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狸是跟老鼠相似的有袋動物,機敏靈活,長著長長的鼻子和尾巴。它們跟兔袋狸屬動物(一個適應了乾旱環境的比較小的群體)擁有一個通名和一個共同的祖先。它們之間的區別不僅在於它們的長耳朵、比較長的四肢和更加絲滑的皮毛,更在於它們有挖地洞的習性。2種兔袋狸中,一種據認為現在已經滅絕,另一種也面臨威脅。
袋狸因在有袋動物中具有很高的生育能力而出名(只有袋鼬科中的一種生育力超過了它),在這方面,它們跟有胎盤哺乳動物中的嚙齒類相似。同樣,它們的生命周期也以生產許多幼崽為中心(母獸卻幾乎不對後代進行照料)。另外,這些小型的食蟲或雜食動物適合跟鼩鼱和刺蝟相類似的生態環境。
大多數的袋狸跟兔子一樣大小或者比兔子小,長著短短的四肢、長而尖的口鼻部和短脖子。前足長有3個趾,趾上長有稍平而有力的爪,其育兒袋開口向後。這種模式最典型的要數最近滅絕的豕足袋狸。豕足袋狸發展出了更長的四肢和蹄子似的前足,以適應開闊平原上更加適合奔跑的生活。袋狸屬的長鼻袋狸與其他的種類相比,具有更長的耳朵,但在所有種類裡面耳朵最長的出現於兔袋狸屬中。袋狸的牙齒比較小,形式相對一致,有尖利的齒尖。大多數的袋狸是雜食性的,覓食方式極具特點——在地上挖掘小的、圓錐形的坑洞以獲得食物。
袋狸的後足具有並趾,形成一個刷毛用的梳子,還具有2顆以上的高度發達的下門齒,這些特徵使它們與其他所有的有袋動物區分開來。其後端開口的育兒袋內通常有8個奶頭。育兒袋在幼崽長大的過程中順著腹部向前延伸,最終佔據母袋狸下腹的大部分,然後在幼崽離開之後重又收縮變小。它們每胎通常產2~3隻幼崽。
袋狸的嗅覺高度發達。這些動物在夜間活動,它們的眼睛適應夜間視物,儘管很有可能因為它們的長鼻子擋住了視線,從而使兩眼並用的視覺能力受到限制。長鼻袋狸在晚上如果受到驚動,會發出一種尖銳短促的警報性叫聲;人們有時也能聽到袋狸大聲地打噴嚏,這大概是為了清除鼻子中的泥土。它們極少(如果有的話)發出大聲的叫聲,但有一些種類會用露在外面的牙齒噝噝地發出低低的&34;聲。袋狸的嗅覺高度發達。這些動物在夜間活動,它們的眼睛適應夜間視物,儘管很有可能因為它們的長鼻子擋住了視線,從而使兩眼並用的視覺能力受到限制。長鼻袋狸在晚上如果受到驚動,會發出一種尖銳短促的警報性叫聲;人們有時也能聽到袋狸大聲地打噴嚏,這大概是為了清除鼻子中的泥土。它們極少(如果有的話)發出大聲的叫聲,但有一些種類會用露在外面的牙齒噝噝地發出低低的&34;聲。
儘管袋狸所有的屬好像都界定清楚,但是其分類問題並沒有完全得到解決。最近有兩個科得到了承認,其中的一個即豕足袋狸科由2個已經滅絕的亞科(見袋狸諸科和屬)組成。短鼻袋狸屬與其他群體之間在分類學上的關係,及對大多數紐幾內亞屬進行的分類學上的劃分,需要更為深入的研究。
短鼻袋狸屬是些矮壯、短耳、顏色普通的動物,棲息在近地面生長的植物、高草叢或者灌木叢中。褐短鼻袋狸偏愛歐石南叢生的荒野,而大尾短鼻袋狸廣泛分布在從溼潤森林到開闊林地的廣大棲息地。所有的短鼻袋狸都具有膨脹的耳泡、矮化了的體型(尤其是分布在島嶼與更加開闊的林地上的),大概是比較缺乏食物資源的結果。下頜後部向上生長的不同角度以及最靠後的一個上臼齒存在一個額外的牙尖,這兩個特徵常被用來進行種間區分,但在分類學上卻沒有得到令人滿意的推定。褐短鼻袋狸的分布與大尾短鼻袋狸的分布並不發生交疊(除了極個別的例子之外),然而,在大尾短鼻袋狸與金色短鼻袋狸之間確有分布的交疊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