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鳥墜落好心人籠中餵養 成鳥每天隔籠餵食十餘次

2020-12-05 華龍網

一隻不慎從窩中墜落的幼鳥被好心人養在籠中,兩隻成鳥則每天隔著鳥籠進行餵食。11日上午,記者在大禹褐石小區業主馬先生家見到了這兒感人的一幕。

墜落幼鳥不會飛翔好心人籠中餵養

9日,家住大禹褐石小區的馬先生在自家花園除草,突然發現一隻灰色小鳥從牆角處跑過,掉進了一旁的魚池中。「當時它在水裡撲騰,我看是只鳥就趕緊撈起來了。」馬先生說,因為他以前養過鳥,斷定這是一隻雛鳥,雖然羽翼豐滿可是還不能飛翔。

當時,馬先生準備把它送回窩中,無奈找了一圈也沒發現鳥窩在哪兒,怕發生意外,他只好把幼鳥養在籠中,等幼鳥能夠飛翔時放生。

「因為幼鳥還不會自己捕食,鳥食都是我灌進去的,萬幸是沒吐出來,不然養不活。」馬先生說,讓他沒想到的是,當日下午,他聽到花園裡傳來嘰嘰喳喳的鳥叫聲,兩隻成鳥在院子上空盤旋並發出聽起來很急切的叫聲,而籠中的幼鳥看到成鳥也不停地回應。可能是看到四下無人,兩隻成鳥緩緩降落在鳥籠附近,將嘴裡叼著的小蟲餵給小鳥。

看到這樣的場景,馬先生想打開籠子放走小鳥,但考慮到幼鳥還不會飛,只得作罷。

兩隻成鳥每天隔籠餵食十餘次

「自從小鳥被養在籠子後,成鳥每天都過來餵食,從早上4點到天黑,成鳥一天要餵食幼鳥十幾次。兩隻成鳥輪流餵食,一隻停在樹上看著鳥籠,另一隻出去覓食,這兩隻成鳥很可能是幼鳥的父母。」馬先生說,後來他發現,隔著籠子餵食幼鳥總吃不到,於是他和鄰居一起,在鳥籠周圍又搭了個小平臺,這樣成鳥就可以穩穩站在上面餵食。

這樣感人至深的場景,也成了馬先生家的一處奇景,周圍的鄰居不時會過來觀看,馬先生的弟弟馬駿特地帶著相機,全程錄下了餵食過程。「對照成鳥我查了一下,這種鳥應該叫灰背伯勞。」馬先生說。

羽翼豐滿後放生 助小鳥一家團聚

11日下午,記者來到馬先生家,在位於他家花園內的黃瓜架處,見到了這隻被救的灰黑絨毛、泛黃喙的幼鳥。可能是害怕陌生人,幼鳥在籠中不住地撲騰。

隨後,記者從馬駿拍攝的視頻中看到,成鳥站在平臺上,把尖尖的鳥嘴伸進鳥籠,籠中的幼鳥就開始享受美味。而隔著鐵籠給幼鳥餵食,成鳥也保持著高度的警惕,周圍有什麼風吹草動立刻飛到樹上觀望。

「這兩隻成鳥天天來餵養幼鳥,真的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其實不管是人還是動物,父母愛孩子的心都是相通的。」馬駿表示,他有空就趴在窗前拍攝這一家三口,時常看得眼睛溼潤。「現在社會上,有的孩子不孝順父母,也有的父母拋棄嬰兒。而鳥兒之間都能有這種血濃於水的親情,人與人之間更應該和諧相處。」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不僅是人,鳥也如此,除了感動還是感動。」馬先生感嘆道,他準備等幼鳥羽翼豐滿以後放生,讓它們能一家團聚。

園林局:這種護鳥方式很科學

市園林局野生動物保護處的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在遇到這種不幸墜落的幼鳥時,一般是將鳥窩和幼鳥放回原處,並派專人看護,以免再度發生意外。

「野生幼鳥由人撫養,一般不易成活長大,還得靠它的父母餵養,和人一樣,成鳥照顧幼鳥是種天性。」對於馬先生的做法,工作人員表示了讚許,「這樣一來,幼鳥既避免了更多的危險,又能和父母朝夕共處,得到親人的餵養和關愛,對它的健康有好處。」(長春晚報記者海濤)

相關焦點

  • 幼鳥墜落暫養籠中
    老鳥每天過來餵食 馬先生:等幼鳥羽翼豐滿...
    9日,家住大禹褐石小區的馬先生正在自家花園除草,發現一隻灰色小鳥從牆角處跑過,結果掉進了一旁的魚池中。馬先生將小鳥撈起來後發現,小鳥的絨毛還沒脫盡,斷定是只雛鳥,於是將小鳥用鳥籠養了起來。結果當天下午就見到了讓他感動的一幕:幼鳥的父母主動來給籠中的幼鳥餵食。
  • 八哥幼鳥墜落,孝昌好心市民暫養,老鳥每天飛到籠邊餵食
    楚天都市報7月11日訊(記者陳詠 通訊員宋俊初 熊豔君)八哥幼鳥從4樓跌落,被孝昌一好心市民收養在網籠中。沒想到,八哥的父母每天銜著蟲子過來給小八哥餵食。這有愛的一幕,讓市民們紛紛感嘆父母之愛偉大無私,動物亦然。
  • 八哥幼鳥墜落孝昌好心市民暫養網籠中 老鳥每天飛過來餵食
    結果當天下午就見到了讓他感動的一幕:八哥幼鳥的父母主動來給籠中的幼鳥餵食。我捉住後準備把它送回窩中,無奈找了一圈也沒發現鳥窩在哪,只好把幼鳥養在網籠中,等幼鳥能夠飛翔時再放生。        由於擔心小鳥會餓死,黃先生將裝幼鳥的網籠掛在大門外以後,就到水溝邊挖小蚯蚓餵養小鳥。
  • 28歲小夥養鳥十餘年 以鳥養心 享「籠」中之樂
    28歲小夥養鳥十餘年  以鳥養心 享「籠」中之樂  說起養鳥,很多人都認為這是老年人喜歡做的事情。他已經養鳥十餘年,從麻雀、金翅、伯勞等普通鳥類到畫眉、點頦及如今所養的繡眼等名鳥,他先後養了十多種鳥,喜歡研究鳥文化。伍濤說,鳥兒不僅是他兒時的玩伴,養鳥中的雅趣更讓他學會了靜心,更為生活增添了樂趣。  孤單童年有鳥作伴  伍濤是一名養鳥愛好者,28歲的他已有15年的養鳥經歷。而他養鳥經歷的起點,始於孤單的童年。
  • 小喜鵲巢中墜落 愛心市民聯手救護餵養半月
    映象網訊(記者 邱延波 文/圖)半個月前的一天下午,鄭州遭遇惡劣大風天氣,鄭州緯一路小學對面的法桐樹上,一隻小喜鵲從法桐樹上的巢中墜落,它的父母尖叫著在它身邊飛來飛去卻無能為力。這一幕被一名愛心女士發現,將小喜鵲救下,並交給巡防隊員。
  • 歌唱家小百靈的飼養,幼鳥和成鳥,餵食各有不同
    歌唱家小百靈的飼養,幼鳥和成鳥,餵食各有不同自然界中的歌唱家小百靈,他們有著獨特的聲音,悅耳動聽,是大家都非常喜歡的一種小鳥,他喜愛的食物只是一些稻穀米麵,成本不高,卻能夠發出如此清脆悅耳的歌聲,擁有很高的賞玩價值,我們看看在飼養一隻小百靈的時候
  • 小麻雀被關在籠中 麻雀媽媽每天來隔籠餵食
    第二天,大麻雀就循著聲音找來,此後,大麻雀每天都會冒著「危險」隔著籠子給小麻雀餵食。    昨天上午8點,石景山區八角北裡45號樓二單元202房陽臺,籠子裡的小麻雀發出了「嘰嘰」的叫聲。有經驗的王先生說,這是小麻雀餓了的表現。20分鐘後,大麻雀出現了,它先在空中盤旋了幾圈,並逐漸接近籠子。
  • 雛鳥落難被人收留 鳥父鳥母每天入戶餵食
    「我知道這種鳥叫白頭翁,當時它站都站不起來,更別說飛了。」擔心貓咪造次,馬大爺將雛鳥輕輕捧回家中,送進小鐵籠裡,放在了有防盜網和盆景的窗臺外。  「小傢伙的爸爸媽媽不見了?到底該餵它點什麼?」就在馬大爺疑慮之際,窗戶外響起了一片嘰嘰喳喳的鳥叫,馬大爺一看,嚯,有兩隻白頭白胸的鳥兒停在窗戶上,圍著鳥籠上蹦下跳,籠裡的小傢伙也興奮地朝著兩隻大鳥鳴叫。
  • 如何正確的餵食幼鳥
    在這期間,幼鳥很強的依賴性,所以餵食時間到了,或是看到主人的時候,它就會開始撒嬌,發出索食的叫聲,這個時候不可以因為寵它就餵它吃,因為如果讓它過度依賴主人的餵食,會使它無法斷奶。      其實有很多人都非常喜歡餵食鸚鵡幼鳥的樂趣,我還看過已經配對、在繁殖撫育幼鳥的鳥媽媽鳥爸爸跑來跟主人要幼鳥飼料,動作就像幼鳥一般的索食,然後再去餵食自己的幼鳥。
  • 小麻雀被關在籠中 麻雀媽媽每天來隔籠餵食(圖)
    大麻雀在給籠子裡的小麻雀餵食。本報實習生 甄宏戈 攝  本報訊(實習生 吳華)8月12日,住在石景山區八角北裡的王先生夫婦在雨後遛彎時,在院子裡撿到一隻被淋溼的小麻雀。第二天,大麻雀就循著聲音找來,此後,大麻雀每天都會冒著「危險」隔著籠子給小麻雀餵食。  昨天上午8點,石景山區八角北裡45號樓二單元202房陽臺,籠子裡的小麻雀發出了「嘰嘰」的叫聲。
  • 孝感市民撿到受傷幼鳥暫養 大鳥每天飛來餵食
    原標題:八哥幼鳥墜落 好心市民暫養 一對大鳥每天數次銜著蟲子來餵食 >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陳詠 通訊員宋俊初 熊豔君)一隻八哥幼鳥落到地上,孝昌縣一位好心市民將其養在籠中。沒想到,小八哥的父母每天銜著蟲子,飛到籠邊餵食。這有愛的一幕,讓目睹者感嘆動物亦有情。 8日早晨,孝昌縣新城區黃灣村八米北巷的黃先生,發現一隻八哥在巷子的地上撲騰著,但因為它還太小,加上跌落時受了點傷,它飛不起來。他擔心小八哥發生危險,將其捉住,想將其送回窩中,但找了一圈沒有發現。於是他把小八哥帶回家中,用釣魚的網籠養了起來,掛在門外,準備等它會飛後再放生。
  • 如何餵養百靈幼鳥和飼養百靈?如何照料百靈鳥沙浴和訓練百靈鳥?
    有經驗的馴養人員,從野外捕捉6月上中句出殼的百靈維鳥,進行人工育雛。據說這是頭窩百靈維鳥,其體質好,易於成活,調教後更善鳴唱和飛舞。出殼後第7天的維百靈,不會取食,要人工填食,每1.5小時~2小時填食1次,每天填食4次~6次;每次填食2口~3口。
  • 幼鳥如何餵養?淺談雛鳥的飼養方法!
    相信很多人對於鸚鵡雛鳥的飼養不陌生了,所以咱們今天來說一下野雛的餵養方法!一、保持飢餓感,前提是在不影響發育的情況下假如一隻幼鳥,索食的頻率是一小時一次,那麼在這個基礎上可以延長20分鐘進食。這對幼鳥的消化也不好,容易導致嗉囊炎。人們對待孩子也是會保持一定的飢餓,不是人們常說:「要想小兒安,三分飢和寒。」二、適量延長人工餵養時間一般的小雛鳥嘴巴會張得很大,我們給的食物水分要足,儘量達到捏不成形為宜。然後用一個適合的小竹片挑著食物喂。
  • 警民救二級保護幼鳥12隻:因成鳥被殺難存活(圖)
    一些不法商人在這個時期用農藥「毒殺」成鳥,致使幼鳥無處覓食,有些甚至活活餓死在巢內,有些為了覓食從巢內出來,掉在地上摔成重傷。好在市民王忠恆和武警戰士及時發現,成功救助了12隻幼鳥。  郊遊發現幼鳥 均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昨天上午,記者見到家住武清的市民王忠恆,他端午假期去郊外遊玩,在一片樹林中發現不少鳥的蛋殼,地上還有掉下來的幼鳥,有的幼鳥在地上趴著,有的已經「奄奄一息」。王忠恆趕緊將幼鳥撿起,共有6隻,其中3隻白色,3隻黃色。回到家後,他立刻讓家人買來小魚餵食並餵水,6隻小鳥漸漸恢復了活力。
  • 拍攝戴勝鳥餵養幼鳥,巧遇趣事一二三。
    鳥巢中的三隻幼鳥輪流在洞口等候著鳥媽媽餵食,鳥媽媽銜著食兒訊速地飛到鳥巢前餵食,整個餵食過程時間十分短暫,必須手疾眼快才能抓拍著精彩的瞬間。攝友們發現有趣的一幕,發現鳥媽媽用鳥兒的特有智慧來餵養幼鳥。只見鳥媽媽銜著小蟲兒,飛到幼鳥面前,先將小蟲兒送進幼鳥的口中,但是很快又叼了回來,然後懸停飛著與幼鳥對視著,連續幾次都是這樣喂,攝友說很可能是幼鳥快要出飛了,鳥媽媽計劃要誘導著幼鳥活動活動翅膀,為早日飛出鳥巢作準備。
  • 攝影師捕捉鳥媽媽餵養幼鳥瞬間
    據攝影師奧克塔文諾斯•達馬萬在印度雅加達捕捉到一組鳥媽媽撫育幼鳥的照片。這些照片顯示了幼鳥的聰明可愛和它們與人類幼兒的驚人相似,以及鳥媽媽養育子女的艱辛。 通過這些很有意思的照片可以了解到一些幼年鳴禽的生活,以及它們與媽媽的親密關係。雖然它們是小鳥,但是這些幼鳥跟人類幼兒有很多驚人的相似之處。
  • 從雛鳥到成鳥,幼鳥的成長階段有哪些?收下這份幼鳥飼養手冊
    這個配方,也適用於大多數家養鳥的雛鳥餵養。以畫眉為例,食蟲的雛鳥如何餵養畫眉、百靈、繡眼都是古典鳴鳥中對昆蟲和肉類需求較高的。人工餵養雛鳥的細節:餵食頻率和注意事項飼養雛鳥最重要的,其實就是2件事:溫度食物晚成鳥在破殼後是沒有恆溫能力的
  • 杜鵑幼鳥欺騙林巖鷚潛入鳥巢求餵養
    原標題:杜鵑幼鳥潛入林巖鷚鳥巢求餵養 據英國《每日郵報》3月5日報導,攝影師艾倫(Alan Leeks)在埃塞克斯野生動物園拍攝到一隻林巖鷚鳥餵養幼年杜鵑的照片。照片中的林巖鷚鳥形似家麻雀,體型較小,而幼年杜鵑幾乎是它的3倍大。
  • 幼鳥從幼鳥到成年的成長階段是什麼?帶著這本養小鳥的指南
    孵化期:孵化期簡單地理解為母鳥「孵蛋」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唯一的影響因素是溫度,這是鳥類胚胎發育的首要條件。築巢期:雛鳥破殼後,在他們能自己覓食之前的段時間,除了溫度和食物,築巢期是母鳥最忙的時候。這個階段稱為「留巢幼鳥」,也稱為「晚成雛」。
  • 杜鵑幼鳥潛入林巖鷚鳥巢求餵養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3月5日報導,攝影師艾倫(Alan Leeks)在埃塞克斯野生動物園拍攝到一隻林巖鷚鳥餵養幼年杜鵑的照片照片中的林巖鷚鳥形似家麻雀,體型較小,而幼年杜鵑幾乎是它的3倍大。幼年杜鵑似乎成功欺騙了林巖鷚鳥,佔據它的鳥巢,並模仿幼鳥,從林巖鷚的喙中取食。「我用了很多天去拍攝這張照片,」攝影師艾倫說到,「很多不清楚的人可能會認為林巖鷚鳥很悠閒。儘管照片顯示著拍攝時間,在拍攝之外,林巖鷚鳥幾乎每天都忙於奔波,為這隻幾周大、但叫聲卻像一窩幼鳥一樣吵鬧的寄生杜鵑搜尋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