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指甲是指兒童反覆出現的自主或不自主的啃咬手指甲的行為,是兒童期常見的一種不良習慣,多見於3~6歲兒童,男女均可發病。有的孩子含著自己的手指一根一根的啃,從拇指啃到小指,從左手啃到右手,有的甚至指甲都被啃變形,指甲周邊皮膚破裂出血,家長用盡渾身解數也沒辦法制止。
而且這些愛啃指甲的孩子
不僅有啃指甲的壞習慣
還經常摔東西,發火,脾氣暴躁,非常易怒…
這是怎麼回事呢?難道不就是缺個維生素嗎?
孩子反覆吃手指、咬指甲,需警惕肝和脾的問題
《黃帝內經》中指出:「肝主筋,其華在爪」。這裡的爪就是指甲和趾甲,甲其實就是筋的延續,固有「爪為筋之餘」的說法。指甲也都是依靠肝血和肝氣的充養,肝血和肝氣的盛衰都可以從爪甲的色澤和形態上表現出來,所以說肝之華在甲。
中醫認為,孩子肝常有餘,脾常不足,而肝主情志,如果孩子壓力過大,不順心,就會肝氣鬱滯。肝木一鬱,孩子就會本能地傾向於疏肝,通過吃手指、啃指甲,來緩解情緒和壓力,從而起到疏肝的作用。肝鬱易克脾土,脾土一虛,孩子也會不自覺地產生啃、咬的衝動。
孩子吃手指、咬指甲,該怎麼應對?
當家長發現孩子這些行為,可以採取有一些相應措施來慢慢調整。
1、肝氣鬱滯:疏肝理氣
孩子「肝常有餘」,表達能力有限,以及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不足,所以更需要疏洩情緒。如果孩子除了會咬手指、啃指甲以外,還會出現易發脾氣、煩躁、晚上睡覺翻來覆去睡不著等相關的情況時,家長就要採取一些措施緩解孩子的情緒,以防其肝氣鬱滯。
一、不要壓抑孩子,比如給孩子設置很多條條框框或者安排很多家庭作業,讓孩子喘不過氣來;二、不要冷落孩子,要多陪陪孩子,多和孩子溝通,了解其內心的想法,不要讓孩子覺得孤獨或是有不安全感;第三、要豐富孩子的生活,多帶孩子做一些戶外活動,孩子的注意力轉移了,就不會頻繁的吃手指。
在此要提醒家長:如果孩子吃手指、啃指甲,切忌大聲呵斥。
2、脾虛積滯:健脾消積
孩子「脾常不足」,孩子一旦脾虛,其運化水谷的功能就會受到影響,孩子除了吃手指、啃指甲等動作以外,最容易察覺到的反應就是食慾欠佳、不想吃飯、口中有異味、大便酸臭等,像這樣的孩子,家長平時就不能讓孩子吃太飽,七八分飽即可,如果吃太多,就要適當的多運動。
孩子吃手指、咬指甲也可以通過推拿來改善。
1、清肝經
位置:食指掌面指根到指尖成一條直線,
方法:用拇指指腹、或食中兩指指腹,由患兒食指掌面根向指尖方向直推。
次數:100-500次
作用:平肝瀉火,解鬱除煩
2、清補脾經
位置:大拇指橈側指根到指尖,來回推。
作用:刺激脾胃運化,平補平瀉。
時間:3分鐘
3、掐揉四橫紋
位 置:手掌麵食、中、無名、小指掌指關節橫紋處
操作方法:用指甲掐後繼以揉法,揉3掐1為1遍,操作10遍。
次 數:掐3-5次,推100—150次
功 用:退熱、散結、消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