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什庫教堂見百年興衰:西藥粉救康熙,屠呦呦度眾生

2021-01-11 故壘茜邊

本文約4000字,閱讀大約10分鐘

1693年夏,紫禁城烈日炎炎,酷暑難耐。

39歲的康熙卻臥倒龍床,裹著層層錦被還止不住發抖冷戰,面色紺紫高燒不退。

御醫們使出渾身解數,都無法消退纏繞在皇帝身上的病症,不得不在全城張貼布告,廣招良方。

這些民間收集來的方案,難辨真假,還需一一試驗。

最離奇的是位和尚,搬來四桶水,舀了一杯跑到太極殿外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敬拜,再端給病人,結果當然沒有效果,被轟出了宮。

沸沸然的鬧劇背後,是群臣焦灼的束手無策。

從症狀判斷,康熙得的正是「瘧疾」,俗稱「打擺子」,因蚊蟲叮咬而感染,是至今依然困擾醫學界的難題之一。

帝王這種特殊「職業」,每次病痛都非同尋常,小則變國運,大則改變世界的運軌。

之於康熙,這句話尤為貼切。

在他還是皇帝候選人時, 就因得過「天花」有了免疫力,成功勝出,從父親順治帝那裡接過了大業。

這一次患上瘧疾,若是久拖不治,則很可能當時的皇太子胤礽繼位,大清命運就此改寫。

好在康熙最終痊癒,才有了數十年後「九子奪嫡」的大戲。

而冥冥中,圍繞著這一事件,另一條隱秘的雜彩暗紋,也因此深埋於歷史長卷之中。

01西藥東來 北堂初興

危急時刻,有位來自法國的傳教士洪若翰(Jean de Fontaney)獻上秘方

——名為奎寧(Quinine)的藥粉,也叫「金雞納霜」。

儘管一些太醫反對,次日試藥仍然進行。

三位病情相似的患者,分別在發病前、發病後和發病間隙服下奎寧,全部見效。

四位大臣也自告奮勇集體試藥,和著酒服下藥粉,也安然無恙。

康熙立即喝下奎寧,當日高燒不再,又平安度過了一天一夜。

舉朝歡欣,慶祝聖體痊癒。

康熙龍顏大悅,挑了一處宮室賞給法國的傳教士們。

但宮殿終不是傳教之所,次年,洪若翰等人又請求康熙賜地修建教堂。

1703年,蠶池口教堂落成開堂。

這即是後來北京西什庫天主堂的前身,也是北京四大堂天主堂的北堂。(戳看:西堂故事)

乾隆京城全圖中的蠶池口教堂,也是第一

最初的北堂主體建築分兩層,每層有16根綠色柱子,上層雕像鍍金,下層底座為大理石,頂部有被天使簇擁著的基督的壁畫。會客廳懸掛著法國國王等幾位歐洲國王的畫像,還有許多數學儀器和樂器。

今天的西什庫教堂正立面,依然中西合璧

洪若翰是法國人,獻藥也是以法國國王的名義。

這位法國國王,就是「太陽王」路易十四,他最矚目的功績之一是主持修建了「凡爾賽宮」,來被用成炫富的形容詞。

來中國傳教,原本跟法國沒什麼關係,葡萄牙早已壟斷了遠東地區的「保教權」。

但路易十四從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業利益,決定單獨派遣傳教士。

第一批傳教士即以洪若翰為首,此外還有3人。

他們出發前被授予「國王數學家」稱號,入法國科學院為院士。

隨著洪若翰們的到來,歐洲的太陽王與東方的如日之君,首度遠隔重洋,遙相致意。

北堂的建立,恰是這段外交史實的見證。

全人類最偉大的文化和最發達的文明仿佛今天匯集在我們大陸的兩端,即匯集在歐洲和位於地球另一端的東方的歐洲,這是命運的特殊安排。大概天意要使得這兩個文明最高的民族攜起手來,逐漸地使位於它們兩者之間的各個民族都過上一種更為合乎理性的生活。——萊布尼茲,1697年 ,《中國近事》

02雅克薩之戰和尼布楚條約

與洪若翰同批來華的法國傳教士中,有名叫張誠(Jean-Franois Gerbillon)的。

他不僅是中法交流的破冰使者,也在中俄歷史上寫下了不可忽視的一筆。

如今的中俄邊界俄羅斯的一方,有個小鎮雅克薩,俄語稱作阿爾巴津諾(Албазино),位於黑龍江與額木爾河交界口東岸,西岸為今黑龍江省呼瑪縣。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左右,清軍與俄軍在此打了一仗,史稱「雅克薩之戰」。

雅克薩最初在清朝版圖之上,俄國人不斷騷擾,1682年建立了軍事據點,觸了康熙的逆鱗。

青年天子一怒之下,遣彭春率3千人揮兵北上,圍攻雅克薩城,俄兵不敵投降。

沒想清軍撤走不到3月,對方出爾反爾重返,還建立了更為堅固的城防設施,。

1686年夏,清兵再次攻回雅克薩,將數百名俄軍將士圍在城內10個月。

俄軍彈盡糧絕,最終只剩150人,無奈之下只得與清廷議和。

俄方代表是費奧多爾·戈洛溫伯爵(Фёдор Алексеевич Головин),《清史稿》裡稱為費嶽多。

清國則派出了大名鼎鼎的索額圖,此外,隊伍裡還有傳教士張誠和徐日升(Tomás Pereira葡萄牙人,1673年來華,1708年在北京去世)。

為表重視,康熙特地擢升兩人為二品官,並允許胸前佩戴十字架。

1689年,中俄在尼布楚達成《尼布楚條約》(俄語:Нерчинский договор),該條約最早明確使用「中國」一詞來指代大清。

條約主要劃分了中俄疆界,

從黑龍江支流格爾必齊河到外興安嶺直到海,嶺南屬於中國,嶺北屬於俄羅斯;

西以額爾古納河為界,南屬中國,北屬俄國;

雅克薩屬於中國,拆毀雅克薩城,俄人遷回俄境。

《尼布楚條約》疆域劃分示意圖

未談判之前,沙俄自詡大國目空一切,中國也不肯讓步。

但中方實際並不想挑起戰爭:

三藩之亂剛平定不久,西北噶爾丹又進犯喀爾喀蒙古,若因戰事導致其與俄皇結盟,形勢更難收拾。

僵持之際,張誠表現了突出的外交才能,

提出「在談判中讓俄方看到如果與北京一直保持自由貿易的關系所能帶來的巨大商業收益」,以此來講和。

這點說服了俄方,最終兩國和平籤約。

尼布楚條約是否真正得益、符合國際法精神,以及對後世的影響,多有爭議。

不過從俄方角度,《尼布楚條約》對俄國人而言是「悲慘的結局」,喪失大片領土,可作為另一種視角的參考。

西藥來,北堂興,平內亂,穩邊疆。

康熙霸業初成。

放眼彼時世界之格局,法國路易十四建立高度集中的君權,耀目歐洲;

尼布楚條約之後,沙俄在彼得大帝的改革下,走向了現代化,逐步成為西方大國。

三位帝王,恰似同一時期並駕齊驅,高懸於人類文明穹頂上的三輪太陽。

誰知百年之後,秋風蕭瑟,換了人間。

03吃麵不擱醋,炮打西什庫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拉開序幕。

1842年,《南京條約》籤訂,清政府割讓香港島五口通商,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856年,英國與法國再次發起侵華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開始。

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燒殺劫掠近50天,圓明園被付之一炬,至今仍是斷壁殘垣。

鹹豐帝倉皇逃亡熱河行宮,留下奕全權代表,籤訂進一步喪權辱國的《北京條約》。

沙俄趁火打劫,以「調停有功」為由,籤訂了《中俄北京條約》,攫取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60多萬平方公裡土地,相當於4個山東省。

《尼布楚條約》成一紙殘片,零落凍土。

《北京條約》中還有一條,允許西方傳教士到中國租買土地及興建教堂。

因此,清廷歸還了此前因民間反天主教運動興盛而沒收的蠶池口教堂。

1871年約翰·湯姆遜在遊覽北京期間拍攝

光緒十一年(1885),慈禧太后提出用西什庫一塊地交換蠶池口教堂。

1887年蠶池口教堂遷徙至西什庫,也就是現今的地址。

如今的北堂大門,疫情期間不開門。攝於

在不平等條約的保護下,西方傳教活動深入內地,西洋傳教士與中國教民頻繁活動引起諸多不滿,民間摩擦加劇,民族意識覺醒;加上又逢旱災,民怨沸騰,

終於在1900年庚子年演變為「義和團運動」。

推波助瀾的還有清廷內部權力紛爭。

1898年百日維新失敗,慈禧發動戊戌政變,軟禁光緒於瀛臺,國際一片譁然。

列強拒絕入賀,讓慈禧心生恨意,決定以「義和團」為棋子,暗中支持。(清.羅惇曧 《拳變餘聞》)

同年6月,義和團進入北京城,「扶清滅洋」口號震天,攻入使館區打殺傳教士、教民,四處焚燒教堂。

英俄日美法德意奧8國以保護僑民為藉口,組侵華聯軍,自天津租界一路殺入京城,即為「八國聯軍侵華」。

庚子之亂中,西什庫教堂成東交民巷外,唯一一個受到圍攻的外國人聚集地。

當時的順口溜「吃麵不擱醬,炮打交民巷,吃麵不擱醋,炮打西什庫」,口口相傳至今。

6月15日,義和團及部分清軍開始圍攻西什庫。

衝鋒開始,團民手持長槍蜂擁而至,卻紛紛倒在守軍槍彈掃射下。

硬衝不成,兼用火攻,輔以大炮和機槍轟擊。

造成傷害最大的是地雷戰,「教堂北端的仁慈堂盡成灰燼,數十間房屋被震塌,爛泥碎瓦,直衝上天」。

被炸毀的仁慈堂

被炸出的大坑

「西什庫事件」被反覆提起原因之一,並非戰鬥慘烈,而是因為戰局匪夷所思。

鎮守北堂的義大利和法國士兵,統共只有40餘位,還是由主教樊國梁(Pierre Marie Alphonse Favier)向兩國使館請來的。

僅靠41條槍,對萬名義和團和清軍,

在並非專業軍事工程的教堂裡,

居然堅持了63天,

直到八國聯軍攻陷北京調兵來援。

死傷情況也很不尋常,共「法兵死10人,意兵死5人」,義和團和清兵死亡人數則在600人以上。

1901年法軍攝影師在熱氣球上航拍

據考證,除了法意兩國士兵戰鬥外,教堂內數千名中國教徒也多有幫助,並參與了正面戰場,最後「教民四百人,地雷炸死小孩七十六口」的死亡人數可見一斑。

此外,義和團組織渙散、炮火不準也是原因之一。

就在義和團攻打北堂之時,沙俄再次暴露了狼子野心。

假稱「拳亂」保護哈爾濱鐵路,要求借道海蘭泡,被袁壽山將軍識破,言辭拒絕。

此張可看出尼布楚條約界碑早已失效。

海蘭泡,是俄阿穆爾州首府,原屬中國,1858年《璦琿條約》後入俄版圖

沙俄政府惱羞成怒,從五路進軍東北,在海蘭泡、江東六十四屯地區大肆屠殺。

在海蘭泡,沙俄軍警舉刀將數千中國無辜百姓趕進黑龍江裡,

沉溺者無數,浮屍遮蔽水面,史稱「庚子俄亂」。

8月28日,俄軍逼近齊齊哈爾城,炮擊城內。

袁壽山將軍堅守「軍覆則死」的諾言,自殺殉國。

袁壽山將軍照片,系袁崇煥六世孫

慈禧及皇室在北京陷落之後慌忙逃往西安,走前下令剿殺「義和團」。

1901年9月,奕劻和李鴻章與11國籤訂《辛丑條約》,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拍攝於1900年夏末庚子事變結束之後不久

西什庫教堂始於康乾盛世,眼見山河殘破生靈血染。

昔日文明交流之雕梁畫棟,成殖民者之先線據點,康熙、張誠、徐若翰等人若有知,又會作何念想呢?

事實上,治好康熙的奎寧,原產於秘魯。

它的傳播和應用,本就沿著擴張的步伐,重重染上殖民色彩。

04百歲一輪迴

牆上彈痕猶在,國恥切切難忘。

69年後,有位浙江人在自己創辦的報刊上,開始連載此生封筆之作,以戲說的筆法重構了「雅克薩之戰」,虛擬在揚州妓院長大的少年,帶兵徵討羅剎國,威逼戲弄對方重臣,籤下《尼布楚條約》的情節。

這就是金庸先生和他的《鹿鼎記》。

這是中國和外國所訂的第一份條約……實為中國軍事及外交上之勝利。約中劃歸中國之土地總面積達二百萬方公裡,較之今日中國東北各省大一倍有餘…雍正、乾隆諸朝而後,滿清與外國訂約,無不喪權失地。——《鹿鼎記》 四十八回 都護玉門關不設 將軍銅柱界重標

在章回末尾,他難忍憤恨,寫下了,

「此界碑所處之地,本應為中俄兩國萬年不易之分界,然一百數十年後,俄國乘中國國勢衰弱,竟逐步蠶食侵佔,置當年分界於不顧,吞併中國大片膏腴上地。

後人讀史至此,喟然嘆曰:安得復起康熙、韋小寶於地下,逐彼狼子野心之羅剎人而復我故土哉?」

字裡行間痛心疾首,為國為民俠情昭昭,又何嘗不是所有國人的心理共鳴?

2015年10月5日,當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名單揭曉。

無任何留洋背景的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摘得金色獎章。

她從中國典籍中得到啟示,發現並提取了青蒿素,人類抗瘧史翻過新的篇章,數百萬人生命得以挽救。

17世紀康熙受惠於西藥,而中國的抗瘧研究,在21世紀,也終於閃耀於世界舞臺。

北堂旁邊的創業園視角 by C.Y.D

北京城內,西什庫教堂依然靜默著,凝神遠望。

從它所在位置到屠呦呦博士的中國中醫科學院,車程只需20分鐘;

而在歷史的時間軸上,我們整整走了322年。

參考資料:[1]戴海斌. "庚子圍攻西什庫教堂(北堂)史實再考." 北京歷史文化研究2012.[2]外國人眼中的中國人:康熙大帝[M]. 東方出版社, 2013.[3]樊國樑. 燕京開教略:三篇[M]. 1905.[4]張碧君. 康熙與"金雞納霜"[J]. 北京檔案, 1999(3):40-41.[5]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書店. 二十五史:清史稿下[M]. 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書店, 1986.[6]陳思源.屠呦呦:蒿草青青 呦呦晚鳴[EB/OL].http://news.cctv.com/2019/09/24/ARTIqJXMUZLj1Z41D3bXD1Zi190924.shtml,2019-9-24.[7]G. G. 萊布尼茨. 中國近事[M]. 大象出版社, 2005.序言[8]普羅霍羅夫. 關於蘇中邊界問題[M]. 商務印書館, 1977.部分舊圖片源於徐家寧老師 舊影志公眾號

相關焦點

  • 【方志四川•傳統村落】李貴平 ‖ 姜家大院:清代豪宅的百年興衰...
    姜家大院:清代豪宅的百年興衰(上)李貴平 一代代姜家人歷經坎坷,將醇香邊茶運往康藏高原,在茫茫雪域踩踏出一條漢藏商貿往來的崎嶇之路…… 姜家大院,川藏茶馬古道上罕見保存的清代豪宅遺址。這座苦撐於現代建築群之間的老院子,銘刻著一代茶商巨子前赴後繼的甘苦記憶,承載著漢藏邊茶貿易的崢嶸風骨,更蘊藏著迷亂大時代的百年風雲。 姜家大院位於滎經縣民主后街,最初由明末一徐姓土司修建,清道光年間賣與姜家先祖,幾經改建,成為川藏線名噪一時的「裕興號」茶廠,算下來有170年歷史。
  • 《魔域》聯手國風舞見 重現六百年乾清宮燈會
    百年故宮,再迎國潮湧動新時代!見證過王朝的興衰起落,經歷過歷史的沉澱與洗禮,有著六百多年華夏歷史的故宮依然令人著迷又心動。在那莊嚴巍峨的紅牆黃瓦之中,知名國風舞見"走路搖ZLY",揮動衣袖跨入這歲月長河之中,成為了百年前乾清宮內的祈福舞姬。
  • 他是康熙寵臣,《康熙王朝》中魏東亭原型,曹雪芹的祖父
    魏東亭是康熙的伴童、帶刀侍衛,後來就任南京,成為江南一帶的封疆大吏。魏東亭的一生可謂是極盡恩寵,但事實上,歷史上並沒有魏東亭此人,他只是二月河在書中虛構的人物。不過,魏東亭的出現並非作者憑空捏造,而是有歷史原型。魏東亭的原型叫做曹寅,是康熙年間的封疆大吏,曾任職江淮鹽漕監察御史,為康熙管理江寧織造,官至通政使司通政使。
  • 百年夢劇場:一座球場見證了紅魔的百年榮辱興衰
    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有夢劇場之稱的老特拉福德球場,了解這座見證過紅魔曼聯百年榮譽興衰的殿堂。第一場他們的對手正是曼聯的百年宿敵利物浦。可惜,夢劇場的第一場比賽,曼聯卻3-4輸給了對手。 百年夢劇場:見證過紅魔百年榮辱興衰 建成之的百年裡,夢劇場作為曼聯的主場,既經歷過二戰戰火的洗禮,也在戰後見證過曼聯從巴斯比爵士到弗格森爵士的輝煌歲月以及丹尼斯·勞反戈一擊的灰暗時刻。
  • 一條在故宮盤踞了六百年的「蛇」,從北蜿蜒到南,見證故宮的興衰
    這個建築屹立在北京城六百年見證了兩個王朝的興衰,它似乎已經成為一種象徵,時刻在無聲的述說著中國的歷史故事。歷史或許會因為一個人的某件事情發生改變,但是任何對社會做出貢獻的人都會被深深的記載在歷史中,一個偉大的建築如果不會被人為破壞也會一直保留至今。
  • 康熙皇帝與法國傳教士
    為了獲得國王的支持,順利地完成招募傳教士的任務,白晉向國王路易十四呈送秘密報告,詳細介紹了康熙皇帝本人和有關中國的種種細節,這就是對後世有巨大影響的《康熙皇帝》。正是通過這份報告,白晉得到了法王路易十四的信任,招募傳教士的工作得以順利進行。1699年3月6日自拉羅歇爾港口出發,白晉帶著8位教友,於1699年10月5日到達廣州港。康熙帝得知白晉返回的消息後,特地派人專門在廣州迎接。
  • 巴黎聖母院:拿破崙加冕的地方,全世界最著名的教堂
    從建成的那一天起,巴黎聖母院就成了這座城市興衰榮辱的見證。在長達幾百年的歷史中,巴黎聖母院同巴黎一起,經歷了眾多的天災人禍和戰爭破壞。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法國大革命時期,它差點被夷為平地。除了是拿破崙加冕的地方,它也是聖女貞德平反昭雪的所在。而對於讀過雨果小說的人來說,提到巴黎聖母院首先會想到的是那個外表醜陋但內心善良的鐘樓怪人。
  • 劍川藏著個中國傳統村落 在彌井讀出百年鹽業興衰
    老房子改造成了民宿  古老的風雨橋河心亭 訴說百年鹽業興衰  這個夏天,持續高溫少雨的天氣,讓彌沙河河灘顯露出來,餘下的涓涓細流左衝右突中尋找方向。村中,一座古老的風雨橋橫跨東西,正值午後,幾個背著竹簍的老奶奶坐在橋邊乘涼,相隔一兩百米處,幾年前重建的河心亭似乎正回望訴說著過去的興衰。  「我們村因鹽而生、依河而建,曾是歷史上的產鹽重地。」
  • 康熙活捉鰲拜後,為什麼不殺了他?沒有鰲拜,康熙根本當不了皇帝
    ——米·左琴科(蘇)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1107字,閱讀約3分鐘康熙八年五月的一天,輔政大臣鰲拜接到皇帝要召見他的旨意,於是照例去南書房拜見皇帝。參觀結束後,康熙皇帝下令給內侍們讓座、喝茶。令他吃驚的是,張伯倫們一擁而上,讓鰲拜猝不及防。接著,康熙帝又命康親王解書等人試鰲拜。不久,解書上書皇帝,說鰲拜有三十條罪狀。
  • 附五爺修財八大法門~見者增福
    《大智度論》所載:「未法眾生福薄貧賤,而龍王頭飾如意寶珠,若眾生以清淨妙供令其歡喜,龍王將以如意寶珠濟其所願,其願出一切寶物隨人所需,盡皆備有!龍王打算推託,但轉而一想:「歇龍石那麼大,水族如此勢眾花了幾百年工夫才從海底運來,菩薩孤身力薄,即使答應送給他,也是帶不走的。」於是說:既然菩薩喜歡那塊石頭,就請拿去吧!文殊菩薩見龍王終於答應,雙手合十道謝:「龍王功德無量,佛家多謝了!」走到傲龍石前,默念幾句,用手一指,歇龍石當即變成指甲那麼大小。他揀起石頭,裝入袖中,跨上青獅,返回五臺山。龍王見狀,後悔莫及,卻又無可奈何。
  • 《素材積累》——屠呦呦篇
    她就是屠呦呦!青蒿鹿呦呦 救治億萬人屠呦呦、女,漢族,中共黨員,1930年12月生,浙江寧波人,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
  • 德音孔昭示我周行——屠呦呦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資料圖:屠呦呦。 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中新網北京1月9日電 題:德音孔昭,示我周行——記屠呦呦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中新網記者 張素86歲的屠呦呦9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過證書,成為首位獲得中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女性科學家。
  • 全國著名宗教聖地胡莊教堂
    位於濟南市平陰縣的胡莊教堂不僅是平陰縣的宗教中心,也是全國著名宗教聖地。教堂始建於明朝,村民多信奉天主教。胡莊教堂早就名揚海外,據說海外的宗教信件,不用寫具體地址,只要寫胡莊教堂即可送達。景區門票20元,停車費10元。原有教堂為磚石構成,已經毀於火災,現存教堂於1998年重建。
  • 有一座教堂,叫聖約翰大教堂
    在歐洲旅遊,教堂是不可或缺的景點。瓦萊塔的聖約翰教堂較之名聲顯赫的教堂、巴黎聖母院也毫不遜色。聖約翰大教堂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教堂之一,原稱耶路撒冷聖·約翰騎士團女修道院教堂,位於首都瓦勒塔市內。聖約翰大教堂是騎士團首領拉·卡西爾本人出資興建,由著名建築師卡薩爾設計的,建於1573年。教堂早期為巴洛克建築風格,部分模仿了哥德式建築風格。從外表看,教堂潔白簡樸,並沒有多少過人之處。但它內部的建築卻極盡華麗,各種大理石雕刻極為罕見,每一寸牆壁都有黃金,大理石或壁畫裝飾,令人嘆為觀止!
  • 康熙的功績能夠算得上千古一帝嗎?來看看康熙一生的所作所為吧
    ——《我們繼承的版圖是康熙打下的》  之後,康熙又和準噶爾汗國大戰。尼布楚談判期間,噶爾丹乘機徵服了喀爾咯(外蒙古),使得清朝在談判中讓步。1690年年,康熙親徵噶爾丹,噶爾丹眾叛親離,服毒自殺。1691,康熙和喀爾喀蒙古各部會盟,從此外蒙古納入到了中國版圖。1717年,準噶爾軍隊佔領了拉薩,滅和碩特汗國。1720年,康熙遣軍進藏,驅逐準噶爾,將青藏高原納入到了清朝的版圖。
  • 圖說康熙最愛的十大名犬,簡介清朝一項百年國策:木蘭秋獮!
    康熙年間,義大利人郎世寧畫了十條獵犬圖,曰「十駿犬圖」。從下九圖可見,除了形似藏獒的蒼猊外,其他九條獵犬之身形均為小頭長吻、腰腹收縮,可見其善於奔跑且耐力驚人。當然,從中亦可看出康熙不忘騎射,心懷居安思危之念。《十駿犬》之墨玉璃。根據史書記載:康熙每年立秋之後都要遠赴熱河狩獵近一個月,一生共參加四十八次之多。
  • 康熙第一次見乾隆時,究竟發現了啥?為何驚得放下了手中的杯子?
    如果是在21世紀的今天是完全不合理的,但是如果我們代入身份到當時的那個時代,你會發現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畢竟康熙從公元1661年8歲開始,在位了61年的歷史,在這61年裡面他有後宮佳麗三千人,就連自己的孫子也多達97位。因為國事很多,而且加上自己有這麼多的孩子,孩子的孩子也有那麼多,所以康熙根本就沒見完過自己的孫子。
  • 德音孔昭,示我周行——記屠呦呦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  中新網北京1月9日電 題:德音孔昭,示我周行——記屠呦呦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中新網記者 張素  86歲的屠呦呦9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過證書,成為首位獲得中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女性科學家。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屠呦呦並不陌生。
  • 德音孔昭,示我周行 記屠呦呦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86歲的屠呦呦9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過證書,成為首位獲得中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女性科學家。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屠呦呦並不陌生。經過報導,人們不僅「解密」了屠呦呦其人,還重溫了《詩經·小雅》名句「呦呦鹿鳴,食野之蒿」,認為這預言了屠呦呦與青蒿的淵源。  而對屠呦呦身邊的人來說,這首詩另有寓意。詩中言「德音孔昭」是指她品德高尚,「示我周行」是指大夥遵照著這條「大道」向前行。  屠呦呦現任中國中醫科學院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
  • 漳州「浦頭大廟」陪著海上絲綢之路一起興衰
    浦頭大廟始建於南宋淳熙十四年,至今已經數百年歷史(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 攝)  人民網漳州8月22日電(周素雅)在漳州市浦頭港北有座保留數百年的古關帝廟,當地人稱之為「浦頭大廟」。浦頭大廟又稱崇福宮、浦頭關帝廟,是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