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購線下提 把客人吸回實體店

2021-01-09 全球紡織網
線上購線下提 把客人吸回實體店

2013-07-05 09:23:30 來源:中國服飾新聞網 作者:紡織雜談

       「以前只有遇到節假日才會大幅打折,今年廣州商場整體而言都不是很旺,促銷和折扣更多了。」記者採訪發現,今年以來廣州百貨業呈現出疲軟的態勢,低迷的經濟環境和越來越多的網購對線下商場形成了雙面夾擊。然而,當業內普遍感到「恐網」的時候,越來越多的商場和品牌逐漸發展出了線上線下互動的新模式,彰顯了網店和實體店「非對抗式合作」的新型關係。線上線下的互動新模式,會否是解決市場不旺的良方?

  潮起

  線上購線下提 把客人吸回實體店

近日,優衣庫的天貓官網發起了「貼心購,提著走」活動,如果消費者選擇「門店自提」,就可以以網價九折的價格購買,憑簡訊到實體店取貨。省錢免運費,15天內無退換還能獲得網店優惠券。該品牌曾在4月推出手機APP,並送線下消費禮券。此前還曾發起「lucky line」線上排隊活動,通過發放優惠券吸引用戶到實體店消費。

「曾經在人人網上掀起浪潮。」據人人網公關負責人楊昕介紹,當時共有133萬人次參與「虛擬排隊」遊戲,設計了包括孫悟空、包子、熊貓、大茶壺等中國特色卡通形象,用於供參與排隊遊戲者選擇做替身,在虛擬店面前排隊。每隔5分鐘可參與一次排隊,每次都有抽獎。除每天隨機贈送一部iPhone()或iPad,如果在隊伍裡恰好排到第10萬或第50萬,還可以得到旅遊券或衣服大禮包。

據了解,該品牌憑這些遊戲成功地將線上消費者帶回實體店,並順利完成促銷目標。而該品牌不參加促銷的B2C網站每天的獨立UV也翻了5倍。

記者採訪發現,眾多時尚品牌多以微博或APP的方式吸引眼球。除發布品牌促銷信息,如ZARA、Nike、周大福等的APP更增加了「搜索附近專賣店」功能,方便消費者尋找線下賣場。ZARA相關負責人認為,線上業務的開展,可以更加方便消費者隨時瀏覽和挑選款式進而促進實體門店的消費。

  網購實惠+實體服務 其實很吸引

通過電腦或移動終端在網上買衣服,越來越被消費者所接受。可是隨著網購的日益成熟,單純「圖便宜」已經不能滿足消費者網購的需要。常常在網上買衣服的小蕾覺得:「網上的衣服畢竟不能試穿,無法知道整體效果,而且也不能感受到衣服的料子,所以我常常還是先在店裡試穿好,確定了品牌和尺寸之後再到網上看看是否有便宜的促銷價格。」而阿薇則是在不斷的網購失敗經驗中挖掘了幾個喜歡的網店。

很多消費者都覺得「如果網上的商品能有一定程度的線下互動就好了,可以買得更放心」。

記者採訪發現,雖然消費者青睞網購的實惠,但多數都表現出對於網購尤其是網購服裝方面的擔憂。無論從試穿體驗還是各項服務來看,線下的服裝消費仍有強勁的需求。加上網購比線下多出的物流成本,對於知名品牌來說,其實網上的價格未必有很大的優勢,其網上平臺更多的是為了滿足二三線城市消費者的需要。因此,如果能將線上、線下這兩個渠道整體進行立體深度的組合,就可以滿足消費者「既買到便宜貨,又能享受到店面服務」的需要,從而以「雙渠道」的營銷優勢贏得市場。

不少網購達人覺得,「如果可以像優衣庫這樣在網上能拿到九折優惠,享受到網上的低價,避免漫無目的逛街的痛苦,又能可以在線下提貨,有線下購物的踏實,的確非常有吸引力。」

  瓶頸

  傳統百貨 「觸網」模式仍較單一

今年以來,每逢節日,廣州商家就爭相打折,但商業市場面臨的消費疲軟卻一次比一次顯著。「消費力下滑、網購衝擊、原有商業模式亟待升級等問題令整個商業市場面臨有史以來最大的考驗。」有專家認為,與其在固定的模式裡掙扎,視網絡為「洪水猛獸」,不如採取線上線下互動的新模式,完成新的市場整合。

據了解,「O2O模式」(Online to Offline)是一種立體化的全空間電商概念,通過線上線下的互動,把線上的消費者帶到實體店中,同時讓顧客以品牌APP等線上方式增強品牌的黏性,成為一個全新模式。記者了解到,目前廣州傳統百貨商場如廣百百貨、友誼商城等也開啟了網上商城,但多為線上、線下分渠道營銷的模式。廣百百貨採取「線上線下不同定位」的模式,網上商城中只有20%~30%商品與線下重合。而友誼商店的網上商城則定位於擴展消費人群,線上和線下的商品基本相同。

目前各家百貨的「雙渠道」都處在建立運營的初級階段,在線上渠道開啟之初,廣百百貨曾經以線下消費滿一定額度可獲贈線上優惠券的方式進行小規模的雙線互動,總體來說,線上線下的「O2O」互動模式比較少見。

據優衣庫上海總部公關負責人介紹,雖然網購趨勢成為熱潮,然而實體店的銷售仍然是中國市場的銷售主體。談到O2O的戰略思考,該負責人認為,「線上線下的互動已經成為行業的發展趨勢,我們必須因應這樣的潮流。線上支付、線下取貨的方式可以大幅降低運營、物流成本和POS刷卡排隊的時間,提升店內關聯銷售。」

  方向

  O2O新模式 將是品牌發展趨勢

「今年的線下市場低迷,一是因為整個經濟大環境不好,居民消費欲望下降;其次是電商衝擊,電器、兒童服裝、化妝品等類別的品牌產品對現場試用的要求不高,消費者更願意去網上買。」 第一商業網總裁黃華軍認為,線下商家傳統的經營模式亟待轉變。而中國電商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認為,當網購逐漸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其自身也面臨著變革,尤其對於時尚服裝業來說,新的O2O電商模式將是未來品牌發展最合適的模式。「服裝品牌用網絡平臺吸引和招攬顧客,再通過優惠吸引他們到實體店消費,不但提升了網絡平臺的價值,也能結合實體店的服務達成銷售。」

專家認為,線上平臺是品牌系統塑造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網上銷售,也包括品牌形象推廣、市場活動策劃組織、消費者溝通維護等功能。「此類模式能從多空間上增強會員的忠誠度。運用好線上渠道,會讓品牌整體實力呈立體式增長。」

專家建議,成功的O2O營銷可以結合線上社交網站等多種方式與店面互動。「運用社交網站、微信等平臺,加上獎品的刺激,使得用戶的每一次登錄、留言、成為粉絲、聊天等行為都能吸引其好友參與。也可以在手機客戶端不定期發送各類可在實體店使用的限時禮券,進一步拉動線下消費。」

相關焦點

  • 家電線上線下價格將拉平,實體店憑什麼贏?
    影響一:電商「補貼」將被規範,雙線價格差將縮小對於電商平臺的「攻城略地」,很多實體店老闆最為無奈的是自己所售賣產品在價格上的劣勢。大家認為,實體店市場之所以「退縮」的這樣快,主要原因是電商巨頭同類產品的價格要比自己實體店低很多,所以通過對比價格後很多消費者自然會流向電商。電商的價格為什麼會明顯低於線下實體店的價格?「家電人」認為主要來自於兩方面的作用。
  • 「雙11」商場表現亮眼 線上線下融合優勢凸顯
    「雙11」不僅是電商平臺的一場盛宴,如今實體店也加入了這場狂歡。折扣套路少、購物體驗佳、線上線下聯動……實體商場在今年「雙11」煥發新生機。線下折扣套路少購物體驗佳今年「雙11」線下也熱鬧了起來,各大商場推出形式多樣的促銷活動,創新賣貨方式,打造極佳的購物體驗,讓熱衷於線上購的消費者們回歸線下。
  • 實體店老闆想要打通線上+線下,小程序是必經之路
    在流量的驅動下,商家轉戰微信小程序,試圖實現線下到線上的轉型。但是還是有很多商家仍處在觀望階段,現在三鳴就來告訴你,製作一個優質的微信小程序商城,對於實體店老闆的好處都體現在哪裡?03增加黏性商家利用小程序商城打通線上線下,提高用戶體驗,提高復購率。
  • 對話|線上收割線下,還是線下收割線上?
    那麼對於品牌和商家而言,到底線上難做還是線下難做?都說線下艱難,為何依靠電商崛起的完美日記要在線下不計投入地快速開店?傳統線下品牌和門店轉戰線上,私域、直播、社群,到底有沒有效果?聶峰輝:目前,行業的現狀是線上收割線下,以前是線下賣得好,再搬到線上,現在恰恰相反。武清林:對我來說,線上比線下難。2008年的時候,我就預判線上是未來,但現在我的業務仍以線下為主。而我的朋友,發展線上,從0元到1.7億隻用了一年時間。因此,大家不要考慮難不難,要順勢而為,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找到適合自己的路。
  • 悅海購王彥新:沒有線下服務的跨境電商是死路一條
    2015年以來,李克強總理先後四次在國務院黨務會議上要求推進跨境電商等新型業態成長,在今年3月份剛剛舉行的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再次強調要鼓勵商業模式創新,擴大跨境電子商務試點。為了確保正品,悅海購完全採用自營模式,從源頭上對供應鏈廠家進行嚴格把控。與此同時,為了強化用戶對於悅海購商品品質的信任感,悅海購選擇了開設線下門店這種成本相對較高的業務模式。悅海購聯合創始人兼COO高銅良表示,線下有了實體店,用戶會覺得你看得見摸得著,「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廟」,信任感自然也就提升了。
  • 社交新零售|打通線上線下,實現線上線下場景無縫聯動
    新零售就是企業打通打通線上和線下,實現線上線下場景無縫聯動,以用戶為中心,不斷優化用戶體驗,滿足用戶的需求為核心目標。 社交新零售「新」在哪? 新消費場景:面對現如今的形式,單純的線上,和單純的線下都已經行不通,社交新零售打通線上線下,讓線上銷售有實體店有用戶體驗,讓實體店連通線上信息與物流,這樣的融合才是企業發展的強大引力。
  • 銀盛E店:快速搭建線上商城,靈活打通線上線下消費場景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線下各行各業的實體店帶來了很大的衝擊,中小微企業受到的影響尤甚,許多依靠周邊生意發展的小商戶正面臨著生存危機,廣大中小微企業、商戶亟需加快線上數位化轉型的步伐。  作為第三方支付行業的領先企業,銀盛支付從客戶實際需求出發,重磅推出「銀盛E店」,助力商家搭建小程序線上商城,快速打通線上線下消費場景,實現數位化轉型,拓展成長空間。
  • 線上「賺得歡」線下冷清清 疫情對寵物行業影響幾何
    在線下實體店遇冷的同時,線上的寵物產業商家卻大受青睞,越來越多的門店也開始注重線上業務。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楊欣  寵物消毒用品走俏  一名寵物消毒用品經銷商告訴記者,自從疫情暴發後,寵物用消毒液的銷量瞬間猛增,甚至讓他們措手不及。
  • 蜜芽安徽分公司成立,全面賦能線下母嬰實體店
    劉楠認為,母嬰零售主要經歷了四個階段:從傳統實體門店到電商時代再走向移動電商時代,而今發展成為融線上線下為一體的新零售時代。為了快速融入新零售時代,蜜芽一直在思考以何種合適的方式和線下實體門店的融合?對企業來說,可能大家都會信奉「我的就是我的,最好你的也是我的」,市場佔有率要越高越好。
  • 線上「情報站」+線下「實體店」,一場主題論壇向全國推介這項蘭考...
    愛心美德公益超市是蘭考推出的「1+3」社會扶貧模式下的優秀成果。以愛心美德公益超市作為平臺,與中國社會扶貧網「聯姻」,開展「網際網路+」社會扶貧。「可以這樣說,蘭考的『網際網路+社會扶貧』,『中國社會扶貧網』是線上『情報站』;『愛心美德公益超市』是線下『實體店』,線上線下充分融合,群眾用行為換積分,用積分換物品,使社會扶貧更加精準,更得民心。」
  • 比拼線上「雙十一」實體店優惠大人氣旺
    「雙十一」期間,我市線下實體店紛紛推出打折讓利活動記者看到,幾乎每家商鋪都在醒目位置提示優惠和折扣信息,商場的屏幕上也滾動播放著優惠信息。市民張建華說:「網上我是很少買,覺得超市實體店買,價格上、質量上還是很放心。買了兩罐蜂蜜,價格上現在買一送一,線下『雙十一』也很實惠。」
  • 實體店「雙十一」「怒刷」存在感 算下來或比線上划算
    記者發現,雖然今年線上網紅直播「帶貨」依舊火爆,但線下商場通過提前發力,優惠模式簡單直接、用餐飲拉動人氣、提升服務品質等方式,將消費者的注意力重新拉回到線下,「不拉人、不湊單、重體驗」 成了今年雙十一實體店消費的關鍵詞。實體店「怒刷」存在感 同款商品優惠遠超直播間「從11月1日一直買買買到雙十一當天,今年商場的雙十一明顯變長了。」
  • 線上、線下白酒價格相差巨大,原因為何?
    白酒價格 線上VS線下怎麼選?隨著網購的迅速發展,很多人已慣性"線上買東西比線下便宜。"今年的白酒價格線上到底比線下便宜多少呢?在青羊區某酒行內,來買酒的郭先生告訴消費君,經常買或者買得多的話,是可以和老闆講價的,實際成交價格和線上相差實則並不大。酒行店員告訴消費君:"臨近春節,名酒的價格幅度都很大,但是只要是老顧客來,我們一般都是給的最低(店裡)價。"郭先生也表示,相較於線上,自己還是更喜歡在實體店買,因為可以貨比三家。同款酒不同價 是線上降質?
  • 線上撒網線下撈魚,「套路嫖」這樣騙錢,判了!
    2019年7月11日,江岸區公安分局經過3個月縝密偵查,打掉一個通過網際網路以「色情服務」誘騙男性受害人到線下實體店,實施高額充值消費詐騙的特大跨省犯罪集團,分別在武漢、西安、成都等地6處詐騙窩點抓獲涉案人員237名。經深入調查、逐一甄別,檢察機關對其中108人批准逮捕。
  • 雙十一線上線下比價:部分產品線下反而便宜
    11.11當天,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從線上、線下6店採集回來20件商品的價格信息,對比後你可看看自己究竟有沒有佔到便宜。記者兵分五路 線上線下比價從 2009年11月11日,淘寶商城推出「雙11」促銷活動。10年發展,「雙11」已從最初的只有27個品牌商參與,變成如今的全球現象級商業盛事。不僅是線上,新零售下的實體店也參與狂歡。
  • 網購大牌燃氣灶爆炸解密線上線下同品不同質
    那麼,為何產品在電商銷售如此低價呢,有經銷商對比線上配置的確不如實體店,有業內企業人士表示,線上線下同品不同質,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購買燃氣灶具產品線上線下究竟有何不同。燃氣灶具電商與實體店差異供貨已成公開秘密線上線下同品不同質大牌產品質量頻繁被質疑此前,央視報導線上線下家電產品同品不同質,就引起一波在家電行業的廣泛關注,線上購買的家電產品與線下購買的家電產品實際對比,從外觀工藝、產品重量、配置結構等方面均存在較大差異。
  • 裝修建材和家電,到底線上買還是線下買?為什麼經常線上線下不同款?
    裝修家居這個行業水真的超級深,就拿網購來講,你基本不可能買到線上線下同款。雖然我們買到手的東西一樣,但對廠家來說,你跟誰買,這區別很大。到底是因為什麼?又應該如何選擇?↑點擊觀看視頻↑(進去點擊頭像 可查看主頁更多視頻)重要的知識點放在這裡,其他建議對照視頻裡的細節講解看,會更清晰~什麼東西可以線上買: 1、平價款可以線上買
  • 做生意掙的錢不如上班 電商巨頭線上線下「夾攻」 個體實體店該...
    「以為線上線下一起發力,可以把鮮花店做大,結果事與願違。」她說,網上的鮮花店和實體店一樣多,競爭一樣激烈。不止是王海梅,做鮮花生意的劉誠除開了幾家實體花店外,也在網上開了一家鮮花店。「看起店鋪多,還有線上鮮花店,感覺前景一片光明,其實並不是那樣。」他說,實體店競爭大,網上競爭也大。
  • 線上線下家電價格差距大 「專供版」惹的禍?
    最近,有網友在本報官方微信「金華晚報」「金晚生活圈」後臺反映,一些家電線上和線下都有銷售,外貌一模一樣,型號也只差了一位字母,但是價格卻差了很多。陸先生說,最近他看到了一款品牌電視機,對比線上和線下的價格,讓他感覺很疑惑。  陸先生告訴記者,他看中的電視是60寸的,實體店售價7999元,而網絡價格只需要4999元。面對3000元的差價,陸先生有些蒙,他仔細進行了對比,發現兩者型號存在區別。網絡銷售款上的最後一位字母為H,而實體店銷售款的最後一位字母則為L。「就差一位字母,價格就有這麼大的懸殊?」
  • 線上消費和線下消費現在呈現大體的三足鼎立格局
    電商早已淪落到和實體同一地位,甚至商場門口的實體超市也會虧損的地步,線上的電商已經沒有競爭力。正是如此,「實體+線上」是新零售解決方案中最便捷、成本最低、收益最高的方案。線上消費和線下消費現在呈現大體的三足鼎立格局,到了線上線下融合的時代,渠道之間的競爭更多的依靠新技術以及網際網路對消費場景的挖掘,而不是線下如何佔領線上的市場。現在可以思考一下,在線上消費的快速發展中,新零售怎麼藉助線上的力量。電商發展的歷史回顧電商的發展經歷了如下幾個階段:1999年左右,淘寶商城相對興起,京東商城、當當網、當當網等最早開啟在線銷售。2000年左右,淘寶商城開始試水微商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