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跑近50個扶貧項目,這位浙江麗水援川幹部被稱為「奔跑達人」

2021-01-19 大眾生活報

 這是李忠偉(手持話筒者)帶領麗水援川幹部在烈士陵園重溫入黨誓詞(2020年6月19日攝)。新華社發

 這是李忠偉與麗水援川幹部在烈士陵園重溫入黨誓詞後合影(2020年6月19日攝)。新華社發

 這是李忠偉(右)在茶園查看茶葉生長情況(2020年9月11日攝)。新華社發

 這是李忠偉(左一)與茶農交談(2020年9月13日攝)。新華社發

新華社北京1月13日電(記者陳天湖、謝佼)1月13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東西部扶貧協作路上的「奔跑達人」……「回首他鄉是故鄉」——浙江麗水援川幹部李忠偉架起他鄉與故鄉協作之橋》的報導。

大巴山,層巒疊嶂。在1600多公裡外靠近東海的地方,也有綿綿群山,那是浙江麗水市的括蒼山。

國家實施東西部扶貧協作,將東南沿海的括蒼山和長江上遊的大巴山緊緊連在一起。麗水市幫扶四川巴中市脫貧攻堅的領隊李忠偉,與來自麗水的援川幹部一道,歷時3年,把「他鄉是故鄉」的深情,寫在巴山蜀水這片紅土地上。

2020年底,巴中市49.4萬貧困人口清零,曾經16.3%的貧困發生率已成為歷史。

「我們要幹出制度的優越性來」

庚子年,大雪。過了這個節氣,天就冷了。這是李忠偉在四川巴中過的第3個冬天。

與遠在千裡外的兒子視頻,是他冬天裡最溫暖的事。每到周末,他都會花時間陪兒子,看兒子在手機那一端亂蹦亂吼。

「兒子」,對李忠偉而言,有著常人難以理解的痛。

他大兒子2007年出生,患重度先天性腦癱瘓,不會說,不會坐,吃喝拉撒都需要照顧。一直到8周歲,因一場重病走了。後來,有了這第二個兒子。

2018年4月,時任麗水市委副秘書長兼信訪局局長的李忠偉,被上級安排擔任麗水市對口幫扶巴中扶貧隊領隊。

李忠偉沒有猶豫:「我服從組織安排。」

仿佛百味瓶被打翻,其中滋味只有他自知。整整8年,家裡4位老人,輪番照顧連坐都不會的大兒子,有時抱都抱不動。這對一個家庭而言是無法想像的難,老人都被折騰得百病纏身。母親直腸癌剛做手術,丈母娘患美尼爾氏症候群,嶽父和父親身體也都有病。大兒子去了,二兒子兩歲多,頂梁柱的他要離開,一走3年。

告別家人,李忠偉帶著麗水扶貧幹部趕到巴中市。他的身份是四川巴中市政府副秘書長、浙江派駐四川工作組巴中片片長,專職負責麗水市在巴中的對口扶貧協調推進工作。

李忠偉組織大家深刻領悟「東西部扶貧協作」戰略部署的要義。他說:「我們是一個大家庭,東部幫西部,先富幫後富,麗水幫巴中,只有咱國家才有這樣的制度,我們要幹出這個制度的優越性來!」

他帶領掛職幹部,來到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重溫入黨誓詞。

「當年巴山兒女犧牲在這片土地上,就是為了讓百姓過上好日子!可是這裡依然貧窮,組織派我們不遠千裡馳援,就是要讓革命老區擺脫貧困!」李忠偉對大家說。

產業萬言書折射美麗鄉愁

李忠偉告訴記者,東西部扶貧協作機制下,他作為雙方協作的「片長」,既代表麗水市在巴中協助扶貧,又在巴中市履行現職抓落地。

浙江盛產茶葉,業態完整,技術先進。麗水有聞名遐邇的「浙南茶葉市場」。了解到巴中同樣盛產茶葉,他馬上想到麗水紅紅火火的茶業交易:茶,能否助力老區脫貧產業?

於是,李忠偉到巴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一頭扎進蒼茫大巴山看茶。

十多天時間,李忠偉跑了4個縣區16個鄉鎮21片茶葉基地,走訪了12家茶加工企業,召開3個座談會,16次進村入戶調查,9次諮詢麗水客商和業內人士。

很快,《巴中市茶產業調研報告》交到巴中市主要領導手裡,那是李忠偉的萬字建言書。他詳細回答了巴中茶產業現狀、問題、成因,提出了「堅持問題導向,完善茶產業發展思路,依靠麗水茶業產業優勢,幫助巴中茶業升級發展」等建議。

在一個全市大會上,巴中市主要領導舉著這份報告,大聲說:巴中領導幹部要學習麗水幹部務實的精神和作風,李忠偉才到巴中幾天,就把全市茶業的現狀和問題弄得清清楚楚,提出建議也切實可行。

李忠偉還帶領9名麗水幹部,就巴中脫貧攻堅的路徑與項目開展全面調研。

一份份調研報告出爐,一條條建議成型,一個個項目構想完成,巴中脫貧攻堅東西協作3年行動方案很快出臺了。

他說,作為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帶頭人,僅當參謀是不夠的,關鍵是要把「督促執行」落到實處。3年裡,每年細化任務形成項目清單,從清單的制定、實施,到利益聯結機制,他這個「片長」都要跟蹤、督促、檢查,直到把收益裝進老區貧困鄉親口袋裡。

「奔跑達人」跑出巴山鄉親脫貧路

3年來,李忠偉感受最深的,就是在巴山蜀水間不停奔跑。難怪人稱他奔跑達人。

一年近50個扶貧項目,他每個點都要跑到,有的還跑很多次。

最遠的,在通江縣空山鎮,那是個天麻藥材扶貧項目。從巴中市區到項目點車程四個多小時,山路崎嶇,他被顛得頭昏腦脹,但當他掀開泥土,摸著已長成的天麻時,感慨不已:「這個扶貧項目落地了。」

在不停奔跑中,李忠偉發現並解決了協作項目遇到的困難與問題。

他從浙江松陽縣引入3家茶企,落地巴州區天馬山鎮,要徵地建加工廠,年初立項到8月也沒著落。

李忠偉急了,東西部扶貧協作時間才3年,這一耗就8個月。再說,繼續拖下去就要影響到來年的春茶加工了。

他跑了3趟巴州區,多次與區裡溝通、提建議,並向市裡分管領導反映情況。半個月後,問題解決,3家茶企先後平地建房。

不停奔跑,不僅跑動了茶產業升級發展,也跑出了川陝革命老區百姓的脫貧之路。

在他推動下,麗水松陽縣派出15名「茶博士」,在山坡上手把手教茶葉種植技術。當地開發出抹茶粉、茶葉口香糖、茶葉燻火腿等系列產品,打造了茶文化體驗館、茶文化民宿等項目,打開了茶旅融合發展新格局。

兩年來,僅浙南茶葉市場,就累計銷售巴中等扶貧地區茶葉2000餘噸,茶農收入超億元。

2020年五一節剛過,相關部門臨時交給李忠偉一個特殊任務:涼山州布拖縣樂安鄉還有6個貧困村急需麗水對口幫扶,貧困戶搬遷新居購置家居用品缺少資金。

他二話沒說就帶著隊伍進駐布拖縣,詳細排查貧困村和貧困戶的真實情況,拿出具體解決方案。

他多次在川浙兩地奔跑,尋找有實力、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參與大巴山脫貧攻堅最後大決戰。

不到100天時間,他聯動麗水市5家企業和6個社會組織緊急籌措的363萬元幫扶資金到帳,為布拖縣如期脫貧摘帽解了燃眉之急。

金橋搭就「他鄉是故鄉」

「東西部協作的制度安排,我是兩地聯絡員、協調員,就該架起協作之橋。」李忠偉說,只有發揮好橋梁作用,東西部協作優勢才能轉化為扶貧成果。

剛到巴中時,他十分上心的一件事,是協調組織兩地幹部的交流與培訓。他對記者說,麗水過去被稱為浙江的西藏、四川的涼山,是從貧窮中走出來的首批國家級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同是大山區,資源稟賦相似,今天的巴中,就是昨天的麗水。要讓巴中幹部去看麗水,學習麗水開發大山資源的觀念與思路。

「讓鄉親開發大山,走出大山,才能走出貧困。」李忠偉認為,要讓產業先行,夯實「脫貧之本」。

他推動出臺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和支持茭白、茶葉、電商、藍莓、進口商品流通等產業發展優惠政策,協調舉辦巴中(麗水)投資招商項目推介會,走訪企業、對接項目,引導市場主體參與對口脫貧幫扶。

3年間,他們共引入東部企業34家到巴中對口幫扶,完成投資25.06億元。麗水市財政援助資金4.298億元,安排幫扶項目140個,助力巴中不斷完善產業結構。

他工作過的縉雲縣,是「中國茭白之鄉」,茭白是優勢農產品,經濟效益好。縉雲對口幫扶南江縣,地理氣候相似,他與掛職幹部提出把茭白嫁接到南江。

2018年4月,65畝試種茭白獲得豐收。李忠偉高興得擊掌稱好,立即協調縉雲派出茭白技術人才,在南江一蹲3年。他們以「村集體+合作社+大戶+小戶」模式,建立14個茭白種植基地和扶貧車間,2個茭白冷鏈庫和2個交易市場,解決了2000多人就近就業,帶動貧困戶3414人實現增收。

2020年,南江縣連片種植3000餘畝,茭白產業初具規模。

麗水對巴中的產業扶貧、電商扶貧、社會力量扶貧、勞務協作扶貧,就是這麼幹出來的。

「千裡協作無問西東,他鄉故鄉追夢奔康。」李忠偉獲得浙江省東西部扶貧協作突出貢獻獎。隨他戰鬥在巴中扶貧的麗水幹部,都幹出了不平凡的成績,分別被當地群眾稱為「茭白縣長」「網紅縣長」「花椒縣長」「茶葉區長」等。

「他鄉是故鄉。」李忠偉常掛嘴邊的這句話,見證了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制度優越性。

編輯:陽

相關焦點

  • 大巴山的迴響:他鄉是故鄉---東西部扶貧協作援川幹部李忠偉的故事
    李忠偉學校畢業就到基層工作,做過兩個鄉鎮黨委書記,在三個縣當過宣傳部長、紀委書記、常務副縣長,後到市裡任職。市委認為他有基層、機關工作經驗,政治過硬能力強,能擔負全市援川幹部領頭人重任。  曾在2013年,麗水對口支援新疆,也認為他是合適人選。市委書記親自把他名字拿了下來:「對幹部不能這麼殘忍,忠偉家有24小時需要照顧的娃!」。
  • 山呼海應 海「是」山盟——浙江以「山海協作」與對口幫扶推進協同...
    今年1-8月,浙江省新籤山海協作產業合作項目252個,到位資金302億元(含續建項目);舉辦山海協作職業技能培訓班240批次,培訓勞動力人數13642人次。▲8月24日,鏟車在將木屑等原材料運至生產線。近年來,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劍河從浙江引進以木屑、木糠、菇棒等廢棄物為主要原料的活性炭生產企業,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近50個,助力當地脫貧攻堅。
  • 80後援黔幹部牽起滬遵「山海情」——記上海第三批援黔幹部陳奕
    上海第三批援黔幹部、鳳岡縣扶貧辦副主任陳奕正在仔細查看王寨鎮桑苗栽種的情況。桑樹一般在年底時種植,但隨著水星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和貴州省遵義市鳳岡縣政府「星絲路」項目合約的籤訂,也為當地帶來了技術支持,如今在夏季,同樣可以種植桑樹,且存活率高達95%以上。栽上桑樹苗,種下脫貧夢。曾幾何時,村民守著青山過苦日子。
  • 扶貧不圖名 幫扶不添亂 實幹見真情 ——深圳援派幹部人才群像風採
    範豔坤:雪域高原上的「項目通」範豔坤,市市政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總站監督三部負責人,2019年6月開始援藏,現掛任西藏察隅縣住建局副局長。這位自稱「搞工程的」深圳幹部2020年的主要工作,就是「盯著」深圳投資1.2億元的8個援藏項目,涉及小康村建設、產業幫扶項目等。
  • 一次特殊的主題黨日活動——尋訪浙江日報麗水分社的緣起
    按照浙報集團的改革部署,浙報麗水記者站於2014年更名為浙江日報麗水分社。前幾任的負責人,施曉義心裡清楚。再往前追溯,上個世紀70年代、或是五六十年代,麗水記者站是否存在?這個機構到底是何時建立的?半個多世紀,彈指一揮間。當年在浙報麗水記者站工作的這位老前輩,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呢?他是浙報麗水分社的第一任負責人嗎?當年的情景是怎樣的呢?2014年以來一直在麗水分社工作的施曉義,太想知道這個答案了。
  • 遊畫鄉、泡溫泉、騎行茶園……519首批援鄂醫護人員家庭在麗水開啟...
    5月19日上午,這批特殊的遊客乘坐高鐵抵達麗水火車站,在一場別開生面的接站儀式後,麗水文旅局領導向遠道而來的客人們致以歡迎辭,並向援鄂醫護人員們送上了鮮花與麗水特色旅遊商品。    此次作為首批嘉賓來訪麗水的援鄂醫護人員均是80後、90後,在收到邀請後,很多年輕人選擇帶父母長輩來麗水度個假。
  • 麗水東北角 籌建浙江麗縉五金科技產業集聚區
    浙江在線07月03日訊縉雲壺鎮,麗水的東北角。  鎮郊西北部的蒼山村,蔓延數座小山包,包圍一座稀疏房屋的村莊,大多村民外出務工經商,村子寂靜無聲。  可是,一個大發展、大建設、大跨越的重大喜訊,悄然從這裡傳到四方,傳入在外的每一位村民耳中。
  • 中國30個扶貧故事|為了推廣鄉親們的土雞,「豁出去了」
    在此背景下,經過調研和論證,季贇他們與東川區、拖布卡鎮一起繼續產業扶貧之路,通過扶持馬關琴的茶花土雞項目,調動當地建檔立卡貧困戶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再運用援滇資金,幫助當地實現增收脫貧。 季贇說:「我時常想,我能帶給東川什麼?一是上海的資源和市場。比如,幫助東川的消費扶貧。
  • 沉痛悼念 央企幹部犧牲在扶貧一線
    在東華人眼裡,他是個「全方位優秀的才子」,在每個崗位都是大家學習的楷模。他業務能力突出,東華科技近些年很多大型總承包項目都有他的身影——新疆大黃山、雲南新立、內蒙古康乃爾……他從專業技術做起,先後做過項目計劃工程師、項目控制經理、項目副經理,長期奮戰在工程項目現場。
  • 用心扶貧 用行濟困——最高人民法院第11批扶貧掛職幹部小記
    據了解,我國目前共派出25.5萬個駐村工作隊,累計選派290萬名縣級以上黨政幹部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幹部到貧困村和軟弱渙散村擔任第一書記或村幹部。其中,活躍在扶貧一線上的成千上萬名法院幹警,用自己實實在在的奉獻付出,切實踐行著黨的初心使命,展現了人民法院為人民的新時代風採。
  • 「三件事」透見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路
    新形勢下,為提高治理效能,浙江縱深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堅持以民眾和企業的需求為導向,倒逼政府各級各部門減權、放權、治權,為市場鬆綁、為企業減負。  從政府部門角度的多個政務事項到群眾生活中的「一件事」,從原來的「來回跑」到現在「最多跑一次」和「一次都不跑」,破與立之間,浙江這項改革也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提供了又一個「浙江實踐」。
  • 小梁碎碎念·扶貧幹部故事
    作為駐村第一書記,鄭德懷和駐村工作隊員們協調幫扶資金,聯繫縣交通局、縣城投公司等相關單位加快推動整村道路橋梁建設,完成村內巷道、入戶路、環村路、漫水橋、涵洞橋等項目建設,為鄉村發展鋪好路。這一年多來,海南電網公司相繼投入了近15萬元進行道路的硬化、美化。目前,政府投入資金正在開展生產道路的硬化,南達村水泥路通到了田間地頭。
  • 中國化學扶貧幹部邱軍逝世
    2020年11月17日,在距離掛職期滿的最後40天時間,邱軍同志病倒在了華池縣扶貧工作崗位上,經過50多天的搶救,未能轉危為安,不幸逝世,年僅39歲。邱軍同志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始終牢記初心使命,主動請纓投身脫貧攻堅一線。
  • 一隻黑豬帶來扶貧助農新希望,京東宣布一年包銷2億元「跑山豬」
    2020年是扶貧攻堅收官之年,為了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9月15日,在豐收節到來之際,京東「京心助農」聯合哈爾濱市農業農村局、當地農業企業、合作社舉辦戰略合作籤約儀式,同時,京東宣布在一年內在全國包銷2億元扶貧明星產品京東「跑山豬」。
  • [精準扶貧好故事]譚德安:一年多時間扶貧工作日誌寫滿近10個筆記本
    周圍村民聽說我們是扶貧工作隊的,就攔著我們:這是最需要幫扶的,若不幫助這樣的家庭脫貧,就不要來扶貧了。我當即表態,大家放心,老陳家,我們幫定了。」記錄者叫譚德安,是湖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以下簡稱省聯社)幹部,為了讓定點扶貧村村民改變貧窮面貌,他響應組織號召,從省城武漢來到山區恩施,成為整日走村串戶的省聯社恩施芭蕉燈籠壩村扶貧工作隊隊長。
  • 《奔跑吧兄弟》第四季:帶著快樂和公益繼續奔跑
    第二季,浙江衛視又聯手中國扶貧基金會及微博,發起「奔跑2015」公益計劃。計劃惠及全國5省市8縣區的12所貧困小學,提供價值12萬元的物資和價值24萬元的運動鞋,直接受益學生約3600人。並號召網友一齊奔跑,貢獻力量,匯流成海,達成目標便可為貧困地區的學校修建陽光跑道。
  • 浙江中醫藥大學:扶貧有我,築夢「嚮往的生活」
    2020年是眾志成城接受新冠肺炎疫情大考的一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然而,與豐富自然資源形成對比,境內雖有滇越鐵路、昆和公路貫穿而過,屏邊縣依然是全國52個尚未摘帽的貧困縣之一。自7月11日起,實踐隊兵分兩路赴實地考察對接。「中草藥扶貧項目」團隊和「一滴見效病蟲害檢測試紙項目」團隊深入考察了屏邊中草藥種植基地,並就種苗優選、當地病蟲害試紙研發達成了合作意向。
  • 【脫貧攻堅 扶貧人物】國投扶貧幹部:走遍千山萬水 想盡百計千方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國資委黨委和中央企業黨委(黨組)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帶領廣大幹部職工紮實做好貧困地區幫扶工作,取得較好成效。 3月16日起,國資委網站推出「脫貧攻堅 央企行動」系列報導,聚焦中央企業在產業扶貧、消費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等扶貧途徑上的積極作為及成效。敬請關注。
  • 290萬幹部下鄉扶貧,「像談戀愛一樣治理鄉村」
    六盤水市駐村扶貧人員通常包含5大類型:一是第一書記及駐村工作隊,按省委組織部要求,一般由5人組成;二是結對幫扶幹部,確保每戶貧困戶都有一名公職人員幫扶,視實際工作需要下村;三是下派輪戰幹部,由市、縣選派單位領導班子成員,進行每人駐村時間不低於1個月的幫扶;四是下沉幹部,相關單位除輪戰幹部外,還會另派數人到村子支援,在村時間數月不等;五是決戰工作隊,由鄉鎮副科級幹部擔任隊長,第一書記、村支書擔任副隊長
  • 字節跳動扶貧將為扶貧達人提供綜合課程培訓
    字節跳動扶貧與中國人大新聞學院達成合作 將為扶貧達人提供綜合課程培訓   11月29日,在四川省甘孜州稻城縣,字節跳動扶貧總經理楊潔宣布,正式啟動「山裡DOU是好風光」項目,將以抖音為主要平臺,助力更多貧困地區文旅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