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北京最高只有零攝氏左右的氣溫讓人切切實實感受到了嚴冬,羽絨服成了外出時最理想的禦寒裝備。再加上之前有關「千年極寒」的傳言,讓不少服裝廠商都瞅準了今冬羽絨服的巨大商機。然而,在羽絨服為大家帶來溫暖的同時,一些劣質羽絨服正危害著消費者的利益。
用雞毛甚至是粉碎的化纖棉冒充羽絨加工製作成羽絨服,成本不足百元,而真羽絨服成本相對高很多。
業內人士提醒消費者,除了一些款式陳舊的特價商品外,三百元以下根本買不到真正的合格羽絨服。
市場探秘
每天能批出數萬件 價格低至一兩百元
位於北京南三環外的木樨園京溫服裝市場,是京南有名的羽絨製品集散地之一,每天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服裝商販來此批發羽絨製品。眼下正直羽絨服旺銷的季節,每天從這裡批發出去的羽絨製品可達3萬件以上。
記者近日來到該服裝市場,看到各種檔次的羽絨服應有盡有,價格高的千元左右,中間的價格在三五百元,最便宜的批發價只有一兩百元。
據市場裡的幾位攤販介紹:中低價格的羽絨服在這裡最好往外批。
在市場一樓一個批髮長款男女羽絨服的攤位,每件羽絨服的批發價是200元。
據記者了解,製作一件長款羽絨服需要5兩左右的羽絨,現在好一點的羽絨每兩要80-100元,差一點的羽絨每兩也要50-60元,即使不算配料和人工,一件長款羽絨服成本起碼也在三百元。賣200元一件,豈不是連本都不夠。
假羽絨服成本極低 很多商販知假買假
當記者問及價格為什麼這麼便宜時,攤主陳先生倒是很坦白:「裡面填充的羽絨差點,價格就會便宜。」
陳先生告訴記者,羽絨服質量的好壞,主要是由裡面的羽絨決定的。「要是摻雜了雞鴨等禽類的羽毛,成本就會低很多,如果裡面填充的是用化纖棉製成的假羽絨,一件長款羽絨服的成本還不到100元。」陳先生說,劣質羽絨服的生產廠家為了降低成本,還會挑選價格最便宜的滌綸面料,還有的廠家甚至使用塑料薄膜代替羽絨服裡面的隔絨層。
記者從幾個批發羽絨服的商販處了解到,從京溫市場批發出去的羽絨服,通常會被商販加價50%-100%後出售。「其實商販都知道這種價格的羽絨服的羽絨摻了假,可是價格便宜,有的賺,所以才知假買假。」 一位批發商對記者說。
業內揭秘
300元以下都是假貨 否則連本都不夠
周先生也是京溫服裝市場羽絨服批發商,除了從事羽絨服批發,他還在豐臺六營門南街經營著自己的羽絨服加工作坊。
周先生告訴記者,羽絨是鴨或鵝等水禽動物毛根部的小絨朵。
目前我國現行的羽絨製品標準規定:普通羽絨服含絨量的標準不得低於50%,而正規羽絨製品企業加工生產的品牌羽絨服,含絨量一般都在90%左右。即使一件短款的中檔羽絨服,成本也要400元。
「一般的商家,會在400元的基礎上加價40%向外銷售。」周先生說,「550-600元才是一件中檔羽絨服的實際銷售價格。批發價格在300元以下的羽絨服,裡面裝的都不是羽絨,否則連本都收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