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關注十大國產品種業績出爐 可威衝擊60億元銷售

2021-01-08 健康一線視頻網

隨著近期各大上市醫藥公司披露年報,一些受關注產品的銷售額也隨之出爐。隨著中國醫藥產業改革升級,有些創新藥已經開始給企業帶來豐厚的收入,也有一類新藥被納入重點監控名單後增長乏力,還有些經典「仿製藥」在今年晉升50億級大品種,即將逼近60億元的銷售規模。

01.突破200億的國產創新藥

「你們根本不能叫做製藥企業,你們就是生產一些簡單的化學品,撐死了也就是個大型的化工廠。」石藥集團董事長蔡東晨清晰地記得,1998年石藥集團在香港股市再融資路演時,為了壓低估值,國外投資商的一番「羞辱」。

事實上,這位投資商的話並非虛言。當時的石藥集團作為國內最大的抗生素藥物生產企業之一,主要靠原料藥產生收入。從技術含量和利潤空間而言,原料藥和製劑都不能相提並論。

但如果看當下石藥集團的表現,做出這一判斷的投資商恐怕會大跌眼鏡。最新年報數據顯示,2019年,石藥創新藥產品實現銷售收入129.75億元,連續三年收入增速超30%,今年更是首次超過營收總額的50%,達到58.7%。據 Insight 資料庫顯示,目前石藥集團及其子公司處在申請臨床後階段的在研創新藥有 18 個,17個為1類新藥,其中8個是抗腫瘤用藥。

業績的突破性增長,根源在於石藥的創新轉型。「轉型,主攻創新藥,做創新型藥企。」從香港回來之後,蔡東晨做出了這樣的決定。決定轉型之後,石藥集團在1999年建立了中央藥物研究院,開始了創新藥和新型製劑的研發,並於當年花巨資從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買下「恩必普」項目技術。

蔡東晨當年的「豪賭」,也把石藥集團拖入到漫長的研髮長跑中。當初的巨資只是技術轉讓費,隨之而來的是配套的做臨床、建廠房、修實驗室、引進人才等各項費用,從1999年購買到2005年上市,石藥集團先後為恩必普共計投入了3.5億元,「這些投入,幾乎花光了石藥集團每年的利潤。」

恩必普上市之後的反響卻很冷淡。上市第一年,恩必普的銷售額僅為300萬元,虧損了3000萬元。即便如此,在恩必普軟膠囊上市虧損1個億後,石藥集團仍然繼續投資了1億元用於支持恩必普注射劑型的研發。通過改變營銷策略,2012年起,恩必普突破了10億元大關,2015年突破了20億元,這是中國自主創新藥第一個突破20億元年銷售額的藥物品種。四年之後的2019年,恩必普的銷售額達到56億元。據不完全統計,恩必普累計銷售額已經突破200億。(由於部分年份未公布數據,統計來源於第三方數據)

02.新50億級「仿製藥」誕生

近日,東陽光藥公布2019年業績報告,其全年營業收入為62.24億元,同比去年增長147.92%;歸屬股東淨利潤達到20.95億元,同比增長122.36%。對於營收的大幅增加,東陽光藥在財報中指出,主要來源於核心產品可威(磷酸奧司他韋)在全國各級醫療機構覆蓋率上升帶來的銷售量擴大,財報顯示,可威在2019年取得59.32億人民幣。而2018年,可威才剛剛突破20億銷售額。

東陽光的可威已經遠遠超過原研。奧司他韋最早由吉利德科學研發,後將專利轉讓給羅氏,於1999年獲得美國FDA批准上市,商品名為「達菲」,二十年後的今天,仍然是目前國際上預防和治療流感的主選用藥。

奧司他韋於2002年在中國獲批上市。但由於2005年流感的大規模爆發,在政府強制生產許可的壓力下,羅氏分別於2005、2006年將奧司他韋的生產銷售授權給上藥和東陽光。根據米內網的數據,在2018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奧司他韋的市場格局中,東陽光藥佔比87.68%,羅氏和上海中西三維藥業分別佔比10.7%和1.62%。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FDA已於3月4日批准了可威的ANDA,包括30mg、45mg、75mg三種規格。這是國產磷酸奧司他韋製劑首次在美國獲批上市。

但東陽光的可威並不是完全意義上的仿製藥,可威擁有膠囊和顆粒劑兩種劑型,其中顆粒劑是東陽光藥的獨家劑型,於2008年獲批上市,目前市場上的磷酸奧司他韋顆粒劑僅有東陽光藥一家獲得生產批文,專利保護期至2026年。

3月21日,信泰製藥(博瑞醫藥子公司)提交的磷酸奧司他韋幹混懸劑的上市申請獲得CDE承辦受理。這是國內企業第一家報產的奧司他韋幹混懸劑。在信泰製藥之前,已經有Alvogen、Hetero這兩家企業按照5.2類( 境外上市的非原研藥品申請在境內上市)在中國提交了奧司他韋幹混懸劑的進口新藥上市申請,60億市場將受到衝擊。

03.歸國科學家的大品種

說到「替尼」、「PD-1」等藥品,不得不提到歸國科學家們。國產的第一個「替尼」類產品、第二個「PD-1」都來自於海歸科學家所創辦的公司,這些產品都已成為了10億級重磅。而海歸科學家歸國的浪潮可以從19世紀末、20世紀初開始說起。

在恆瑞、石藥布局創新藥的那個年代,遠在美國的魯先平,1999年和幾個志同道合者走到了一起,有了在聖地牙哥的首次頭腦風暴,確立了基於化學基因組學技術進行創新藥物發現的基本框架。2000年,魯先平從美國回到中國,在清華大學跟程京院士一起開始進行投資者路演,第二年,寧志強博士、石樂明博士、胡偉明博士正式回國,微芯生物誕生,此後一波又一波留美科學家歸國創業。微芯生物的原創新藥西達本胺也從2017年開始連續三年都實現了過億的收入。

2016年、2017年和2018年,該產品的銷售收入和境外專利授權許可收入合計約為8529.96萬元、1.11億元和1.47億元。2019年度,西達本胺的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7.12%。

而昨日公布年報的信達生物也是由歸國科學家俞德超創辦,據其年報披露,信迪利單抗在2019年實現了10.159億元的銷售額,從開出首張處方算起,不到十個月,這在國內也是較為罕見的一種情況,即上市首年便實現10億級的銷量。而早先信達一個月銷售的特瑞普利單抗實現了7.74億元銷售額。國內PD-1市場之大,可見一斑,粗略估算,2019年國內PD-1市場約在50億元左右。

根據年報,君實生物和信達生物銷售團隊分別為300餘人和688人,銷售費用分別為3.2億元和6.93億元,銷售費用佔比分別為41.3%和66.1%。君實生物和信達生物2019年的研發投入分別為9.46和12.9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75.8%和5.97%。

信達生物預計將在2020年至2021年初,遞交5項關於信迪利單抗的NDA,包括一線非鱗非小細胞肺癌,一線鱗狀非小細胞肺癌,二線鱗狀非小細胞肺癌,一線肝癌和二線食管鱗癌。

隨著2020年國內PD-1/L1產品達到8個之多,加之適應證不斷拓展,這一市場競爭將愈演愈烈。而醫保談判降價後的信迪利單抗,是否能在更加吉列德競爭中保持10億級銷售額,值得期待。

此外,作為國內第一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腫瘤靶向藥—貝達藥業的埃克替尼在2019年也實現了超15億元的銷售額。

自2011年上市以來,埃克替尼就一直在創造國產創新藥的紀錄,2016年貝達僅憑一款新藥創造了百億市值的「神話」。2017年至2019年,埃克替尼營業收入分別為10.25億元、12.08億元、15.47億元,儘管從2016年開始,埃克替尼的盈利能力一直在下滑。但在2019年,即使面臨「4+7」衝擊的情況下,埃克替尼仍然扭轉了頹勢,為貝達藥業創造了2.23億的利潤,增長了33.90%。

雖然作為第一代靶向藥,被認為市場已經進入低價競爭的階段,而貝達認為埃克替尼的成功遠未結束。目前埃克替尼還在繼續拓展適應證。貝達開設的Evidence研究是國內首個對早期NSCLC患者展開EGFR-TKI術後輔助治療進行的註冊性臨床研究。

「目前早期肺癌患者術後還未有使用靶向藥物的適應證,因而這是一個與化療的頭對頭研究。」貝達藥業自身副總裁萬江認為,現在的療法主要都是提高一些晚期患者的生存時間,但晚期的生存時間想超過五年是比較難的,但早期的這部分患者是可以獲得的。「早診早治也是未來肺癌治療的一個方向。」萬江相信,這一新的適應證將會給埃克替尼帶來一個不小的市場。

中信建投也認為,通過一系列後續研究,埃克替尼的差異化優勢不斷積累。同時,埃克替尼納入國家醫保常規目錄,也為後續穩定增長打下基礎,預計未來2-3年埃克替尼有望維持20%以上增長。

04.早十年布下的局

在蔡東晨購買恩必普的第三年(2001年),恆瑞醫藥登陸資本市場,融資4.8億元,孫飄揚拿出2億元在上海成立了新藥研發中心。2004年左右,恆瑞醫藥科研創新體系已經初步建設完成,與石藥同樣,通過外部合作的方式獲得臨近臨床前的阿帕替尼。這一布局比國內大多數同行早了10年以上的時間,也成為這兩年恆瑞轉型創新的開端。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於2014年10月31日獲批上市,用於既往至少接受過2種系統化療後進展或復發的晚期胃腺癌或胃-食管結合部腺癌患者。2015年銷量情況超預期,據米內網數據,2015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甲磺酸阿帕替尼片銷售額突破5億元。經過不斷的市場推廣,2016年銷售額則將近10億元。

2017年7月,阿帕替尼通過談判納入國家醫保目錄,降價幅度達35.8%,2018年銷售額則達到21.31億元,同比上年增長46.08%。此外,有消息稱恆瑞的PD-1在2019年上市半年就銷售了10億元以上。

目前,恆瑞醫藥已經擁有艾瑞昔布、阿帕替尼、硫培非格司亭、吡咯替尼、卡瑞利珠單抗和甲苯磺酸瑞馬唑侖6個創新藥獲批上市。對於2020年的創新戰略布局,恆瑞醫藥表示,公司要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為創新奠定強大的物質基礎。

在創新藥開發上,恆瑞已基本形成了每年都有創新藥申請臨床,每1至2年都有創新藥上市的良性發展態勢。未來,阿帕替尼、卡瑞利珠單抗等都將成為恆瑞發展的支柱產品。

05.被重點監控的重磅

近日,中國生物製藥也發布2019年報,全年銷售收入242.34億元,同比增長約16.0%。

目前肝病仍是其第一大收入來源,以57.4億元的營收佔總收入的23.7%,不過從恩替卡韋「4+7」集中採購中選以來,肝病領域貢獻進一步下降,此前2018年能佔到30.7%。抗腫瘤用藥收入貢獻佔比大幅增加,從原來的第三大業務板塊上升至第二大業務,2019年以54.28億元佔集團收入比例約22.4%。

中國生物製藥的幾款十億級產品都值得關注。

首先是異甘草酸鎂注射液,這是一款1類新藥,先後獲得11個國內授權專利,並獲得第十屆國家專利金獎。2005年以甘草為原料提取分離甘草酸,再將結構異化的專利藥天晴甘美(異甘草酸鎂)注射液上市。米內網數據顯示,近年來在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異甘草酸鎂注射劑銷售額均超過10億元。2019年銷售額達約人民幣18.04億元,較去年增長約5.5%。

但值得注意是的,藥智網數據顯示這款注射液自2015年開始,分別納入了蘇州、無錫、江西、安徽、河南等地的重點監控藥品或輔助用藥目錄。因而近四年銷售額一直在20億關口前浮動。

同時,中國生物製藥在肝病領域的另一大品種恩替卡韋在2019年也受到政策衝擊,此前幾年的銷售額一直維持在30億元以上,而「4+7」中以降價95%中標,2019年上半年銷售額16億元,同比下降7.83%,全年數據未有公開。

雖然仿製藥和成熟品種增長乏力,但腫瘤線的部分產品有所增長。此前正大天晴在關於「4+7」電話會中曾披露其子公司的1.1類新藥安羅替尼2018年納入醫保後增長迅速,年收入10億元左右,預計2019年能達20億元。不過在2019年的財報中,中國生物製藥稱報告期內安羅替尼又有2個適應證獲批,銷售取得極大成功,並未披露具體數據。據中信證券分析,安羅替尼2019年樣本醫院銷售額約6.5億元,折算為全國實際銷售額約25至30 億元。

原標題:最受關注十大國產品種業績出爐!可威衝擊60億元銷售,有新藥品種被重點監控增長乏力……

相關焦點

  • 東陽光藥(01558)2019年報點評:全年業績靚麗,可威持續強勁增長
    公司 東陽光藥(01558)2019年報點評:全年業績靚麗,可威持續強勁增長 2020年3月30日 06:28:09 光大證券本文來自 微信公眾號「醫心醫意要健康」,作者:光大醫藥團隊。全年業績持續強勁增長。
  • 可威「大發威」,東陽光藥淨利預增45%,是要靠單品打天下?
    大大小小的醫改政策如雨後春筍般的出臺,醫保目錄、仿製藥一致性評價及大量採購......不斷的衝擊著醫藥行業當前的業務模式及盈利模式,迫使大部分醫藥企業進行戰略性轉型。值得注意的是,雖然2018年行業正處於政策性洗牌階段,但大部分藥企今年的業績預告上報喜佔絕大多數。根據業內統計的數據,對醫藥行業近90家的醫藥企業公布了2018年業績預告,近75%的藥企業績報喜。
  • 流感爆發,東陽光藥抗病毒藥「可威」持續漲價
    公告稱,合作雙方將依託網際網路開展面向全國藥品終端、患者的藥品服務,提升東陽光藥的核心產品「可威」(通用名:磷酸奧司他韋)的供應。北京鼎臣醫藥管理諮詢中心創始人史立臣1月6日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表示,一個是手握抗病毒重要產品的藥企,一個是銷售渠道眾多的大型商業集團,兩者的合作是「強強聯合」。
  • 中國奶粉排行榜出爐,第一名竟是它?!
    期待已久的2017年中國奶粉十大品牌銷售榜終於出爐,銷售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消費者對其的信賴與肯定,因此,這對各位寶爸寶媽選擇奶粉來說,或許是一個較為有力的參考。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奶粉銷售排名前十的品牌都有誰。
  • 宋清輝:疫情對LVMH和蒂芙尼業績衝擊較大 蒂芙尼牽手LVMH生變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在接受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採訪時稱,疫情無論對LVMH還是蒂芙尼的業績來說都有較大的衝擊,這種影響甚至可能達到3-5年之久,因此LVMH很有可能真的會放棄收購蒂芙尼。【視頻】蒂芙尼「牽手」LVMH生變,9月又漲價?
  • 新東方烹飪母公司業績全線下滑背後:疫情衝擊下的職業教育困境
    8月19日晚間,新東方烹飪學校的母公司——中國東方教育發布上半年業績。報告期內,公司實現收入15.17億元,同比下滑16.7%;毛利潤8.72億元,同比下滑21.3%;淨利潤2.43億元,同比下滑22.4%。作為職業教育賽道的代表企業,中國東方教育的業績狀況是職業教育上半年發展的一個縮影。從業績來看,上半年的職業教育經受了不小的衝擊。
  • 智飛生物續籤默沙東獨家代理 兩年半內最高採購346億元
    受此消息影響,智飛生物23日高開逾2%,盤中寬幅震蕩,全天振幅達7.26%,最終收漲1.41%。中信證券研究報告指出,國內HPV疫苗的需求目前遠未被滿足,預計隨著供應量的增加,智飛生物未來3年業績將高速增長,結合重組蛋白新冠疫苗等聯合研發、自主研發產品穩步推進,公司有望進入新一輪高增長的周期。不過也有市場人士認為,國產HPV疫苗呼之欲出,未來或會對默沙東產品造成衝擊。
  • 東陽光核心產品可威 上半年銷售額下滑32. 9%
    近日,東陽光發布2020上半年業績報告,營業額為20.83億元,同比減少32.3%;毛利為17.30億元,同比減少34.0%。東陽光財報顯示,上半年由於受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人員流動性降低,因此其核心產品可威(磷酸奧司他韋)銷售額亦隨之下滑,為19.67億元,同比下滑32.9%,佔其營業額比重為94.4%。
  • 可威成東陽光藥「現金奶牛」 產品收入結構短期難改善
    斑馬消費注意到,從2012年開始,可威產品逐漸成為公司業績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截至2019年中報,其銷售收入佔比公司收入高達95.41%。可威產品「一枝獨大」,並非沒有遠憂,隨著類似可威的產品出現,公司手中30多個產品中,尚難有與之媲美的產品。
  • 創新營銷積極應對疫情 雅居樂上半年銷售強勁復甦
    來源:時刻頭條7月7日,雅居樂集團(HK3383)發布最新銷售業績公告。數據顯示,6月份,雅居樂實現合約預售金額人民幣148.9億元,預售面積為130.6萬平方米。上半年,雅居樂合約預售金額合計為人民幣551億元,預售面積為404.9萬平方米,預售均價為13,608元/平方米。
  • 2019年通威水產料大幅增長:正邦、通威、民和、中牧2019年業績出爐
    2019年通威水產料大幅增長:正邦、通威、民和、中牧2019年業績出爐2020-04-21 20:42:00  正邦:2019年淨利增長7.5倍,生豬出欄578.4萬頭,居全國第三正邦科技發布了2019年年報,公司共實現銷售收入245.18億元,較上年增長10.8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6.47億元,較上年增長751.53%。2019年,公司克服非洲豬瘟疫情影響,銷售收入及利潤均創歷史新高。
  • 多家企業奧司他韋申報上市 東陽光藥可威「危機四伏」
    相比原研藥,東陽光藥「可威」在價格上更具優勢,且被納入了醫保乙類目錄,不僅有膠囊劑型,還有唯一的顆粒劑型,更適合兒童及吞咽困難的人群使用。2017年全國樣本醫院的數據顯示,「可威」已經佔到奧司他韋銷量的96.1%,遠遠超過原研藥「達菲」,東陽光藥也是國內唯一通過仿製藥一致性評價的企業。
  • 零售周報:蘋果股價暴跌背後;茅臺2018年業績增速腰斬;瑞幸咖啡發布...
    受此影響,蘋果股價一度大跌約8%,很多分析都一致認為,蘋果在中國市場的走低,導致了蘋果整個戰略布局的重新調整。但影響遠非此,受蘋果影響,古馳母公司開雲、路易威登母公司路威酩軒,博柏利,以及卡地亞的母公司歷峰,股價全線下跌。開雲股價下跌5.5%,創去年10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路威酩軒下跌3.8%,博柏利下跌5.9%,歷峰下跌2.8%。
  • 外媒評出的全球最關注十大中國生物科技企業
    與之相應的是,中國本土正在逐步成長起一批生物科技企業,近日,世界知名網站FiercePharma評選出了全球最關注的十大中國生物科技企業,這十大企業主要集中在腫瘤和心血管創新藥領域,高管和科研負責人大多有海外背景,有些曾經是全球領先製藥企業總部高管;公司有海外投資,有些甚至布局了從研發到商業的完整海外產業鏈,建立了豐富的產品管線,已有產品實現商業化,或即將上市首款新藥
  • 百度:2019年「十大年度電影」 國產電影佔八席
    今天2019百度沸點第五彈「十大年度電影」出爐了,其中八部是國產片,你看過幾部?根據報告,2019年最受中國網民關注的十部電影為:《流浪地球》、《我和我的祖國》、《哪吒之魔童降世》、《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中國機長》、《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少年的你》、《驚奇隊長》、《飛馳人生》、《瘋狂地外星人》。
  • 石藥集團2020前3季度業績出爐 集採創新兩翼齊飛
    「成藥」是指研發、生產及銷售藥品。「維生素原料」是指生產及銷售維生素C原料產品。「抗生素原料」是指生產及銷售抗生素原料產品。「其它」是指生產及銷售功能食品產品(包括咖啡因添加劑及維生素補充劑)、葡萄糖產品及提供醫療服務。以上4個板塊在業績表現上略有分化,但主體增長良好(圖表2)。圖表2.
  • 60 億大品種,抗流感「一哥」奧司他韋的故事
    眼見著國家即將陷入巨大的衛生安全危機,軍科院在關鍵時期完成了自主研製,尋找了多家企業合作,但是複雜的生產工藝限制了許多公司大展拳腳的心,最後是東陽光抓住了這次機會,開發了國產奧司他韋,商品名為可威。
  • 神奇製藥:業績依賴斑蝥酸鈉系列 重銷售輕研發業績逐年下滑
    吉林康正主營業務是從事中成藥、化學藥製劑、抗生素、醫療器械批發代理銷售。業績依賴斑蝥酸鈉系列公司主營醫藥製造業和醫藥商業,2020年上半年,營收佔比分別為60.58%、39.42%。,業績依賴斑蝥酸鈉系列。
  • 十大業績滑坡公司:ST獅頭最慘
    但值得關注的是,雖然實現盈利的上市公司依然可觀,但業績下滑的公司卻大幅增加。數據顯示,2011年共有867家上市公司業績下降,佔比為37.3%,而2010年這一數字僅為22.4%。這一變化可以說基本反映了2011年中國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的境況。同時,在數據統計中也可以明顯觀察到,一些行業正步入周期性低迷期,最典型的就是航運業和鋼鐵業,業績下滑幅度十分顯著。NO1.
  • 時代點金(0104):三年內中聯重科業績有望翻倍
    在2009年H1N1大流行後的10年間,連花清瘟產品銷售額由原0.75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17.03億元,年均複合增速達+41.48%。受本次疫情推動,產品的知名度提升和適應症拓展將進一步提升產品滲透率,連花清瘟銷售額將繼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