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證監會北京證監局原副局長姚萬義:資本市場30年發展中的「三性」、「三化」是引人關注的亮點
12月16日,由《證券日報》社主辦的「重塑新格局助力『雙循環』——中國資本市場30周年證券業論壇」在京召開。
中國證監會北京證監局原副局長、巡視員,北京證券業協會原理事長姚萬義出席論壇並發表主旨演講,他表示:「資本市場30年發展中有兩個關鍵節點值得關注,一是打開資本市場開啟之路的審核制;二是上交所設立科創板並實施註冊制後,資本市場助推科技發展、科技強國發揮重要的支撐與推動作用。」
「實驗性、漸進性、針對性」
姚萬義將我國資本市場建設的起步稱為「1.0版」,即審核制加「三性」,實驗性、漸進性、針對性。
姚萬義指出,首先,在起步階段,我國參照成熟的資本市場,需要一步步實驗、學習和借鑑成熟的資本市場。
第二,我國建設資本市場過程中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成熟國家的資本市場,可以分為場內和場外交易,場內的監管要相對嚴格,監管條文也較多,這就要求企業要相對成熟。而對於一些中小型企業,可以先在場外進行成長。
第三,要具有針對性,建設資本市場要配合國家經濟的建設。我們建設的是多層次資本市場,而多層次資本市場不光考慮大型企業,還要考慮到中小微企業。2013年推出的新三板,主要是解決成長創業過程當中成長型、中小微企業上市融資的問題。當然,除了新三板以外,2012年後,我國陸續建立區域性股權市場,成為中小微企業進行債權融資和股權融資的一個苗圃。
「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
如果說我國資本市場建設的起步是具有裡程碑的,那麼註冊制的實施則是具有革命性的。姚萬義將以註冊制為代表的深化資本市場的改革,稱為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2.0版」。在推進註冊制改革當中,要遵循「三化」,即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
姚萬義表示,首先,註冊制改革最主要、最關鍵的地方,就是發行及退市的市場化。市場化的核心問題是防止造假,防止證券發行中的欺詐行為,或內幕交易等等,要讓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及時、準確、全面,公開、透明。第二,隨著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立,法規也在逐步完善。第三,資本市場的建設要為國內的經濟發展和國內科技的發展助推,同時也為未來中國的現代化助推,「走出去」,走到國際上去。
姚萬義表示:「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至今才走過30年,註冊制的實施也才剛剛起步。我們的市場目前還有待進一步的完善,並且具備強大的成長性。隨著我國的經濟的發展及十四五規劃建議,在『兩個一百年』實現中國夢奮鬥目標的過程當中,我們一定能實現從資本大國到資本強國,站起來,富起來,最後強起來,來助推國家的現代化發展。」
(文章來源:證券日報網)
(責任編輯:younan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