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你不知道的小眾年俗,以及宮裡的過年玩法

2021-01-09 騰訊網

過年,在老一輩記憶裡是殺年豬,穿新衣,採購各色糕點糖果,是結束一年的辛勤勞作享受收成的日子

在8090後的回憶裡是放爆竹、玩煙火,熬夜看春晚,收紅包,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其樂融融的日子

而現在在大多數年輕人印象裡,過年可能成為了瘋狂尋找福字,和比手速的那些日子。

搶到紅包固然爽。

但失去儀式感的年還能算年嗎?

要知道,中國傳統春節一度是非常隆重的。

1

俗語說「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貼福字,二十五掃塵土,二十六一刀肉...」

古人們過年很早就開始準備了,二十三祭灶神之後陸續開始購置年貨,除塵布新了。

而清宮裡在這天的活動是要煮「胙肉」而食祭祀祖先,胙肉就是清水白肉,不僅帝後諸王要吃還要分給大臣們,如有人私自帶鹽要治罪,延禧攻略女主就是利用這點嫁禍了傅恆少爺,把他們的情感線推向高潮。(莫名感覺有點甜?)。

2

「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進椒柏酒……董勳云:俗有歲首用椒酒,椒花芬香,故採花以貢樽。正月飲酒先小者,以小者得歲,先酒賀之。老者失歲,故後與酒。」

——《荊楚歲時記》

古時民間,過年的時候有喝椒柏酒(後衍生出屠蘇酒)的習慣,椒柏酒即以花椒、柏枝所制之酒。

喝酒順序也很講究,要從年幼小者開始,再到年長的大人。

人們認為此酒有祛病保健的功效,屠蘇酒還被賦予降福址的意義,在大豬蹄子,哦,不,乾隆每年春節的「明窗開筆」儀式上就有使用屠蘇酒哦

3

古人還認為「更歲交子」,所以過年吃餃子一直延續到今天,清宮裡也有吃餃子的傳統,大年初一的凌晨皇帝一定要到吃素餃子,聽說是努爾哈赤那輩立下的規矩哈~相傳奪取政權時殺傷過多,所以定下每年以這天吃素餃祭奠無辜亡魂,表達自己的懺悔。

4

古人的娛樂節目也一點不比我們現在少,每逢過年民間有逛廟會,滾龍燈等活動,清宮裡則會舉辦連續數天的冰嬉大會燈火大會,能人異士在大會上大顯身手,王公大臣趁此機會吟(liu)詩(xu)對(pai)賦(ma),(hong)引得皇帝一言不合就賞賜,好一派熱(zhi)鬧(zui)繁(jin)榮(mi)的景象。

對了,乾隆還會自己參加表演呢,他定下規定每年清宮過臘月時,自己要坐在坤寧宮的大炕上,親自打鼓清唱訪賢,作為臘月不可缺少的儀式之一,不過到了嘉慶帝後這個習俗就沒繼承了,莫不是被自家老父親的表演驚呆了?

5

年末歲首,民間百姓之間也會饋贈年節禮討個好彩頭,俗稱「紅包」,同樣清宮也有給發紅包的傳統,皇帝的紅包也豐富多樣,「御筆福字」文玩綢緞,甚至食物都可以算作紅包之列。

說了這麼多,不如溜進紫禁城感受下吧\(^o^)/

可以看出古人年過的真是儀式感重重,而清廷過年兼具家與國的雙重意義,更是融入了許多滿族的年俗特色,既有嚴謹的程序,又有許多妙趣橫生的情節。

體驗了一把進宮過年,怎麼能不帶伴手禮呢?

今年春節,故宮博物院攜手健力寶將典藏文物「乾隆龍袍」作為設計靈感,隆重推出「祥龍納吉罐」,經典的口味X華美的包裝,這是一份源自紫禁城600年文化傳承的年禮。

考一考作為龍的傳人你能說出罐身有哪些中國傳統吉祥紋樣嗎?

蝙蝠紋出自龍袍洪福紋圖樣,意寓福德深厚,五蝙蝠也寓意著「五福臨門」「遍地福氣」。

正龍紋出自龍袍正龍紋圖樣,寓意著如意吉祥。

火紋出自龍袍龍紋圖樣(十二章紋之一),同時也有喜慶熱鬧蒸蒸日上之意。

海水江崖紋出自龍袍下擺,圖案寓意著福山壽海的吉祥之意。五彩祥雲出自皇帝龍袍上的圖案,為祥瑞之兆。

五彩祥雲寓意祥瑞之兆。

蝙蝠紋、正龍紋、火紋、海水江涯紋、五彩祥雲五種傳統圖案你說對了嗎?五種祥瑞圖案代表著福韻深厚的五重祝福,誠意滿滿,年味兒十足。

時代更替,鬥轉星移,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平常百姓家。

昔日的宮牆深深處,現已遊人如織,古代宮闈生活種種不再神秘。

相關焦點

  • 「百裡不同風,千裡不同俗」,這些過年的奇葩風俗,你都知道嗎?
    還有兩天就是大年三十了,張燈結彩,鞭炮齊鳴,過年的氛圍越來越濃。俗話說:「百裡不同風,千裡不同俗」,同樣一個春節,在祖國的大江南北,除了吃團圓飯、看春晚、放鞭炮還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甚至奇葩的習俗。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嘮嘮:那些你不知道的過年習俗。
  • 來細「鼠」那些獨特年俗!
    買年貨、放鞭炮、貼春聯…記憶中,過年好玩的事兒特別多,讓人一想起,就不由覺得開心。 其實在這樣闔家團圓的日子裡,除了節日的歡鬧、家人團聚的喜悅之外,當然更少不了特色的民俗活動。 都說「十裡不同音,百裡不同俗」,那麼今天就跟著徽徽一起去看看安徽各地春節的不同習俗吧!
  • 快過年啦 這些傳統年俗許多老秦皇島人都不記得了!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你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臘八粥香甜軟糯的滋味仿佛還在口中回味,轉眼今天就已經到了臘月二十三小年啦!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了,一起來重溫那些記憶中的傳統年俗吧~
  • 「直播預告」捕年魚、殺年豬、搡年糕,快來一起體驗熱鬧的鄉村年俗...
    戴村大石蓋村民非常熱情,還特別邀請「小時新聞」10位粉絲於活動當天去村裡體驗濃濃年味,吃一頓地道的蕭山過年農家宴,收穫一份鄉村年貨大禮包。直播期間,我們還將送出10份鄉村年貨大禮包,郵寄給親愛的粉絲。十大年俗活動 感受濃濃年味年俗節有10大主題活動,都有哪些玩法?讓我劇透給你。
  • 殺年豬,醃臘肉,那些快要消失的四川年俗
    為了過一個好年,迎接遠來的親戚朋友們和在外工作了一年好不容易回次家的叔叔長輩們,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比如給久居的屋子除塵,撣蜘蛛網,比如準備過年要貼的春聯,購買過年自家吃的水果、乾果等,還有就是備好過年招待客人的食物。而作為小朋友的我們,盼望著過年,不僅因為有好玩的,有紅包,更重要的是,有很多好吃的。畢竟,小的時候,家裡條件不像現在這麼好。
  • 初一到初七 哪些年俗你還不知道?
    你知道除了餃子,還有哪些傳統的過年食品麼?你知道送窮神、接五路是什麼嗎?今天,就讓小編帶你看看正月初一至初七,各地那些有趣的年俗。  大年初一 金雞報曉  放爆竹、吃餃子,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發壓歲錢。依據傳統習俗,初一當日不可倒垃圾、動掃帚;打碎家具器物更是要避免,即便不慎打破,也要趕緊補上一句——「歲(碎)歲平安」或是「落地開花,富貴榮華。」
  • 閩南年食年俗:除夕甘蔗頂門 初九拜天公(圖)
    (張九強 攝)  過年時,不少閩南人家擺放水仙寓意吉祥。  跳火堆、甘蔗頂門、「拔拔燈」、「坐釘轎」……這些獨特年俗,久糟菜、米粉肉、金橘糖、花生仁糖……那些美味年食。正月裡,蘊藏著閩南古早年味的習俗、美食一起湧現在現代人的生活裡,根植其中的地域特色文化也在悄然延續。
  • 2021宮裡上新福筒,為紫禁城600歲生日點亮一盞燈
    你一定曾想像過,去宮裡過年,去體驗紫禁城無與倫比的年味,去親歷一場深宮禁苑之中的新春燈火,把這座傳奇宮城的祥瑞和祝福收下。2021《宮裡上新》福筒將為你重現紫禁城賀歲慶新、迎祥納福的盛大景象,也將和你一起,去實現你曾想像和未曾想像的一切
  • 聚焦2016春節年俗之「變」 當春節遇上「網際網路+」
    放鞭炮、貼對聯、吃餃子……各式年俗交雜著團圓、祝福、喜慶等情感,這便是中國傳統的年味兒。近年來,隨著網絡和社交媒體的快速發展,年俗插上了「網際網路+」的翅膀,過年被賦予了時代氣息。  「網上趕集」:春節網絡消費成趨勢  置辦年貨是過年必不可少的一環。
  • 春節年俗知多點,說說貼福字、倒貼福字的起源和傳說
    姜子牙對馬氏「懷恨在心」,於是趁此機會報復,說:「你命窮,嫁到我家窮了一輩子,就封你窮神吧!」淺薄的馬氏聽「窮神」有個「神」字,甚是高興,心滿意足問姜子牙:「那這個神佔哪裡?」姜子牙回說:「有福的地方,你不能去 !
  • 就地過年催生新年俗,考拉海購上的「小家」過年六大奇招
    距離春節還有1個月,不論是打拼在北上廣深等城市的小家,還是一人一貓的單身青年,都已經在悄悄為就地過年做準備了。眾多年輕人首次為自己張羅過年,正呈現出與往年不一樣的特徵和氣息。
  • 農村俗語:「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 你知道什麼意思嗎?
    生活在農村的人們都知道,在農村仍然保留著很多的習慣,這也是從古以來傳承下來的一種文化,很多的農村人對此進行了保留,在過年的時候吃完飯之後我們都會向長輩請安問好,最後長輩們就會拿出壓歲錢,這是小時候最開心的事情之一,那時候過年特別的熱鬧,家裡面前前後後的小朋友們總是特別多
  • 春節給孩子話年俗之除夕:大年三十的習俗以及禁忌
    在這辭舊迎新的年三十,小麼在這裡真心感謝大家的支持與關注,提前祝願每個人2020新春鼠年快樂,平安好運相伴,「鼠」你有錢!臘月三十夜稱「除夕」,也叫「大年三十晚」,春節的高潮是「大年三十」。大年三十的民俗內容主要圍繞的是「合家歡聚」,這也正是中國人為什麼把大年三十看得那麼重要的原因之一。
  • 新年俗、玩抖音、智能春聯...狗年春節過法這樣潮!
    新華網北京2月23日電(記者 盧俊宇)2018年的春節假期已結束,回顧這個春節假期,各種新吃法、新玩法、新遊法、新購法層出不窮。您是否注意到與往年春節相比,今年自己家人和親朋好友們的過年方式正在「刷新」?
  • 新年俗、玩抖音、智能春聯……狗年春節過法這樣潮!
    新華網北京2月23日電(記者 盧俊宇)2018年的春節假期已結束,回顧這個春節假期,各種新吃法、新玩法、新遊法、新購法層出不窮。您是否注意到與往年春節相比,今年自己家人和親朋好友們的過年方式正在「刷新」?
  • 神秘湘西過年有點兒「野」,民族年俗文化活動爽翻天
    )開展,以「精準扶貧竟全功,神秘湘西過大年;首倡之地再出發,鄉村振興譜新篇」為主題,傾力打造「鳳凰古城、乾州古城、芙蓉古鎮、裡耶古鎮」為核心的四大年俗系列活動近百項。《巫儺表演》開展土家忙年、守年、過年、鬧年的各項活動。
  • 三名「95後」大學生拍短片《年兜》 記錄泉州年俗
    現在有三個「95後」的晉江大學生,正在四處採集閩南各種過年習俗的素材,準備製作短片《年兜》,讓更多年輕人重拾閩南過年傳統。去年12月,早報記者曾採訪在北京電影學院讀大二的晉江小夥子傅博,當時他正在籌劃劇情短片《家宴》,講述一位1975年獨居臺灣眷村的國民黨老兵臆想的一場家宴。
  • 春節五問考考你 | 年俗⑨
    小編最近為讀者們梳理了各種年俗知識,從計日迎春的年俗日曆,到奇趣妙絕的「雞」字佳聯、濃濃年味兒裡,想必您也能感受到濃厚的傳統文化了。今天,小編出5道題考考您:農曆一月為啥叫「正月」?「年關」有何來歷?福字能不能倒著貼?……答案在文中,看看您答對了嗎?
  • 貴州作家·微刊|春節特刊·故鄉年俗
    故 鄉 年 俗作者:符號一雖然不惑有餘,儘管年味漸淡。但回想起20世紀八九十年代故鄉過年時的那些風俗和儀式,就像電影一樣撞擊著我的心靈,一幕幕地浮現在我眼前,揮之不去。除夕因常在夏曆(農曆)臘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稱該日為大年三十,民間最為重視,家家戶戶忙忙碌碌迎祖宗回家過年。除夕自古就有通宵不眠、守歲、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燈籠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受漢文化的影響,除夕也是漢字文化圈國家以及世界各地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農曆一年的第一天叫「元旦」。
  • 傳統葬俗守孝禁忌,大多沉睡在封塵的歲月裡
    守孝期禁忌一:俗語說「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中國的喪葬習俗,儘管各地有很多差異,但大體上還是一致的。諸如古代人父母去世,子女要守孝三年,三年期間不能遠行。這種守孝習俗,在古代比較普遍,現代人基本沒太多講究了,大多數下葬後即拆除靈堂,戴孝也就算結束了。不過挺喪守靈期間,還是有很多禁忌的,諸如守靈期間蠟燭不能滅,燃燒的香也不能熄滅,也即沒等香、燭燒完,就要及時續上新的香、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