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訊!崑山碧江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經驗入選2020年全國東西部扶貧...

2020-12-04 天眼新聞

8月22—23日,國務院扶貧辦在雲南省怒江州、保山市舉辦全國東西部扶貧協作培訓班。全國承擔東西部扶貧協作任務的東部9個省份、14個城市,中西部16個省份、20個市(州)200餘人參加培訓。

江蘇省對口幫扶貴州省銅仁市工作隊碧江區工作組報送的案例《深化協作共建·攜手共奔小康全力打造東西部扶貧協作典範》入選2020年全國東西部扶貧協作培訓班案例,並在培訓會上作交流發言。

蘇州崑山市與銅仁碧江區自2017年12月籤訂《東西部扶貧協作助力脫貧攻堅協議》以來,兩地高層互訪日趨頻繁、協作共建日益深化、幫扶成效日漸顯現,探索構建了多元化、多層次、多領域、多路徑結對幫扶新格局,助力碧江區脫貧出列和攜手奔小康。2017年10月份以來,雙方開展高層互訪18次,帶動各層面考察交流700餘批次;爭取各級各類幫扶資金1.6億元,實施項目66個,覆蓋貧困群眾1.2萬人。在2018年的脫貧攻堅國家第三方評估檢查中,碧江區以「零漏評、零錯退、群眾認可度97.64%」的成績順利出列,2019年底貧困發生率「清零」。2019年4月,《崑山碧江「七結對」助力脫貧攻堅》入選第二屆中國優秀扶貧案例。同年8月,《崑山碧江著力打好「三張牌」深入推進東西扶貧協作》工作經驗入選在四川召開的全國攜手奔小康培訓班案例。江蘇省對口幫扶貴州省銅仁市工作隊碧江工作組被貴州省委、省政府評為「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工作組組長和成員先後被貴州省委授予「貴州省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一、緊密共建關係,構建四級結對體系

通過項目結對、精準結對、柔性結對、覆蓋結對等七種結對模式,積極構建多元化結對關係,實現市區、鎮級、村級及家庭四級結對。

(1)是開展市區層面結對。通過每年的高層互訪、下發年度工作要點、納入績效考核等,高位推動兩地東西部扶貧協作。

(2)是開展鄉鎮和部門層面結對。13個鄉(鎮、街道)、30個成員單位、16家醫療單位、55所學校之間實現了結對全覆蓋,每年,該層面捐贈資金累計超過了3000萬元。

(3)是開展村級層面結對。2018年,崑山8個經濟強村與碧江8個深度貧困村率先實現結對全覆蓋,26個一般貧困村實現了村企、村村、村社(社區)結對。

(4)是開展家庭層面結對。積極發動商會、協會、企業和個人參與到貧困家庭結對之中,累計家庭結對超過500戶。2019年底,崑山1024名黨員幹部與78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建立了家庭結對關係,並開展了「六個一」(一份黨員關愛金、一床棉被、一件冬衣、一桶油等),助推碧江區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清零」。

二、整合資金資源,探索四個組團幫扶

立足教育、醫療和農技人才交流實際,通過整合資源、突出重點、集中幫扶,積極探索組團式幫扶的新模式。

(1)是積極探索教育組團式整合型幫扶。集中崑山各類教育資源對銅仁八小進行整體幫扶,除了選派優秀教師擔任校領導和參與日常教學外,在科技發明、家校合作、業務交流等方面創新實踐,樹立了「昆碧教育論壇」、「亞香」夏令營等特色品牌。2019年,銅仁八小綜合評估從全區倒數第二躍升至第四名。

(2)是深化探索醫療組團式學科型幫扶。兩地中醫院籤訂十年共建協議,圍繞重點科室打造,開展雙邊技術交流,重點打造提升肛腸科、消化科。2016年結對以來,崑山累計派出醫生38名。2019年,碧江中醫院在崑山對口幫扶下成功創建為三級乙等醫院。

(3)是率先探索農業組團式系統型幫扶。累計派出農業專家18人,重點實施標準化種植和「三品一標」認證,對高壩田藍莓、白水大米、桐木坪黃桃等20個項目的育苗、栽培、採摘過程進行技術指導。現已認證無公害產地8萬畝,獲批無公害產品18個、有機食品3個、綠色食品1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2個。並在崑山開設「昆碧·樂比鄰」線下農產品體驗店,與左鄰右舍、昆味道等建立線上合作關係,打開崑山農產品銷售市場。

(4)是創新探索社區組團式全面型幫扶。整合崑山亭林街道、民政、就業、文體廣旅等部門幫扶力量,在矮屯易地移民搬遷安置點創新探索社區組團式幫扶。新建勞務協作就業信息同步發布平臺和遠程面試系統、昆碧·夢工廠——矮屯新市民扶貧車間、24小時自助圖書室和五彩益家——昆碧社會組織共建站,並通過與崑山亭林街道、崑山翰林幼兒園、崑山花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結對,提升社區管理、教育及醫療服務水平。

三、著眼鞏固提升,探索四化融合機制

(1)是以市場化為導向,共建藍莓基地。整合幫扶資金和企業資源,在深度貧困農村高壩田村發展藍莓產業,並確立了「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合作模式、「試種+跟種」的種植模式、「零售+企業包銷」的銷售模式和「622」分配模式,一體化系統解決藍莓產供銷問題。今年藍莓基地規模達1200畝,覆蓋貧困戶185戶726人,121人在基地務工獲勞務費32萬元。

(2)是以民生為導向,共築幸福小院。探索「政府支持+社會參與」相結合的民生扶貧模式,在坪茶村利用閒置的場地建設「昆碧幸福裡」。該項目集黨建中心、日間照料、公共服務、留守兒童關愛、留守婦女創業就業服務等功能合一,將崑山服務特殊困難群眾的理念與碧江實際做了有效銜接,探索脫貧後農村特殊群體尤其是特困老人的生活保障模式。

(3)是以生態化為導向,共謀精品民宿。藉助川硐板慄園良好的生態資源,注重生態化、綠色化、減量發展原則,整合崑山幫扶資金和崑山旅遊資源,開發建設範木溪精品民宿,並引進鄉伴「樹蛙」集團負責建設運營,範木溪村民實現了住房條件改善、土地租金收益、營運分紅收益、就業崗位增加等綜合效益。項目(一期)於5月試營業,現已成為網紅民宿,7、8、9月客房預售率達90%以上,現二期建設已啟動。

(4)以品牌化為導向,共推白水大米。圍繞綠色防控、技術聯盟、品牌創建等八個方面,對白水大米進行系統化的品種改良和技術創新,並探索坡地稻鴨混養、稻魚混養模式。全國水稻專家張洪程教授擔任技術顧問,積極籌備申報地理標識和無公害、綠色食品,提升白水大米品牌效應。

四、助力脫貧攻堅,深化四項幫扶路徑

緊扣脫貧攻堅主題和鞏固提升脫貧成果的要求,深化幫扶路徑、提升幫扶成效、夯實脫貧成果。

(1)是深化產業扶貧帶動效應。立足銅仁·蘇州產業園的載體作用,完善46平方公裡的控規和6.18平方公裡的核心區規劃,積極推進206畝高端裝備產業園建設,並引進錦峰發展、鴻典包裝、盛鴻大業、同仁之光等項目,以園區發展產業帶動就業。

(2)是深化就業扶貧民生效應。開展校企合作和定向輸送,已開辦「淳華班」、「百家惠班」等多個定製班。尤其疫情期間,通過專機、專列向崑山勞務輸出759人,實現貧困戶到東部穩定就業409人。在矮屯社區探索搬遷群眾「四就」模式——就家、就近、就社區及就東部地區就業。其中,產業園帶動易地移民搬遷小區就近就業366人,藤編手工作坊解決就社區就業60人,矮屯新市民扶貧車間為矮屯社區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90個。

(3)是深化消費扶貧社會效應。累計發行「崑山·碧江旅遊年卡」7000張,江蘇籍來銅遊客10萬餘人,帶動消費約2億元。加大農產品產銷力度,目前,碧江共獲得扶貧產品認定59個,且中國社會扶貧網公示扶貧產品70個。在崑山建成昆碧·樂比鄰農產品展銷中心和3個銷售專區,到東部地區參加農產品展會11次,實現「碧貨出山」2995噸、3億餘元。

(4)是深化社會扶貧參與效應。積極發動商會、協會、企業及社會愛心人士到碧江捐贈獻愛心,三年累計捐贈社會幫扶資金超過1500萬元,黨員幹部捐贈超過100萬元。同時,本著「化散為聚、精準幫扶」的原則,成立「昆碧·愛基金」,下設助殘、助學、助困、助醫和助業子基金,進行因需施策、因戶施策。今年6月,碧江遭遇特大洪水,崑山發起公益募捐,募集災後重建資金100萬元;崑山錢七虎院士瑾輝基金捐贈44萬元,專項用於碧江貧困家庭品學兼優高中生、大學生的助學獎勵。(蘇天昺 楊振東)

碧江融媒體中心整理

相關焦點

  • 山水相連 昆碧情深——寫在崑山碧江東西部扶貧協作兩周年之際
    崑山·碧江相隔1500多公裡,跨域5省,不懼群山阻隔,不畏路途艱辛,因東西部扶貧協作而緊密連接在一起,成為攜手共建、同赴小康的一家人。2013年12月,國務院下發了《關於開展對口幫扶貴州工作的指導意見》,江蘇與貴州、蘇州與銅仁正式建立結對幫扶關係,崑山與碧江因此成為了協作共建的兄弟單位。
  • 大連—六盤水: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海誓山盟」
    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智曼卿    「中央要求、六盤水所需、大連所能」,是大連市委、市政府對東西部扶貧協作這一偉大事業的莊嚴承諾!多年來,大連全市上下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在產業發展、人才交流、資金支持、勞務協作、民生改善等方面給予六盤水真幫實扶,用實際行動踐行著東西部一「海」、一「山」兩座城市扶貧協作的「海誓山盟」。    24年精誠合作,使命書寫在烏蒙群山。
  • 忠誠擔當搭橋梁 昆碧攜手譜新篇——崑山市對口幫扶碧江工作組工作...
    碧江「所需」,崑山「所能」。崑山市扛起政治責任,選派精兵強將,組建崑山市對口幫扶碧江工作組駐點碧江,搭起扶貧協作橋梁,不斷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縱深發展。時間更替,華章日新。2017年以來,崑山市對口幫扶碧江工作組架起昆碧扶貧協作橋梁,推用好用活崑山力量,創新推出「七結對」模式,爭取東西部扶貧協作資金14976萬元,打造 65個東西部扶貧協作項目,覆蓋貧困群眾1.2萬人,譜寫扶協作新篇,助力碧江脫貧攻堅:2018年,碧江區脫貧;2019年底,貧困發生率實現「清零」。
  • 「龍遊飛雞」 打造東西部扶貧協作新模式
    「東西部扶貧」工作座談會暨「龍遊飛雞」精準扶貧案例8090宣講活動。,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她貢獻著自己的青春力量,成為了浙江省十名2020年青春助力鄉村振興帶頭人「青牛獎」獲得者之一。各團縣市區委、市青聯、青企協代表紛紛表態,將積極組織動員,全力推動「龍遊飛雞」消費扶貧工作。   胡秀秀,來自衢州市龍遊縣,她積極響應國家東西部扶貧協作戰略,多次遠赴四川敘永縣實地考察對接,與當地扶貧幹部探索出了「公司投資+黨支部帶隊+村資服務+農戶養殖」的東西部協作精準產業扶貧模式。
  • 大巴山的迴響:他鄉是故鄉---東西部扶貧協作援川幹部李忠偉的故事
    他勿忙趕去,聽到了嚴肅的交代:「根據國家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需要,麗水市要派一批幹部到四川對口掛職,時間3年,各縣分派一位黨政班子成員和一個科級幹部,市本級要派一位正處幹部當領隊,組織上覺得你是最合適人選」。  李忠偉愣在那,因為太突然。他問,是組織已決定,還是徵求意見?得到的回答很委婉,市裡已將名單報省上。  他明白,這是組織點將。
  • 天津市東西部扶貧協作社會動員工作組來甘調研 向甘肅貧困地區捐贈...
    中國甘肅網6月12日訊 據甘肅日報報導(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楊憲輝)6月8日至10日,天津市委常委、市委統戰部部長冀國強率市直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和部分民營企業家來甘調研,對接東西部扶貧協作社會動員工作。省委常委、省委統戰部部長、省政協黨組副書記馬廷禮一同調研。
  • 在脫貧攻堅一線打一場首善標準的硬仗——北京東西部扶貧協作紀實
    新華社北京11月7日電 題:在脫貧攻堅一線打一場首善標準的硬仗——北京東西部扶貧協作紀實  新華社記者駱國駿、孔祥鑫、李放  從風沙漫天的南疆大漠到層巒疊嶂的太行山區,從雪域茫茫的世界屋脊到一望無際的內蒙古草原……回望歷史,這些地方曾深深打上貧困烙印
  • 茂縣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文化交流活動在浙江舉辦
    1月5日—6日晚,茂縣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文化交流活動先後在浙江省玉環市、溫嶺市舉辦,大型歌舞劇目《羌魂》為玉環、溫嶺兩地群眾展現了原汁原味的羌文化。受到當地觀眾熱烈稱讚。《羌魂》劃分為「序、祭、耕、韻、情」5個章節,節目以悠長的羌笛、濃重華美的羌繡、雄勁豪壯的羊皮鼓舞、「羌族古聲部民歌」再現濃鬱的羌民族風情和歷史文化。
  • 青島市北區委副書記、區長張永國帶隊赴西和縣調研扶貧協作工作
    中國山東網7月30日訊 近日,青島市市北區委副書記、區長張永國率相關部門及企業赴西和縣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西和縣委書記曹勇,縣委副書記、縣長楊永貴,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何能雄陪同考察調研。會上,曹勇書記代表西和縣委、縣政府向市北區幾年來對西和縣的協作幫扶表示衷心感謝,就西和縣東西部協作的工作情況進行詳細介紹。張永國區長表示,自市北區與西和縣結對以來,兩地聯繫越來越緊密、感情越來越深厚,東西扶貧協作工作成效不斷開花結果,西和縣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張永國區長強調,市北區下一步兩地協作重點工作:一是全力幫扶掛牌督戰村。
  • 一年跑近50個扶貧項目,這位浙江麗水援川幹部被稱為「奔跑達人」
    國家實施東西部扶貧協作,將東南沿海的括蒼山和長江上遊的大巴山緊緊連在一起。麗水市幫扶四川巴中市脫貧攻堅的領隊李忠偉,與來自麗水的援川幹部一道,歷時3年,把「他鄉是故鄉」的深情,寫在巴山蜀水這片紅土地上。2020年底,巴中市49.4萬貧困人口清零,曾經16.3%的貧困發生率已成為歷史。「我們要幹出制度的優越性來」庚子年,大雪。
  • 深圳市委副書記鄭軻率隊到大化、都安、田東三縣開展粵桂扶貧協作...
    5月20-22日,深圳市委副書記鄭軻率深圳市委副秘書長黃哲、深圳市坪山區委副書記、區長李勇,深圳市寶安區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王立德,深圳人社局局長孫福金、深圳扶貧辦主任劉衛翔、深圳發改委副主任餘璟,以及深農集團、華潤萬家、茂雄集團等企業,先後到大化、都安、田東三縣調研粵桂扶貧協作工作。
  • 舌尖上的扶貧④原生態野山豬養殖
    編者按: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也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之年。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的重大戰略,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舉措。根據國家新一輪東西部扶貧協作計劃安排,2018年,溫州市與南充市共同籤訂了東西部扶貧協作框架協議,正式建立東西部扶貧協作關係。其中,明確由洞頭區結對幫扶南部縣,幫扶時間三年。從此,兩地在產業培育、人才交流、教育醫療、康養旅遊、勞務合作等方面,開啟了更加廣泛、深入的合作。作為中國晚熟柑橘之鄉、中國釣魚城和中國桂花城,南部縣有著豐富的農特產品資源和獨特的生態、人文優勢。
  • 廣州累計投入114.59億元 派駐1600多名扶貧幹部
    報告顯示,2017年以來,市內扶貧工作主要任務是鞏固扶貧成果,推進北部地區新農村建設,確保已脫貧人口不返貧。2018年至2020年,市財政每年安排3.643億元,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有效改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不斷提高。2019年廣州市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68元,同比增長10.9%。
  • 「龍遊飛雞」精準扶貧模式向全市推廣
    2020-11-06 19:37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趙璐潔 通訊員 朱之悅
  • 2020昭通市農特產品展銷推介活動在廣州舉行
    9月4日上午,2020雲南省昭通市農特產品展銷推介活動啟動儀式在廣州市荔灣區廣東東西部扶貧協作產品交易市場舉行。本次活動自9月4日至7日舉行,為期4天。現場舉行籤署購銷協議,支持昭通蘋果、馬鈴薯、竹子、天麻、花椒、特色養殖等「六大農特產品」在粵銷售,把消費扶貧作為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的重要舉措。
  • 2020年粵桂扶貧協作募捐活動暨全國扶貧日「以購代捐」系列展銷活動
    10月27日上午,2020年粵桂扶貧協作募捐活動暨全國扶貧日「以購代捐」系列展銷活動(深圳分會場)在深圳海吉星消費扶貧,市民,旗艦店舉行,現場愛心企業和人士認購扶貧產品2.27億元。深圳市分管扶貧的負責同志出席活動。  2020年10月17日是我國第7個扶貧日,也是第28個國際消除貧困日。
  • 「我的扶貧故事」掛職掛心助脫貧丨黃平縣委常委、黃平縣人民政府...
    2018年4月,我被選派到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黃平縣掛任縣委常委、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到任後,我走訪了全縣11個鄉鎮及包保的金河村等18個貧困村和深度貧困村。  抓實東西部扶貧協作  2018和2019年,我共協調對口幫扶資金7050萬元,並將80%以上資金投入到產業項目,為黃平縣10898名建檔立卡貧困戶每人每年增收5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