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六出祁山,孫十萬穩坐江東。這就是三國中期最典型的狀態,蜀漢和東吳雖然已經握手言和,表示大家都是兄弟,過去小打小鬧,現在依舊可以擁抱歡笑。
諸葛亮表示:當初你偷襲我荊州,斬殺我大將關羽,又擊敗了我主劉備,害得他病死於白帝城,這我都可以不跟你計較了,畢竟我們實力弱。可是我北伐的時候,你能不能響應一下?
孫權厚著臉皮連連點頭:要的要的,你放心去北伐,我要是助你一兵一卒算我輸!不對不對,怎麼把心裡話說出來了,你放心北伐,我肯定窮盡東吳之軍力努力在東邊打出一片天。
諸葛亮眉頭一皺,不過也只能黯然嘆息,誰讓家底都被劉備和關羽給敗光了呢!現在只能仰人鼻息,不求東吳雪中送炭,只求東吳別來落井下石就好了。
一、孫權啥都沒幹嗎?幹的那點事,真拿不出手。
孫權偷襲了荊州,又擊敗了劉備,從此以後,三國局勢立刻就逆轉了。過去東吳最弱,現在蜀漢最弱。如果曹魏再擊敗蜀漢,那三足鼎立的平衡將會再次被打破。
這對於孫權來說,自然也是不利的。可是孫權一聽說諸葛亮在北伐的時候取得了大勝,他這心裡又不是滋味了。這是人之常情,大家一起窮的日子,難道不香嗎?為什麼背著我偷偷出去打工掙錢?看不得鄰居越過越好,這很正常。
為此孫權在表面上雖然做了不少工作,可是對大局來說,跟鬧著玩一樣。不僅寸土沒有侵佔,甚至連曹叡都知道這小子要幹嘛,就是鬧著玩唄!索性曹魏朝廷都沒理孫權在邊境上胡鬧的舉動。
1、唯一拿得出手的戰績:石亭之戰。這可能是諸葛亮北伐期間,孫權對曹魏進行過的規模最大的一場戰爭。公元228年,東吳的大將周魴,以詐降的方式取得了曹休的信任。
結果曹休果然中計,帶著10萬大軍孤軍深入,結果東吳這邊早就埋伏好了,在石亭安排了陸遜、朱桓、全琮各帶兵3萬,痛擊曹休大軍,殲滅了曹魏1萬多人。
這一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丟了街亭,以失敗告終,第二次北伐無疾而終,當時他聽說石亭之戰勝利後,立刻帶兵圍攻陳倉,可惜曹魏守將郝昭嚴防死守,諸葛亮打了二十多天,都沒能打下陳倉,反倒是把糧草給消耗光了,只好撤軍。
2、其他都是小打小鬧了。公元230年,孫權揚言要攻打合肥,這可把曹魏吃了一驚,因為同時諸葛亮正在北伐,而且剛剛取得了大勝,奪取了武都和陰平。
因此曹叡任命滿寵為徵東將軍,作為淮南地區的老大,聚集了不少兵馬來對付孫權。孫權一看勢頭不對,表示咱就是開個玩笑。
這可把曹叡氣壞了,不過滿寵並沒有麻痺大意,他以為孫權還有後招,你可真的高估了孫權,人家說撤軍就撤軍,再也沒出現過,以至於曹叡認為滿寵你小子是不是想養寇自重?
此後從公元230年開始,一直到公元234年諸葛亮去世,這幾年時間,孫權總是有北伐的意思,但是從來都是小打小鬧,根本就看不到大規模的兵團作戰。
幾百人的戰役也好意思拿出來炫耀嗎?這不是鬧著玩嘛!兩個村的二流子都跑出來群毆,都不止幾百人的規模吧?這如果也算助陣的話,真的沒話可說了。
二、孫權是被張遼老哥給打怕了。
當年孫權也想成為漢武帝那種人,漢武帝是哪種人?文能夠安邦定國,武能夠攻城略地。孫權安邦定國的確是一把好手,可是攻城略地就跟小孩兒過家家一樣,完全是在鬧著玩。
為了體現自己在軍事上也有成就,當年孫權也不止一次參與北伐活動,可是結局讓人咋舌。他帶著10萬人馬進攻合肥,而張遼憑藉800多人就把他的10萬大軍給趕跑了,就連孫權本人也差點被張遼幹掉。
從此以後孫權就留下了孫十萬的美名,而張遼則留下了威震逍遙津的故事。經歷過這一次親徵,孫權終於知道,術業有專攻,像漢武帝這樣的人,千古少見。
所以孫權此後再也沒有正兒八經地親徵北伐過,他對合肥這個地方有天生的畏懼感。張遼老得走不動路的時候,孫權依舊警告手下人,要小心張文遠!這小子不好惹,可見當初張遼對他的心理打擊有多嚴重,好傢夥,直接一仗給人家幹出了心理陰影。
你讓帶有心理陰影的孫權,正兒八經地幫助諸葛亮北伐,這恐怕是很難辦到的事情。畢竟孫權有些害怕過江。就算打過去了,也站不穩腳跟,所以孫權所謂的主陣那麼多次,其實沒什麼戰果。
三、孫權就想保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東吳的理想,那就是保住自己的地盤就夠了。這也是當時東吳所有士族們的想法,因為他們不願意為了某個人的利益,而使得自己的利益受損。
孫權集團和劉表集團比較相似,都是由大大小小的豪族組成的集團。這幫人聚集在一起,表面上支持同一個主公,實際上各有各的利益需求。
每位豪族首領,都必須要代表自己家的利益,這就是孫權最尷尬的事情。如果要北伐,可以是可以,讓哪位豪族的首領帶兵馬前去做先鋒?
每個人必須要考慮,自己家族的人馬如果打光了,那他們在東吳是否還有話語權呢?所以說沒有人願意真心北伐。
但是保衛家園,這幫人是不遺餘力的,因為一旦東吳被攻破,那他們家的利益也將會蕩然無存。所以說東吳的防守是天下無敵的。
總結:孫權想要通過稱帝的手段,結束豪族林立的局面。
只有稱帝,才能讓豪族林立的局面逐漸消失,這是孫權當時的想法。可是這需要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因此孫權到了晚年上演了一出奪嫡之爭,結果他出手解決了一大批江東豪族。
中央集權的確在孫權死後出現了,無論是諸葛恪還是後來的孫峻、孫綝,都能夠自如地調動東吳絕大多數兵馬。
不過這個時候他們已經錯過了北伐的最好時機,因為蜀漢被滅後,東吳也不可能獨善其身了。孫權表示,自己的動作還是太慢了。走路走太穩,未必就一定是好事。
參考資料:《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