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鍾南山可謂聲震中國,成為人人崇拜的全民偶像。他逆行抗疫,心懷悲憫;勇於擔責,敢說真話;積極有為,不怕犧牲;不計得失,救民於水火,救國於危難……這樣一個熱點人物,必然會應用到作文裡,那麼該如何應用他呢?
快看名師支招,如何讓鍾南山這樣一個圓形人物應用到2020年的高考作文題中吧
開發好材料:一人多用,寫好三道高考作文題
就高考作文的素材運用而言,若能做到以幾個精選的萬能素材去應對所有的高考作文命題,那肯定是高考作文的最佳路徑。而能「一人多用」的素材,即使不能說其為「萬能」,但至少也應成為考生寫應試作文的首選。那麼,如何做到「一人多用」呢?
01突出重點,截取核心。
同一人物材料可以提煉出不同的論點,也可以論證不同的觀點,所以考生在敘例時可根據不同的作文命題而有所側重,使其與主旨契合的內容成為敘例的重點。在具體的敘例中,考生所截取的內容,只要能夠論證作文主題的那些細節,其餘則需要刪除,否則就會顯得贅餘,不僅無法突出事例的重點,還會影響論證力。
02定向轉述,凸顯旨意。
敘例時要根據所要論證的道理而進行必要的「轉向」,以保證完好地論證主題,且無牽強拼湊之感。特別是關於人物的材料,只要稍微改變一下敘述的角度,它就可以為不同的觀點服務。因此,敘述需要「定向」,這個「向」是論據證明論點的指向、方向。
03挖掘增補,點石成金。
所謂挖掘增補,就是根據論點的需要,將人物事例中隱藏的東西挖掘出來,增補一些與論點相近或相似的詞句,使論據與論點發生內在的聯繫,從而直接證明論點。
下面,我們就以鍾南山為例,探討「一人多用」的具體實施手段。
作為高考作文材料,鍾南山是一個非常典型且豐滿的人物,他逆行抗疫,心懷悲憫;勇於擔責,敢說真話;積極有為,不怕犧牲;不計得失,救民於水火,救國於危難……幾乎可以適用於大部分高考作文題。對於這樣的「圓形」人物形象,考生若能按照上述三種方法進行用材,就有可能寫出優質的高考作文。
鍾南山:掛帥逆行的勇敢戰士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疫情期間,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的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他仿佛一劑社會情緒的鎮靜劑,公眾對他的信任超乎尋常。這種信任來自鍾南山2003年領軍抗擊「非典」做出的重要貢獻。2020年,84歲的他再次臨危受命,出任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他明確提出新冠肺炎存在「人傳人」現象,建議公眾沒有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自己卻做了「逆行者」,義無反顧趕往武漢防疫第一線。這位在2003年抗擊「非典」期間敢講真話、敢涉險灘、敢啃硬骨的老人,在2020年再次成為全民偶像,為全體國人所愛戴,所崇拜。
但是誰能想到,曾經出身醫學世家,又是北京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部)優秀學生的鐘南山,其學醫之路並非坦途,他當過校報編輯、被下放到農村鍛鍊、燒過鍋爐……畢業後整整11年,他都沒有從事醫療工作,直到43歲那年才獲得公費赴英國愛丁堡大學深造的機會。對於心愛的醫學事業,他奉獻了全部身心,白衣執甲,永遠站在抗疫第一線。2020年8月11日,鍾南山被授予「共和國勳章」。
話題提煉
素材高度概括了鍾南山既有院士的專業又有戰士的勇猛、國士的擔當,充分彰顯其醫者仁心和國士風範,適用的寫作話題頗為多維。
從鍾南山2003年領軍抗擊「非典」,2020年又抗擊新冠肺炎的角度,可以提煉出「醫者仁心,家國天下」「責任使命,悲憫情懷」等多個話題。
從鍾南山做「逆行者」,敢醫敢言的角度,可以提煉出「最美逆行,不怕犧牲」「堅持真理,尊重事實」「英雄精神」等多個話題。
從鍾南山成為全民偶像的角度,可以提煉出「榜樣力量」「崇尚英雄」等多個話題。
從鍾南山經歷過諸多挫折與磨難,卻一直沒有放棄對醫學的執著追求的角度,可以提煉出「當有所為,方迎轉機」「百折不撓,終有迴響」等多個話題。
真題對接
就高考作文命題而言,每一道題目的寫作方向都是多元的,這樣就為一材多用提供了可能性和可行性。
寫2020年高考天津卷作文題「中國面孔」,我們可以從「家國情懷」「無私奉獻」等角度入手,這樣就可以用鍾南山的素材來論述「醫者仁心,家國天下」「責任使命,悲憫情懷」等觀點。
寫2020年高考全國卷Ⅲ作文題「如何為自己畫好像」,我們可以從「為自己畫好像,為他人樹榜樣」「找好鏡子,正確認識自我」等角度入手,用鍾南山的素材來論述「最美逆行,榜樣力量」「堅持真理,畫好自己」等觀點。
寫2020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題「人對事物發展進程是否無能為力」,我們應該明白,面對「事物的發展進程」,人一定要「有所作為」,才可能把轉折變成轉機。故此,可以用鍾南山的成長素材來論述「當有所為,方迎轉機」等觀點。
寫2020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題「每一顆都有自己的功用」,我們可以從「個體對社會的責任與價值」「個人與群體」等話題入手,這樣就可以用鍾南山的素材來論述「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無私奉獻,不計得失」等觀點。
速用角度1 醫者仁心,書寫家國情懷
速用示範
每逢國家有難,必有英雄挺身而出,許國不復為身謀。17年前抗擊「非典」,他敢醫敢言,贏得百姓的信任;17年後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84歲的他再度披甲上陣,逆行趕往抗疫前線。他,就是鍾南山院士。接受媒體採訪時,鍾南山院士含淚說道:「全國幫忙,武漢是能夠過關的。武漢本來就是一個英雄的城市。」鍾老眼角的熱淚,體現了他心繫百姓、為國為民的高尚品格,體現了他的醫者仁心,也體現了他堅信中國必勝的信念!透過這雙含淚的眼睛,我們看到了堅忍、擔當的中國面孔。
(2020年高考天津卷優秀作文《眼·眼·眼》)
運用點撥
所給示例原題為《眼·眼·眼》,考生明裡寫鍾南山抗擊新冠肺炎期間「含淚的眼睛」,實則論述了他「醫者仁心」「心懷家國」的精神品質,以此來論述「堅忍、擔當的中國面孔」。在對鍾南山素材的運用上,考生先以鍾南山17年前抗擊「非典」、17年後再度披甲上陣抗擊新冠肺炎這樣兩個特定的典型鏡頭,聚焦了眾人關注的熱點事件。之後,考生採用定向敘例的策略,抓住「鍾南山含淚的眼睛」這個核心點,不但緊緊扣住了命題中的寫作任務「中國面孔」,而且有力地論證了觀點。
速用角度2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速用示範
繪出更好的自己,需要榜樣的力量。一場新冠肺炎疫情,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抗擊疫情的悲壯和堅忍,也讓鍾南山院士成為很多人的榜樣和偶像。
榜樣是看得見的哲理。鍾南山就是這樣的一個榜樣,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他勇敢逆行,成為老百姓心目中的定海神針。他猶如一個價值坐標和精神燈塔,指引我們不斷奮鬥,不斷前行;他猶如一個火把,點燃我們的「希望之燈」,照亮並溫暖我們前進的道路。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有什麼樣的榜樣,就會影響和激勵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讓我們以鍾南山院士為榜樣,不斷努力繪出更好的理想中的自己,向榜樣看齊,給自己的精神補「鈣」。
(2020年高考全國卷Ⅲ優秀作文《畫出最好的自己》)
運用點撥
示例語段提出「繪出更好的自己,需要榜樣的力量」的觀點後,順勢論述了鍾南山之所以成為很多人的「榜樣和偶像」,是因為其在疫情中的「勇敢逆行」,並在後文的論述中反覆強調「榜樣」的重大作用。對鍾南山素材的運用,考生機智地採取了定向轉述的方法,將鍾南山努力引向了「榜樣」這個著力論述的題旨,於是最終凸顯了「勇敢逆行的鐘南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的觀點,不但讓素材與主題有機勾連,而且水到渠成,頗為自然。
速用角度3 積極有為,化危機為轉機
速用示範
積極有為,才能迎來轉機。在我們看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鐘南山院士的人生一定是一路坦途,其實不然。青年時代,在山東支農,他的腳踝膿腫成一個大球,險些截肢;在河北山區下鄉,深仞湍流險些奪走他的性命;「文化大革命」期間回到北京醫學院(現北京大學醫學部),鍋爐房熊熊的火舌,險些烤焦他這個鍋爐工……但是面對他人生中一次又一次的轉折,他積極作為,渡過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機,他讓我們相信,積極有為,才能迎來轉機。
(2020年高考上海卷優秀作文《積極為之,迎來轉機》)
運用點撥
示例避開抗疫中的鐘南山的熱點,選擇鍾南山的成長經歷為論據,有效地論證了「積極有為,才能迎來轉機」的論點。於此,考生採用了挖掘增補的素材運用技法,將鍾南山年輕時遭遇的挫折撿拾起來,敘議結合,精心組接,最終點石成金,極為巧妙地契合了題旨,可謂匠心獨運,妙手天成。就鍾南山這個人物素材而言,眾多考生都習慣於聚焦其兩次輝煌「戰疫」之事上。事實上,關注者眾多,就難免讓素材成為「熟面孔」,缺失新意。
古語云:「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人物素材浩如煙海,但要四兩撥千斤,巧妙運用「一人多用」,考生就需要有突出重點,定向轉述,挖掘增補的意識,以將有限的素材運用於無限的高考命題寫作之中。諸如上述2020年高考優秀作文的片段,將鍾南山這個人物素材運用於不同的作文試題,收到了以一敵十的效果,確實是值得考生借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