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若不錯殺,他或能造出機關槍,八國聯軍174年後絕不敢來犯

2021-01-12 騰訊網

之前看《 百家講壇 》的時候,經常能看到網友在彈幕中吐槽說,清朝耽誤了中國科技的發展,這才導致當時中國落後於世界,其實這樣的說法並不嚴謹。

康熙時期,曾經湧現出過大量的科技人才, 大清 帝國的綜合實力也因此達到了頂峰,尤其是在火器方面有著較大的飛躍。根據史書記載,當時出現了一個叫做 戴梓 的人,他在研究火器方面功不可沒。

戴梓被後人稱作中國古代的火炮專家,他出生在官宦之家,從小聰穎過人,在父親戴蒼的影響下,少年戴梓迷戀上了機械製造,他做出來的火器,不僅種類繁多,而且射程超過百米。

據《清史稿》記載,康熙十三年, 吳三桂 叛亂,耿精忠為響應吳三桂,從福建起兵進犯浙江,康熙派遣康親王傑書前去徵討。戴梓聽說後果斷棄筆從戎,一同隨軍出徵。

由於戴梓和康親王配合的十分默契,而且還向康親王進獻了自己研製的"連珠火銃",因此非常受賞識。

"連珠火銃"也叫"二十八連珠火銃",它的外型酷似琵琶,銃背處是彈匣,一次可貯存28發火藥鉛丸,兩個銃機相互銜接,只要扣動一機,彈藥就會自動落於筒中,同時解脫另一機而擊發。

憑藉這次優秀的表現,班師回朝後,戴梓立刻受到了康熙的重用,但此時康熙對戴梓只有賞識,還算不上喜愛。

康熙二十五年,荷蘭派遣使者前來訪問,為了表示誠意,荷蘭使者帶來了很多貢品,其中有一種叫"蟠腸鳥槍"的火器,康熙為了彰顯大國風範,命戴梓仿造了10支一模一樣的槍,並且當做回禮贈予了荷蘭使者。

到了第二年,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向康熙炫耀自己國家發明的"衝天炮",而且非常得意地說"只有比利時人才能造出來",但戴梓只用了8天的時間,就成功仿造了"衝天炮"。

康熙帶著眾臣子親臨現場觀摩,見到威力如此巨大的火器,康熙龍顏大悅,並給它重新賜名"威遠大將軍",同時還命人把戴梓的名字刻在上面。

在之後的多場戰役中,"威遠大將軍"都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至此,康熙對於戴梓的態度,由賞識徹底變成了喜愛。

但讓人沒想到的是,仿造"衝天炮"事件,卻給戴梓帶來了巨大的禍患,南懷仁因為這件事感到顏面盡失,因此對戴梓恨之入骨。

戴梓此人剛正不阿,在朝中得罪過不少人,南懷仁趁機勾結起義軍叛徒陳通巖,誣陷戴梓"私通東洋",康熙竟然輕信了小人的讒言,戴梓慘遭流放,最終在貧困交加中悲慘的死去。

我們在回看這段歷史時,都為戴梓的結局感到惋惜,如果當初康熙沒有輕信讒言,以戴梓在火器方面的造詣,他或許可以製造出機關槍,畢竟在他之前研製出的"連珠火銃"中,就已經可以看到機關槍的雛形了。

因此很多人認為,戴梓的死亡直接導致了當時中國科技發展的止步不前,這也是清王朝的一大悲劇,戴梓如果可以繼續研製火器,那174年後,八國聯軍絕不敢輕易來犯!事實真是如此嗎?

在久保帶人的漫畫中,曾經出現過這樣一段話:"命運就是一片墜落的沙子,雖然我們都知道沙子必然落地,但每一粒沙子的落地方式卻沒人知曉。"

以前我們在讀歷史的時候,總是會提到一些傳奇人物,這些人總是可以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就比如三國時期的諸葛亮,他即使足不出戶,也可以了解天下大事,那時的人們都以為他是神仙,但其實,諸葛亮只是懂得事物的規律,見微知著的推演天下的興衰變化。

在這樣的規律下,有的人喜歡強調歷史的必然性,於是才有了"沒有秦始皇,還會有李始皇來統一天下"、"沒有八國聯軍,還會有十六國聯軍來瓦解大清的統治"等言論,他們總是認為,偶然因素並不能改變歷史的走向。

但是通過久保帶人的漫畫故事,我們或許可以發散出另外一種思維:歷史的確有它固定的規律,就好像沙子終究會落到地面上,但是每一粒沙子會以什麼樣的方式落地,卻是我們無從得知的,因此永遠不要忽視任何一個量變的過程。

歷史固然有生有死,但整個過程是百轉千回的,正是由於歷史中存在的無數個偶然性,才匯聚成了最終的必然性。在唐朝以前,中國的傳統文化根深蒂固,但 萬國來朝 之後,大唐不也變成一個半胡半漢的王朝了嗎?

由此可見,戴梓可以憑一己之力扭轉乾坤,絕非不切實際的猜想。只要康熙和戴梓可以相互配合,偶然因素一樣可以變成必然,畢竟歷史從來都不是一個死板的固體。

相關焦點

  • 清軍血戰大沽口:3千兵馬打八國聯軍2萬,67歲老將陣亡
    1862年6月,李鴻章招募淮軍6000餘人,在英國輪船護送下,浩浩蕩蕩開往上海、江蘇,與太平天國爭奪蘇南,協助湘軍作戰。剿滅太平軍,淮軍許多悍將勇猛無敵,悍不畏死;中法戰爭、甲午戰爭時,淮軍則成為「弱雞」,在絕對兵力優勢之情況下,不敢與對手血戰,甚至是望風而逃,一潰千裡。
  • 雖然是無名小將,但是他不死圓明園未必會毀滅,究竟是誰殺了他?
    咱們中國有著幾千年的歷史,說起題目的圓明園我認為是咱們中國最大的一筆財富。但是圓明園沒了,被八國聯軍給燒了。說起來大家都很心疼吧?但是事情不得不說,假如這個人要是活著,圓明園未必能被燒掉,但是他為什麼會死呢?究竟是誰殺了他?
  • 康熙活捉鰲拜後,為什麼不殺了他?沒有鰲拜,康熙根本當不了皇帝
    ——米·左琴科(蘇)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1107字,閱讀約3分鐘康熙八年五月的一天,輔政大臣鰲拜接到皇帝要召見他的旨意,於是照例去南書房拜見皇帝。參觀結束後,康熙皇帝下令給內侍們讓座、喝茶。令他吃驚的是,張伯倫們一擁而上,讓鰲拜猝不及防。接著,康熙帝又命康親王解書等人試鰲拜。不久,解書上書皇帝,說鰲拜有三十條罪狀。
  • 八國聯軍侵華,有一個國家只派了50名士兵就來揚武耀威了
    八國聯軍侵華,大家都不陌生吧,當時八個國家,則是由日本、美國、英國、俄國、法國、德國、義大利王國和奧匈帝國。八國聯軍則是以鎮壓義和團之名來進行瓜分和掠奪中國。凡是八國聯軍所到的地方,那是生靈塗炭,慘不忍睹,他們燒殺搶掠、姦殺放火,是無惡不作,不管是紫禁城還以頤和園,亦或者是著名的萬園之園圓明園也被他們禍害成廢墟。八國聯軍的到來,使中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創。而在瓜分中國的時候,八個國家都派出了士兵。軍隊人數也各有不同,相差甚大。
  • 100年前的晚清老照片,街上強摟美少女的八國聯軍,騎馬橫行的七品...
    圖5: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後,在街上強摟美少女「擺拍」,讓人憤怒。
  • 考古專家揭開一秘密:令圓明園毀滅的不是英法聯軍,而是我們自己
    當年清朝的幾位皇帝,也就是康熙、雍正、乾隆這些人,花了幾十年費了不少銀子,動用了大量的人力修了個「萬園之園」,也就圓明園。可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園中收藏的幾代皇家寶藏被洗劫一空,最後還放了把火!等這場燒了三天三夜的大火終於消停後,園子也已經慘不忍睹了。
  • 西什庫教堂見百年興衰:西藥粉救康熙,屠呦呦度眾生
    之於康熙,這句話尤為貼切。在他還是皇帝候選人時, 就因得過「天花」有了免疫力,成功勝出,從父親順治帝那裡接過了大業。這一次患上瘧疾,若是久拖不治,則很可能當時的皇太子胤礽繼位,大清命運就此改寫。好在康熙最終痊癒,才有了數十年後「九子奪嫡」的大戲。而冥冥中,圍繞著這一事件,另一條隱秘的雜彩暗紋,也因此深埋於歷史長卷之中。
  • 澳洲葡萄酒:痛失中國訂單後聯合18國再次上演「18國聯軍「?
    在這個消息發布後沒多久,澳大利亞就有眾多人士發表「強烈譴責」,但不管再怎麼譴責,事實已成既定,那就很難改變。因此擺在澳大利亞目前的問題,就是如何進行反制。但誰也沒想到,這都2020年了,澳大利亞還在搞「八國聯軍」那一套。
  • 康熙智擒鰲拜完全能殺掉,可為什麼只是把他終身監禁?原因很簡單
    既然康熙已經將鰲拜徹底打敗,為何不乾脆殺掉,而是把他終身監禁呢?康熙十五歲時候智擒鰲拜,至今仍被傳頌。可是冒著風險把他抓住了,為什麼不直接鰲拜處死呢?這是康熙皇帝的又一高明之處,不是因為他不敢。康熙智擒鰲拜完全能殺掉,可為什麼只是把他終身監禁?原因很簡單其實原因很簡單,這正是康熙的高明之處,小小年紀能夠權衡利弊,既達到了扳倒鰲拜的目的,也穩定了朝廷局勢。
  • 幼年康熙為何要殺他?
    說起鰲拜,可能對這個人的了解更多是在影視劇裡,《少年康熙》中的鰲拜也是極其囂張跋扈,畢竟影視劇裡的情節無法考證。有人會問:鰲拜乃三朝元老,為大清的建設和鞏固立下了漢馬功勞,年幼的康熙為何又要殺了他呢?帶著下面的問題仔細了解一下鰲拜就知道為何了。鰲拜是誰?
  • 康熙總寫錯別字,為啥沒人敢提醒他一聲?他總能想辦法圓回來
    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畢竟誰也不敢保證,自己什麼字都記得那麼清楚。比如說龘 、靐、齉、齾這四個字,你就確定能一個筆畫不錯地記住嗎?不過康熙因為這方面問題,犯下了很嚴重的錯誤,因為天下四大錯別字當中,有兩個就是康熙的傑作,還都是因為這個原因。第一個錯誤就是避暑山莊的牌匾。
  • 清朝發明世界最早機關槍,28發子彈連射,卻因康熙全毀了
    康熙年代,就曾出現過一個火器天才,名叫戴梓。那時,他自主研製了一種神秘火器,叫做連珠銃。這種火器在當時可謂是絕不僅有的,一旦大力開發,用於裝備清軍,那清朝的實力必將翻一番。這種火器也後人譽為最早的自動連發武器雛形。
  • 圓明園是不是英法聯軍燒的?法國士兵:和我們沒有關係
    圓明園是不是英法聯軍燒的?法國士兵:和我們沒有關係圓明園是我國清朝時期著名的皇家園林,它象徵著清朝時期國家的富有。而在清朝末年,八國聯軍侵華,不僅搶走了圓明園內所有的財物,就連圓明園也被他們全部燒毀。儘管後來圓明園得到重建,但還是沒能恢復以前的富麗壯觀景象了!對於中國人來說,圓明園被燒,這是國家的恥辱,同時這也代表了當時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沒有能力對八國聯軍做出反抗,不僅賠付了大量的金錢,還葬送了自己國家最寶貴的財產。雖然事情已經過去了很久,但每次人們提起圓明園,總是藏不住心中的憤怒。
  • 以他的實力,完全可以取而代之康熙皇位
    在鰲拜年輕的時候走南闖北,一直在戰場上,為了清軍入關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皇太極病逝後,鰲拜一直與多爾袞對抗,戰功赫赫。在當時的封建社會中,唯有權力是很奪有野心的人爭搶的東西,人如果有了至高無上的權力,他的心裡自然就會產生很多的想法,鰲拜在厲害也是人,他在權力面前和普通人一樣,迷失了自己。鰲拜為了這個目的開始了自己的計劃,開始他只想稱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 慈禧最喜愛的一顆珍珠,外形似茄子,被八國聯軍搶走後,至今蹤跡難尋
    慈禧是一位清朝的收藏家,他收藏了很多的珍品,甚至是孤品,翡翠,瑪瑙,珍珠,寶石,書畫等各種各樣的寶物都充斥其間。但是其中有一樣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外形酷似茄子的亞洲第一大珍珠。 1628年有人在波斯灣採到了這顆大珍珠。這顆珍珠晶瑩剔透,色澤呈現乳白色,體型又大,稱得上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 清末老照片,八國聯軍騎馬進入紫禁城,男子辮子剪掉後唉聲嘆氣
    1840年,洋人用槍炮打開國門,然後傾銷鴉片,大量真金白銀流入洋人囊中。國人丟了錢財,更要命的是身體也被作踐。但凡染上菸癮,幾乎不能自制。「涕淚交橫,手足委頓不能舉」,抽鴉片的人,甚至把抽食鴉片看作是有品位,有文化的高雅情懷。那時的清朝就連皇后都吸食,可想而知清朝國體根基坍塌也就是旦夕之間的事情。路上遊街示眾的犯人,戴著木枷,用鐵鏈拴在柵欄旁的樹上。
  • 他是德皇威廉二世的同學,慈禧都請他幫忙,袁世凱請他當總長
    結果,八國聯軍就氣勢洶洶地來了,慈禧狼狽而逃,但是八國聯軍不依不撓,他們定要搞死慈禧。巧了,聯軍統帥瓦德西也和蔭昌認識,蔭昌利用這份交情為慈禧太后說了不少好話,這讓慈禧對他非常有好感,派他擔任駐德國欽差。重新回到德國後,蔭昌受到了威廉二世的熱烈歡迎,二人又能在一塊玩耍了。後來,威廉二世玩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玩垮了德意志帝國,差一點玩死自己。蔭昌玩的也不小,玩垮大清帝國。
  • 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時,竟然有百姓為他們引路幫忙!這真的好嗎?
    八國聯軍的入侵,正是由於民間的愛國鬥爭,侵害到了外國傳教士及國外諸國在中國的既得利益。因此才在英國的聯合下,發動了所謂的「八國聯軍」侵華。而所謂的填壕溝、搭梯子之人,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中國人,而是被外國傳教士洗腦、腐蝕了的假「洋鬼子」及國外的傳教士。
  • 清朝畫家的一幅「女鬼圖」,被八國聯軍搶走了,新中國成立後立即...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英、美、法、德、俄、日、意、奧八國共三萬餘人組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強盜聯盟——八國聯軍,這個搶劫團夥轟轟烈烈地闖進京師,在紫禁城內燒殺搶掠,無所不為,在世界歷史中留下了極為不齒的一筆。在京城裡肆意妄為了三個月後,這群強盜在當年八月,再次到金水橋前"舉酒歡慶",並宛若主人般相邀著到清宮中瓜分華夏的珍寶。
  • 歷史上最真實的鰲拜,對清王朝一直忠心耿耿,又為何被康熙除掉?
    我們不說那些冠冕堂皇的大道理,就看看鰲拜死後,康熙、雍正兩位皇帝是怎麼對待鰲拜的。鰲拜去世44年後,也就是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這一年康熙六十壽辰,康熙覺得「自秦漢以降,稱帝者一百九十有三,享祚綿長,無如朕之久者」,便在暢春園舉辦千叟宴,邀請全國65歲以上年老者入京參加宴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