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大師S.Freud發現,寶寶1-2歲之間會進入肛欲期,他們通過排洩來獲得滿足。
執筆:楊十一
編輯:楊十一
定稿:歐陽比文
在孩子的成長路上會出現各式各樣的問題,其中也會有一些特殊時期,讓寶寶突然染上了一些「怪癖」,讓新手父母感到無措。
寶寶1-2歲多的時候,可能會進入一段特殊的時期,這段時期他們的行為開始倒退。
已經會上廁所的孩子會突然開始「故意」尿褲子和拉褲子,這可能就是孩子進入了「肛欲期」。
寶寶「肛欲期」,這些怪癖太難搞
最近閨蜜雨桐經常向我吐槽自家孩子的「新怪癖」,雨桐家的寶寶已經2歲9個月了,因為明年上幼兒園,雨桐早早地就做好了準備。
孩子2歲多的時候,雨桐就開始訓練寶寶獨立上廁所,寶寶也很爭氣很快就學會了,告別了紙尿褲穿上了小內褲。
但最近孩子卻經常憋尿或憋便便,最後拉褲子。不但如此,寶寶竟然還會摸便便,這可把雨桐嚇壞了,孩子怎麼突然開始對自己的排洩物好奇了呢?
我告訴她,你家孩子這個現象,分明就是進入了「肛欲期」,你千萬別打罵孩子,留下心理陰影就不好了。
什麼是肛欲期?
肛欲期並不是寶寶生病了,而是幼兒發育的正常階段,就寶寶的口欲期用嘴「探索世界」一樣,肛欲期也是寶寶探索世界的一種方式。
除了心理因素外,這和寶寶的發育也有一定的關係,2歲左右的寶寶,括約肌已經基本發育完成,這讓他們對排洩物的控制力增強。
這時的寶寶具備了「憋」的能力,也會有意識地保留自己的排洩物,這種行為多在孩子2歲後出現,會一直持續要4歲左右。
孩子有3個「怪癖」,說明進入了肛欲期
隨著孩子口欲期的結束,他們需要一個新的方式來填補心理的空缺。
怪癖一:孩子經常拉褲子或尿褲子
如果你家孩子明明已經學會了上廁所,但是最近卻經常「拉褲子」,出現倒退的行為,這就可能是寶寶進入了肛欲期。
和家長想的一樣,孩子就是「故意」的,他們通過「憋」的行為來刺激自己,從而獲得滿足。有的寶寶甚至不會一次拉完,而是每隔一會拉一次,頻繁的拉褲子。
怪癖二:孩子上廁所的次數突然增加
有的寶寶喜歡憋著也有的寶寶喜歡「排」出去,如果你發現寶寶最近上廁所的次數特別頻繁,比之前增強了1倍,那麼也有可能是孩子進入了肛欲期。
怪癖三:孩子對排洩物產生強烈的好奇
最難搞的是最後一種,有的寶寶進入肛欲期後,會對自己的排洩物產生濃厚的興趣,他們可能會在排洩後偷偷觀察「便便」,並且還會觸摸。
有的寶寶甚至會給自己的「便便」起名字,在他們眼裡這些都是他的所有物,他們並不會感覺到髒或不適。
如何正確處理寶寶「肛欲期」?
如果你家孩子有3個「怪癖」,說明他們進入了肛欲期,家長再生氣也要「忍」為上策。
△ 帶孩子正確認識肛欲期
當孩子進入肛欲期後,家長千萬不要用打罵的方法,來讓孩子「改正」。幼兒專家表示:如果在肛欲期對寶寶過分壓制,會讓孩子形成「肛門人格」。
留下永久的心理陰影,不但不會改正,還會形成強迫、偏執等性格,使內心產生衝突。
家長應該尊重孩子,告訴他們什麼是排洩物?我們為什麼要排洩?
△ 轉移注意力
從心理學上看,肛欲期實際上是一種倒退行為,幼兒通過這種方法來獲取心理上的滿足感和安全感。
比起教訓孩子,我們可以更多的陪伴孩子,帶孩子做遊戲、學習、吃飯等來轉移他們的注意力。
△ 間接懲罰
當孩子「屢教不改」家長無可奈何時,我們也可以用一些間接的方式,來讓孩子認識到「隨意排洩」的錯誤。
家長可以重新給寶寶穿上紙尿褲,這對已經脫掉紙尿褲的寶寶來說是一種「懲罰」,他們會覺得非常難受。
當孩子提出異議時,我們要告訴他,只有正常上廁所後,才會給他脫掉紙尿褲。
糖果媽媽今日話題:你家寶寶肛欲期有什麼「怪癖」嗎?你又是如何幫寶寶克服的呢?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的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