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立獨行」的軍艦:二戰日本海軍的獨苗驅逐艦「島風」號

2021-01-08 薩沙

本文作者為煩惱的愛, 主編為薩沙,如果轉載請務必註明

著名作家王小波在他的短篇小說《一隻特立獨行的豬》一書中,生動的描寫了一隻與眾不同,如同狐狸般狡猾的豬。而二戰日本海軍中也有這樣一艘與眾不同的軍艦,它就是號稱日本最完美驅逐艦的「島風」號高速雷擊驅逐艦。也就是這艘驅逐艦在其短暫的服役生涯中創造了多個日本第一和世界之最。

上世紀30年代初,隨著世界上航速最快、射程最遠、裝藥量最大的93式氧氣魚雷被日本研製成功,使得日本在魚雷上對美國取得了壓倒性的優勢,此後日本一直想要擴大這種魚雷作戰的優勢,但卻苦於找不到好的機會。隨著30年代後期,美國「本森」級與「格裡維斯」級高速驅逐艦的出現打破了日軍「陽炎」級驅逐艦的優勢,日本海軍大本營終於下定決心,制定了 「使用超高艦速,快速接敵、快速脫離,在中遠距離使用魚雷,實施先制雷擊」的新一代驅逐艦戰術。這一戰術充分體現出了日本魚雷的巨大優勢,也促使了日本下一代「島風」級驅逐艦的誕生。

1943年5月,該型驅逐艦的首艦「島風」號服役,其標準排水量2567噸,滿載排水量3324噸,裝有3座127毫米雙聯裝高平兩用炮,兩座雙聯裝25毫米高射炮和一座93式13毫米聯裝機槍。為了體現新制定的驅逐艦戰術,該艦原計劃裝載兩具不具再裝填機能的七聯裝魚雷發射管,但考慮到發射管重量對當時日本士兵來說難以承受,加上無法在危急時刻使用人力轉動,最後改為3具五聯裝魚雷發射管。饒是這樣,「島風」號驅逐艦也可以在單舷齊射出15條93式氧氣魚雷,理論上講,它已經是當時世界上魚雷攻擊能力最強的驅逐艦了。

而「島風」號驅逐艦的另一大特點就是它的超高艦速了。該艦搭載了兩臺設計功率40000馬力的高溫高壓鍋爐,理論輸出功率可達80000馬力,這麼大的馬力是個什麼概念呢?舉個例子來說吧,排水量幾乎是「島風」號驅逐艦15倍的長門級戰列艦,它在改裝前的輸出功率也只有80000馬力,改裝後也不過才82000馬力。這就好比你將一臺奔馳G級越野車中的12缸600馬力的發動機硬塞進一臺奇瑞QQ裡的感覺是一樣的。這樣恐怖的馬力使得該艦在公測時達到了驚人的40.9節的超高艦速,創下日本海軍除魚雷艇外大型艦的最快艦速,同時也是當時全世界驅逐艦的最二快速度,僅次於法國的「空想」級驅逐艦。因此,水兵們送給了它一個外號「疾如島風」。

「島風」號驅逐艦將適航性、攻擊力、速度、續航能力等不可兼得的要素近乎完美地組織在了一起。它本是日本海軍心目中最理想的驅逐艦,但可惜戰爭發展進程太快,此時的太平洋戰爭已經從軍艦間的決戰發展為航空武力間的對決,可以說「島風」號服役時,就已經過時了。正因為如此,原計劃製造32艘該型艦,最後卻只造了「島風」號這一艘獨苗子。更可悲的是,由於她沒有姐妹艦,速度與其他艦艇的差距又過大,組隊時極易發生撞擊事故,因此「島風」號沒有被編入任何一支驅逐艦隊,也就沒有一個編隊隊友,可以說從服役到沉沒一直就是一個獨行俠。

「島風」號服役後的大部分時間主要是擔任訓練和護航任務,但由於它的高航速仍然讓其參加了有限的幾次大戰役。1943年7月,在日軍撤出基斯卡島的戰役中,「島風」號驅逐艦為撤退艦隊進行警戒,當艦隊駛進基斯卡灣的關鍵時刻,旗艦「阿武隈」號和「島風」號,幾乎同時發現了一艘巨大的美國軍艦蹤影。

久未上陣的「島風」號激動的向敵艦連發6枚魚雷,「阿武隈」號緊隨著也發射了兩枚魚雷,8枚魚雷全部準確命中,隨著八聲轟天巨響,敵艦卻紋絲不動,這下可把「島風」號給嚇壞了,以為遇上了美軍新列裝的皮粗肉厚的戰列艦了,正裝備進行緊急戰術規避時卻接到了旗艦「阿武隈」號的指令:「繞開,繼續前進。」原來由於大霧的原因,兩條艦上的觀察員都把一塊挺像船的礁石看成了敵艦。而最具諷刺意味的是,這座島成為了整個戰爭期間「島風」號上五聯裝氧氣魚雷發射管這種恐怖裝備所取得的唯一「戰果」。

隨後的菲律賓海海戰中,「島風」號作為護航驅逐艦一直奮戰在艦隊的最前列,為保住運輸艦而吸引了大量的美軍艦載機的火力。此役,「島風」號充分發揮了其艦體小、速度快的優勢,頻頻利用它的超高艦速和極其風騷的走位,在狹長的奧爾莫克灣中將美軍攻擊機群所有的魚雷與炸彈全部躲過,有效的掩護了運輸艦隊的撤退。本來投光了魚雷和炸彈的美機應該就此返航,但此時的美機指揮官感覺內心受到了極大的侮辱,眼看炸不著該艦,索性命令機群使用大口徑航炮輪番攻擊「島風」號。於是單槍匹馬又缺乏有效防空火力的「島風」號,被美機直接打成了蜂窩狀,其慘狀連隨後趕來救援的朝霜號驅逐艦都放棄了救回它的努力。因大量進水,艦長無奈只得宣布棄艦,隨著此後鍋爐過熱導致了大爆炸,「島風」號最終沉入了海底。自此,「島風」號也創造了最後一個記錄:「世界上第一艘被飛機航炮擊沉的驅逐艦」。

1945年1月10日「島風」號被除籍,正式結束了它那可笑又悲壯的一生。

相關焦點

  • 灰獵犬號擊沉3艘潛艇,被稱為神劇,二戰美軍1艘驅逐艦擊沉了6艘日本...
    那年5月18號到5月30號這12天的時間裡在西南太平洋的海域就擊沉了日本6艘潛艇。當時在美國強大的海空優勢封鎖下,在困在島上的日軍面臨彈盡糧絕的困局,而日本為了保證補給就使用驅逐艦等小型軍艦進行物資的運送,這些驅逐艦也被稱為「東京快車」,但是這種水面運輸很容易遭到美國的打擊,後來被打怕的日軍改用潛艇進行物資的運輸,這樣的方法更為隱蔽。而作為艦隊驅逐更多的是跟隨作戰艦艇進行作戰,所以反潛、打擊海上運輸船的任務就交給了護航艦艇上。
  • 魚雷遇到躲著走、炸彈遇到不會響的「雪風」號驅逐艦
    二戰時,日本建造了許多的艦艇,名字也千奇百怪,如果仔細歸納一下,你會發現一些很有意思的命名規律。簡單捋一下,不一定對。這個「陽炎」級二戰時在日本很有名,因為它是日本擺脫華盛頓條約限制後自己設計製造的驅逐艦,一共建造了18艘,分別是:陽炎、不知火、黑潮、親潮、初風、夏潮、雪風、早潮、磯風、天津風、時津風、浦風、濱風、谷風、野風、嵐、萩風、舞風。這些「陽炎」級驅逐艦除了「雪風」號以外,都在太平洋戰爭中被擊沉了,而「雪風」號據統計,直到戰爭結束一共死傷不到26人。
  • 日本新驅逐艦下水挑戰中國055,取舊海軍艦名想為軍國主義招魂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7月30日,日本「摩耶」號飛彈驅逐艦下水,這是日本首艘具有協同作戰能力(CEC)的宙斯盾驅逐艦,這種美國的協同作戰系統,可以使得日本的軍艦和美國海軍共享情報,一起執行反導、反艦甚至對陸攻擊任務,把日本海上自衛隊牢牢地綁在美國這個戰車上面
  • 日本海軍最後的條約型驅逐艦,祥瑞武勳一身的白露型驅逐艦(上)
    在《倫敦海軍條約》針對驅逐艦的噸位作出約束後,日本海軍嘗試建造了初春型驅逐艦,在儘可能輕的艦體上搭載和特型驅逐艦相同火力的武器,但隨後在海試中的結果,發現艦體設計存在嚴重缺陷,在建造6艘後便緊急停止。而初春型的設計思路卻被保留了下來,在初春型的後兩艘上加以改進,最後誕生了白露型驅逐艦。
  • 世界第一海軍生病了!建造護衛艦來替換驅逐艦,大量軍艦帶病部署
    這項新的指導方針提出美國海軍接下來的4個發展重點,分別是軍艦的妥善率、整體的作戰能力、軍隊的整體實力以及人員的問題。專業軍事媒體認為,如今的美國海軍已經「生病了」,由於大量超期服役的驅逐艦和巡洋艦已經退役,所以美軍不得不建造星座級護衛艦來代替他們,這遠遠不夠。顯然在2020年美國海軍遭遇了和平時期嚴重的打擊,而這些方針是用於恢復美國海軍的作戰能力和戰略自信。
  • 日本再推新型驅逐艦,號稱亞洲第一!局座感慨:可惜對手是055
    雖然,日本在二戰中是戰敗國,而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日本也造成了巨大的影響,但事實上,在美國的幫助下,日本很快便度過了二戰戰敗後,給自己造成的影響。並且,還在不斷提升本國的軍事實力,現在日本在國際上的發展,以及在國際上的地位,一點兒都不像一個戰敗國應有的狀態。
  • 英媒:日本海域,美俄軍艦對峙,世界三戰擦肩而過?
    當地時間11月26日,英國《每日快報》爆料,聲稱在日本海域,美國和俄羅斯兩個大國差點爆發嚴重軍事衝突,差點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當地時間11月23日,美國海軍「自由航行」,「麥凱恩」號驅逐艦進入位於日本海的彼得大帝灣,彼得大帝灣是俄羅斯太平洋艦隊的母港,向來是他國軍事禁區。
  • 基隆級驅逐艦,命運多舛的臺灣海軍大當家
    臺灣海軍現有4艘驅逐艦、22艘護衛艦、4艘常規動力潛艇、31艘飛彈快艇、13艘巡邏艇、9艘掃雷艦和9艘兩棲登陸艇。這其中,4艘滿載排水量9783噸的「基隆」級驅逐艦是其絕對的大當家,他們在來到臺灣島之前身世也是頗為坎坷。
  • 中國海軍後四大金剛,全蒸七子之航母殺手,俄制現代級飛彈驅逐艦
    導語:在中國海軍的軍艦當中有這麼7艘飛彈驅逐艦被軍迷親切地稱為「全蒸七子」,這個名字取自於道家王重陽創立的全真教「全真七子」的諧音,「全真七子」指的是王重陽的七名嫡傳弟子,我想大家對全真教和全真七子的認知可能來源於金庸武俠小說或拍成電視劇的《射鵰英雄傳》。
  • 二戰中最莫名其妙的登陸戰,守島的僅有3隻軍犬,美軍卻損失320人
    其實到了這個時候,再佔領這兩個小破島也沒什麼用了,但阿圖島和基斯卡島,是二戰中美國唯一被侵佔的土地。出於「給美國留下一個永久的傷疤」的名義,日軍在兩個島上都部署了相當的守備部隊,其中在基斯卡島部署了5000餘人員,阿圖島部署了2000餘人,甚至還在兩個島上修建機場。甚至到了1943年日軍在南太平洋戰場上連吃敗仗的情況下,仍然固守阿留申群島一線,而且日本海軍頻繁派出補給艦及潛艇向兩個島嶼運輸物資。
  • 非常時期,美驅逐艦突然入侵俄領海,俄軍艦強硬警告,立即驅離
    11月24日,美國驅逐艦突然入侵俄羅斯領海,非常時期美軍卻做出挑釁舉動,俄羅斯軍艦立刻給予強硬警告,驅離美驅逐艦。據環球時報11月25日報導,11月24日,俄國防部發布消息稱,美國海軍「約翰·麥凱恩」號飛彈驅逐艦駛入俄羅斯領海兩公裡後,俄太平洋艦隊「維諾格拉多夫海軍上將」號大型反潛艦通過國際信道警告稱,此類行為不可接受,俄方可能通過撞擊將入侵者趕出領海。美國驅逐艦在收到俄方警告後立即駛向中立水域,並未再次企圖進入俄羅斯領海。
  • 二戰德國海軍軍艦命名來源,帶你一次認全二戰德國海軍
    二戰德國海軍艦艇總數不多,但海軍面臨著繁重的作戰任務,波羅的海,大西洋,北海到處都有德國海軍戰鬥的身影,每艘德國海軍的戰艦都經歷過炮火的洗禮在戰史留名,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德國海軍艦艇的命名規則和具體名字。
  • 條約時代下的日本驅逐艦敗筆,特型驅逐艦為何成為失敗之作?
    基於避免軍備競賽的考慮,傳統強國間籤訂了《華盛頓海軍協議》,以暫緩日趨激烈的海上軍備競賽。不過對於《華盛頓海軍條約》的籤訂,日本卻表示了不滿,畢竟日本在這次海軍條約裡的噸位遠遠不能夠滿足日本海軍的需求,這讓他們的「對美七成論」成為了泡影,為了完成他們的海軍構想,日本開始想盡辦法的提升他們的艦隊實力,特型驅逐艦也是這一時期用來增強其驅逐艦部隊的產物。
  • 北方四島俄羅斯勢在必得!俄軍艦開火摧毀目標,日本緊急求助美國
    俄羅斯和日本之間的糾葛歸根結底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北方四島的歸屬問題,北方四島就是美國埋在俄羅斯和日本之間的一顆大雷。說起來北方四島之所以轉化為如今劍拔弩張的局面都是歷史遺留下來的結果,俄羅斯和日本這兩個國家對於北方四島的爭端不死不休。
  • 馬來海戰中,英國海軍為何被日本海軍按在地上摩擦
    儘管英國人戰前向遠東地區增派了一支由「無敵號」航母、「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反擊」號戰列巡洋艦以及四艘護衛艦組成了艦隊(「Z」艦隊),試圖加強在遠東地區的海軍力量。但這支艦隊對於遠東的局勢而言只是杯水車薪,特別是執行空中護航任務的「無敵號」航母由於在西印度群島訓練時觸礁,不得不返回本土維修,沒有加入Z艦隊,所以造成了遠東海軍嚴重缺乏防空力量,這是英國Z艦隊在馬來亞海域被日本空軍擊沉的重要原因。
  • 日本海自島風號驅逐艦與中國漁船在東海公海相撞
    (文/觀察者網 郭光昊) 日本統合幕僚監部3月30日通報,當天晚間20時28分左右,海上自衛隊「島風」號驅逐艦在東海公海海域與一艘中國籍漁船相撞。 事發海域位於鹿兒島縣屋久島以西約650千米,FNN新聞網稱位於龍井油氣田以北。 NHK表示,衝撞造成島風艦左舷水線上五米處出現長1米、高20釐米的破損。艦員沒有傷亡。
  • 二戰日本海軍的噩夢!美國王牌航母,中途島擊毀3艘航母一戰成名
    企業號航母是日本最怕的一艘軍艦。日本海軍聽到它的名字就聞風喪膽,稱它是"灰色幽靈"。另外美國的安納波利斯海軍學院這樣評價過它,在太平洋戰爭的20多場重要戰役中,它缺席的戰役只有2場。在戰績方面,除了機組擊落了911架敵機外,分別擊沉和擊傷71艘艦船和192艘以上的艦船,企業號成為美軍永遠的榮耀後,卻成為了敵人的恐懼。 企業號不光獲得20枚戰鬥之星,還得到了美國總統部隊嘉獎令以及海軍部隊嘉獎令各一個。
  • 二戰日本海軍的噩夢!中途島之戰一戰成名,戰功赫赫命運卻很悽涼
    企業號航母是日本最怕的一艘軍艦。日本海軍聽到它的名字就聞風喪膽,稱它是"灰色幽靈"。另外美國的安納波利斯海軍學院這樣評價過它,在太平洋戰爭的20多場重要戰役中,它缺席的戰役只有2場。  在第2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多次宣稱企業號被擊沉了,事實上,它依然活躍在後續的戰役之中。迄今為止,以企業號命名的美國海軍艦船總共有8艘。到了第7艘也就是今天的主角之前,它的名頭一直都默默無聞。
  • 日本綾波號驅逐艦號稱所羅門的鬼神,單艦襲擊美軍艦隊,擊傷三艘
    眾所周知,二戰期間太平洋戰場的轉折點是瓜島。為了爭奪瓜達卡納爾島的控制權,美日兩國在此集結重兵爭奪了半年多。最終日軍被迫從瓜島撤軍,喪失了戰爭的主動權,太平洋戰爭由此發生轉變。而在瓜島戰役期間,雙方為了支援島上的作戰也爆發了三次所羅門海戰,總計五次大規模的海上遭遇戰。其中以第二次所羅門海戰(東索羅門群島海戰)和第三次所羅門海戰(瓜島夜戰)最為著名。
  • 美最強驅逐艦或巡邏南海 被指針對東風26飛彈
    18日正式進駐日本橫須賀基地的美國飛彈驅逐艦「本福德」號上的指揮官彼得森如此誇耀稱。據美國《星條旗報》19日報導,這艘美國當前戰力最強的飛彈驅逐艦將參與在南海、東海和朝鮮附近的行動。而俄羅斯衛星網20日則透露,在「遏制中國和朝鮮」的幌子下,日本海上自衛隊戰艦在2021年也將具備類似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