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古稱山陽、懷州,是河南省地級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中原城市群和豫晉交界地區的區域性中心城市。焦作是全國著名的「百年煤城」和老工業基地,國家智慧財產權試點城市和國家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焦作是華夏民族早期活動的中心區域之一,有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遺址,是司馬懿、韓愈、李商隱、朱載堉、許衡及竹林七賢山濤、向秀等歷史文化名人故裡,是中國太極拳發源地,擁有雲臺山、神農山、青天河等3個5A級景區。2020年11月20日,焦作市榮獲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01焦作站
焦作站是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焦作車務段管轄的一座一等站。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焦作站始建;1965年,焦作站擴建工程動工;1966年1月1日,改造完成後的車站正式投入使用;1988年,焦作站再次改造;2018年7月1日,焦作站南站房、南廣場投入使用。
焦作站佔地面積2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分南北方向兩個進站點;站臺規模8臺11線;日均發送旅客8000人次。
焦作站南廣場、南站房,與焦作站北廣場、北站房基本相對,南廣場設高架橋,分別連接高架廣場與南水北調民主路橋、站南路匝道等;南站房使用鋼網架屋面,鋁鎂錳板封頂。
焦作站北廣場、北站房,與焦作站南廣場,南站房相對,北廣場四面見方,北站房為幹掛石材牆面和鋁板吊頂。
焦作站南廣場中央為集散區,南廣場為地下兩層,下層直接與公交車場、計程車停車場、地下停車場相通,上層與站前廣場相通;客用電梯分別設置在候車廳東、西兩側;計程車進站通道及公交車站臺設置在地面一層,旅客可在劃定的區域換乘城市交通:南廣場地下車庫與社會車輛進站通道、高架廣場之間均設置了電梯,地下出站口與南北廣場連通,旅客出站時可自行選擇從南、北北口出站。
焦作站北廣場中央為集散區,南端有圓形花壇,北端有圓形噴泉池,東、西兩側為綠化帶,最西端為旅客出站通道,北廣場西北角設社會車輛進出站通道入口,北廣場東北角設社會車輛進出站通道出口。北站房為上下兩層,一層西端設有售票大廳,西端設出站口,中部設進站口、安檢通道、一層候車大廳、軟席候車室、行包房等;二層設有候車大廳等。
02焦作西站
焦作西站是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管轄的鐵路車站 。焦作西站站臺規模2臺6線 。焦作西站佔地面積1.2萬平方米。
焦作西站站房房外的廊柱為竹節造型,站房內的裝飾鋁板上,雕刻著起伏的群山。站房的內外裝修有著八極拳、太行山等元素體現,體現當地歷史文化、山水自然景觀特色。
焦作西站站房首層中部設置候車大廳,緊臨候車廳兩側是旅客售票廳、衛生間、軟席候車廳、母嬰室等。焦作西站站前廣場,北至焦作西站候車大廳,南至人民路,東至站前東路,西至站前西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