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萬年前海洋受重創30%的海洋生物滅絕,難道真是受超新星影響?

2021-01-08 三豐探索

在地球經過幾十億年的不斷演化與發展,也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滅絕事件之後,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據研究者已經得知的大滅絕事件,就可以得知,其實在我們生活的這個星球上面,已經經歷了五次這種事件,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恐龍大滅絕。而在科學領域普遍認為這樣的一場大滅絕是因為受到了小行星的碰撞。除了這樣的一次事件之外,有研究者發現早在260萬年前,就出現了有30%的海洋生物滅絕。

研究者通過研究發現在260萬年前,當時地球處正處於上新世與更新世這兩個時間的過渡時,而在這樣的時間裡,卻發生了一場小規模的物種滅絕。雖然有一些研究者將這種生物的滅絕歸結為是因為受到了超新星爆發的影響,但是卻沒有比較直接的證據證明,這種超新星在爆發的時候,會對我們所生存的地球進化歷史造成什麼影響?而且現代的研究者如果想要更為細緻的研究,必須要藉助各種各樣的化石DNA進行檢測。

不過,在科學家們進行考古發掘的過程中,就發現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隻鯊魚,這種鯊魚曾經在大海之中統治著整個海洋,這種鯊魚統治時間超過了2000萬年,它們的體積大都到了60英尺,是一種巨大的捕食者,也正是因為這種生物是堅不可摧的,所以這種海洋生物才能在海洋之中統治那麼多年。我們也都知道,即便是在現下的時代,這種海洋生物依然是富有神秘之處,也是非常傳奇的,尤其是一種名叫巨齒鯊的海洋生物。

有一些生物學家和各個領域的專家,對這種生物進行研究以及棲息地展開了解的時候發現,這種大型的海洋生物其實在世界各地都有,它們生活在海洋還比較高溫的時期。科學家們發現這種海洋生物,是可以生活在不同緯度的,屬於全球性的大型鯊魚,而且這種海洋生物並不會受到海洋溫度的影響,這種海洋生物在繁衍生產的時候,是利用淺水作為生產區的。

這種海洋生物在大海之中可以說是王者,但是它最終卻依然無法逃離災難的降臨,科學人員發現這種海洋生物並不是單獨消亡的,而是在當時有著1/3的海洋生物都遭遇了滅絕,海洋生物的體型都是非常大的。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那麼多的海洋生物出現了大量滅絕呢?

通過大量科學研究者,對這種海洋生物滅絕事件進行深入的考察可以對這次滅絕的現象進行描述,因為在這種滅絕的事件發生時,除了巨齒鯊海洋的統治者之外,大型海牛、鯨鬚鯨這種海洋生物也在大約2-3百萬年前發生了滅亡事件。而也正是在那樣的一個時期,有著43%的海龜類以及35%的海鳥類、9%的鯊魚類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滅絕。

儘管研究者想要找出引發這場滅絕事件發生的原因,但是一直以來卻沒有找到死亡的驅動因素,只能通過一些數據顯示了解到當時的海平面發生了非常劇烈的波動,劇烈波動發生的時候,也剛好與大滅絕事件非常的一致。因為受到這樣的事件影響,科學家們推斷當時那些嬉戲在沿海的一些生物也明顯減少,巨齒動物可以捕食的海洋哺乳類動物也出現了大範圍的減少,並且進入新一輪的競爭進化階段。

儘管研究者並沒有找到比較確切的證據,證明是什麼原因引發的這種滅絕事件,但是有一些科學家卻分析出了一種被稱之為功能多樣化的現象,這種現象通常是涉及到生物以及其社區生態環境的,而在研究者最新研究的結果發現,在滅絕事件中,整個海洋生態系統的功能出現了非常多樣性的變化,有著17%的情況消失,而21%出出現了巨大的改變。

在這樣的變化中,溫血動物受到的影響是巨大的,一旦這樣的環境出現重大的改變時,那些體型比較大的恆溫動物或許就很容易走向滅絕。而且研究者還發現在當代,那些比較大型的海洋生物,它們往往很容易受到人類的攻擊。而且研究者還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或許人類會導致一些物種的滅絕,因此,如果想要讓地球處於一種生態平衡的狀態,人類也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與改善,或許才更容易避免一些大規模滅絕事件的發生。

相關焦點

  • 第二次生物大滅絕的原因被找到,原來一顆超新星就能威脅地球生物
    ,每一次大滅絕都導致地球上70%以上的生物滅絕,而滅絕事件過後又會有新的物種登場。根據報導,前段時間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的一支天文研究小組通過研究分析,提出了一個新奇的觀點:引起第二次生物大滅絕的原因可能與太陽系外一次超新星爆發相關。首先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第二次生物大滅絕發生了什麼。
  • 聚焦海洋:10種瀕臨滅絕的海洋生物
    同樣,包括海洋哺乳動物,海龜和鮭科魚在內的許多海洋物種也處於滅絕的邊緣,因為氣候變化和過度捕撈成為其存在的主要威脅。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數百種海洋物種世界各地都屬於瀕危和極度瀕危物種。自然保護聯盟定期確定物種的狀況,考慮到它們滅絕的可能性,從最不關心滅絕。其中一些主要瀕臨滅絕和可識別的海洋物種在這裡被命名。
  • 【世界海洋日】氣候變化影響海洋生物多樣性
    海洋生物多樣性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支柱之一。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大多數海洋物種會遷徙,逃離赤道附近的熱水域,並跟隨適應的水溫移動。海洋生物想從氣候變化中倖存就要遊得更快?氣候變化是「操縱」海洋生物遷徙?溫度升高對海洋生物多樣性帶來哪些影響?今天(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小編和您一起去看看。
  • 5500萬年前火山爆發導致生物滅絕,如今人類活動危害是它的8倍
    研究者稱,地球上曾經發生過的小規模生物滅絕事件,都沒有人類破壞來得嚴重。5500萬年前地球曾發生深海生物大滅絕看到這個時間,大家會想到什麼呢?5500萬年前的地方,距離上一次導致恐龍滅絕的大規模生物滅絕事件,也才剛剛過去了千萬年左右的時間。這個時候,倖存下來的生物剛剛開始重新煥發了生機,最古老的靈長類動物也才剛剛出現在地球上。
  • 這種叫龍王鯨的史前巨獸,古代為什麼會滅絕呢?
    龍王鯨是史前的一種海洋哺乳動物,一些科學家們認為龍王鯨是現代鯨魚的祖先,也有些科學家認為龍王鯨和現代鯨魚只是近親關係,龍王鯨只是鯨魚進化過程中的一個分支罷了。龍王鯨剛開始被誤認為是巨大的海洋爬蟲類,所以被命名為帝王蜥蜴,生存於3900萬至3400萬年前的始新世晚期。
  • 女科學家外出野營發現三角骨,一查是300萬年前「鯊魚王」的牙
    隔行如隔山,這話一點不假,同樣去旅遊,我們可能光顧著看風景了,但美國一個科學家,就能在河道裡發現300萬年前的巨齒鯊牙齒。巨齒鯊是一種史前巨獸,堪稱海中的絕對霸主,它可以長到60英尺(18米)長,體重達100噸,在上新世(Pliocene Epoch,530萬年前至258.8萬年前)時期活動,它的食物是鯨魚和大白鯊,換句話說,它是吃鯊魚的「鯊魚王」。在260萬年前滅絕之前,巨齒鯊統治了地球上大部分海洋,沒有動物能跟它們一戰,它們孤獨地在海裡吃著大白鯊,享受無敵的寂寞。
  • 史上海洋中的二位霸主,其一滅絕還是未解之謎
    生活在1500萬年前的晚漸新世到260萬年前的早更新世,其生存年代的海洋頂級掠食者。它們被很多古生物學家譽為地球史上最強悍的生物。有理論指出,由於巨齒鯊主要以鯨魚為食,因兩極的海水變冷而不適合巨齒鯊生存,鯨魚因而逃避巨齒鯊的捕食,令巨齒鯊缺乏食物而滅絕。截止2013年只找到它的一些像手掌一樣大的三角形牙齒化石和幾塊脊椎的化石。
  • 地球上的5次生物滅絕事件,現已步入第六次生物大滅絕?
    我們的地球上曾經居住著1.5億種生物,而現存的僅剩下150萬種,99%的物種在過去滅絕了。生物大滅絕是指大規模的集群滅絕,並不是指一個物種的滅絕,而是整科、整目、甚至整綱的生物在很短的時間內徹底消失,也有可能極少數倖存下來。集群滅絕對動物的影響最大,植物雖然也經歷多次大滅絕,但不像動物那樣顯著。雖然有很多不同的生物類群一起滅絕,卻總有一些類群倖免於難,還有一些類群從此誕生或開始繁盛。
  • 地球上的十大生物滅絕事件
    大多數人對大滅絕的認識是6500萬年前導致恐龍滅亡的小行星撞地球。但事實上,自從大約30億年前第一個細菌生命進化以來,地球經歷了無數次的大滅絕。隨著全球變暖對地球生態系統的破壞,我們正面臨著第11次物種滅絕。
  • 澳洲無尾熊受愛滋病影響數量銳減 30年內恐滅絕
    澳洲無尾熊受愛滋病影響數量銳減 30年內恐滅絕 專家擔心,如果不採取措施,無尾熊恐怕會在30年之內絕種。  走進澳大利亞昆士蘭的野生動物醫院,裡面有好幾隻無尾熊正在接受治療,它們有些被車撞了,有的被野狗咬,不過更多的是得了一種稱為「無尾熊愛滋病」的疾病。澳大利亞野生動物專家說:「它就像人類的愛滋病一樣嚴重,不過它似乎更快地感染無尾熊。」
  • 這種魚和恐龍同期滅絕,是海洋中來去無影的殺手,滅絕原因很奇葩
    人類對深海環境的恐懼要大於對陸地環境的恐懼,除了因為深海環境存在高壓、低氧、寒冷等嚴苛條件之外,還因為深海中隨時可能出現兇猛的海洋生物。地球上任何一個時期的海洋中都存在兇猛的肉食性動物,現在的海洋存在各種各樣的鯊魚、鯨魚,遠古時期的地球海洋裡同樣存在著令人生畏的動物。
  • 大型海洋動物瀕臨滅絕:誰之過—新聞—科學網
    大型海洋生物數量銳減 美國史丹福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此次研究中,聚焦軟體動物和脊椎動物這兩大類海洋動物,分析過去500年它們面臨的滅絕風險程度與體重等生態特徵之間的關聯。結果顯示,現代海洋中海洋動物的滅絕風險與較大體型之間存在強烈關聯,大型海洋動物有選擇性地成為滅絕目標。
  • 到下個世紀,18%海洋巨型動物可能會滅絕
    這包括像鯨魚、鯊魚、海龜、北極熊和帝企鵝等這樣頗受人類喜愛的動物。但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些動物的危機將引發連鎖反應,這對整個海洋棲息地來說也是個壞消息。科學研究早就證明,海洋巨型動物在海洋生態系統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研究人員將海洋巨型動物定義為體重至少為45公斤,棲息於海洋和海岸的大型生物。因為它們會吃更小的海洋生物,所以起到幫助調節這些海洋物種數量的作用。
  • 與4.4億年前大滅絕期間海洋生物的時空對話
    ——史前海洋底棲生物演化的一個傳奇腕足類赫南特貝--三葉蟲尖盾蟲動物群(Hirnantia-Mucronaspis Fauna)是4.4億年前生活在顯生宙第一次大滅絕兩幕之間、已知地理分布最廣、延續時間最短的一個海洋底棲無脊椎動物群(圖1)。正是這個動物群,鑄就了地球歷史海洋生物演化的一個傳奇。
  • 地球海洋深處有什麼?探測器下潛有新發現,海洋生物有滅絕風險!
    地球海洋深處有什麼?探測器下潛有新發現,海洋生物有滅絕的風險!現在人類已經有能力憑藉自己的雙手走出地球,去太空遨遊一圈。探測器為我們傳回的珍貴數據,也讓我們對地外空間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我們在地球之外自由翱翔,卻並不了解真正的地球。在海洋深處就是科學家們的視野盲區。
  • 龍王鯨才是海洋霸主,滅絕的遠古海洋巨獸
    滅絕的遠古海洋巨獸Top3:巨齒鯊 巨齒鯊生存在新生代,體型一般可以成長到13-18米,體重可達20-30噸,是一種霸主級的海洋生物,其撕咬力量超過了霸王龍。
  • 龍王鯨才是海洋霸主,滅絕的遠古海洋巨獸
    滅絕的遠古海洋巨獸Top1:龍王鯨  龍王鯨生存於晚始新世,體長一般在15-18米,是一種兇猛的海洋生物。  巨齒鯊生存在新生代,體型一般可以成長到13-18米,體重可達20-30噸,是一種霸主級的海洋生物,其撕咬力量超過了霸王龍。
  • 研究新發現:海洋鱷魚進化受制於海洋溫度變化
    8月20日消息,據媒體報導,根據英法一項新的研究,現代鱷魚的祖先在溫暖海域階段生存居住,在寒冷階段滅絕,這項研究建立了海洋溫度和海洋鱷魚多樣性進化之間的聯繫,超過了1.4億年。  這項研究由傑裡米·馬丁博士領導,並將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
  • 6500萬年前,海裡的滄龍是怎麼突然滅絕的?
    恐龍滅絕事件,是地球生命進化史上的一個未解之謎。迄今為止,科學界普遍認可的是小行星撞擊說。這種說法是指6500萬年前的一顆小行星撞擊了地球,深刻改變了地球環境,恐龍因此才突然退出了歷史舞臺。事實是否真的是如此?陸地上的恐龍消失也就算了,為什麼連海裡的蛇頸龍,滄龍也會滅絕?
  • 歷數歷史上的五次生物大滅絕!
    這次降溫導致地球上85%的生物滅絕。  第二次的生物大滅絕又被稱為泥盆紀大滅絕。這次的生物大滅絕主要影響的是海洋生物,對陸地生物影響不是特別大。反而恰恰是因為陸地生物的不斷生長才導致的海洋生物滅絕。在這個時期的植物都進化出了強大的根系,他們不斷地將根深扎於土壤之中,這些都導致了巖石和土壤的疏鬆,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進而引起風化速度加快,因此引起大量鐵元素被釋放進入海水之中,最後導致了海水營養化,引起海洋裡缺氧,從而導致了大量的海洋生物的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