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夏,剛下過一場暴雨的天氣十分悶熱。我開著咯吱作響的老電驢衝進了車站,接曉軍剛從老家趕來的媽媽。
曉軍是我從光屁股開始就一起長大的兄弟,今天曉軍老婆準備生了,倆夫妻都在醫院,所以只能我去接她母親過來。
他媽媽是個標準的農村婦女,精明能幹,在我們老家那一片算是很出名的人家,財富可以排上前十,曉軍的房子都是媽媽掏的錢。
曉軍媳婦則是城裡人,普通的工人家庭,下面還有個讀書的弟弟。所以結婚時光彩禮就要了18萬,這讓曉軍媽非常惱火(我們那邊不興彩禮,最多給個一兩萬意思一下就可以),再加上曉軍媳婦出門必須梳妝打扮一番,婆媳倆一直不怎麼對付。
果不其然,孩子出生不到兩月,倆人徹底鬧翻,婆婆挎起包袱準備回家,被我拉回我家暫住;她媳婦則抱著孩子回了娘家。
晚上,我跟曉軍幹掉半瓶二鍋頭,開始給他分析原因:
1. 婆婆本身就強勢,討厭媳婦什麼都談錢的性格,同時農村婦女一般都面朝黃土背朝天,素顏慣了。根本不能接受城裡人習以為常的化妝打扮:「塗起個嘴巴像個猴屁股似的,準備給誰看啊?」
2. 媳婦則是心直口快的直性子,最討厭不公平待遇。「擺個臉色給誰看啊」?她的理由也很充分。
這樣的乾柴烈火當然是一點就著,要解決她們的矛盾只能從根子上做起,必須讓她們彼此理解對方。我們商量了一整個晚上,最後訂好了計劃。
第二天,我們以「禮貌」為由軟拉硬拽把婆婆帶到媳婦的娘家。破敗陳舊的老式樓房讓婆婆有些驚訝,她根本不知道富麗堂皇的城市原來也有那麼陳舊的「城中村」。體弱多病的親家母拉起婆婆的手,跟她拉起了家常。
原來媳婦媽媽生下弟弟後就落下了病根,一直好不了。而爸爸很早以前就下崗了,沒有什麼技能的他只能每天到處打零工勉強支撐家庭。作為家中長女的媳婦16歲就開始了打工生涯。她幹的是推銷員工作,為了顯得成熟穩重,每天都是化上濃妝穿著西服去走街串巷,一個個地敲開陌生人的房門。從高中到大學畢業,不知道受到了多少白眼,償盡了多少辛酸。所以才養成了出門必化個妝的習慣。
說到動情處親家母老淚縱橫,婆婆也忍不住在一邊擦眼淚;
另一邊,由我主導曉軍補充給他媳婦述說曉軍媽的往事:一個只有小學文化的農村婦女,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騎著高她一頭的二八大槓自行車來回十幾公裡去進貨開店;還要兼顧父母,孩子,地裡的農活。
好不容易攢了些錢,倆個兒子結個婚花光了;眼下到了頤養天年的年紀了嘛,又背井離鄉跑到陌生的城市幫兒子帶孫子……相似的艱辛生活讓媳婦深有感觸,眼眶通紅。
最終,晚飯結束後,在大家的撮合下婆媳倆終於冰息前嫌,挽手回家了。
十多年過去了,曉軍家婆媳再沒鬧過什麼大矛盾,一家人和和美美,幸福而安康。
總結:天下沒有真正水火不融的婆媳,所有矛盾的源頭都是因為對彼此不同的生活經歷的不理解,而產生的隔閡。只有真正放下成見,用心去體會對方的過往,才能產生心靈的共鳴,從而幸福和諧的生活在一起。親情如此,愛情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