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別多,
整個小區陷入一種神秘的皮膚病,
每個人身上都奇癢無比,
這難道是群體性中毒了?!
合肥市聖地雅閣小區,綠化不錯,到處都是樹木,平時,居民們喜歡在小區裡散散步,遛遛彎,可最近一段時間,小區居民們談論最多的,不是綠花綠化多,也不是環境好,而是一個字癢。這是怎麼回事呢?
居民們告訴記者一個多月前小區裡就有人身上出現了瘙癢起紅疙瘩的症狀。
小區居民元英豪說,都以為是蟎蟲,或者自己皮膚溼疹之類的。小區居民劉阿姨說,以為是吃刺激性東西吃過敏了。剛開始,大家各有不同的推測,於是應對方式也不同。但效果都不明顯。
居民們告訴記者,大概有一百多名業主,身上出現了起紅疙瘩,瘙癢的症狀,這引起了合肥市疾控中心的注意。疾控應急辦副主任趙科伕表示,小區突然這麼多人出現症狀,肯定有異常。
合肥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員趕到聖地雅閣小區進行調查的時候發現,居民們出現的症狀相同,都是身上起紅疙瘩,渾身瘙癢。趙科伕和同事們判斷,居民們出現的症狀,是皮炎。
最恐怖的事情發生了,就在疾控人員進行調查的時候他們身上也出現了相同的症狀。
疾控人員走訪發現,皮膚瘙癢的症狀,只出現在聖地雅閣小區,這引起了他們的注意。小區居民元英豪說,只要離開這個小區就好了。
疾控應急辦副主任趙科伕表示,它可能就是本小區的原因。鎖定範圍,在排除了其它原因之後,疾控人員將目光投向最有可能引發皮膚不適的的蟲子身上。
合肥市聖地雅閣小區,到處是鬱鬱蔥蔥的樹木,不少是高大的喬木,但其中一種樹,吸引了疾控人員的目光。
烏桕樹是落葉喬木,秋季的時候,樹葉紅豔奪目,非常好看,在調查的時候,疾控人員發現,聖地雅閣小區的烏桕樹樹幹上,密密麻麻的爬滿了毛毛蟲。
楊衍楨:「就是樹上這種蟲子,它那個毛到處飛,我們家陽臺後面剛好有四棵,圍著我們家陽臺。」
農大教授江俊起表示,體毛連接著毒腺,當它接觸到外界的幹擾的時候,會有一個應激反應,會分泌出毒液,會引起接觸者皮膚過敏。
專家分析,蟲子最適宜生成的溫度在24度到28度之間,前期我省雨水偏多,溫度也不高,這樣的氣候,適合烏桕毛蟲生長。而聖地雅閣小區,烏桕樹比較多,也給烏桕毛蟲提供了生存環境。
物業朱愛華:「小區有154棵烏桕樹,並且這個烏桕樹的位置,我不能講分布的不合理,就是在人行主幹道,在單元的兩邊,靠近陽臺跟前。」
小區居民告訴記者,事發之前他們沒有接觸過蟲子,甚至都沒有注意到它。
江俊起表示,部分的體毛,可能隨著它脫下來的皮,叫蛻,這個毛會漂移,接觸到人體後,會引起皮膚過敏。
查清之後,劉阿姨說,他們下來出去買菜,都不敢走樹邊上,都走路中間走。
醫生介紹,烏桕毛蟲,雖然能引發皮炎,一般情況下,並不會危及生命。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