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福州9月13日電 題:大陸第一代「和平使者」熊貓巴斯「復活」
中新社記者 林春茵
在大陸第一代「和平使者」熊貓巴斯病逝一周年之際,海峽(福州)大熊貓研究交流中心13日舉行紀念活動,宣布啟動熊貓巴斯文化建設工程,用虛擬影像技術與人工智慧技術,令巴斯「復活」,在虛擬時空中永存。
資料圖:一名女青年在巴斯故居前用手機拍照留念。 劉可耕 攝
以37歲高齡辭世的熊貓巴斯,曾獲「世界上現存最長壽圈養大熊貓」世界吉尼斯紀錄證書。巴斯是大陸第一代「和平使者」。1987年,巴斯代表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訪問美國,轟動了大洋彼岸。1990年的中國,到處可見以巴斯為原型的亞運會吉祥物「盼盼」的標誌。1991的春晚,億萬中國觀眾被電視上巴斯憨態可掬的雜耍逗樂了。
當天,熊貓巴斯文化建設工程宣布啟動。熊貓文化品牌將立體多面呈現,其間,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以巴斯傳奇一生為主題的中英雙語圖文書《和平使者熊貓巴斯》,整體設計以巴斯所代表的環保概念為主軸,凸顯綠色環保風,內容囊括巴斯獲救、出訪美國、登上春晚舞臺等生命歷程重要時刻,令巴斯非凡一生「永遠存活在讀者心裡」。
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也透露了「巴斯智能復活工程」進展。該工程結合通過虛擬三維環境中進行巴斯形體模型復原、骨骼系統重建、肌肉系統重建、毛髮系統重生,令巴斯重新獲得「肉身」;通過動作系統重建、表情系統重建,巴斯會重新具備行動和表達能力。通過人工智慧、知識服務,將巴斯一生的事跡以及巴斯種群熊貓的相關知識注入,她不僅會擁有生前自身的記憶,還將成為熊貓種群的百科學者。
「我們結合最新的虛擬影像技術與人工智慧技術,巴斯將在我們所創造的虛擬時空中永遠復活。」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工程師楊洋說,復活的巴斯將化身無數,跨越網絡出現在電腦、手機、VR(虛擬實境)、博物館展廳中,藉助智能語音識別與語音合成技術與熊貓迷們共同走向明天。
海峽(福州)大熊貓研究交流中心主任陳玉村接受記者採訪,回顧他與巴斯的半生緣。上世紀七十、八十年代,四川箭竹大面積開花,很多熊貓因缺乏食物餓死,1984年,外出尋找食物的小巴斯不慎掉進河裡,被農民李興玉所救。不久,4歲的熊貓巴斯來到福州熊貓世界,傳奇的「和平使者」一生由此展開。
「剛來福州時,巴斯總是保持警惕,我們天天不回家,都陪著她。」75歲的陳玉村回憶說,巴斯剛來不愛吃東西,他爬了很多山,找了很多地方,終於在鼓嶺上看到杜鵑和箭竹,那裡有點像巴斯的家鄉四川寶興,「餓了很久的巴斯在鼓嶺感到輕鬆,一下子吃掉很多窩頭。」
「我講起巴斯傳奇的一生,又驕傲又難過。」陳玉村說,期待巴斯復活;未來將聯合巴黎文化藝術協會,與百位藝術大師共同打造新國寶形象,期許未來成為大陸新文化象徵,傳遞巴斯文化「和平、綠色、共享」理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