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7月13日 09:11 來源:半島晨報
參與互動(
)
《盜墓筆記》主演李易峰(右) 圖片來源:東方IC 版權作品 請勿轉載
2014年,國內視頻網站自製網絡劇呈現全面爆發態勢,《暗黑者》、《靈魂擺渡》、《拐個皇帝來現代》、《匆匆那年》、《超級教師》……從題材到數量都有驚人表現,這一年也因此被稱為「網絡劇元年」。進入2015年,網絡季播劇《盜墓筆記》首播單集播放量一天內破億,國內首部犯罪網絡劇《心理罪》投資5億元、《無心法師》更被贊「良心網劇」。網絡劇衝擊影視行業的傳統格局已成不爭事實,但網友期待的是更多內容精品的出現。
近年現象
神劇佳作不斷驚爆觀眾眼球
2012年10月,一部名為《屌絲男士》的網絡劇驚爆觀眾和網友的眼球,上千萬的點擊率,孫儷、柳巖等眾星的加盟,範冰冰、姚晨、小宋佳、楊冪等大牌的口口相傳,讓其被奉為「網絡神劇」。2013年,《萬萬沒想到》、《報告老闆》、《麻辣隔壁》、《毛騙》、《極品女士》等網絡劇上線。其中,迷你喜劇《萬萬沒想到》讓人萬萬沒想到能火得一塌糊塗,該劇製作團隊只有十幾個人,劇情跨越古今,天馬行空,以誇張而幽默的方式講述了「草根代表」王大錘意想不到的傳奇經歷,上線之後僅兩個多月的時間點擊量就突破了2億,「我叫王大錘,萬萬沒想到……」一度成為流行語。
2014年被稱作「網絡劇元年」,開年即有四部由視頻網站投資和參與製作的網絡劇上線,包括《靈魂擺渡》、《光環之後》、《屌絲男士》第三季、《探靈檔案》。其中,《靈魂擺渡》的題材偏靈異和懸疑,講述了男主角有一雙能看見鬼魂的眼睛,他在一家24小時便利店做夜班營業員,而這家店其實是一間靈魂驛站。該劇打敗了40餘部競爭作品,在當年年底一舉奪得「中國最佳網絡自製劇」大獎,劇中兩位主角冬青、趙吏更是以CP形象在網友心中人氣直線飆升。
進入2015年,僅已經上線的《盜墓筆記》、《心理罪》、《無心法師》等幾部網絡劇,就已經讓人預見網絡劇勢頭的迅猛。
火爆原因 承載內容更多投資逐年加大
網絡劇的製作流程包括寫劇本、選演員、定檔期、取景等,這幾乎與傳統影視的拍攝如出一轍。但在題材與內容方面,網絡劇卻與傳統電視劇有很大差別。首先是受眾範圍不同,視頻網站的受眾年輕化,觀看習慣也是快節奏的,因此網絡劇每集長度一般20分鐘,而傳統電視劇的觀眾年齡都比較大。其次是尺度有別,很多具有爭議性的話題在傳統電視劇中都無法呈現,而網絡劇環境相對寬鬆受限少,能夠承載更多內容。此外,很多網絡劇都主打喜劇效果,「段子」就是劇本,比如受到很多網友熱捧的《嘻哈四重奏》、《屌絲男士》和《我的極品是前任》,其中的很多段子都堪稱經典,尤其是《屌絲男士》,一集大概包含十五六條段子,該劇編劇「李亞有鴨梨」因此被稱為「段子神」。第三是網絡劇注重原生態、親和力,採取通過和網友互動進行內容二次創作的製作模式。
眼下,面對網絡劇滾滾而來的形勢,大投資、大製作、大導演、大編劇、大明星也紛紛加入,這對網絡劇水準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其中,投資的逐年加大是最明顯的變化。記者查閱了2015年各大視頻網站已經公布的網絡劇製作名單,今年投資在2000萬元以上的網絡劇有近20部,其中5部「超級網絡劇」的投資更高達5000萬元至上億元。投入5億元拍攝的《心理罪》開啟超級網絡劇模式,更提出打造「中國版神探夏洛克」的口號。
發展路數 不再小打小鬧開始玩高大上
2015年開始,各大衛視開始執行「一劇兩星」政策,傳統影視公司面臨著播出平臺縮水、單集片酬提升等多重壓力,在這樣一種形勢之下,加入網絡劇製作成為他們新的出路。
還記得網絡劇剛起步階段,題材和內容多以惡搞、怪力亂神為主,而如今越來越多傳統影視公司的加入,讓網絡劇愈發精良而有模有樣。表現最明顯的就是劇情的多元化,青春偶像、都市情感、懸疑科幻等類型均有嘗試。比如,《心理罪》的編劇顧小白是張藝謀電影《山楂樹之戀》的編劇之一,《心理罪》是他第一次操刀網絡劇。顧小白曾對媒體表示,「劇組的要求是劇本、導演、製作成本都要到位,不然做得不倫不類還不如不做。」今年2月,「開心麻花」也加入到網絡劇製作的大軍中,推出網絡劇《江湖學院》。導演楊沅翰表示,該劇的前身是一臺在國內上演過數百場的同名舞臺劇,劇組因此一致看好這部網絡劇的播出前景。
此外,很多網絡劇還開始走高大上路線,包括《十萬個冷笑話》、《萬萬沒想到》等在內的幾部熱播網絡劇,先後啟動了電影開拍計劃。
半島晨報、海力網記者夏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