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之前孩子的口腔敏感期,喜歡「啃咬」是非常正常的,他們啃被角,咬玩具、吸吮手指,甚至是腳趾也要嘗一嘗,這都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孩子好像在用口腔來感知這個新鮮的世界。
而到了孩子換牙時期,牙床疼癢,也會通過啃咬來緩解,這也正常,但如果孩子過了3歲,還是經常吸吮手指,甚至開始咬指甲,長大一點開始咬鉛筆,這說明孩子口欲期停滯,也可以說是一種行為退化,不能抑制住啃咬的欲望。
很多家長會想孩子咬指甲、咬手、咬鉛筆的毛病會哪些影響?
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
曾有專家做過一個實驗,通過59個人的口水來檢測,看裡面是否含有致腹瀉的物質,其中經常咬指甲的人70%的口水致腹瀉,而不咬指甲的人,26.5%的概率口水致腹瀉。
從上述數據中就可以看出來,孩子口欲期停滯,不改「啃咬」的壞習慣,對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影響。
經常咬指甲、咬手、咬鉛筆、咬被角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更容易得病,首先經常咬指甲,指甲沒長長就咬禿了,從小到大都沒用過指甲刀,手指甲會變得血淋淋的,甚至會患上甲溝炎。
所以說孩子有「啃咬」的小毛病需要改正嗎?答案是,當然得改,而怎麼改就要講究方式方法了,首先就要找到孩子「啃咬」的根源。
孩子「啃咬」屢教不改是什麼原因?家長別不重視,可能暗藏心理問題
一:生理問題
身體缺少微量元素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可能因為營養攝入量不足,缺少某種元素,身體裡不能達到平衡,會通過咬指甲、咬鉛筆來表現出來。
異食癖
孩子對於咬指甲、咬鉛筆達到了一種痴迷的地步,屢教不改,很有可能是身體中有寄生蟲或者是蛔蟲,導致產生了異食癖。
二:心理問題
內心焦慮
當人們緊張,局促不安的時候,會通過一些小動作來緩解自己的緊張感,孩子也是如此,如果因為父母或同學,感覺到焦慮不安,很有可能會通過咬指甲或咬鉛筆這樣的舉動來緩解,一旦心情得不到緩解,就會形成一種習慣。
缺乏安全感
當孩子孤獨,周圍沒有人陪伴,他會找一些東西進行消遣,咬指甲、咬鉛筆就是很不錯的方式,能讓他感覺到回到媽媽的懷抱,重拾那種吸吮的吃奶的感覺,填充缺失的安全感。
孩子「咬指甲、咬鉛筆」,家長需要怎麼糾正呢?
一:生理問題,及時就醫
首先孩子咬指甲咬鉛筆屢教不改,必要的時候必須看醫生,如果真的是身體裡缺少某種元素,在謹遵醫囑的前提下,補充一些微量元素。
二:心理問題要對症下藥
做父母的一定要善於觀察孩子的小動作,例如,每次媽媽在跟孩子說話的時候,孩子總會不自覺的咬指甲,那說明孩子很怕媽媽,媽媽就是那個給孩子帶來焦慮感的人,在觀察中發現導致孩子咬指甲的心理問題,然後對症下藥。
三:給孩子儀式感
孩子咬指甲和咬鉛筆是習慣問題,想要徹底改變孩子這個壞習慣,父母可以給孩子一個儀式感,一個奶奶就是這麼做的,孫子有一個小背心,從小到大睡覺的時候就要摸著、抱著,等到一定年齡了也沒有改掉這個習慣,後來奶奶決定每天把小背心剪掉一段,慢慢的小背心沒了,孩子也就改了這個怪癖。
萌娃寄語:
孩子在成長道路上,難免會養成一些小毛病,壞習慣,家長需要用心去培養孩子,及時糾正孩子的小毛病,以免造成身體和心理的雙重影響。
你家孩子有咬指甲、咬鉛筆的習慣嗎?現在有沒有改正?歡迎留言交流。
我是一個萌娃控,和我一起關注兒童心理,一起解讀成長的那些煩惱,如果你在我的文章中找到了共鳴,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我,把我的文章分享給更多的人吧。
註:(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