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的背後原因觸目驚心,你敢看嗎?附全球前沿垃圾分類和處理方法

2021-01-16 水世界訂閱號

垃圾分類「逼瘋」上海市民?

但垃圾分類背後的原因你們知道嗎?

(附全球前沿垃圾分類和處理方法)

來源 | 景觀邦(LA_bang)





這些天,有關此類的話題

頻頻霸佔熱搜榜


據說現在的上海

晚上七點一到

小區的阿姨媽媽們

都不去跳廣場舞了


全部守在垃圾桶邊上

看到來扔垃圾的

上來就一頓靈魂拷問




「來,垃圾,過來!」

「來來來,垃圾,到這裡來!」

「儂zi撒喇希(你是什麼垃圾)?」


誰能想到

這直擊靈魂深處的拷問

有一天竟成了上海朋友的日常




弱小、無助又迷茫的上海市民:

「不是我,我已經很努力在查了」





在迪士尼裡丟垃圾也不敢懈怠

搞不清楚的馬上拿出電腦查一查





「垃圾分類與乾濕分離」

成為了上海人民生活中的主旋律



do(倒) ra(垃) si(圾)


大家紛紛立志:

一定要做一個拎得清的人



原來這是因為7月的第一天,醞釀已久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


根據最新規定,個人沒有將垃圾分類投放最高罰款200元人民幣,單位混裝混運最高罰款5萬元人民幣。



除了上海
北京等46大城市也即將投身其中

有人調侃,有人吐槽,有人支持

還有人反對
但是絕大部分聲音是

 我贊成垃圾分類

但是不贊成過快的一步到位

但是仔細一想

垃圾分類早已是大勢所趨

為什麼這麼著急進行垃圾分類?


因為地球以及地球上動植物甚至人類
已經受到嚴重創傷

不信可以看看下面這些


-01-


前些天,港星餘文樂

在社交網絡Instagram上

發布了一則視頻


短短的視頻卻瞬間將人的心揪了起來

視頻中小山似的垃圾場裡

幾頭白絨絨的生物在費力尋找著什麼



視頻中的北極熊身上沾滿了汙垢

在垃圾堆裡不停的翻找著可以吃的東西

不難看出本該白白胖胖北極熊們

早就餓的瘦骨嶙峋

並且這不僅是一隻

是一群,成群結隊地來

......




北極熊並非群居動物

這樣不約而同的來到同一個垃圾場

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他們在大自然裡

真的找不到任何食物了!

如果他們會說話,

是否也會像災荒時期的人類一樣,

一傳十、十傳百的相互傳告:

「這裡有食物啊!這裡是人類放食物的地方!」



可即便他們聚圍在一起翻找垃圾裡的食物

從瘦骨嶙峋的身體上看

也找不到什麼可供飽腹的東西

它們緩慢地在垃圾堆裡行走,

附近的冰山早已融化,

它們只能靠翻找垃圾桶尋找食物,

暫時維繫著自己的生命。



一遍一遍地翻找人類的垃圾桶

一遍一遍拖著孱弱的身體

就算吃垃圾也難以填飽自己的肚子



它們絕望地一頭埋進垃圾堆裡

無助的眼神,乾巴巴的身軀,

這還是我們印象裡,

那個憨態可掬的北極熊嗎?




—02—


這些瘦骨嶙峋的北極熊們是

在北極圈內斯瓦爾巴德群島冰冷的海岸被發現,

這是隸屬於挪威的位於北冰洋邊緣

格陵蘭島和大陸之間的一個偏遠的群島。



但就是這樣一個人跡罕至的避世小島

也沒能逃過環境汙染的厄運。


斯瓦爾巴德群島距離歐洲大陸數百千米,

保存人類希望的

「末日種子庫」也被修建在這裡。

如果連這裡都被汙染,

我們的希望真的不知道還能埋在哪裡。



這樣一個本該是受到人類影響最少的偏遠小島

如今卻成為了世界的垃圾場


像挪威和俄羅斯北部,

一些海域甚至成為了塑料垃圾之海。

據計算,北冰洋的塑料垃圾

在短短十年裡幾乎增長了20倍。

在一個地區,廢棄物的數量已從

每平方千米346塊,

增長到10年後每平方千米6333塊。


科學家在北冰洋的海岸上,找到了大量廢棄物,

包括日常使用的塑料瓶、棉籤棒、菸頭、溼紙巾等。

同時,研究團隊也通過取樣發現,

從北極的海水裡能夠找到漂浮的大量塑料微粒,

一部分碎片甚至可以從非常遙遠的地方來。



不僅僅是北極熊這種大型動物瀕危告急,

鳥類、魚類、哺乳動物等

都在這種環境裡受到極大的生存威脅

這與北極正在巨變的氣候、正在消融的冰蓋一起,

危害著北極圈生物的生存。


來自英國的一個科學調查團隊,

將地球上每個人創造出的「垃圾」

全部納入統計,就連地表之下的沉積物也沒放過。

最後得出的結論是30萬億噸。



除了北極,垃圾可謂無處不在

在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

每年都有7萬到10萬名遊客湧向這裡的大本營

他們離開時會留下12噸的屎

數不清的垃圾,以及屍體。

僅2018年,西藏自治區就組織清理

海拔5200米以上的垃圾8.4噸

海拔5200米以下的的轉運垃圾335噸!

都被塑料垃圾汙染的時候

世界上是沒有人可以倖免的



自此,絕美的珠峰向人類下了永久的禁令,

因為這座世界之巔正在喪失美麗,

喪失屬於她的生命。




—03—

被我們隨手扔掉的垃圾並沒有消失


讓人難過的是,我們總以為,自己製造的垃圾,扔掉了就不存在了。但真正的事實是,我們扔的垃圾,全部成了殺人武器。

可能還有人記得去年的那場超強颱風山竹的來襲,那幾天,滿屏的新聞都在報導這場災難級風暴。



百年古樹被連根拔起,沿海道路被汪洋淹沒



被「山竹」橫掃過的香港,號稱吐口痰都要罰款的文明淨地,竟出現這樣的一幕:



颱風引起的海水倒灌,使得數以萬計的垃圾,向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湧來。它們大多是塑料製品廢物,全都是泡沫,塑料瓶,空飯盒以及各種垃圾。



是的,山竹過後,大自然把我們做的孽,又還回來了



被我們扔掉的垃圾,並沒有消失,而是成了我們一步步走向死亡的助推器。



—04—


一個垃圾就會導致海洋生物的滅絕,每年約有800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全部加起來可以繞地球420圈,而超過50種魚類被發現,正在食用塑料垃圾,每年至少10億個海洋生物,因塑料製品而失去生命,我們的隨手一丟就是謀殺


曾經有一個多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發布報告稱:全球海平面上至少漂浮著26.8萬噸的塑料垃圾。

據英國艾克塞特大學最新發布的研究數據:已發現1116隻鯊魚和鰩魚在海洋中被塑料垃圾纏住!



今年2月,在挪威的西部海岸上,人們發現一頭巨大的鯨魚被擱淺了。當地科學家趕到現場時,這頭痛苦的鯨魚已經無法被挽救,只能將其安樂死。然而當人類剝開鯨魚的肚子,所有人都被驚呆了!

這條鯨魚的胃裡,被整整30個塑膠袋所塞滿!同時發現的,還有長達9米的繩子、花盆、甚至還有一團超過30平方米的塑料布。



鯨魚胃裡的塑膠袋,甚至可以鋪滿整整一面漁船的甲板。



同樣去年夏天

泰國南部的海灘上出現了一頭生命垂危的鯨魚

經過5天的緊急搶救

這頭鯨魚艱難的吐出5個塑膠袋後

——宣告死亡



工作人員解剖了它的屍體,

忍不住淚目。

他們在鯨魚的肚子裡,

發現了80多個黑色塑膠袋,

這些塑膠袋重達8公斤!



我們無法想像

誤食了塑膠袋的它呼吸起來有多困難

身體受到了嚴重感染的它死前是多麼的絕望

前段時間,在印尼

又出現一頭死亡的鯨魚

解剖後人們發現

它肚子裡的塑膠袋和瓶子

足足有200多個



那些被海洋塑料垃圾害慘的生物
真是真是數也數不清
被人造塑料垃圾困住的野生海豹



被纏住脖子、嘴巴的海豹 


這隻海豹一直到死 

都沒能把嘴上的塑料環取下來


被鋼絲勒死,眼含淚水的海豹


被尼龍繩活活勒斷身體的海豹


被塑膠袋纏住窒息的小海獅,

無能為力的媽媽只能眼睜睜看著它死去


被塑料圈勒到變形的海龜


意外鑽進塑料套裡被活活餓死的海龜 


還有被漁網困死的海龜


一隻天鵝帶著幼鳥

在垃圾搭成的窩巢中生活


錯把塑料當食物,餵給寶寶的鳥媽媽



被塑膠袋弄得快窒息了的海鷗


大量的塑膠袋、竹竿、盆、瓶子漂浮在海洋中,

甚至淹沒了魚類的生存環境,

奪取了本該屬於海底生物的自由



這些扔進海洋的

塑料垃圾需要400年的時間才能降解

對於海洋生物來說

就是一輩子的事情

他們的生存空間被垃圾侵佔

食物被垃圾填滿

如果不作出改變

死亡滅絕就是他們唯一的結局




—05—

維也納大學的研究員指出

估計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的體內都能找到的

——塑料微粒

被稱為遍布近海大洋的「海洋PM2.5」粒徑細小

直徑小於2mm,肉眼難以看見數量巨大

海洋中約有五萬億塑料微粒

且重可達27萬噸,容易被海洋生物攝入

微塑料從近海到大洋,從表層到深海

甚至在人跡罕至的南北極均有發現



所以你以為自己很安全

實際上你和那些海洋生物一樣

只不過,它們體內是整塊的塑料

而你的體內是塑料微粒



有人會有疑惑:我沒有吃塑料

為什麼體內會有塑料微粒?

答案很簡單,

你吃了還不自知。

早在2017年,

就有科學家在微生物體內發現了塑料微粒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淤泥。」

淤泥就是微生物聚集的地方。

環環相扣下,不光是魚類,

還有龜類、鯨類、鳥類等200多個物種,

都不同程度的攝食了塑料微粒。

從被我們隨手丟棄,

到再次回到我們肚子裡,

塑料沿著生物鏈完成了一個完美的循環。



有人會說:我不吃海鮮,我只吃素行不行?

想得簡單了

我們的水和食鹽也早已經被汙染

早在幾年前,研究人員就從食鹽中發現了塑料成分

而最新的研究資料顯示

目前世界上超過90%的食鹽

品牌都檢測出塑料微粒

包括超市賣的的精製巖鹽。



水也不例外

全球的自來水中

有83%被檢測出含有微塑料

含量最高的美國,有94%之多

最低的歐洲國家,也高達72%

就這樣,塑料微粒

以各種各樣的途徑進入我們的體內

環境惡化的苦果由人類自己吞噬


它們無法消化,無法降解,

只會在我們體內不斷積累。




—06—

  

如果說不自知的吃下「垃圾食物」

還沒能讓人們警覺起來

那麼中國這些大大小小的「癌症村」

也早就提前讓我們預知了未來



在廣東省東莞市遠豐村,自1995年起,

村後有座高出海拔多米的垃圾山。

劇毒的腐爛物和髒水滲透地下,

汙染了人們生活飲用的水源。

在當地只要是用水,

任何人都逃不開垃圾毒物對身體的侵蝕......



於是,這個僅有400人的村莊

10年間許多村民因患癌症死亡

被包括央視在內的眾多媒體冠以

——「癌症村」



而目前解決垃圾山的問題

選擇之一就是用焚燒代替填埋

但說到建垃圾焚燒場

各地市民幾乎是談虎色變

因為垃圾焚燒帶來的二噁英汙染物

是地球上最致命的有毒物質之一



排放後可遠距離擴散

一旦進入人體

會長久駐留

最終致癌

據相關資料顯示

二噁英類汙染物毒性

相當於砒霜的900倍、

氰化鉀的1000倍

而中國垃圾並未分類

有毒物質最少翻一倍




—07—


2018年之前,中國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回收場」,世界上45%的垃圾,全部都運往了中國。

默默做了三十年的世界垃圾回收廠,其他國家都無法分類的垃圾,國人只能直接上手人工分類



什麼針頭、攜帶病菌的針管,甚至還有毒品……

很難想像,這些工人長年累月在這樣的環境下工作,手指都彎曲變形,倒出有腐蝕性的瓶子時,手指都面臨被灼傷的危險



而另外一些垃圾分揀工人,成為媽媽後更是直接在垃圾堆餵起了奶



孩子的身上,落滿了蒼蠅



有些孩子,垃圾堆就是她們的遊樂場



廣州汕頭的貴嶼鎮,被譽為全球電子垃圾之都,鎮上80%孩子都患有鉛中毒病



中國人不能再等了!



眾所周知

早在2004年中國就已經

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垃圾製造大國

德中環境與能源促進中心的報告顯示

中國目前全國生活垃圾年產量為4億噸左右

並以大約每年8%的速度遞增



一直以來,中國處理城市垃圾的方法是以填埋為主。

在2010年,導演王久良拍了一部《垃圾圍城》震驚世界。

這部紀錄片展示了光鮮亮麗的北京

被周圍大大小小的垃圾場包圍,

它們組成了北京的「七環」,

與此同時,土地、水資源的汙染情況觸目驚心。

這麼多年來我們因為垃圾處理不善

而付出了沉重的環境、健康代價



垃圾分類

是希望將垃圾處理導致的

垃圾汙染、水源汙染、空氣汙染……

降到最低

其實對於
垃圾的分類和處理

很多國家早就有了成熟的方法

一起來學習吧~


01

瑞士


遠在大洋彼岸的瑞士

被人們讚譽為「沒有垃圾汙染的國家」

在大家的印象中總是潔淨換環保



其實瑞士人也都是嚴格按照生活垃圾分類手冊處理垃圾的

蘇黎世市政府發放的「垃圾手冊」

足足有厚厚的108頁

詳細介紹了所有垃圾的分類回收辦法

在瑞士,直接扔棄垃圾可是要收費的哦。

而且瑞士的垃圾袋特別貴

一卷10個35升的垃圾袋折合人民幣要110元

而且是官方統一定價,扔垃圾專用

用這種方法,讓「生產」更多生活垃圾的人

自動地需要交更多環保稅

同時也達到環保的作用

除了垃圾袋

在這個瑞士手錶、瑞士軍刀起源的地方

垃圾桶也要玩得溜


那麼這個垃圾桶到底是怎樣工作的呢?


這種整個過程只要幾分鐘,是用專門車升降垃圾桶,先把垃圾桶的垃圾倒在車上再開到相應的地方處理。


1、用戶刷卡支付垃圾處理費後,就可以打開垃圾桶的箱口,接著把垃圾扔進去、合上蓋子.


2、等到地下的垃圾滿了之後,環衛工人會把車開到相應位置


3、接著環衛工人打開提取控制器,專用車就會夾住垃圾桶、拉上去,然後把垃圾倒進後面的垃圾箱.


4、最後把倒完垃圾的垃圾桶降下去,回到原來的位置就可以了


與第一種不同的是,這一種不需要刷卡,但是需要環衛工人,把垃圾桶拖到相應的位置,再把垃圾倒進車裡.


1、用戶直接打開蓋子,把垃圾扔進垃圾桶


2、等到垃圾桶滿了之後,環衛工人會按下垃圾桶升降按鈕,把地下垃圾桶完全升到地面上


3、接著把垃圾桶拖到專用車後面,放在相應的位置,固定好


4、然後按下專用車的倒垃圾按鈕,垃圾桶就會自動把垃圾倒進去


5、接著把箱子推回去,按下垃圾桶升降按鈕,就可以重新回到地下了


這種雖然只有一個垃圾桶,但是地下的空間非常大,等到垃圾全部滿的時候,再把地下的垃圾桶運走.


1、同上一種一樣,打開蓋子就能扔垃圾了


2、等到地下的垃圾桶滿了之後,環衛工人開著沒有後尾箱的車過來,為什麼會沒有後尾箱呢?

接著看下去你就明白啦,把身藏底下的巨大垃圾箱升起來


3、接著用專用車後面的鉤子,勾住垃圾桶的鉤子,把垃圾桶慢慢拉上專用車原來是因為這個巨大垃圾箱成了車尾箱


4、然後把車開走,把垃圾處理之後再運回來,順著地面的鐵軌把垃圾桶放回去然後按下按扭,就可以降下地面啦


最後在來看一下精彩視頻



02

芬蘭


說起芬蘭,大家一定會想到社交恐懼症

去過那裡的人都應該知道

他們排隊是下面這樣滴~


說起芬蘭,大家一定會想到社交恐懼症

去過那裡的人都應該知道,他們排隊是下面這樣的


走在街上你會發現,就連垃圾桶也和我們平時見的大不一樣。


看起來好像只是普通的分類垃圾桶,其實卻暗藏玄機。

 便攜感應付費!真空管道運輸!

芬蘭人把這些高大上的科技,

用去全民倒垃圾?!


這不只是個創意,

也不只是一座城市的良心,

這是未來!


  

處理城市垃圾一直是個難題,

現如今,

我們仍需要大量的人工和機械,

去清理整日成堆成堆的生活垃圾,

而且分類情況很差,回收率低!


怎樣才能讓垃圾被快速清走,

而且能得到最好的回收處理呢?

學習日本?

不,咱來看看芬蘭的創新做法!

讓垃圾桶永遠填不滿!


首先,它確實長得好看~



這是高科技公司MariMatic發明的

超級先進的垃圾自動回收系統——

Metro Taifun


在使用前是必須要刷卡支付的,

就像我們乘公交地鐵滴卡一樣,

可不是隨便給你亂用的...


然後,按照垃圾分類方法,

把生活垃圾分開投放到相應的桶中。



操作就這麼簡單,

其他的都交給科技吧!

當然,這都不是關鍵,接下來才是見證奇蹟的時刻。

丟進去的垃圾瞬間就被吸走,變得無影無蹤。


系統會立即反應,抽走管道內空氣!

製造管道真空並形成氣壓差,

讓垃圾沿著管道瞬間被移走!



時速高達每小時80公裡,

「咻」的一聲直飛幾公裡外的收集站!



通過管道連接的大垃圾箱,自動分類裝好。


為了可以裝更多的垃圾,垃圾箱還會自動把垃圾壓縮。


在裝滿之後,就會把它們運到垃圾處理廠。


嗯,有點像衝廁所...



每條管道的直徑是30釐米,

但是材料強度非常高,也耐腐蝕,

經得起真空高壓,

以及垃圾們在其中的刮擦...


而說到垃圾通道的暢通問題,

這個先進的系統還有個特別的設計:

抽氣的泵口閥門是可以反向的!

也就是說,

它不僅可以靠抽氣吸垃圾,

還能靠吹氣推垃圾!


這就是由芬蘭的MariMatic Oy公司研發設計的自動垃圾收集系統,它叫做MetroTaifun,就好像一個巨大的真空吸塵器。

值得一提的是,最新的設計更方便,通過管道直接連到公寓樓裡,然後,再連接到垃圾中轉站,這樣,你不用下樓就能倒垃圾。


而且,還可以利用地鐵等軌道交通工具,把垃圾箱運到垃圾處理廠。


除此之外,還有專門給郵輪設計的自動垃圾收集系統,既方便又環保。


目前,已經在世界上40多個國家和地區使用,共建成大約1000多個這種自動垃圾收集系統。



03

日本


如果你在日本不會垃圾分類

那可是老丟人的事了

如果亂扔垃圾情節比較惡劣的話

有可能會判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並且還會處一千萬日元以下的罰款



在日本,垃圾處理站叫資源循環站

垃圾經過分類處理後變廢為寶

有的用於火力發電,有的用來建設蒸汽遊泳池

從垃圾裡提取金屬成為原料

最後剩下來的垃圾渣用來鋪路和填海

日本的垃圾回收非常細緻

就連一個香菸盒,都要分三類丟棄



那麼日本人是與生俱來就喜歡垃圾分類的嗎?

也不是的

也會有日本人不守規則的



日本的環衛工人呢並不像中國小區裡

管垃圾分類的大爺大媽那麼好說話幫你善後

他可就直接給你貼條兒啦

讓你去相關機構交罰款去



東京是從90年代開始正式施行垃圾分類的

至今已經延續了30年了

為了從小培養孩子們的垃圾分類意識

學校會組織孩子們去垃圾焚燒廠參觀

讓孩子們更加直觀地了解到垃圾分類的重要性



這樣的分類意識也深深地滲透到了日本的動畫作品中



日本也是花了很長的時間

讓垃圾分類這件事深深滲透到日本人民的生活中去的



04


創意垃圾回收機


當然除了芬蘭瑞士的可隱身垃圾桶

最近這個廚房垃圾回收機

也是吸引著大家的目光

全球每個家庭

每年會扔掉大概25%的食物

廚餘垃圾佔填埋場垃圾的五分之一

數量相當驚人

惠而浦研發出一款廚房垃圾回收機ZERA



外觀看上去就是一個大垃圾桶

但它能夠在24小時

將廚餘垃圾變成植物的肥料



只需將垃圾從機器頂部倒入



填滿後再放入

回收機專用的添加劑



垃圾回收機

通過使用氧氣和水還有熱量

進行混合來加速垃圾分解過程

能夠處理任何種類的家庭食品

無論是奶製品

肉類還是麵包



24小時內將食物垃圾變成肥料

只需按下按鈕

即可將ZERA處理好的肥料

直接灑在自家花園

草坪或盆栽中



回收機設計的容量

足夠一個星期的垃圾回收



垃圾放一個星期還沒有臭味

因為有完善的設計

有專用的減少氣味的HEPA/碳過濾器


還可以通過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

遠程開關設備哦~

有沒有很心動

小編想說,這樣的垃圾桶給我來一打!

就是不知道會不會也限購呢?



處理垃圾帶來的問題不是別人的事情
而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打贏的戰爭

垃圾分類只是一個開始!

舊有的垃圾不會因為垃圾分類而消失!

而我們普通人
在做好垃圾分類的同時
少製造垃圾

少用塑料製品
多帶自己餐具

一點一滴
做到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註: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及公眾平臺 灼見、HUGO、創下一個新

【水處理乾貨】

【汙水處理】一文讀懂汙水處理三級工藝

收藏 | 水處理廠汙泥處理技術

【汙泥】總結!汙泥分類及汙泥處理技術方案

【運營】【收藏】汙水處理廠運營現場技術總結

【設備】水處理必備:閥門的這些知識你需要掌握!

在線水質分析儀器-技術、應用與市場

【環保要聞】

看完香港這座最大規模汙水廠,100%的汙水處理流程都懂了!

城鎮汙水處理提質增效3大經典案例:江蘇、廣州、北京!

2019年中國水務產業全景圖譜(附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發展趨勢等)

國務院明確取消投標報名!!!

財政部、住建部印發《城市管網及汙水處理補助資金管理辦法》

商務合作及廣告投放聯繫方式:

聯繫人:潘鵬  寧坤

電話:010-88585610轉815、807

手機:18510663273(同微信)

郵件:325178909@qq.com

親愛的讀者:推薦微信號「水世界訂閱號」,ID:chinacitywater。(或掃描下方二維碼)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水世界APP,了解更多水處理知識。

相關焦點

  • 你被「強制」垃圾分類了嗎?
    幹垃圾、溼垃圾、可回收還是有害?你拿著垃圾站在那裡猶豫不決。不少人覺得自己十分被動,甚至有點惱火。因為這似乎打亂了你原有的生活方式,並且懷疑,這些垃圾最後真的被好好分類處理了嗎? 首先,拋開「垃圾是否被正確處理,垃圾分類到底有什麼用」這個話題,先來看一組圖吧。如果沒有被分類,而是被隨意丟棄,垃圾可能去了哪裡?
  • 2020綠海鷗垃圾分類夏令營直播活動開啟 實景介紹垃圾分類處理知識
    (廈門日報資料圖)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吳海奎 通訊員 林時蔚)「我家的垃圾去哪兒了——2020綠海鷗垃圾分類夏令營」雲上直播將在今日上午9點,同步在央視新聞+、央視頻、看廈門App、抖音、B站平臺進行直播,活動由廈門市垃圾分類中心和廈門市教育局聯合舉辦,面向全廈門市的中小學生群體,在周末以線上直播的方式,科普生活垃圾從分類投放到分類處理的全流程知識,充分發揮「小手拉大手」的積極作用,達到教育一個孩子
  • 莫讓垃圾分類成了「垃圾桶分類」生活垃圾處理中的那些「做不到」
    我們每個人在工作生活中每天都會製造、產生大量的垃圾。通常它們先被送到堆放場,然後再送去填埋。處理一噸垃圾的費用約為200元至300元人民幣,費用高昂。人們大量地消耗資源,大規模生產,大量地消費,又大量地產生著廢棄物。
  •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乾淨了嗎?
    由於小區內沒有24小時垃圾桶,網民@花貓先生「做飯不敢做,害怕廚餘垃圾沒地方處理;外賣不敢點,餐盒無處處理」,甚至連奶茶都不敢喝了,人硬是瘦了好幾斤。想減肥嗎?上海歡迎你。因為垃圾分類勸退外地人的上海,或許是時候可以考慮新的宣傳語了。
  • 首都科學講堂第643期《它到底是哪種垃圾?——垃圾分類、處理與...
    為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北京科學中心堅持「疫情不解除,科普不掉線」,積極開展疫情防控和應急科普,切實做好知識普及和引導科學防控等工作。本期首都科學講堂使用科學加APP、騰訊新聞客戶端、新浪科技客戶端、一直播APP等平臺開展直播,採用「直播+錄播」雙管齊下的新穎方式,讓公眾足不出戶,也能獲得最權威、最前沿的科普內容和資訊。
  • 幹垃圾和溼垃圾怎麼分類如何區分 生活乾濕垃圾分類圖片標識
    新華社發 徐駿 作  生活中幹垃圾和溼垃圾怎麼分類如何區分  生活垃圾乾濕分類  生活垃圾「乾濕分類」是將居民的一般生活垃圾分為溼垃圾(主要為廚餘垃圾、果皮等)和幹垃圾(其它垃圾)。  「乾濕分類」的由來  「乾濕分類」是針對我國居民生活垃圾中廚餘和果皮類垃圾比例較高,其水分含量高。不利於垃圾回收和最終處置的國情提出的一種簡單實用的垃圾分類方式。
  • 千萬別以為北京垃圾分類比上海簡單!一篇教你get垃圾分類全部要點
    這也再一次提醒我們,垃圾分類離我們真的不遠了! 不過,相比於上海,北京的垃圾分類沒有了把魔都人民逼瘋了的「乾濕垃圾」,而是分為了廚餘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和可回收物。北京與上海除了分類名稱不同外,投放、運輸、處理操作都是和上海一樣的。
  • 湛江:遂溪投放新型分類垃圾箱 垃圾分類你學會了嗎?
    去年「垃圾分類」是中國年度流行語,垃圾分類行動風靡一線城市的大街小巷,這段時間在遂溪大街上,不斷有新式「藍紅綠灰」分類垃圾箱被裝上,遂溪創建省級文明城市又一大實事。
  • 從垃圾分類準確率看「湖裡實力」
    臺海網1月7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導 近年來,湖裡區在廈門市垃圾分類工作3.0版中引領潮流,紮實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運、分類利用和分類處置,促進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為優化垃圾分類工作做出了諸多努力。
  • 垃圾分類|一袋垃圾的旅程
    「我『吃』了好幾節廢舊電池,這是有害的,填埋後會汙染土壤和地下水……」桶中的夥伴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講述著自己的經歷,雖然各自的經歷不盡相同,但是大家都在抱怨一件事,那就是沒有被分類處理。因為「肚子」裡裝了太多,並且各種垃圾沒有分類處理,我和夥伴們擠在一起產生了汙水和難聞的氣味,一些可回收的垃圾因為自己沒能發揮它們的利用價值而感到遺憾。
  • 垃圾分類,可不是為了餵豬!
    在垃圾分類工作的執行中,最讓人氣憤的事情,就是我們每天辛辛苦苦分類的垃圾,被一股腦地合併在一起拉走了......垃圾分類只是個開頭,後續還得看最終的垃圾回收和處理。當然,這種現象一定會慢慢改觀。 那麼,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這些分好類的垃圾,最終都會去哪兒呢?
  • 從人類行為學看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的效果如何能長效維持?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的瑪麗·哈德教授專門針對與我們開展合作的社區作為研究對象,從人類的可持續行為研究角度分析出12個關鍵要素。瑪麗教授覺得,我們已經抓住其中的絕大部分,這也是我們在推廣垃圾分類上比較成功的原因。」常年帶著保溫杯,幾乎不買瓶裝水的宋慧告訴記者。
  • 垃圾分類 | 女生必看的垃圾分類指南~
    垃圾分類 | 女生必看的垃圾分類指南~ 2021-01-05 23: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湖北2地喜提垃圾分類重點城市!速轉垃圾分類指南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15日發布了《生活垃圾分類標誌》標準,將於12月1日起正式實施。截至目前,我國2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已啟動垃圾分類。包括武漢、宜昌在內的46城喜提垃圾分類重點城市,你家開始垃圾分類了嗎?常見生活垃圾到底如何分類?
  • 記不住垃圾如何分類怎麼辦?來看看這個垃圾分類特色展吧
    記不住垃圾如何分類怎麼辦?想知道分好的垃圾都去了哪裡?奧運會獎牌竟然是用電子垃圾製成的,這事您知道嗎?為進一步提高市民的垃圾分類意識,一場名為「生活減法」的垃圾分類特色展正在北京科學中心進行,展覽預計將持續到3月初。真人版飛行棋遊戲——看誰跑得快。被隨手丟棄的瓶子、廢紙、小木棍經過改造變成了裝飾品。
  • 「下崗」的垃圾桶 ——新鄉縣垃圾分類處理帶來的啟示
    此前,在毛莊村黨員義工的宣講中,村民已經熟練掌握分類方法,其實最主要的就是將廚餘和生活垃圾乾濕分開,交由村裡統一再分揀處理。   全村426戶,大概一個小時左右,垃圾回收隊工作完成。他們把收集的垃圾拉到村外專門的場地,進行二次分揀。目前,垃圾分揀可分為30多個類別,比如舊衣服類、有毒有害類、廢舊木材類、金屬類、廢舊電器類、玻璃類等。
  • 垃圾分類從娃娃抓起 翁垟街道垃圾分類系列報導之二
    原來這是該校老師為孩子們特別開設的《把垃圾寶寶送回家》幼兒課程,讓孩子們在遊戲中學習垃圾分類知識。  「你拍一,我拍一,不要隨手扔垃圾。你拍二,我拍二,垃圾分成四大類。  你拍三,我拍三,可回收物利用上。你拍四,我拍四,有害廚餘要處理。  你拍五,我拍五,處理垃圾不含糊。你拍六,我拍六,分類習慣成自然。  你拍七,我拍七,分好垃圾笑嘻嘻。
  • ...處理體系、奧特曼「變身」垃圾箱…… 看小學生垃圾分類腦洞大開
    六年級學生汪子涵展示的一套智能垃圾分類處理體系,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垃圾分類投放後去了哪?她的這個小發明給了大家答案只要簡單幾步操作,「垃圾車」就能抓住「垃圾」扔進「垃圾站」,然後再通過感應器自動判斷「垃圾」的種類,轉運到對應的裝置中……這套智能垃圾分類處理體系是11歲的汪子涵花了個月時間,在老師指導下,和幾位同學一起完成的。
  • 創建「垃圾分類先行示範區」
    他說,「要全面的不斷提升人民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實際上垃圾簡單分類工作就事關我們百姓的日常生活,我們的生活環境,同時也事關如何節約資源,如何循環重複利用資源,可以說恰恰就是我們這個社會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麼我們福田其實在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出臺之前,就已經開始了試點垃圾分類工作,到今天條例已經實施了一個月,正式執法也有半個月了,那福田的垃圾分類工作做得怎麼樣呢?來請看大屏幕。
  • 日本垃圾分類好在哪?可以讀讀這份報告
    而除了專業和科學,如何把專業的語言轉換成通俗易懂的公開信息,並清晰地傳達給公眾,也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工作。這也是我們製作《垃圾分類的全球經驗和上海實踐》這本書時,希望達到的一個目標。比如,裡面有東京所有垃圾處理設施的分布、類型、功能和整個系統的運作流程;也公開了每年處理垃圾的收入和支出,以及處理每噸垃圾和每噸糞便要花多少錢;當然也少不了技術細節,比如垃圾分類不當如何導致焚燒爐發生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