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小熊電器股價異動拉升4.31%,盤中漲至131.10元/股,創上市以來歷史新高。截至發稿,小熊電器報收129元/股,漲幅4.88%,最新市值201億元。
去年8月登陸A股市場,不滿一年小熊電器(002959)已成為家用電器板塊新貴,年初至今138%的漲幅列板塊之首。
據計算,小熊電器的前十大股東中,家族成員的持股比例超6成。業內人士認為,小熊正處於成長期,家族成員持股的弊端尚未表現出來,而企業規模做大後問題就會日益凸顯。
此外,小家電技術含量不高,進入門檻較低,易被模仿等特點,也成為小熊電器築造護城河的難點。相較九陽股份(002242)、美的集團(000333)等競爭對手,小熊電器的研發投入能力仍處於較低水平。
前六大股東持股比例降至75%
小熊電器系由小熊有限於2017年7月10日整體變更設立。小熊有限的前身為佛山市小熊電器有限公司,系由李一峰、施明泰、龍少柔和陳勇共同出資組建,於2006年3月16日成立。
小熊電器位於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也是國內家電業龍頭美的集團的所在地。將廠址選在美的家門口,小熊電器被業內稱其「熊」心不容小覷。
據最新數據,小熊電器背後第一大股東為兆峰投資,持有公司5329.80萬股,持股比例44.42%。而兆峰投資背後實控人為李一峰,持股比例達90%。
此外,李一峰還通過員工持股平臺永新吉順持有小熊電器5.60%股份。據此計算,李一峰合計持有小熊電器45.58%股份,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而龍少柔、龍少靜、龍少宏分列第三、五、六大股東。據披露,龍少柔、龍少靜與龍少宏為姐妹關係,均為小熊電器前身小熊有限成立時的實際出資人,而龍少宏系李一峰兄弟之配偶。
除上述幾位股東外,第二大股東施明泰同樣為小熊有限的出資人,其曾於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任小熊有限監事,2017年7月辭去監事一職後,至今未在小熊電器任職,目前持股比例10.65%。
衝刺IPO前夕,據招股書披露的公司前十名股東數據,小熊電器被上述幾位股東絕對控股,持股比例為100%,是典型的家族絕對控股公司。上市以來,幾經股份稀釋,前六大股東持股比例降為75.01%。
據計算,前六大股東中,家族成員的持股比例為61.34%,持股市值為123億元。
家電行業分析師劉步塵表示,小熊是典型的家族企業。「在中國,公眾一向對家族企業評價不太高。實際上,家族企業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引入現代企業管理制度」。
「目前,小熊正處於成長期,家族成員持股的弊端尚未表現出來。我擔心企業規模做大後問題就會日益凸顯,必須儘快引進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引進職業經理人,家族成員儘可能少參與企業重大決策。」劉步塵稱。
線上渠道依賴度高,海外營收佔3%
據悉,小熊電器的產品主要通過線上經銷、電商平臺入倉和線上直銷方式在天貓商城、京東商城、唯品會和蘇寧易購(002024)等主流電商平臺和拼多多、平安好醫生等新興電商平臺進行銷售,線下渠道多為輔助作用。
自成立以來,小熊電器堅持網際網路思維,運用網際網路大數據、高效率、低溝通成本等優勢,以及倉配物流技術發展的優勢,快速實現線上渠道的布局,憑著高性價比和口碑效應迅速崛起。
據招股書披露的數據,2015至2017年,小熊電器的線上銷售收入分別為6.33億元、9.56億元和15.04億元,佔總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87.55%、91.24%和91.59%,集中度逐年增強。
2019年年報中,小熊電器並未披露線上銷售和線下銷售的具體收入數據。
分產品來看,小熊電器的營收超八成由廚房小家電貢獻。2019年,小熊電器共實現26.88億元營收。其中,廚房小家電的營收佔比為83.28%,包括電動類、電熱類、鍋煲類、壺類及西式電器。
此外,生活小家電貢獻14.21%營收,其他小家電貢獻1.82%營收。
從銷售地區來看,小熊電器主要依賴國內銷售渠道,近97%的營收來自國內銷售,海外銷售僅佔3%左右。
劉步塵認為,小熊電器對線上銷售依賴度高,在電商越來越重要的今天是對的。但是,新零售不單指線上,還包括線下,是線上+線下。「對於小熊而言,在線上取得較好銷售業績之後,逐步彌補線下短板也是有必要的」。
小熊電器在2019年報中也提到,公司正在布局線下銷售渠道以及出口銷售,充分利用經銷商和海外客戶的資源和經驗優勢,將產品滲透至線下流通渠道,實施全渠道運營的銷售模式,加速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研發投入資本化為0,研發人員佔比低
今年一季度,受新冠疫情影響,冰洗空大家電市場銷量跌至谷底。而小家電品類卻因單價低、體積小、免安裝等特點,受衝擊較小,小家電個股們成為市場黑馬。
而小熊電器作為小家電板塊新貴,股價從年初的54.05元/股一路飆升至129元/股,漲幅高達139%,總市值增長116億元。
在小家電市場中,相比於蘇泊爾(002032)近200億、九陽股份近百億的年營收額,小熊電器的營收體量仍然較小。2019年,小熊電器的營收僅為26.88億元,不及九陽的三分之一,僅為蘇泊爾的七分之一。
對於小熊電器的逆勢上揚,劉步塵認為,從積極的一面看,小家電未來仍有很大發展空間,「但從另一面看,小家電技術含量不太高,進入門檻比較低,很容易被模仿,護城河不夠深」。
數據顯示,2019年小熊電器的研發投入為7651.52萬元,佔營業收入的2.85%,研發投入資本化的金額及佔比均為0。此外,研發人員數量佔比為7.14%。
而競爭對手九陽股份的研發投入金額及佔比均高於小熊電器。2019年,九陽股份研發投入3.30億元,研發投入佔營收的比例為3.53%。研發人員數量佔比為19.53%。
與小熊電器同處於順德地區的美的集團,雖未披露小家電業務的具體營收及研發數據,但從整體來看,其研發投入佔比及研發人員數量佔比也高於小熊電器,分別為3.46%和10.18%。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x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