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山的迴響:他鄉是故鄉---東西部扶貧協作援川幹部李忠偉的故事

2021-01-15 半月談網

新華社記者 陳天湖 謝佼 

川陝交界的大巴山深處,四川巴中的名字曾是那樣壯懷激烈:當年,紅四方面軍在這裡建立川陝革命根據地,前後有12萬巴中兒女參加工農紅軍,其中4萬多人壯烈犧牲,市內陵園中安葬著25048名紅軍烈士。 

而今,可以告慰的是:到2020年底,巴中市2區3縣走出貧困,49.4萬貧困人口清零,曾經16.3%的貧困發生率已成為歷史。

大巴山,層巒疊嶂,山勢雄奇,千條溪河匯入長江,浩蕩東去。在1600多公裡外的下遊,也有綿綿群山,巍峨聳立,那是浙江麗水市的括蒼山。 

國家實施「東西部扶貧協作」,將長江下遊的括蒼山和上遊的大巴山緊緊連在一起,踐行先富幫後富的歷史使命。麗水市幫扶巴中開展脫貧攻堅的領頭人李忠偉,與來自麗水的援川幹部一道,歷時3年鏖戰,把「他鄉是故鄉」這句話深情地寫在巴山蜀水這片紅土地上。   

圖為李忠偉與麗水援川幹部在烈士陵園重溫入黨誓詞後合影

「服從組織安排」的背井離鄉 

庚子年,大雪。過了這個節氣,天就冷了。這是李忠偉在四川巴中過的第3個冬天。 

與遠在千裡外的兒子視頻,是他冬天裡最溫暖的事。每到周末,他都會捨得時間陪兒子,看兒子在手機那一端亂蹦亂吼。 

「兒子」,對李忠偉而言,有著常人難以理解的痛。 

他大兒子2007年出生,患重度先天性腦癱瘓,不會說,不會坐,吃喝拉撒都需要照顧。一直到8周歲,因一場重病走了。2015年,有了這第二個兒子。 

「服從組織安排」。這是我們能經常聽到的一句話,但在李忠偉身上,更能感受到這話的力量,還有在這場脫貧攻堅決戰中一位普通共產黨員的奉獻與擔當。 

2018年4月22日,周末。李忠偉作為浙江麗水市委副秘書長兼信訪局長,接到市委組織部電話。領導星期天不休息,一定是急事。他勿忙趕去,聽到了嚴肅的交代:「根據國家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需要,麗水市要派一批幹部到四川對口掛職,時間3年,各縣分派一位黨政班子成員和一個科級幹部,市本級要派一位正處幹部當領隊,組織上覺得你是最合適人選」。 

李忠偉愣在那,因為太突然。他問,是組織已決定,還是徵求意見?得到的回答很委婉,市裡已將名單報省上。 

他明白,這是組織點將。李忠偉學校畢業就到基層工作,做過兩個鄉鎮黨委書記,在三個縣當過宣傳部長、紀委書記、常務副縣長,後到市裡任職。市委認為他有基層、機關工作經驗,政治過硬能力強,能擔負全市援川幹部領頭人重任。 

曾在2013年,麗水對口支援新疆,也認為他是合適人選。市委書記親自把他名字拿了下來:「對幹部不能這麼殘忍,忠偉家有24小時需要照顧的娃!」。 

今天,李忠偉說:「我服從組織安排」。 

仿佛百味瓶被打翻,其中滋味只有他自知。整整8年,家裡4位老人,輪番照顧連坐都不會的大兒子,有時抱都抱不動。這對一個家庭而言是無法想像的難,老人都被折騰得百病纏身。母親直腸癌剛做手術,丈母娘患美尼氏綜合症,嶽父和父親也都有大毛病。大子去了,二子兩歲多,家裡生活剛走上正軌,頂梁柱的他就要離開,一走三年。   

晚上,李忠偉整了一桌菜。召開家庭會,把去四川掛職的事,徵求老人和妻子的意見,其實是做大家的思想工作。他妻子,在後半夜才給他話:「家裡,有我和兩個老媽頂著,你好好去幹」。

 4天後就出發。他忙得腳不落地,不僅要把單位工作交接妥當,還要把家事作出安排,包括老人看病的病歷、什麼藥在哪裡買。

 4月26日,傍晚。就要趕往蕭山機場飛四川,李忠偉牽著蹣跚兒子的小手,在小區院裡嬉戲,妻子遠遠地跟著,讓他和孩子多呆一會。妻子在一旁悄悄擦眼淚,生怕被他發現。 

次日,李忠偉帶著進駐大巴山的幹部落地成都後,當晚就趕到了300公裡外的巴中市。 

到巴中第二天,他組織召開了麗水市掛職幹部第一次動員會。這時,李忠偉身份是四川巴中市政府副秘書長、浙江派駐四川工作組巴中片長,專職負責麗水市在巴中的對口扶貧管理協調與推進工作。會上,除了請當地幹部介紹市情和貪困情況外,李忠偉組織大家深刻領悟「東西部扶貪協作」戰略部署的要義。他說:「我們是一個大家庭,東部幫西部,先富幫後富,麗水幫巴中,只有咱國家才有這樣的制度,我們要幹出這個制度的優越性來!」 

圖為李忠偉(手持話筒者)帶領麗水援川幹部在烈士陵園重溫入黨誓詞

幾天後,他帶領掛職幹部,來到坐落於通江縣王坪村的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松濤陣陣,陵園肅穆,一座座刻有五角星的無名紅軍墓碑,在陽光下燦爛奪目,仿佛是兩萬五千裡長徵犧牲在巴中的數萬紅軍烈士在看著他們。李忠偉舉起拳頭,帶著大家重溫入黨誓詞。 「當年巴山兒女犧牲在這片土地上,就是為了讓百姓過上好日子!可是這裡依然貧窮,組織派我們不遠千裡馳援,就是要讓革命老區擺脫貧困啊!」。

李忠偉說,「東西部扶貧協作幹不好,不僅對不起市裡的重託,也對不起支持我們背井離鄉的家人」。 

產業萬言書折射的美麗鄉愁 

李忠偉告訴記者,東西部扶貧協作機制,是兩地黨委政府管方向、定規劃。他作為雙方協作的「片長」,既代表麗水市在巴中協助扶貧,又是在巴中市履行現職抓落地。特殊身份,必須在東西部協作中發揮特殊作用! 

「對巴中產業進行全面調研,為脫貧攻堅規劃找到依據,當好兩市黨委的參謀」,是李忠偉到巴中做的第一件事。 浙江盛產茶葉,業態完整,技術先進,全國最大的綠茶交易就在麗水的「浙南茶葉市場」。當了解到巴中同樣盛產茶葉,他馬上想到麗水的優勢,想到家鄉紅紅火火的茶業交易:茶,能否成為助力老區脫貧產業?

 他一頭扎進了蒼茫大巴山。 「不管山高路遠,都要走到,我要親眼看一看茶業發展情況。」他仿佛與時間賽跑。 

十多天時間,李忠偉跑了4個縣區16個鄉鎮21片茶葉基地,走訪了12家茶加工企業,召開了有主管部門、鄉鎮領導、茶企業主、種植大戶參加的3個座談會,16次進村入戶調查,9次諮詢麗水客商和業內人士。

 一篇茶葉的報告完成了。《巴中市茶產業調研報告》交到了巴中市主要領導手裡,那是他的萬字建言書。他詳細回答了巴中茶產業現狀、問題、成因,提出了「堅持問題導向,完善茶產業發展思路,依靠麗水茶業產業優勢,幫助巴中茶業升級發展」等建議。 

在一個全市大會上,巴中市主要領導舉著這份《報告》,大聲說:巴中領導幹部要學習麗水幹部務實的精神和作風,李忠偉才到巴中幾天,就把全市茶業的現狀和問題弄得清清楚楚,提出建議也切實可行。 不光是產業,他還帶領9名麗水幹部,就巴中脫貪攻堅的路徑與項目開展全面調研。

一份份調研出爐,一條條建議成型,一個個項目構想完成,巴中脫貧攻堅東西協作3年行動方案很快出臺了。 

他說,作為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帶頭人,僅當參謀是不夠的,關鍵要「督促執行」落到實處。三年裡,每年細化任務形成項目清單,從清單的制定、實施,到利益聯結機制,他這個「片長」都要跟蹤、督促、檢查,直到把收益裝進老區貧困鄉親口袋裡。 

圖為李忠偉(右)在茶園查看茶業生長情況(2020年9月11日攝)

奔跑達人跑出巴山鄉親幸福 

3年來,李忠偉感受最深就是在巴山蜀水間不停奔跑。難怪人稱他奔跑達人。 

一年近50個扶貧項目,他每個點都要跑到,有的還跑很多次。 

最遠的,在通江縣空山鎮,那是個天麻藥材扶貧項目。從巴中到項目點要走四個多小時。山路崎嶇,他被顛得頭昏腦脹,但當他掀開泥土,摸著已長成的天麻時,感慨不已:「這個扶貧項目落地了」。  

他在不停奔跑中,發現並解決了協作項目遇到的困難與問題。 

他的那篇茶業調研報告,已成為巴中40萬畝茶產業升級的宣言書。

李忠偉帶領掛職幹部從麗水引技術、招業主、融資金、找市場,幫助巴中茶業升級並實現高質量發展。 

他從浙江松陽縣引入的3家茶企,遇到加工廠遲遲不能上馬的困難。企業落地巴州區天馬山鎮,要徵地建加工廠,年初立項到8月也沒著落。

李忠偉急了,東西扶貧協作時間才3年,一耗就8個月。再說,再拖就要影響到來年的春茶加工了。

他跑了3趟巴州區,多次與區裡溝通、提建議,並向市裡分管領導反映情況。半個月後,問題解決,3家茶企先後平地建房!

不停奔跑,不僅跑動了茶產業升級發展,也跑出了川陝革命老區百姓的脫貧幸福。

在他推動下,麗水松陽縣派出15名「茶博士」,在山坡上手把手教茶葉種植技術,培訓種植戶1000餘人次,指導貧困戶種植茶葉5500餘畝。幫助當地開發出抹茶粉、茶葉口香糖、茶葉燻火腿等系列產品,打造了茶文化體驗館、茶文化民宿等項目,巴中茶產業呈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態勢,打開了茶旅融合發展新格局。 

兩年來,僅浙南茶葉市場,就累計銷售巴中等扶貧地區茶葉2000餘噸,茶農收入超億元。 

2020年五一節剛過,相關部門臨時交給李忠偉一個特殊任務:涼山州布拖縣樂安鄉還有6個貧困村急需麗水對口幫扶,貧困戶搬遷新居購置家居缺少資金。

他深知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關鍵時刻肩負的使命與擔當,二話沒說就聯繫麗水後方帶著隊伍進駐大涼山最後主戰場之一的布拖縣,詳細排查貧困村和貧困戶的真實情況,拿出具體解決方案。 

短短3個月時間,他多次在川浙兩地奔跑,尋找有實力、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參與大涼山脫貧攻堅最後大決戰。

不到100天時間,他聯動麗水市5家企業和6個社會組織緊急籌措的363萬元幫扶資金到帳,李忠偉為布拖縣如期脫貧摘帽不拖全國後腿解了燃眉之急。

圖為李忠偉(左一)與茶農交談(2020年9月13日攝)

金橋搭就回首他鄉是故鄉 

「東西部協作的制度安排,是要發達地區給西部帶來觀念、資金、技術,實現兩地要素資源高效配置。我是兩地聯絡員、協調員,就該架起協作之橋。」 

李忠偉認識到,只有發揮好橋梁作用,東西部協作優勢才能轉化為扶貧成果。 

剛到巴中時,他十分上心的另一件事,是協調組織兩地幹部的交流與培訓。 他調查發現,老區的貧困,首要問題是觀念落後。他對記者說,麗水過去被稱為浙江的西藏、四川的涼山,是從貧窮走出來的首批國家級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同是大山區,資源秉賦相似,今天的巴中,就是昨天的麗水。要讓巴中幹部去看麗水,學習麗水開發大山資源的觀念與思路。 

有組數字讓人振奮:巴中市派出21名黨政幹部、63名專業技術人才赴麗水市學習;麗水市派出9名黨政幹部、130名專業技術人才開展幫扶;麗水組織對巴中黨政幹部和專業技術人員培訓達16755人次。 

通江縣委書記孫輝,帶黨政班子成員到對口的遂昌縣考察,觸動很大。回來後,把全縣科級幹部分批送到遂昌學習培訓一周以上。隨後,平昌縣委也緊跟行動。

「讓鄉親開發大山,走出大山,才能走出貧困」。李忠偉說,以「麗水之幹」,讓產業先行夯實「脫貧之本」。

 他推動出臺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和支持茭白、茶葉、電商、藍莓、進口商品流通等產業發展優惠政策,協調舉辦巴中(麗水)投資招商項目推介會,雙邊走訪企業、對接項目,引導市場主體參與對口脫貧幫扶。 

三年間,他們共引入東部企業34家,到巴中對口幫扶,完成投資25.06億元,建設產業園區4個、種養殖生產基地43個,援建扶貧車間22個,採購銷售四川農特產品 1.63億元,社會捐款捐物1.16億元。麗水市財政援助資金4.298億,安排幫扶項目140個,涵蓋生態工業、現代農業和現代服務業等多領域,助力巴中不斷完善產業結構,構建新的現代產業體系。 

他工作過的縉雲縣,是「中國茭白之鄉」,茭白是優勢農產品,經濟效益好。縉雲對口幫扶南江縣,地理氣候相似,他與掛職幹部提出把茭白嫁接到南江。

2018年4月,千裡送茭苗,試種茭白65畝獲得豐收。貧困戶劉昌國試種了2.1畝茭白,加上務工收入每畝超過一萬元。李忠偉高興得擊掌稱好,於是協調縉雲派出茭白技術人才,在南江一蹲3年。送技術,送服務,先試種,後推廣,以「村集體+合作社+大戶+小戶」模式,建立14個茭白種植基地和扶貧車間,2個茭白冷鏈庫和2個交易市場,解決了2000多人就近就業,帶動了貧困戶3414人的增收。

2020年,南江縣連片種植3000餘畝,茭白產業初具規模。 

李忠偉說,對巴中的產業扶貧、電商扶貧、動員社會力量扶貧、共建產業園扶貧、勞務協作扶貧,讓兩地要素資源實現配置,讓革命老區實現高質量發展,就是這麼幹出來的。 

「千裡協作無問西東,他鄉故鄉追夢奔康」。李忠偉獲得浙江省東西部扶貧協作突出貢獻獎。隨他戰鬥在巴中扶貧的麗水幹部,都幹出了不平凡的成績,分別被當地群眾稱為「茭白縣長」、「網紅縣長」、「花椒縣長」、「茶葉區長」等。 

巴山無言。但在它的起伏綿延中,記錄了3年來李忠偉和同事們的擔當和情懷,大寫著「東西部扶貧協作」機制的優越與驕傲。 

「他鄉是故鄉」,李忠偉常掛嘴邊的這句話見證了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成功實踐,在他們這群並肩戰鬥四川的「掛友」身上烙下了深深的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新時代印記。(完)

相關焦點

  • 一年跑近50個扶貧項目,這位浙江麗水援川幹部被稱為「奔跑達人」
    新華社發新華社北京1月13日電(記者陳天湖、謝佼)1月13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東西部扶貧協作路上的「奔跑達人」……「回首他鄉是故鄉」——浙江麗水援川幹部李忠偉架起他鄉與故鄉協作之橋》的報導。大巴山,層巒疊嶂。在1600多公裡外靠近東海的地方,也有綿綿群山,那是浙江麗水市的括蒼山。
  • 大連—六盤水: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海誓山盟」
    ◀大連援黔教師為六盤水「大連班」學生考前送考。     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智曼卿    「中央要求、六盤水所需、大連所能」,是大連市委、市政府對東西部扶貧協作這一偉大事業的莊嚴承諾!
  • 「龍遊飛雞」 打造東西部扶貧協作新模式
    為進一步推動「龍遊飛雞」成為更具深層次社會價值、時代價值的獨特品牌,打造東西部扶貧協作新模式,10月19日上午,由共青團衢州市委員會牽頭,市青年聯合會、青年企業家協會相關人員、各縣(市、區)團委相關負責人在浙江宗泰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召開共青團系統助力
  • 山水相連 昆碧情深——寫在崑山碧江東西部扶貧協作兩周年之際
    山水相連  昆碧情深——寫在崑山碧江東西部扶貧協作兩周年之際廖  凱崑曲之都,武陵之源。「如果把對六龍山鄉村民的援助比作一個重要的『點』,那麼崑山在對碧江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中走的是點、線、面全面開花的道路。」 碧江區委常委、副區長,崑山東西部扶貧協作碧江工作小組組長孫道尋告訴記者。在「面」上,昆碧兩地黨政主要領導堅持互訪,建立兩地聯席會議制度。兩年來,雙方召開高層聯席會議4次。
  • 崑山碧江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經驗入選2020年全國東西部扶貧...
    8月22—23日,國務院扶貧辦在雲南省怒江州、保山市舉辦全國東西部扶貧協作培訓班。全國承擔東西部扶貧協作任務的東部9個省份、14個城市,中西部16個省份、20個市(州)200餘人參加培訓。江蘇省對口幫扶貴州省銅仁市工作隊碧江區工作組報送的案例《深化協作共建·攜手共奔小康全力打造東西部扶貧協作典範》入選2020年全國東西部扶貧協作培訓班案例,並在培訓會上作交流發言。
  • 在脫貧攻堅一線打一場首善標準的硬仗——北京東西部扶貧協作紀實
    新華社北京11月7日電 題:在脫貧攻堅一線打一場首善標準的硬仗——北京東西部扶貧協作紀實  新華社記者駱國駿、孔祥鑫、李放  從風沙漫天的南疆大漠到層巒疊嶂的太行山區,從雪域茫茫的世界屋脊到一望無際的內蒙古草原……回望歷史,這些地方曾深深打上貧困烙印
  • 茂縣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文化交流活動在浙江舉辦
    1月5日—6日晚,茂縣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文化交流活動先後在浙江省玉環市、溫嶺市舉辦,大型歌舞劇目《羌魂》為玉環、溫嶺兩地群眾展現了原汁原味的羌文化。受到當地觀眾熱烈稱讚。《羌魂》劃分為「序、祭、耕、韻、情」5個章節,節目以悠長的羌笛、濃重華美的羌繡、雄勁豪壯的羊皮鼓舞、「羌族古聲部民歌」再現濃鬱的羌民族風情和歷史文化。
  • 80後援黔幹部牽起滬遵「山海情」——記上海第三批援黔幹部陳奕
    懷著這樣的想法,鳳岡的援黔幹部積極牽線搭橋,2020年7月,來自上海市奉賢區的水星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與鳳岡縣人民政府成功籤約,投資共建鳳岡縣蠶桑綠色生態發展「星絲路」項目,打開當地蠶桑產業的新大門。「小茶葉」鋪就扶貧路除了蠶農外,在鳳岡,也有大批茶農的日子正紅火起來。坐落於鳳岡縣永安鎮的秀姑茶業有限公司,是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又一新支點。這是一家僱傭殘疾人勞動力,聯合合作社貧困殘疾人入股分紅,且優先收購殘疾貧困戶茶青的企業。秀姑茶業的創始人楊秀貴是一名殘疾人,丈夫也患有輕度精神殘障。
  • 中國30個扶貧故事|為了推廣鄉親們的土雞,「豁出去了」
    援滇幹部昆明市東川區委常委、副區長季贇(左)和創業帶頭人馬關琴在商討扶貧產品的外包裝方案。 季贇給記者講了當地一個養雞脫貧的小故事。 馬關琴,1989年出生於東川區拖布卡鎮的貧困家庭,讀小學靠希望工程資助,讀初中和中專靠扶貧貸款和勤工儉學。她從小的夢想是「保護好家人,改變一家人的生活」。
  • 天津市東西部扶貧協作社會動員工作組來甘調研 向甘肅貧困地區捐贈...
    中國甘肅網6月12日訊 據甘肅日報報導(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楊憲輝)6月8日至10日,天津市委常委、市委統戰部部長冀國強率市直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和部分民營企業家來甘調研,對接東西部扶貧協作社會動員工作。省委常委、省委統戰部部長、省政協黨組副書記馬廷禮一同調研。
  • 山呼海應 海「是」山盟——浙江以「山海協作」與對口幫扶推進協同...
    同時,浙江大力實施省際「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口支援」「對口協作」等行動,推動合作機制深化、平臺優化、成效顯化,為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貢獻浙江力量。▲「山海協作」實現了景寧與寧海、溫嶺等對口合作縣市的農、漁、農特產品互換交流,將兩地農產品資源和市場資源互補,讓兩地百姓的「菜籃子」越來越滿,生活越來越紅火。
  • 青島市北區委副書記、區長張永國帶隊赴西和縣調研扶貧協作工作
    中國山東網7月30日訊 近日,青島市市北區委副書記、區長張永國率相關部門及企業赴西和縣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西和縣委書記曹勇,縣委副書記、縣長楊永貴,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何能雄陪同考察調研。會上,曹勇書記代表西和縣委、縣政府向市北區幾年來對西和縣的協作幫扶表示衷心感謝,就西和縣東西部協作的工作情況進行詳細介紹。張永國區長表示,自市北區與西和縣結對以來,兩地聯繫越來越緊密、感情越來越深厚,東西扶貧協作工作成效不斷開花結果,西和縣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張永國區長強調,市北區下一步兩地協作重點工作:一是全力幫扶掛牌督戰村。
  • 大巴山幹部學院成立一周年:傳承紅色基因 培塑時代新人
    2018年8月3日新時代「治蜀興川「執政骨幹遞進培養計劃年輕幹部鑄魂工程(唐戡攝)   四川新聞網巴中11月28日訊(羅福榮 梁升)大巴山幹部學院成立一周年舉辦培訓班89期,培訓省內外學員7600餘人次。
  • 廣州累計投入114.59億元 派駐1600多名扶貧幹部
    大洋網訊 昨日,在廣州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三次會議上,廣州市協作辦公室主任高耀宗作《關於推進廣州市扶貧工作情況的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稱,廣州市累計投入財政幫扶資金114.59億元,派駐扶貧幹部1600多名。接下來將強化問題導向,全面對標國考、省考標準要求,查漏補缺,確保11月底前全部問題清零。
  • 「我的扶貧故事」掛職掛心助脫貧丨黃平縣委常委、黃平縣人民政府...
    抓實東西部扶貧協作  2018和2019年,我共協調對口幫扶資金7050萬元,並將80%以上資金投入到產業項目,為黃平縣10898名建檔立卡貧困戶每人每年增收500元以上。   我與黃平縣委、政府共同牢牢把握產業革命「八要素」,踐行「五步工作法」,紮實推進脫貧攻堅「春風行動」「夏秋攻勢」,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作為加快農業轉型升級、推動產業扶貧的重要支撐和促進農民持續增收、脫貧致富的有力抓手。
  • 周杰:整裝立志赴鄉關,不破貧魔誓不還丨援滇心聲
    2019年11月13日清晨,天未亮,空中飄著瀟瀟秋雨,怕見到女兒依依不捨的眼神,我提著行李悄悄地又一次踏上遠行的徵程,開啟我的援滇之路,距離上一次遠行——駐外工作(派駐上海市政府駐哈爾濱辦事處)歸家正好三年。這是組織的信任,這是家人的支持,讓我有了第三個故鄉——西雙版納,讓我有機會為扶貧工作奉獻一點綿薄之力。西雙版納我來了!
  • 深圳市委副書記鄭軻率隊到大化、都安、田東三縣開展粵桂扶貧協作...
    5月20-22日,深圳市委副書記鄭軻率深圳市委副秘書長黃哲、深圳市坪山區委副書記、區長李勇,深圳市寶安區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王立德,深圳人社局局長孫福金、深圳扶貧辦主任劉衛翔、深圳發改委副主任餘璟,以及深農集團、華潤萬家、茂雄集團等企業,先後到大化、都安、田東三縣調研粵桂扶貧協作工作。
  • 舌尖上的扶貧④原生態野山豬養殖
    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的重大戰略,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舉措。根據國家新一輪東西部扶貧協作計劃安排,2018年,溫州市與南充市共同籤訂了東西部扶貧協作框架協議,正式建立東西部扶貧協作關係。其中,明確由洞頭區結對幫扶南部縣,幫扶時間三年。從此,兩地在產業培育、人才交流、教育醫療、康養旅遊、勞務合作等方面,開啟了更加廣泛、深入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