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坤寧 文/攝
殘疾人趙小玉(前)在自己用當掌閱作書匠的工資買來的電腦上,為前來採訪的記者演示電子書排版。
「我現在不再是家裡的負擔。感謝掌閱,讓我的生活充滿了希望。」11月4日,在河北省張家口市赤城縣雲州中心敬老院「掌閱科技—『作書匠』助殘公益項目優秀殘疾人表彰活動」上,獲得「卓越個人」獎的掌閱作書匠殘疾人員工趙小玉剛上臺就哭成淚人,哽咽著說完自己的得獎感受。
出生於1996年的趙小玉,因為小兒麻痺症導致腿腳殘疾。在成為掌閱作書匠之前,她成天窩在家裡,是家裡的「累贅」。成為掌閱作書匠後,她找到了自信,通過平臺獲取收入,還承擔了妹妹的學費,以及家裡的其他開銷,成為家裡的頂梁柱。在不斷突破自我中,趙小玉還成長為掌閱作書匠平臺的中流砥柱和培訓師。
網絡公益,通過做書助殘脫貧
掌閱作書匠「助殘扶貧·居家就業」項目是掌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眾善樂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於2019年8月正式啟動的公益項目,雙方共同建設「殘疾人人才發展中心」。通過培訓殘障人士學習電子書的排版、校對和審核等技能,並提供相應崗位,使其可以遠程網絡居家工作,實現就業夢想,幫助「因殘致貧」的家庭逐步擺脫貧困,同時也讓殘疾人朋友通過編排工作,接觸到優秀的文化內容,豐富精神生活,最終實現物質和精神生活的雙重提升。
經過2019年的摸索,該項目已經形成了成熟的培訓體系和流程,有視頻教程,有文字教程,有遠程協助,以及掌閱工作人員定期到殘疾人集中的區域進行面對面集中授課培訓,最終保證殘障人士能夠掌握電子書加工所需要的技能,並能夠持續獲取收入。截至目前,已經累計培訓殘疾人學員超過1000人,有超過200人在平臺上獲取過收益,單月結算人數超過100人,單月結算金額超過10萬元。其中,河北地區培訓超過200人,有超過50人在平臺上獲取過收益,單月結算人數30人左右。
既能掙錢,也能豐富精神生活
在掌閱作書匠平臺,隨著他們個人收入的穩步提升,文化素質及自身修養也在逐步提高。部分學員在老師的引導和幫助下開始自學英語、計算機代碼編程等課程。
「無他,唯手熟爾。」這是中心工作群裡,掌閱作書匠殘疾人員工蘇清回答大家怎樣才能做好工作時的一句話。作為一個只有小學文化程度的年輕人,成為作書匠後,平臺不僅為蘇清提供了有收入的工作,也讓蘇清在工作過程中被「強制」開始看更多的書,獲得了自身成長。
「從沒想過自己還可以通過閱讀繼續學習。」坐在《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面前的蘇清,陽光、快樂,家中擺滿了綠植。1995年出生的蘇清,因火災導致重度殘疾。他告訴記者,他在家待了10年,看不到希望,也從來沒想到他還能去幫助別人。他說,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他每天用掌閱看書,學習文化知識,甚至開始學習英語。現在的蘇清已成長為殘疾人人才發展中心的一名講師,以自己的經歷和知識幫助身邊的殘疾人,並代表中心到貴州傳授脫貧經驗,實現了自己要到「外面去看一看」的夢想。
殘疾人員工,眼中有了希望之光
掌閱內容製作部員工、作書匠項目培訓老師楊泱告訴記者,雖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上半年線下培訓暫停,但掌閱培訓講師通過網絡直播和遠程協助,不間斷地對殘疾人朋友進行培訓和解答製作問題,保證疫情期間他們也能正常製作和持續獲取收益。
培訓和就業過程中,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們也都被殘疾人朋友們的自強不息、與命運抗爭的勇氣和意志所打動。楊泱說,令她最欣慰、最有成就感的,是這些殘疾人朋友獲得工作後眼中的那縷希望之光,對未來生活重新樹立的信心。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發展至今,掌閱作書匠平臺已經累計註冊用戶1萬人,月生產電子書7000餘冊。因靈活的工作形式,掌閱作書匠平臺用戶遍及全國,職業五花八門,有學生、全職媽媽、退休教師等。而現在已經在為掌閱作書匠平臺工作的殘疾人員工們,從過去的足不出戶,到現在閒暇時一起約著去釣魚、聚會,分享生活中的點滴,從一家的「累贅」到一家的支柱,他們獲得的不僅是一份穩定的收入和繼續學習的動力,還有家人和社會的認可與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