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群輕柔地為哥哥張德勤擦拭頭部,每天至少要重複四次。深圳晚報見習記者 葉洋特 攝
▲張群細心地幫哥哥張德勤穿上外套。深圳晚報見習記者 葉洋特 攝
原標題:近十載照顧重癱哥哥無怨無悔
巴士集團二分公司麗湖車隊公交司機張群笑對困難,還做義工幫助他人
深圳晚報2019年4月1日訊 在深圳巴士集團二分公司麗湖車隊流傳著一個感人的事跡。公交司機張群多年來一邊辛苦工作,一邊悉心照顧癱瘓在床的哥哥,還積極做義工幫助他人。近日,深晚記者採訪了這一動人故事。
防治褥瘡、清理大小便、擦拭身體……這樣需要每天不斷重複的專業護理,張群一做就是近十年。26年前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導致哥哥張德勤重度癱瘓,多年來遭遇工作輾轉、生活窘迫、家庭變故、妻子出走,弟弟張群始終不離不棄地照顧哥哥,無微不至、毫無怨言,演繹了一段世間少有的兄弟情。
A
張德勤:這麼多年難為弟弟了
深晚記者在龍崗區龍基新村的老舊樓房裡見到了張群和張德勤。為節省開支,他們租下了七樓兩個相鄰的小房間,樓房沒有電梯而樓道既狹窄又昏暗,最多只能允許兩個人擁擠著通過。「當時花了幾百塊錢請人把我抬上樓,這麼多年我就沒下去過,太麻煩了。」張德勤雖然身體癱瘓但說話時思維很清晰。
張德勤躺在一張老舊雙人鐵架床的下鋪,蓋著厚被子,見有人來他把被子往下挪開並露出胳膊,側過頭跟大家說話,他有時用手摸摸頭有時雙手交叉放在胸前,胸部以上是他全身唯一能動的地方。他的枕邊放著一個定製的塑料瓶,一根細長軟管穿過瓶蓋,口渴時他會側過頭用手拿著軟管送到嘴邊吮吸著喝水。塑料瓶旁邊的凳子上還放著包子等簡便食物,在弟弟張群上班的時候,張德勤可以自己解決早餐和喝水問題。
房間裡的家具僅有兩個衣櫃和一個矮櫃,矮柜上供著他們父母的遺像,家裡像樣的電器只有放在兩個箱子上方的電視。雖然房間簡陋但收拾得很整潔,地面和桌面都很乾淨。「都是我弟的功勞,這麼多年照顧我這個大男人真難為他了。」張德勤與大家交談時聲音洪亮,不斷地誇讚著弟弟。
B
張群:把自己訓練成專業護工
因長期臥床,張德勤背部和臀部很容易長褥瘡,張群向記者拿出了之前褥瘡的照片,一側臀部大面積潰爛還滲著血和膿水,讓人不忍直視。「醫生從他大腿上取下一塊肉去補褥瘡,經過幾個月精心護理才慢慢好起來。」張群每天至少要為哥哥擦拭四次身體,天氣炎熱時次數更多,一旦發現哪塊皮膚不對勁就及時處理。
由於哥哥大小便失禁,張群用不起專業醫用尿袋,只能自己想辦法用塑膠袋代替,並在哥哥臀部墊上舊毛巾,時不時為他更換尿袋、清理糞便。「處理褥瘡是跟醫生學的,處理大小便是自己研究的,這麼多年都把我訓練成專業護工了。」張群打趣地說。
每天午飯和晚飯時間是張德勤僅有的能離開床的幾個小時。採訪當天下午6點左右,張群叫來朋友幫忙,一人雙手從張德勤腋下穿過環抱並託起他,另一人抬起他的雙腿,兩人艱難地把體重近180斤的張德勤抬到輪椅上。這張簡易且破舊不堪的輪椅是張群從舊貨市場淘來的,上面放著的圓形坐墊還有一些褥瘡留下的血跡。「每天上下床一共要抬四次,一個人沒辦法弄,我每月給這位朋友一千元,到點了就過來幫我抬人。」張群氣喘籲籲地說。
隨後,張群用毛巾沾溼熱水並擰乾,貼在自己手背上試溫度,確保毛巾溫度合適後,他左手託住哥哥前額,右手熟練並輕柔地擦拭哥哥頭部,張德勤配合著弟弟的動作來回輕擺。擦拭完頭部和臉後,張群還為哥哥擦背和前胸,「哥,舒服嗎?」張群關切地問,「舒服,舒服。」張德勤開心地應和著。
張德勤的雙手雖能簡單活動但蜷曲萎縮無法靈活抓握餐具。張群為他特製了長柄的勺子,在輪椅扶手中間架起一塊木板並放上飯碗,張德勤把勺子卡在虎口就能舀起飯菜送進嘴裡。「他很好強,只要自己能做的事都想辦法去做。」張群表示,大概晚上9點會再次為哥哥擦身並抬他上床。「弄完我就去睡覺,因為凌晨4點要起床開公交車,直到中午下班後再趕回家伺候他起床吃午飯,每天就這樣連軸轉。」
這樣的日子,兄弟倆重複了近十年。
C
哥哥來深打工遭遇重大車禍
談起26年前的那場車禍,張群唏噓不已。當年二十多歲的張德勤從老家韶關到深圳給一位老闆當司機。有一天,老闆剛學會開車讓張德勤坐在副駕駛指導,「當時車速很快,他沒留意前面停著輛大貨車,司機正在後方換胎。快撞上時猛地往左打方向,我哥那側直接正面撞上貨車,貨車司機當場死亡」。張群回憶道,張德勤第四節頸椎受到重創後粉碎性骨折。當時醫生表示傷勢太重,搶救後再站起來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但張群和家人想著只要有一絲希望就要全力救治。
經過搶救張德勤的命保住了,卻成了重度癱瘓病人。他在當時的深圳紅會醫院(現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住院一年後,轉到梅林醫院進行了半年康復治療,但癱瘓的病情並沒有好轉。張群說,當時獲賠的錢用完了,家裡經濟特別困難,無奈之下只能把他送回老家。「醫生說沒有專業護理最多只能活七年,我們不甘心啊,讓他多活一天我們就賺一天。」說到這兒張群的眼眶溼潤了,「26年過去了,我們也算創造了奇蹟,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D
弟弟拼命掙錢扛起家庭重擔
為了掙更多的錢照顧哥哥,張群來到深圳謀生成為家裡的頂梁柱,張德勤則在老家由父母照料。「我開過理髮店,也開過私人中巴和計程車,掙到的錢都會寄回去。父母和其他兩個哥哥年紀都大了也沒有穩定收入,我還年輕就應該承擔起這個責任。」張群坦然地說。為讓工作和收入更穩定,2004年張群成為麗湖車隊的公交車司機。張群提到,張德勤的妻子因忍受不了生活的艱辛,拋下年幼的女兒離開了張家。
2010年,在母親去世幾年後,他們的父親帶著對張德勤的擔憂也離開了人世。「我好比大蒜中間的莖,你們四兄弟就像圍著莖的蒜瓣。我死了就像莖斷了,蒜瓣散落我們這個家也就散了。」因為父親生前的這句話,張群決定再艱辛也要把哥哥接到身邊照顧,「雖然很難但我沒讓這個家散,更沒有放棄哥哥。」有人說張群很傻,為兄弟幾乎捨棄一切,兩任妻子都因忍受不了而離開他。「我不怪她們,換作任何人都可能受不了。」張群和哥哥相伴走過近十年,兄弟情超乎常人想像。
E
「咬咬牙都能挺過去」
對於弟弟近十年的悉心照顧,張德勤深知不易,「我一直覺得自己拖累了他,心裡很內疚,他就是舍不下兄弟情。」談起張群,張德勤眼中閃著淚花,「兄弟之間能做到這樣的真不多見,有些人連父母都不願贍養,更別說照顧長期癱瘓在床的哥哥。」
麗湖車隊隊長助理陳文廣經常來看望他們,他告訴深晚記者,「他們太不容易了,哥哥總是擔心連累弟弟,有幾次甚至想偷偷自殺。」張群除了照顧哥哥生活,還要經常開導他,讓他樂觀、積極地生活下去。陳文廣還透露,在這種情況下,張群仍然堅持做義工幫助他人,還定期為車隊的司機免費理髮。「我們都很敬佩他,這是絕對的正能量,希望社會熱心人士和機構能幫幫他們。」陳文廣表示。
採訪過程中,張群臉上始終帶著平和的笑容,「這些都不算什麼」「咬咬牙都能挺過去」是他重複最多的話。對於未來張群沒有考慮太多,「帶著哥哥一起努力過好每一天吧,珍惜當下最重要。」張群笑著說。(深圳晚報見習記者葉洋特 實習生劉琦 林夢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