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地理#系列徵文
原標題:貝加爾湖為什麼那麼深?湖底是什麼結構?湖底有什麼生物沒有?
感謝提問,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關於貝加爾湖的一些基本常識。
如今的貝加爾湖猶如一個巨型「彎月"鑲嵌在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南部,分屬於南面的布裡亞特共和國和北面的伊爾庫茨克州管轄(南部約佔2/3),大湖基本呈東北西南走向,長約636公裡,平均寬約48公裡,總面積為31500平方公裡,平均水深為730米,按此計算貝加爾湖的總蓄水量約為23.6萬億立方米,它甚至要比有著「北美大陸地中海之稱」,總面積達24.566萬平方公裡的五大湖總蓄水量22.8萬億立方米還要多出8000億立方米。
作為世界上淡水資源儲量最豐富的大湖,一個貝加爾湖就佔了全球淡水資源的約20%,但的水域面積其實並不算大,在世界十大湖泊中排僅排在了第7位,比非洲的坦噶尼喀湖面積32900平方公裡略小。不過,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早在2015年測量的時候最深處就達到了1637米深,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深湖。
從貝加爾湖的成因來看,貝加爾湖屬於地震斷層陷落型湖泊,它的形成與歐亞板塊和印度板塊相互碰撞有關,大約在0.25~0.3億年前這兩大板塊發生猛烈碰撞引發強烈地震,地殼斷裂下陷形成貝加爾湖原始湖盆。也就是說,貝加爾湖湖底是一個斷谷的凹部,與東非大裂谷一樣屬於活動性較大的裂谷,由於板塊的運動板塊之間的裂口不斷擴大。
同時由於板塊的運動貝加爾湖區地震活動也較為頻繁,湖區每年平均有震級較小地震2000餘次,並且平均每隔十幾年就有一次較大的地震,而這些地震活動直接加快了湖盆下降速度,長此以往貝加爾湖自然而然就成了世界上最深的湖,並繼續加深。
貝加爾湖不僅淡水資源豐富,而且在大湖55.7萬平方公裡的匯水區域裡,共有336條大小河川注入,使得湖區和匯水區形成一個獨特的地質體系,蘊藏著豐富的生物資源,並且具有物種多樣性高、生物區系獨特的特點。
據統計,貝加爾湖共有2000餘中特有的淡水湖動物(含亞種),其中令人驚訝的是湖中竟然生存者大量的海豹、鯊魚、龍蝦、海螺、海綿(海綿多孔動物的通稱,屬於最原始的多細胞動物,雖然是動物卻不能獨立行走,多固定在水底的礁石上)等這些許多人認為只有海洋裡才有的動物,不過至於湖中有沒有」水怪「,目前上沒有定論。
以上內容,歡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