Life of Neil A. Armstrong》改編,瑞恩·高斯林在片中扮演男主角尼爾·阿姆斯特朗,另外還有一群星光熠熠的演員,包括克萊爾·福伊、凱爾·錢德勒、寇瑞·斯託爾和傑森·克拉克等等。

《登月第一人》於8月29日在威尼斯電影節全球首映,10月12日正式在北美上映。下面的文章中,介紹了這部電影中所講述的真實的歷史人物,以及扮演這些人物的演員們。

尼爾·阿姆斯特朗,瑞恩·高斯林扮演

尼爾·阿姆斯特朗(左)和瑞恩·高斯林

在達米恩·查澤雷執導的《愛樂之城》擔任主演後,瑞恩·高斯林又在《登月第一人》中擔任男主角,扮演了登月英雄尼爾·阿姆斯特朗,後者是第一位踏上月球的人類。

尼爾·阿姆斯特朗因其在阿波羅11號歷史性的登月計劃中的作用而聞名,他的職業生涯開始於普渡大學的航空工程專業,這項教育的經費由美國海軍根據霍洛威計劃支付。阿姆斯特朗一直擔任海軍飛行員,直到1962年加入美國航空航天局擔任太空人。

《登月第一人》講述了阿姆斯特朗通過阿波羅11號實現登月任務的旅程,他和巴茲·奧爾德林完成了人類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登月之旅。當踏上月球時,阿姆斯特朗說了一句名言:「這是一個人的一小步,但卻是人類的一大步。」

由於整個職業生涯對航空的貢獻,阿姆斯特朗除了獲得由理察·尼克森總統頒發的總統自由勳章外,他還獲得了吉米·卡特頒發的國會太空榮譽勳章。最近,阿姆斯特朗和他的前同事在2009年獲得了歐巴馬總統頒發的國會金質獎章。

埃德·懷特,傑森·克拉克扮演

埃德·懷特(左)和傑森·克拉克

澳大利亞男星傑森·克拉克扮演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太空人、同時也是美國空軍軍官的埃德·懷特,後者是第一位在天空行走的美國人。

曾出演過《泥土之界》(Mudbound)、《獵殺賓·拉登》(Zero Dark Thirty)和《驚天危機》(White House Down)的傑森·克拉克,扮演的埃德·懷特在太空船的純氧氣艙中發生火災,結果他在第一次載人阿波羅任務發射前的測試中死亡。

埃德·懷特因在「雙子星4號載人任務」的成功飛行而被授予美國宇航局傑出服務獎章。死後,他還被授予國會太空榮譽勳章。

珍妮特·阿姆斯特朗,克萊爾·福伊扮演

克萊爾·福伊

憑藉在Netflix的歷史劇《王冠》(The Crown)中扮演伊莉莎白二世而獲得艾美獎後,克萊爾·福伊對於扮演歷史人物已經毫不陌生,這次,克萊爾·福伊使用美國口音扮演了尼爾·阿姆斯特朗的妻子珍妮特。

珍妮特是尼爾·阿姆斯特朗的首任妻子,兩人是在大學期間相識相戀的,共同撫養了三個孩子。從《登月第一人》的預告片來看,福伊扮演的意志堅定的珍妮特,似乎在阿姆斯特朗登月之旅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情感作用。

迪克·斯雷頓,凱爾·錢德勒扮演

迪克·斯雷頓(右)和凱爾·錢德勒

在擔任美國航空航天局太空人之前,迪克·斯雷頓曾在二戰時擔任美國飛行員,戰爭結束後,他繼續回校接受教育,並且獲得了明尼蘇達大學的航空工程學位。

這位威斯康星州人除了成為美國宇航局第一任太空人辦公室主任以外,還成為美國宇航局最初的三星級太空人之一。在這個位置上,斯雷頓將證明自己在為幾個歷史性的太空任務選擇機組人員方面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包括阿姆斯特朗的阿波羅11號登月任務。

迪克·斯雷頓由美劇《血脈》(Bloodline)男星凱爾·錢德勒扮演,今年早些時候,凱爾·錢德勒和傑森·貝特曼、瑞秋·麥克亞當斯聯合主演了《遊戲之夜》(Game Night),而且他還將參演麥可·道赫蒂執導的《哥斯拉:怪獸之王》(Godzilla: King of the Monsters),該片將於2019年上映。

巴茲·奧爾德林,寇瑞·斯託爾扮演

巴茲·奧爾德林(左)和寇瑞·斯託爾

儘管他不是第一位登上月球的人類,但是在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之後的9分鐘,巴茲·奧爾德林也在1969年的阿波羅11號登月計劃中,緊隨阿姆斯特朗成為第二位踏上月球的人。

奧爾德林在西點的美國軍事學院接受了軍事訓練,後來又成為美國空軍的飛行指揮員,這位太空人在雙子星12號載人任務上的工作,成功證明了太空人可以在太空中進行艙外活動,這也為後來的將奧爾德林帶到月球的阿波羅計劃鋪平了道路。

《紙牌屋》(House of Cards)男星寇瑞·斯託爾扮演巴茲·奧爾德林,這位獲得金球獎提名的演員以他之前在電影中扮演的角色而著稱,這些電影包括《蟻人》(Ant-Man)、《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和《離別七日情》(This Is Where I Leave You)等。

大衛·斯科特,克里斯多福·阿波特扮演

大衛·斯科特(右)和克里斯多福·阿波特

美劇《衰姐們》(Girls)男星克里斯多福·阿波特扮演美國宇航局太空人、同時也是美國空軍軍官的大衛·斯科特。

大衛·斯科特駕駛著雙子星八號載人飛船,跟尼爾·阿姆斯特朗首次飛抵太空,斯科特後來成為第七位在月球上行走的人,也是第一位在月球上駕駛的人。在他的職業生涯中,斯科特獲得了許多獎項和榮譽,包括美國宇航局的的兩個傑出服務獎章,一個美國宇航局特殊服務獎章,還有一個聯合國和平獎章。

吉恩·克蘭茲,塞倫·希德扮演

吉恩·克蘭茲(左)和塞倫·希德

航空航天工程師和前美國宇航局主任吉恩·克蘭茲,直到今天仍然是美國載人航天探索初期最傑出的人物之一。

在被塞倫·希德在《登月第一人》扮演之前,克蘭茲一直是許多電影、紀錄片和書籍的主題人物,最著名的是,《西部世界》(Westworld)男星艾德·哈裡斯曾在朗·霍華德執導的、備受讚譽的《阿波羅13號》(Apollo 13)中扮演了吉恩·克蘭茲,該片講述了克蘭茲如何成功指導美國宇航局的任務控制團隊拯救失敗的阿波羅13號的船員。

在《登月第一人》之前,愛爾蘭男星塞倫·希德參演過的電影包括《血色將至》(There Will Be Blood)、《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Part 2)、《冰雪奇緣》(Frozen)和《正義聯盟》(Justice League)等。

埃裡奧特·希,派屈克·福吉特扮演

埃裡奧特·希(左)和派屈克·福吉特

派屈克·福吉特職業生涯成名於卡梅倫·克羅執導的《幾近成名》(Almost Famous),他在片中扮演年輕的威廉·米勒,如今他在《登月第一人》中扮演埃裡奧特·希,後者是1962年美國宇航局選定的第二批太空人組的成員。

埃裡奧特·希在雙子星5號載人任務中擔任尼爾·阿姆斯特朗的後備人員,後來擔任了雙子星9號載人任務的指揮官,在阿波羅11號登月計劃前,他1966年在聖路易斯麥克唐納太空中心的一次訓練中死亡,他的名字仍留在1971年阿波羅15號登月船員的名單之中。

麥可·科林斯,盧卡斯·哈斯扮演

麥可·科林斯(左)和盧卡斯·哈斯

像其它的許多太空人一樣,麥可·科林斯在加入美國宇航局之前曾在美國空軍服役,至於他在阿波羅11號登月計劃中的角色,科林斯是機組指令長,他當時留在了阿波羅11號飛船內,而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則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登上了月球表面。

科林斯1970年從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退役後,繼續以助理國務卿的身份為國家處理公共事務,一年後,他成為國家航空航天局博物館的館長,後來擔任史密森尼學會副秘書長。在影片中,盧卡斯·哈斯將扮演麥可·科林斯。

加斯·格裡森,希亞·溫漢扮演

加裡·格裡森(右)和希亞·溫漢

在參演《登月第一人》以前,希亞·溫漢參演過的電影包括《金剛:骷髏島》(Kong: Skull Island)、《速度與激情》(Fast & Furious)和《速度與激情6》(Fast & Furious 6)。在《登月第一人》中,希亞·溫漢扮演的是加斯·格裡森,後者是美國宇航局第一批人類太空飛行任務「水星計劃」的七位原始太空人之一。

作為美國空軍的飛行員,格裡森獲得了一枚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紀念章,以及一枚韓戰服役獎章,除了美國宇航局傑出服務勳章和特殊服務勳章以外,他後來還獲得了國會太空榮譽獎章。

作為阿波羅1號的指揮官,加斯·格裡森跟同事艾德·懷特、羅伯特·查菲,都在1967年發射前的爆炸中遇難。

約瑟夫·A.沃克,布萊恩·德阿西·詹姆斯扮演

約瑟夫·A·沃克(右)和布萊恩·德阿西·詹姆斯

百老匯明星布萊恩·德阿西·詹姆斯扮演了約瑟夫·A.沃克,後者曾擔任美國空軍上尉,他是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飛行員,同時也是一位實驗物理學家。沃克和尼爾·阿姆斯特朗一起通過X-15實驗火箭飛行到外太空,他也是第七位進入太空的人。

沃克後來在1966年遇難,當時他駕駛的F-104星際戰鬥機在一次飛行事故中跟XB-70轟炸機相撞。

吉姆·洛威爾,巴勃羅·施瑞博爾扮演

吉姆·洛威爾(右)和巴勃羅·施瑞博爾

《女子監獄》(Orange Is the New Black)男星巴勃羅·施瑞博爾在《登月第一人》中扮演吉姆·洛威爾,後者是美國宇航局的太空人和海軍飛行員,他因指揮失敗的阿波羅13號飛船安全飛回地球而聞名。吉姆·洛威爾本打算在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的阿波羅11號登月任務中擔任機組指令長,但後來被麥可·科林斯取代。在阿波羅11號之前,洛威爾曾在阿波羅8號上飛行。

這位太空人還獲得了國會太空榮譽勳章和總統自由勳章,以表彰他對載人太空航行的貢獻。

羅傑·B·查菲,科裡·麥可·史密斯扮演

羅傑·B·查菲(右)和科裡·麥可·史密斯

雖然他的職業生涯起步於舞臺表演,但科裡·麥可·史密斯已經走向了影視劇,他主演了Fox電視臺的《哥譚》(Gotham),如今又參演了達米恩·查澤雷執導的《登月第一人》。

史密斯將扮演羅傑·B·查菲,他是雙子星3號和4號載人任務的航空倉通訊員,後來在1967年的阿波羅1號的發射前測試中去世,他被追授國會太空榮譽勳章。

這位海軍飛行員1963年加入了美國宇航局,他是太空管理第三組太空人的成員。

皮特·康拉德,伊桑·恩布裡扮演

皮特·康拉德(右)和伊桑·恩布裡

在參演過《童話鎮》(Once Upon a Time)、《龍爭虎鬥》(Brotherhood)和《行屍走肉》(The Walking Dead)等美劇後,伊桑·恩布裡在《登月第一人》中扮演了皮特·康拉德,他是第三位登上月球的人。

皮特·康拉德以指揮阿波羅12號而聞名,這緊隨著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歷史性的阿波羅11號登月任務。作為美國宇航局二級太空人,康拉德因其1978年作為Skylab 2航天任務的指揮官,而獲得了國會太空榮譽勳章。

約翰·格倫,約翰·大衛·惠蘭扮演

約翰·格倫(左)和約翰·大衛·惠蘭

由美國飛行員改行當演員的約翰·大衛·惠蘭扮演約翰·格倫上校的角色。約翰·格倫不僅是一位成功的太空人,而且還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的飛行員、工程師,以及俄亥俄州的參議員。歷史上,約翰·格倫在1962年成為第一位繞地球軌道飛行的美國人。

在成為最初的「水星七號」載人任務太空人之前,約翰·格倫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並且在中國和韓國擔任過戰鬥機飛行員,由於卓越的軍事成就,他獲得了六個傑出飛行十字勳章和十八個航空獎章。

(翻譯:嘟嘟)

相關焦點

  • 《愛樂之城》《爆裂鼓手》《登月第一人》都咋剪的?
    戴米恩希望《登月第一人》的風格完全不同於《愛樂之城》《爆裂鼓手》,而是像紀錄片、真實電影(cinema verite),乃至好萊塢六七十年代的風格。這部片的攝影風格非常晃。比如《登月第一人》,我們差不多一周工作 6~7 天,每天 12~20 個小時。如果我們互相討厭,那就麻煩了。今天的電影比起過去也更複雜了。《登月第一人》用了差不多 200 萬英尺的膠片,製作周期非常緊,所以必須瘋狂進行後期工作。但我很喜歡跟戴米恩和其它優秀導演合作,也喜歡和助理剪輯、其他剪輯師一起完成電影。剪輯就是合作的過程。
  • 川普登月計劃被拜登拋棄?中美太空競賽或迎來關鍵轉機!
    2018年初,他再度做出重磅決定,推出美國航天歷史上首份戰略級別的文件——《國家航天戰略》,明確提出要保持美國在太空的領導地位。在整個任期內,從確定登陸月球、登陸火星到組建太空軍,他出臺了4份「航天政策指令」。力度之大,為近幾任總統所罕有。川普對太空的關注,對中國來說不是什麼好事,因為他的目標不是探索與發現,而是競爭和搶奪。
  • 美航天局10項最偉大成就 阿波羅登月居首(組圖)
    6、阿波羅13號飛船(1970)  阿波羅13號(Apollo 13)是阿波羅計劃(Project Apollo)中的第三次載人登月任務。發射後兩天,服務艙的氧氣罐發生的爆炸嚴重損壞了太空飛行器,使其大量損失氧氣和電力;三位太空人使用太空飛行器的登月艙作為太空中的救生艇。
  • eBay即將開拍173件阿波羅登月太空文物,一個小袋子就值400萬美元
    7月20日,阿波羅11號登月的第四十八周年紀念日即將拉開帷幕。蘇富比拍賣公司將在eBay上舉行首次「太空漫遊」現場拍賣會,屆時將有173件太空文物和紀念品被拍賣,其總價值約在290萬美元至530萬美元之間。
  • 「貓王」傳記片定檔2021年 《紅磨坊》導演執導
    貓王(右)和扮演者奧斯汀·巴特勒(左)1905電影網訊 「貓王」埃爾維斯·普雷斯利的傳記片日前定檔2021年10月1日北美上映。這部傳記片將聚焦貓王的成名史以及他和帕克之間超過20年的合作關係。導演巴茲·魯赫曼在2013年完成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後,轉向製作網飛劇集《少年嘻哈夢》,此次回歸大銀幕,劇本還是由他和老搭檔克雷格·皮爾斯聯合編寫。
  • 半個世紀過去了,阿波羅登月後遺留在月球96袋紙尿褲,如今怎樣了
    進入太空的太空人如何排洩事情首先在2017年被重新拾起,原來在阿波羅登月計劃的時候,曾經遺留了九十六袋用過的紙尿褲扔在了月球,事情也是過去了半個世紀,如今紙尿褲還在否,這讓當時當政的川普決定重新領回。
  • 傳記片:國產電影的品質擔當 電影的標杆
    這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傳記片在印度上映後,不到20天就創造了印度電影的本土票房紀錄,成為印度電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國產影片。在世界最大的電影資料網站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上,全球3萬多名觀眾為該片打出了9分的高分,影史排名高達第89位。在我國的某個電影評論社區,3000多名網友也同樣給出了高分的好評。  《摔跤吧!爸爸》叫好又叫座,引發了我對人物傳記片的思考。
  • 登月50周年 | 飛向宇宙,浩瀚無垠
    ——人類首位進入太空航天員尤裡·加加林這是對敢於夢想並且勇於徵服太空的人的最好概括。「蘇聯航天之父」科羅廖夫評價加加林時說,「人們都在緬懷過去,而他一直在憧憬未來。」我們決定在這十年間登上月球並實現更多夢想,並非它們輕而易舉,而正是因為它們困難重重。
  • 成功登月的嫦娥五號,為什麼成了美國登月陰謀論的證據
    美國空軍參謀長戴維戈德費恩在不久後的一次記者採訪中,提到了他們對民眾準備發起「突襲51區」活動的看法,他表示「軍區禁地不歡迎遊客」,並且鄭重其事「我們會阻止任何人試圖進入美軍訓練區域,美國空軍時刻準備保衛美國及其資產」。
  • 登月50周年|飛向宇宙,浩瀚無垠
    ——人類首位進入太空航天員尤裡·加加林這是對敢於夢想並且勇於徵服太空的人的最好概括。「蘇聯航天之父」科羅廖夫評價加加林時說,「人們都在緬懷過去,而他一直在憧憬未來。」3. 宣言我們決定在這十年間登上月球並實現更多夢想,並非它們輕而易舉,而正是因為它們困難重重。
  • 半個世紀前,遊戲開始飛向宇宙浩瀚無限〡登月 50 年專題
    #人類登月50周年#似乎遙遠的冷戰太空競賽和曾經的阿波羅計劃,不光成就了阿姆斯特朗的一小步和人類的一大步,也催生了人類大腦想像力的新極限,太空題材在文學和電影等藝術娛樂領域中自此蓬勃,而其中電子遊戲,作為當時的新興事物,成為了寄託這種嶄新想像空間的最佳載體。
  • 我是一面國旗,為了讓我上太空十字繡都出馬了
    從人類航天活動伊始,國旗隨之開始出現在太空之中,它們或被繪在船體表面,或被單獨攜帶升空。今天,我們就來回顧一下國旗進入太空的歷史。 五星紅旗太空飄揚 當飛船環繞地球飛行第7圈時,航天員楊利偉面帶微笑向地面揮手致意,並展示了中國國旗和聯合國旗幟,代表中國人民向全世界表達了和平開發宇宙空間的美好願望。 楊利偉展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聯合國旗幟尺寸相同,長15釐米,寬10釐米,重約10克,為尼龍質地。
  • 美國阿波羅11號計劃被質疑造假,登月第一人卻是響噹噹的鷹童軍
    近期,在嫦娥五號採回月壤的背景之下,一部分國內網友又開始探討美國的阿波羅11號登月計劃是否造假的問題,於是,所謂的「登月第一人」尼爾·奧爾登·阿姆斯特朗(Neil Alden Armstrong)和「登月第二人」巴茲·奧爾德林又成為了被質疑的對象,在國內網友提供的美國國旗、消失的著陸坑等證據之下
  • Discovery太空實境之旅,讓你「踏」上月球看地球
    2019年夏天,全球各地都沉浸在人類登月50周年紀念的熱情之中。7月18日,「Discovery太空周」活動在上海啟動,由英國先鋒藝術家Luke Jerram創作的地球藝術裝置GAIA亮相外灘源,澎湃新聞來到現場,和眾多太空迷們一起「踏」上月球看了看地球。
  • 媲美《地心引力》的《太空救援》給人什麼啟示?
    《太空救援》根據1985年前蘇聯空間站禮炮七號的真實故事改編,科幻片往往是暢想未來,而這部影片是回望歷史。三十多年過去,當我們在科技更加發達的當下回看這次太空救援,一點都不會有過時之感,甚至還有科幻片的錯覺。
  • 阿波羅登月真實性證據滿滿,為何這幾個問題還是不斷引發質疑?
    此外需要注意,登月過程中的主要活動都是在月球的「白天」進行的。相信你已經可以理解了,由於日照和反光強烈,在照清楚相片主題的情況下,是不可能同時照到星星的,因為星星的光線太弱了。在太空中要拍攝星星,需要避開強光,以及延長曝光時間。中國的幾次神舟飛船任務也為我們帶回了太空中真實的場景,從中可以看出,在正常拍攝被陽光照亮的物體時,不可能拍攝到星星。
  • 人類登月50年 探月熱再興
    50年來,探月大軍中除了各國「國家隊」外,又迎來了民間機構,它們將共迎新的探月時代。「國家隊」加速奔月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人類陸續向月球發射了100多次探測器或登月飛船,其高潮是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飛船上的太空人成功登月,尼爾·阿姆斯特朗說出名言:「這是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冷戰結束後,探月熱明顯降溫。但這兩年,人類對月球的探索再度加速。
  • 阿波羅登月50年,給地球人的生活帶來了哪些變化?
    中新網7月4日電 綜合報導,「這是一個人邁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邁出的一大步。」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的這句名言,是他50年前作為第一個踏足月球表面的地球人,所說的第一句話。那一天是1969年7月20日,而他所指的那「一大步」是指半個世紀前人類在科技領域取得的成就。  其實,成就不僅僅是航天航空能力方面的科技突破,也包括人類日常生活中的許多跨時代變化。
  • 三國演義中的他們在真實歷史中是什麼樣的?
    三國演義中寫了很多名將和傳奇故事,但是有很多不真實的,演義只是給大家講述的一個故事不是真實的。今天我們說一說三國演義中的他們,在真實歷史中是什麼樣的。周瑜:歷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謙讓服人,有「雅量高致」。劉備稱他「文武籌略,萬人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