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歲帥小夥從來不用指甲鉗,對付指甲全靠「啃」!愛咬鉛筆、啃指甲...

2021-01-10 瀟湘晨報

都市快報訊 許多人在思考的時候,便會不自覺地把手指放進嘴裡開始啃咬指甲,仿佛啃咬指甲能帶來靈感。

從小父母就告訴我們,手指頭上有大量的細菌,啃咬指甲十分不衛生。不僅如此,長期的啃咬指甲也會造成手指的不美觀。

但咬指甲卻成了部分人一個戒不掉的壞習慣,即使長大後,還是忍不住在思考或者發呆時開始啃咬指甲,不少演員、名人也都無法克服這項習慣。而某些人「啃手指」的程度可以說是一種精神疾病了。

孩子愛咬鉛筆、啃指甲

很有可能是幼年時的「後遺症」

小章(化名)去年大學畢業,從小到大他都忍不住做一個小動作——啃手指!參加工作後,他發現自己的這個習慣越來越「嚴重」,這才找到浙江醫院精神衛生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吳萬振副主任醫師,小章說:「上癮的時候,恨不得自己有30根手指,有時啃到手指掉皮、出血,最後都還要舔一下,回味一下。」自從長大以後,小章從來沒有用過指甲鉗,全部是「啃」的。

李先生(化名)九歲的兒子也總是愛咬手指。「最近,他的左手食指突然發腫,不停流著濃水,還痛得他哇哇叫。」李先生一位親戚家的孩子,也已經把數十支鉛筆咬得慘不忍睹了。

吳萬振說,這並非個案,不少孩子都有咬鉛筆或是啃指甲的習慣,而且這個習慣並不一定能隨年齡的增長而消失,有些嚴重的甚至到成年後都難以改變。

為什麼好端端的孩子突然就變「齧齒動物」了呢?問題的根源可能得追溯到孩子幼年時期,當然,精神壓力無處釋放、內在衝突找不到出口的孩子,也容易出現「啃咬」的問題。

根據弗洛伊德的人格發展理論,1歲半以前的嬰兒,除了吃奶,還需要不斷地探索世界,而他們最先用以認識世界的「工具」就是自己的嘴巴。

這一階段的孩子,自己的手、穿的衣服、玩具等等,都喜歡往嘴巴裡塞,這是他們在感知自己,以及周遭的一切。

如果在這段敏感期內被強行幹涉,孩子的行為欲望被壓抑下來,將來就可能會發展成為人格問題。

然而,很多父母並不了解這一點,在看到孩子吃手、舔玩具,總擔心不衛生,就開始對孩子的探索橫加幹涉、強力阻止,有些過激的家長甚至還會採取打罵的方式,希望「扭轉」孩子的這一「惡習」,結果常常事與願違。

吳萬振提醒,在孩子幼年期時,父母應該創造條件,讓孩子的需求儘量得到滿足。如果擔心不衛生,就儘可能地幫他洗乾淨手,對於他隨時可以拿到的玩具等物品,就做好清潔、消毒工作。

咬手指真的能給人帶來

長久的滿足和緩解焦慮嗎?

實際上,並不能。

這樣的形式只能短暫的緩解當下的焦慮和情緒,與咬手指相同的方式還有很多。比如擠痘痘、暴飲暴食等,但通過傷害自己的方式獲得短暫緩解的方式,都不是一種好的方式,並且焦慮很快就會捲土重來。

要想真正的和焦慮相處,我們需要學會理解焦慮背後的情緒,認識自己的焦慮從何而來。

如何減少咬指甲這個壞習慣?

吳萬振給到大家一些小tips,愛咬手指的人回去可以嘗試讓自己減少咬指甲的頻率。

1.懲罰法:比如在手腕上套一個皮筋,每次咬指甲就用皮筋彈自己一次。

2.獎勵法:一個星期不咬指甲,就買自己喜歡的東西。

3.厭惡法:在手指頭上塗抹清涼油或風油精,把咬指甲和不好的感受聯繫在一起。

4.找替代品:當你想咬指甲時,你可以選擇嚼口香糖或者找些其他物品把玩。

5.找新的舒壓方式:當你感到壓力、緊張、抑鬱時候,你可以尋找新的舒壓方式,比如運動等,最關鍵要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6.如果情況比較嚴重,還是找專業人員進行評估,採取相應的治療手段。

【來源:杭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咬指甲、咬鉛筆」,孩子屢教不改,口欲期停滯可能是心理問題
    3歲之前孩子的口腔敏感期,喜歡「啃咬」是非常正常的,他們啃被角,咬玩具、吸吮手指,甚至是腳趾也要嘗一嘗,這都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孩子好像在用口腔來感知這個新鮮的世界。
  • 寶寶愛咬指甲是缺鋅?專家:心理情緒是啃指甲首因,別搞錯方向
    晚上趁著老公陪同事吃飯的時間,文文給兒子的十隻小手指都塗上了辣椒油,沒想到兒子啃得更加津津有味。文文忍不住大聲呵斥兒子:「真沒出息!再吃手小心我打你!」兒子的哭聲吸引了幾位同事的注意,了解事情原委後,同事們紛紛說道:「你別怪孩子啦,我家娃原來也經常咬指甲,多補鋅就好啦!」
  • 咬指甲也遺傳,讓孩子戒掉咬指甲,比打罵效果好的小竅門
    那時候我每次準備給她剪指甲的時候,發現指甲已經很短了,有的都流血了。於是,我就開始到處查找關於孩子為什麼愛咬指甲的原因,最終通過努力,讓孩子成功戒掉這個壞習慣。其實咬指甲只是一種不好的習慣,對健康沒有太大的危害,醫學稱作咬甲癖。國外研究發現,在2到15歲的孩子中間,大概有50%孩子都曾有過咬指甲的習慣。那麼孩子為什麼會咬指甲呢?
  • 孩子喜歡啃指甲怎麼辦?
    孩子出現愛啃指甲的狀況,一般說來有以下三種可能:缺乏微量元素、精神緊張或單純是一種壞毛病。首先應該帶孩子到醫院進行微量元素檢測,看到底缺乏哪種微量元素,然後進行有目的地補充。如果孩子還伴隨有注意力不集中或有蛔蟲等症狀,缺鋅的可能性比較大,但一定要檢查後再做判斷。
  • 孩子和成年人啃指甲都有什麼原因?
    估計很多人小的時候都會咬指甲,現在長大了,看到自己的孩子咬指甲,總說也改不掉,而且有的小朋友嚴重的,指甲都咬到肉了,出血了還在接著啃,很著急,就認為孩子是缺少微量元素了,或者認為是孩子肚子裡有蟲子了。並且生活中也有少數的成年人會有啃指甲的習慣。小朋友和成人咬指甲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原因。
  • 娃從小愛「啃指甲」,帶娃就醫,醫生一番話,媽媽後悔看晚了
    小區裡有個孩子,已經上五年級了,特別愛吃手指,幾乎每次看到她,都是在啃自己指甲,媽媽還笑著調侃說,這下省了指甲鉗了。直到後來女孩越啃越上癮,手指甲都啃破了,還是不停地啃,家長開始擔憂了,因為媽媽看到她已經把自己指甲啃變形了,說了好多次,女兒完全聽不進去,後來還有一次看到她把手指頭都啃破了。
  • 王一博被拍到啃手指甲:長大後仍啃指甲的孩子,大多有兩個原因
    前段時間,男神王一博又被拍到「超萌」的一幕,只見他非常專注地盯著自己的手指,然後將手指塞進嘴裡,認真地啃起了手指甲。由於不止一次被抓拍「現形」,疫情期間粉絲都為他操碎了「博崽崽,別再啃指甲了喲!」其實,生活中也有許多小孩啥啥都愛往放嘴裡啃,尤其是啃指甲、吮吸手指又順手,一般家長也沒當成多大個事兒。
  • 為啥有的人,愛咬指甲?
    大熱的《鎮魂》播出之後,不少眼尖心細的鎮魂女孩都發現,其中扮演「黑袍使」大人的「居老師」,好像有一個愛啃指甲的毛病。對此,居老師解釋說:自己愛啃指甲,好像是因為小時候練鋼琴,把指甲剪掉才能好好敲擊琴鍵,就養成了指甲一長,直接啃掉的毛病……可是老一輩人不都說,愛啃指甲是因為缺鈣、缺維生素嗎?難不成我們居老師真的需要補點啥,才會這麼愛啃指甲?
  • 孩子咬指甲是行為習慣?錯了,啃指甲吃手這些事沒那麼簡單
    越越上幼兒園時就有咬指甲的習慣,越越媽並沒有重視,只是在看到越越有咬指甲的行為時,會提醒兒子不要咬指甲,告訴兒子指甲裡有細菌,對身體不好。媽媽並沒有嚴厲批評越越,她不想加大兒子的關注度,只想偶爾提醒一下,但越越上了小學後,媽媽發現他咬指甲的毛病越來越嚴重了,他經常會把手指放在嘴裡啃,每個指甲都凹凸不平。
  • 你為什麼總喜歡抖腿、啃指甲?
    突擊檢查有多少人和大毛一樣正在抖腿、啃指甲在兒童和青少年中間比較常見並不是說成年人就不啃只是比較少為了防止你們啃指甲父母也許會在你們手上塗上辣椒水或風油精一口下去這酸爽但喜歡啃指甲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啃指甲其實是一種咬甲癖
  • 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咬指甲? 成年人咬指甲是什麼原因?
    有的也可表現為咬腳趾甲。常見於1018歲兒童,但也可早至4歲發   原標題: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咬指甲? 成年人咬指甲是什麼原因?     咬指甲(nailbitting)是指兒童反覆出現的自主或不自主的啃咬手指甲的行為。有的也可表現為咬腳趾甲。
  • 孩子愛啃指甲,不單單是缺維生素,還需要警惕這2個存在的問題
    啃指甲是指兒童反覆出現的自主或不自主的啃咬手指甲的行為,是兒童期常見的一種不良習慣,多見於3~6歲兒童,男女均可發病。有的孩子含著自己的手指一根一根的啃,從拇指啃到小指,從左手啃到右手,有的甚至指甲都被啃變形,指甲周邊皮膚破裂出血,家長用盡渾身解數也沒辦法制止。
  • 有一種「行為退化」叫孩子咬指甲,家長別不重視,暗藏心理問題
    文/好奇的萌娃控3歲之前孩子的口腔敏感期,喜歡「啃咬」是非常正常的,他們啃被角,咬玩具、吸吮手指,甚至是腳趾也要嘗一嘗,這都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孩子好像在用口腔來感知這個新鮮的世界。而到了孩子換牙時期,牙床疼癢,也會通過啃咬來緩解,這也正常,但如果孩子過了3歲,還是經常吸吮手指,甚至開始咬指甲,長大一點開始咬鉛筆,這說明孩子口欲期停滯,也可以說是一種行為退化,不能抑制住啃咬的欲望。很多家長會想孩子咬指甲、咬手、咬鉛筆的毛病會哪些影響?
  • 孩子為什麼總咬指甲?多發在4~5歲孩子身上,家長別忽略了
    如果孩子有持續性啃指甲的習慣,不僅不美觀,還很不衛生。孩子喜歡咬指甲,媽媽們一定要及時制止,否則,久而久之孩子會養成習慣,無聊或緊張時就會不由自主地啃指甲。那麼孩子喜歡咬指甲的原因是什麼呢?父母要先了解孩子啃指甲的原因大多數情況下,這種症狀發生在4至5歲的兒童身上,啃指甲習慣的原因可能大不相同,既有暫時性的,也有長期性的。
  • 你不知道吧,「啃手指」和「咬指甲」還有益處
    但是嬰兒出生後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對「吸吮大拇指」或是「咬指甲」這類行為的態度可大不一樣了:人們傳統上認為這是很幼稚的舉動,而且會沾染眾多病菌,導致感染生病。那些年齡較大、四歲以上的小孩,他們還會被同齡人取笑,被長輩訓斥。父母們對「咬指甲」的憂慮也有相似原因,兒科醫生往往給予以下建議:不要過多負面評論;仔細探尋造成這些行為的背後原因;施加表揚和獎勵;用手套或繃帶這類物理障礙來提醒孩子。最近一項發表在知名《Pediatrics》雜誌上的新研究卻表明,年齡5至11歲間的兒童如果有這些習慣,確實增加了對環境微生物的接觸,但可能不全是壞事。
  • 指甲鉗也智能?一鍵剪甲,剪完不用修不用磨,還不掉屑,太方便了
    愛魔電動指甲剪則用科技重新定義指甲鉗,讓我們能體驗到,原來剪指甲這麼舒服。不僅可以快速剪指甲,並且剪完的指甲圓圓潤潤,不會劃傷皮膚,還不用磨。它的工作原理與特斯拉電動汽車傳動結構有異曲同工之妙,大可不必擔心指甲鉗動力不足導致剪不斷指甲的問題。甚至,鐵絲也可以輕鬆削減。採用45°角弧形刀片,刀口為0.01mm級極細精密度,對付鐵絲完全沒問題,「吭哧吭哧」幾下鐵絲全都禿了。
  • 啃指甲、嚼頭髮、吃鼻屎,寶寶得了異食癖怎麼辦?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見到喜歡啃手指甲的孩子,小手伸出來,指甲往往被啃得坑坑窪窪,甚至咬得太深出現滲血。其實啃指甲屬於異食癖的一種,多與自身營養不良,以及家長的態度有很大關係。
  • 啃指甲,咬手的「小毛病」,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很多家長都不知道
    琳達兒子2歲半了,小男生長的白白淨淨,一看就是人見人愛的那種,可是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兒子身上有很多的「小毛病」。不是喜歡用袖子蹭鼻子,就是喜歡咬指甲,從2歲之後琳達基本上就沒有給兒子剪過指甲,因為每次琳達想給兒子剪指甲的時候,發現兒子的指甲都不長。
  • 從小啃指甲的孩子,長大後是啥模樣?醫生坦言:逃不過兩種結局
    很多媽媽對此甚是煩惱,無論媽媽怎麼說,孩子都改不掉「啃指甲」的臭毛病,多數媽媽擔心他總是把指甲咬的光禿禿的,影響指甲的生長和手的美觀。可實際上「啃指甲」的危害遠沒有表面這麼簡單……從小愛「啃指甲」的孩子,十年後是什麼模樣?
  • 咬指甲是小孩的專利?不,很多成年人也有咬指甲的習慣
    咬指甲,相信是不少人都有的童年記憶,有些人甚至在成年以後依然有啃指甲的習慣,例如小皇帝詹姆斯也有愛咬指甲的習慣。總是不由自主地想把指甲啃得禿禿的,塗指甲油、戴手套、打手……似乎也並沒有什麼效果,還是想咬。那麼,為什麼會有人喜歡咬甲呢?咬甲癖是不是病,要不要進行治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