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得酷似外星球生物流淌著藍色的血液,還要定期為人類無償獻血

2021-01-09 星球百科故事會

【親,在閱讀之前別忘了點擊右上角的關注!】

今天小編帶大家去認識一種古老的沒法再古老的異類生物,它來自遠古時期的古生代,至少有5億年的進化史,它被稱作活化石,更像是來自宇宙的外星生物。

鋼盔般的外殼

這種極為古老的史前動物,長得就像士兵的鋼盔,跟其它動物完全不同的是,它的體內流淌著藍色的血液,動不動就要為人類付出無償獻血服務,還有更為讓人驚奇的是,它吃下去的食物必須要要經過大腦才行。

這到底是一種啥東東?說得就像是發現了外星生物一樣!

沒錯,它的每一個細節無不都透露出一絲絲的遠古時期的神秘氣息。

大約在5億年前的泥盆紀,這種神秘的生物就開始涉足於地球的海洋了,到了2.5億年前的二疊紀,它的親戚三葉蟲都奇蹟般的開始滅亡消失,而它卻依然穩佔地球的海洋角落。

三葉蟲

6500萬年前的那顆大隕石讓地球上85%的生物遭受滅絕,它卻僥倖地成為那15%的生物。看情形,這種沒被恐龍給吃絕種的動物,很難說不被人類所滅絕。

5億年來它們似乎沒有多大的體型變化,到了科技發達的今天,它們一樣沒有逃脫人類的魔掌,不過盯上它的不僅僅是吃貨和生物學家,還有醫學界的眾多科學家。

為什麼會被醫學科學家給盯上了呢?

這恐怕要先從這種生物的基本情況說起。

神秘的生活習性:

科幻的外型

它們是一種典型的食腐類節肢動物,跟橫著走路的螃蟹不同,別看它有著那麼一副刀槍不入看似霸道的身板,動物學家卻沒把它和螃蟹一起列入甲殼亞門,而實際上它跟蜘蛛、蠍子非常相近。顯然有些不可思議,估計蜘蛛和蠍子見到它都視為異類。

說到水下的食腐類動物,這樣的生活習性跟螃蟹少有不同,它同樣也有周期性的蛻殼現象和受月球潮汐力的影響,它們習慣於在淺海的沙灘上生活,大多時間在水中貼地活動,在水草中獵食,到了春季的月滿時分就會集體尋找交配產卵的地方。

奇特的身體結構:

甲殼

堅硬的外殼讓大多數的小型掠食者無處下口,不過有少數的大中型天敵卻很喜歡它們,只要平時防備得當的話,在遇到獵手時將身體下面部分埋進沙灘裡,再好的獵手都拿它沒辦法。

這種神秘生物的身體外殼分成了3部分,最大的部分就像一個士兵的頭盔,保護著它的內臟和腹殼,一條長長的帶刺的尾巴,處於頭部和尾巴連接的外殼保護著腹腔下的鰓。

它的鰓由6片相似書頁的鰓片構成,在水中呼吸和遊泳都靠6片鰓不停地翻動,看上去就像翻書頁那樣,因此也被稱作"書頁鰓"。護甲下還有左右對稱的10條腿,最前端的2條是用來獵食的鉗子,而它的剛好嘴夾在10條腿之間。

嘴(腿中間)
書頁鰓

更為讓人驚奇的是,它有著4隻功能神奇的眼睛,其中2隻複眼長在外殼的側面,另2隻單眼在前面,每隻複眼都有1000個左右的小眼構成,每個小眼都是一個獨立的視覺單位。

目前全世界存在4個種類,最大的個頭超過了60釐米,重量在2-5公斤左右。

奇特的生理結構和功能:

別看它圓溜溜的一個大腦殼體腔,其實它的腦子只佔了一點點,就像一個紅色的小齒輪,被一根簡單的直腸子給穿過去,其它90%以上的空間結構都被心臟或卵佔據。

1卵,2肝盲囊(胃),3大腦,4直腸

它不但有一顆強大的心臟,而且心臟具備了瓣膜功能,心臟每分鐘勃起跳動的次數是32次,剛好是人類的1/2,強有力的心臟瓣膜可以為8個方向的血管提供血液。

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它血液的顏色全世界獨一無二,這樣的血液特性跟人類比簡直是太科幻了,要知道人體的鐵元素是構成血液的主要無機物成分,鐵元素幫助紅血球輸送氧氣,當氧分子遇到鐵元素時就會發生反應,讓血液變成了紅色。但令人意外的的是,它體內血液無機物成分主要是以銅元素為主,當氧分子跟銅元素發生反應時,就毫不奇怪地變成了絕無僅有的藍色。

心臟(白圈內)

它的消化系統高效簡單,主要有四部分構成,肝盲囊、中腸、後直腸和肛門組成,肝盲囊負責消化食物,其它三部分負責廢物轉場。每次它吃進去的食物必須要先經過大腦才能進入肝盲囊,這是因為直腸結構貫穿大腦,所以說它是用腦子吃飯也不為過。

別看這種生物結構簡單,它的神經系統卻非常的發達,大腦是由連接癒合在一起的神經節構成,可分前腦和後腦2部分,支撐起全身的神經網絡。

直腸和大腦

眼睛和尾巴有著超強的感光功能,能夠敏感地感受到外界光線的刺激,尤其是紫外線;全身有著750條肌肉束,支撐起身體所有的運動狀態;雌性通常在9歲左右才能長成成體,雄性要晚一年;雌性一生可蛻皮15次,雄性多一次;較長的壽命讓大多數海洋動物嘆服,一般都在40年左右。

奇特的生殖方式:

這種神秘生物的繁殖方式也跟大多數節肢動物不同,儘管它們屬於雌雄異體,但別無二致的交配方式顯得非常奇葩,通常雌性的年齡到了13歲時才具有了繁殖能力。

到了每年春季的月滿之時,大批數量的它們向某個海灘聚集,它們在淺灘上相互追逐選擇配偶,當雌性對某個雄性滿意後,就開始在沙地上挖坑,將成熟的卵排洩到沙坑中,然後雄性開始對著卵釋放精子,在沙坑裡讓排洩出的卵進行自然受精。

卵子和精子相遇自然受精

不過讓人驚嘆的是,這種神秘的生物根本就是個惹人非議的笑話,當一個雌性在沙坑裡產下卵後,除了選中的雄性"老公"以外,至少還有十幾個"隔壁老王"前來佔便宜,它們聚集在沙坑周邊,找機會對坑內的卵子釋放精子,以起到提高受精率的作用。

每個雌性生物每次最多可排洩8-10萬個左右的卵,但較低的成活率遠讓人大跌眼鏡,10萬個卵大約只有50%左右成功受精,受精卵大約有80%的孵化率,其它大多數都上了魚和海鳥的餐桌。

產卵交配時的場景(一個雌性被15個雄性包圍)
產卵交配時的場景

它的卵大小約3毫米左右,就像綠豆的形狀,利用沙灘吸收陽光熱量自然孵化,孵化期40天左右,剛剛出生的幼蟲跟它的近親三葉蟲幾乎沒啥區別。據科學家估計,第一年出生的幼蟲能夠成活下來的機率只有0.003%,也就是說每一萬個幼蟲大概只有30個左右成活下來。

血液對人類的貢獻:

上世紀60年代開始,就有科學家進行過一次轟動科學界的實驗,有科學家將革蘭氏陰性菌注入這種生物體內,幾分鐘後發現它的血液凝固而死亡。

在以後的試驗中,科學家逐漸找到了讓它致命的原因,原因是它的血液中有一種變形細胞酵素----蛋白酶,被革蘭氏陰性菌的"內毒素"給激活從而產生了凝固血液的現象,這種蛋白酶藏在他的白血球中,而且能非常高效的阻止細菌造成進一步的傷害。

抽取藍色的血液

隨後醫學科學家把它的藍色血液用來提取LAL試劑,應用到了由於革蘭氏陰性菌引發的一些疾病診斷中,一直到當前的大規模應用階段,比如在環境監測、藥物檢測、食品衛生監測等,甚至都用在了航天領域。

在科學家或工廠實驗室裡,這種神秘生物遭受綁架被固定在支架上,科研人員將抽血的針頭插進它的心臟,吸取它體內大約30%左右的血液,保留70%的血液讓它生存下來,抽血後被放生進大海。

下次抽血要等上幾個月,讓失去的血液補充修養完成後再進行,但這樣的資源利用方式不能保證它百分之百的生存率,至少會有超過了15%的數量失去了生命。

抽取藍色的血液

科學家將藍色的血液進行分離,含有變形細胞蛋白酶的白血球用來製作LAL試劑,LAL實驗被廣泛地應用在藥物安全檢測方面,全世界所有依賴藥物的生物都會成為受益者。

藍色的血液所產生的價值絕對不菲,容量一升的藍色血液價格在國際市場上賣到了1.5萬美元,光LAL整個行業的產值每年超過了幾十億美元,國際市場將會面臨著巨大的產量缺口。

它們為人類提供無償的獻血服務,而人類對它們沒有任何回報,據此行業數據顯示,每年光在獻血中死去的數量就超過了5萬隻,由於人類對它血液的龐大需求,人們開始進行了人工繁育養殖。

提取LAL

這種類似外星球生命的神秘生物到底是什麼呢?

它的名字叫鱟(hou)。

相關焦點

  • 血液庫存不足,巨野縣雷鋒義務救援協會積極無償獻血!
    大眾網·海報新聞巨野2月25日訊(記者 王文文)近期,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無償獻血人數急劇下降,導致菏澤市中心血站庫存不足,而全市各醫療機構每天都有眾多的急、危、重症患者需要輸血救治,嚴重影響患者搶救和疫情防治工作。為此,市中心血站和共青團菏澤市委聯合向全市組織和個人發出倡議書。
  • 北京無償獻血主力為未婚男士街頭獻血比例高
    記者採訪了老百姓心目中的「血站」: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簡稱北京血液中心),主任劉江表示,流動獻血容易使供血產生波動。  苦惱一:獻血主力來自街頭,影響因子多,波動性大  「無償獻血,有償使用。這樣下去,獻血者可能就不會再有熱情去獻血了。這是個誤會,也可能是其中的一個原因。影響無償獻血的最主要原因是獻血不方便。」在分析造成血荒的原因,劉江直言。
  • 無償獻血|讓世界更健康
    3、經常獻血可降低血脂血脂長期處於較高水平,俗稱「血稠」。「血稠」的結果就是脂肪一層層附著在人的血管壁上,最後導致動脈硬化等疾病。而定期獻血,可減少體內一部分粘稠的血液,使血液自然稀釋,血脂就會下降,也就減輕了動脈硬化的隱患。
  • 北辰區榮馨園社區居民張建欣12年無償獻血111次 挽袖無償獻血 暖心...
    昨天,記者來到該社區,張建欣看著桌子上一沓厚厚的《無償獻血證》和獻血100次紀念獎章,感慨地說:「雖然以後我不能獻血了,但我還會倡導更多人參與無償獻血。」  特殊生日禮物  回憶起自己最後一次獻血,張建欣告訴記者,2020年12月27日他早早地坐公交車來到天津市血液中心。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們和往常一樣,笑著和他這位「老熟人」打招呼。
  • 轉氨酶50U/L以下即可無償獻血 不會影響血液質量
    2013年10月10日 06:31 來源: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 作者:賈經緯 編輯:鄧達 轉氨酶50U/L以下即可無償獻血降低對轉氨酶臨界值的要求
  • 為生命加油! 河北醫科大學臨床學院組織無償獻血活動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5月11日,河北醫科大學臨床學院組織了無償獻血活動。圖為學生們排隊等候獻血。
  • 湖南省中醫院組織「白衣天使」無償獻血
    紅網時刻1月17日訊(通訊員 何穰)「捐獻可以再生的血液,拯救不可重來的生命。」 為緩解春節前後長沙的血液供應壓力,保障醫療救治用血需要,1月17日下午,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湖南省中醫院)積極響應省衛健委號召,組織全院職工積極參加無償獻血。
  • 廣西柳州一名老師堅持無償獻血17年 所獻血液可救治86位病人
    2020年,潘洪文榮獲「柳州市獻血之星終身成就獎」。 周瀟男 攝中新網柳州1月10日電 (周瀟男)1月10日,廣西血液中心迎來了一位熟悉的面孔。45歲的潘洪文嫻熟地填寫好獻血徵詢登記表,經過血液檢驗,信息錄入,不一會,潘洪文血管裡殷紅的血液緩緩地流進了血袋。
  • 寧鄉農民劉海沙無償獻血累計8.6萬毫升 為長沙獻血最多的人
    寧鄉市夏鐸鋪鎮天馬新村農民劉海沙17年無償獻血187次,獻血量8.6萬毫升,相當於21名成年人血量的總和,成為長沙無償獻血最多的人。昨日,當長沙血液中心工作人員上門慰問這名「熱血英雄」時,劉海沙自豪地曬出了自己的50多本獻血證,「這只是一小部分。」他說。   劉海沙從小見到善良的奶奶多次獻血救人。
  • @所有獻血者,鍾南山院士呼籲無償獻血
    在疫情防控時期遇上了「獻血淡季」,鍾南山院士向全社會發出一份倡議:獻出一份血,傳遞一份愛,溫暖每顆心!而且,根據各地區規定,獻血者及家庭成員還可以享受相應的用血優待政策。2.獻血400ml與200ml有區別嗎?對於符合條件的獻血者來說,一次性獻血400ml與200ml沒有什麼不同。
  • 這種生物的藍色血液,是生產新冠疫苗的關鍵?
    鱟(hòu),又名馬蹄蟹,外形酷似外星生物,其體內流淌神奇的藍色血液,而正是這種藍血,竟為全人類健康做出重大貢獻。(該圖片來源於維基百科)鱟(hòu),不折不扣的「活化石」,已在地球存在4.5億年,比恐龍還要早2億多年;它們目睹太多生物從出現到滅絕,而其自身卻仍保留著幾億年前的模樣。
  • 泰安榮膺「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市」十三連冠
    本報訊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關於表彰2018-2019年度全國無償獻血表彰獎勵獲獎者的決定》,泰安市第13次榮膺「2018-2019年度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市」,也是全省唯一一個十三連冠的城市。
  • 無償獻血 「醫」不容辭——北京中醫醫院懷柔醫院獻血記
    9月22日上午,北京中醫醫院懷柔醫院76名幹部職工,在黨委書記劉寶珍和執行院長王振裕帶領下,來到楊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參加無償獻血活動。獻血的隊伍中既有臨床科主任,也有剛剛入職的醫務人員,很多同志曾經多次參加義務獻血,有的醫務人員是從繁重的工作中抽空而來,許多人獻完血後立刻回到工作崗位上去,這些平時用精湛的技術捍衛生命與健康的白衣天使,今天更是以自己鮮紅的血液使病人的生命得以延續。
  • 全球唯一有著藍色血液的生物,你知道是哪種生物嗎?
    這裡是「小狐探世界,我探你來看」鱟【讀音:hou四聲】是我國二級保護動物,也是目前全球發現的唯一一種擁有藍色血液的生物,血液比黃金還貴,每升15000美元,折合人民幣是10萬左右。藍色血液也有很大的藥用價值,為人類醫學研究做了很大的貢獻。
  • 60歲低保戶無償獻血21年 總量超過45000毫升
    圖為:昨日羅傳林領到榮譽證書楚天都市報訊(記者李晗通訊員王騰)無償獻血21年,總計147次,獻血總量超過45000毫升,雖然他家庭十分困難,前幾年右腿還因腦梗失去知覺,但他一直堅持這份善舉昨天上午,年逾花甲的羅傳林從武漢血液中心領取了「無償獻血終身榮譽獎」,他本人也成為江城獻血「探花」,獻血總量位居全市第三。羅傳林曾是武漢電錶廠的工人,1996年開始無償獻血,經常參加單位組織的獻血活動,成為武漢血液中心的常客。2001年,因為單位改制,羅傳林下崗回家,目前租住在青山區工業三路,是一名「低保戶」,每月收入不足千元。
  • 「擇日」獻血成年輕人時尚 90後獲國家無償奉獻獎
    90後大學生姚思勤因獻血獲國家無償奉獻獎。稚氣,但堅定;年輕,但成熟……90後姚思勤擁有國家無償獻血奉獻獎銀獎得主的榮譽,著實令記者吃了一驚。在大連市血液中心,利用周六休息前來獻血的他告訴記者:「儘管很多年輕人都走進無償獻血的行列,但仍有不少大學生對獻血存在認識誤區。」他希望通過自己的身體力行,讓更多人了解無償獻血的意義。23歲大學生成固定獻血者姚思勤是瀋陽人,上高三時,全國道德模範郭明義來學校做講座,他第一次聽說了「無償獻血」這一神聖的詞彙。報告聽得他熱血沸騰,當時就決定加入無償獻血隊伍。
  • 北大教授稱我國無償獻血程序不透明等導致血荒
    於是,就有了「無償獻血,有償用血,那買血的錢哪裡去了」的疑問,甚至坊間有了各種「黑幕」和「揭秘」。  孫東東說,有償用血,這個「償」不是針對血液來說的,而是針對血液的採集、儲運、保管以及臨床輸血、淨化分離而言。比如採集血液要有經費。並不是這邊獻血,醫院那邊直接就輸給患者。
  • 暴走醫生23年獻血26900毫升 每天暴走為血液「保鮮」
    如今,他已堅持獻血23年,平均每年獻血3次。昨天,記者從武漢市血液中心查到,23年間鄭凱獻血69次,獻血量累計26900毫升,其中全血3200毫升,所獻成分血折合成全血量為23700毫升。該中心負責人說,鄭凱的獻血次數雖不是最多的,但是每一次獻血的量都是最大值:「每次獻全血都是獻的400毫升,成分血也都是獻的兩個治療量,一個治療量折合成全血就是200毫升。」
  • 54名市民無償獻血15500毫升
    近日,三都縣人民醫院組織開展了以「不忘初心擔使命·熱血奉獻我先行」為主題的無償獻血活動,保障春節期間醫療機構用血需求。在縣醫院門口,儘管天氣寒冷,但前來獻血的市民仍排起了長隊,大家在工作人員的組織引導下,有序地填寫登記表、採血、化驗,活動現場洋溢著暖暖的溫情。
  • 息烽一中在2020年「無償獻血,讓世界更健康」主題徵文活動中,獲優異成績​!​
    截至2019年6月,中國無償獻血人次和採血量連續20年增長。我國全面建立無償獻血制度,臨床用血全部來自公民自願無償捐獻。據中國國家衛健委數據統計顯示,全國無償獻血人次由1998年的32.8萬提高到2019年的1563萬。2020年1月到4月,全國血液庫存一直位於安全線以上。而這些,都離不開所有無償獻血者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