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類行為學看垃圾分類

2021-01-12 金臺資訊

「垃圾分類的效果如何能長效維持?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的瑪麗·哈德教授專門針對與我們開展合作的社區作為研究對象,從人類的可持續行為研究角度分析出12個關鍵要素。瑪麗教授覺得,我們已經抓住其中的絕大部分,這也是我們在推廣垃圾分類上比較成功的原因。」常年帶著保溫杯,幾乎不買瓶裝水的宋慧告訴記者。

宋慧是上海靜安區愛芬環保科技諮詢服務中心的總幹事,這家民非組織已經創辦近10年,目前,上海市的各級政府通過購買其服務,已在300多個社區推進垃圾分類,覆蓋超18萬戶居民,收穫較好的效果,「根據復旦大學的調查(以40個小區為樣本),我們介入的大部分社區能夠分出廚餘(溼)垃圾的比率達到70%以上,這個數據超過了倫敦。」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因素決定一個人亂不亂丟垃圾?又有哪些因素讓人們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宋慧向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介紹了他們的實踐經驗。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武威、張丹

去年12月10日,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召開的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上,我國宣布包括上海、廣州在內的46個重點城市已基本建成了生活垃圾分類系統。垃圾分類的「廣東標準」也應運而生,最新頒布的《廣東省城鄉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規定:未按分類規定投放生活垃圾,情節嚴重的,將對個人處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罰款。垃圾分類又一次成為全民熱點話題,如今法制已經建立,而垃圾分類背後的人類行為學動因,同樣值得一探。

行為持續6個月方能成習慣

宋慧告訴記者,專家研究發現,如果一個人的行為能持續6個月,就會養成一個習慣,並且這個習慣不會輕易改變,「要養成垃圾分類這個習慣,從我們這些年的實踐來看,志願者很重要。此外,客觀上垃圾廂房幹不乾淨、垃圾廂房旁邊是否有洗手池等細節也都很關鍵。我們觀察過,如果垃圾廂房旁邊髒亂差、味道大,人們是不會願意接近垃圾廂房的,大家漸漸就會把垃圾『飛』過去,最後環境越來越差……」宋慧介紹,垃圾分類是最需要持之以恆的事,養成這一「新時尚」,背後有12個行為改變要素,「這12個要素是瑪麗教授通過研究社區後提出來的。分別是1、知識:讓居民清楚了解到垃圾分類是嚴肅的事情;2、角色:確認每個人都清楚他們各自的職責;3、社會共識:讓居民感到這是件有意義的事;4、對能力的信任:相信你的社區可以成功,參與者具備相應的能力;5、對結果的信任:社區的居民相信他們的行動會帶來不同;6、技能:具體的一些手段、比如依靠志願者的力量;7、情感:關注居民的正面或負面的情感;8、設施和資源:乾淨的垃圾廂房、洗手池、給居民發廚餘垃圾桶;9、提醒與注意力:好的宣傳手段和清晰的標識等;10、動機:居民需要進一步的推動力和激勵手段;11、行為規劃:幫助居民制定可行的分類計劃;12、習慣培養:制定一些有利於培養居民習慣的計劃。」

而在實踐中,還有一些因素是阻礙人們去踐行垃圾分類的,宋慧所在的團隊也在積極做改進。比如上海要求大家丟廚餘垃圾的時候是要除去垃圾袋的,但這樣很多人就會弄髒手,所以他們就會在垃圾箱旁建一個水槽給居民洗手,到了冬天,還要為居民準備熱水洗手。「我們要在實踐中發現總結一些阻礙人們去踐行垃圾分類的因素,這樣才能保證垃圾分類的持續。」宋慧說。

從小區內動員「積極分子」

早在2011年,宋慧便和他的夥伴們一起,以環保公益小組的形式探索在小區裡宣傳讓居民進行垃圾分類。他們進入社區之後,首先對社區開展垃圾分類的情況進行調研,包括該小區內的硬體設施、垃圾的產量,以及居民對垃圾分類的認識程度等,同時也要了解各個利益相關方的態度,包括社區內以及社區外的政府相關職能部門,還有運輸垃圾的企業等。

「我們的經驗是,只有各方的力量共同去推動,才能將垃圾分類這件事做好,只靠一個社會組織,或者一個小區的物業,或是政府某個單一的相關職能部門去推動都是很難的。居民永遠是垃圾分類的主體。」宋慧說,每次他們的調研問卷最後都是同一個問題——您願不願意成為社區垃圾分類的志願者?

「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找到了一些熱心垃圾分類的志願者,我們的理念是,一定要把小區內部的力量動員起來,這些住在小區裡的志願者最合適不過,如今垃圾分類強調黨建引領,越來越多的社區黨員也成為我們的志願者。」宋慧說,在上海每個小區都「臥虎藏龍」,就算是一個只有100多戶的小區,裡面都有可能有影響力很大的人來支持垃圾分類。

宋慧最開始做垃圾分類的一個小區裡,住著一個上海滑稽戲的元老級藝術家,經過溝通了解,他就非常支持垃圾分類。「像這位老藝術家,只要是他認可的事情,他就非常願意投入,那年中秋,他自編、自創、自演了一場垃圾分類的戲劇,親自給小區居民演了一場,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至今這個小區的垃圾分類也都做得非常好。」

宋慧告訴記者,他們在2011年做的第一個小區,是此前招募了一些當地街道的本地誌願者,一起進入小區早晚做垃圾分類的指導,在幾個月之後,居民已經養成了習慣,他們就慢慢退了出來,至今這個小區仍保持很好的分類習慣。

而當做第二個小區時,則是真正將小區內的「積極分子」動員起來了,包括業委會代表、黨支部的黨員,熱心垃圾分類的志願者,將這些人組織起來做培訓,一起推動小區垃圾分類。

「志願者是一個關鍵因素,他們會站在垃圾投放點邊上指導人們如何進行垃圾分類,也會上門進行宣傳,習慣的養成需要持之以恆。」而宋慧表示,如果發現人們垃圾分類錯了,志願者也要講究「戰略戰術」,「我們不能魯莽地批評,更不能當著他們的面替其重新分類,而是應當以鼓勵為主,有禮貌地告訴他們該怎麼分,下回投放時不要投錯。」

總結出「三期十步法」經驗

長期在社區推廣垃圾分類工作,愛芬環保也總結出一套垃圾分類的「三期十步法」,作為經驗推廣到其他社區。

「這三個『期』很長,『導入期』是3個月左右,『執行期』是2~3個月, 『維持期』則是一個更長期的過程。」宋慧介紹,「導入期」包括社區調研、工作小組、硬體設施、宣傳動員、人員培訓等五個步驟,而「執行期」則包括了正式啟動、值班督促、社區激勵三個步驟,「持續期」則包括了總結評估、制度建設。

「具體執行起來,如果某個環節做得不充分,都有可能導致最終的效果不佳。」宋慧說,「我們公益組織會滲入到社區半年左右,之後垃圾分類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後期制度建設的結果。」

宋慧舉例,上海某小區從2012年開始垃圾分類,至今還有志願者每天巡查垃圾分類的情況。在他們撤出之後,業委會接過了「大旗」,把垃圾分類的要求寫進了小區物業管理要求中,每當有新住戶搬進來時就會告知他們小區垃圾分類的現實情況和要求,所以,小區的垃圾分類參與率依然保持在很高的水準,「上海、廣州都是流動人口非常多的城市,小區住戶的流動性大,所以這也是我們要關注的。」 宋慧說。

宋慧認為,真正做好垃圾分類仍需要一定的時間,「垃圾分類的工作未來都會變成一個精細化的管理。垃圾分類處理,不僅僅是一個環保問題,也是一個城市管理問題,同時還涉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宋慧說。

記者手記:

面對面宣傳最有效

要讓居民成為分類主體

垃圾分類是「新時尚」,同樣是新習慣。而要讓原本沒有分類習慣的社區居民養成這一習慣,既需要法律的保障,更需要居民的認同,在採訪中,記者意識到這需要更多的面對面宣傳。上海包運大廈是上海市的知名垃圾分類優秀小區,其中有不少經驗值得我們思考。

包運大廈高25層,每層10戶,過去10戶人家共有一個樓層裡的垃圾桶,2016年10月,經過多次實地考察和訪談,愛芬環保提出小區有效推進垃圾分類的前提是先進行高層撤桶。為了推動居民達成這一共識,小區不斷進行動員,有序開展撤桶工作和垃圾分類信息宣傳。小區內還特地設置了黑板報,愛芬環保還召開社區培訓會,組織大家參觀垃圾分類後端處理廠,志願者團隊更是挨家挨戶宣傳,為居民耐心地講解撤桶的好處及垃圾分類的要求。

經過5個多月的前期準備,該小區於2017年3月正式啟動垃圾分類。但啟動後仍然有各種難題,比如居民很難適應垃圾除袋投放;租戶比例高,30%~40%的人是租戶,因為上下班時間偏早或偏晚,志願者很難宣傳到位;仍有少數居民不願意撤桶,有些人直接丟到小區外的公共垃圾桶等。

面對這些困境,該小區做了三大塊的工作。

第一是確立共識。小區通過黑板報、微信群等途徑及時與居民溝通,通報小區的各事項,讓居民在對具體事件的討論中達成共識。

第二是營造氛圍。該小區堅持發揮榜樣帶動作用,樹立3戶居民作為典型,在小區微信群裡分享好人好事,給予居民和志願者精神激勵。志願者對於垃圾分類做得好的居民會給予口頭上的表揚和感謝;而對於未養成分類習慣的居民則給予熱情的指導。這樣,垃圾分類就會漸漸在社區內形成氛圍。

第三是調動情感。該小區每年組織召開年終總結會,正面宣傳先進個人和志願者的奉獻。

如今,包運大廈的垃圾分類參與率已經達到95%。隨著垃圾分類工作的不斷推進,小區內部的人際關係和人情氛圍都發生了很好的轉變。

垃圾分類是一項尤其需要持之以恆推進的工作,而做好這件事,一定要發動居民成為主體。(全媒體記者 武威、張丹)

相關焦點

  • 從人類行為學看垃圾分類:持續半年方能成習慣
    廣州某小區的垃圾分類區域「垃圾分類的效果如何能長效維持?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的瑪麗·哈德教授專門針對與我們開展合作的社區作為研究對象,從人類的可持續行為研究角度分析出12個關鍵要素。瑪麗教授覺得,我們已經抓住其中的絕大部分,這也是我們在推廣垃圾分類上比較成功的原因。」常年帶著保溫杯,幾乎不買瓶裝水的宋慧告訴記者。
  • 「樂學」垃圾分類知識
    5月7日上午,一場別開生面的垃圾分類知識競賽在東城區龍潭街道展開。由轄區單位和居民組成的4支代表隊同臺競技,以知識問答和趣味遊戲的形式,「樂學」垃圾分類知識,爭當垃圾分類達人。「廚房產生的垃圾都是廚餘垃圾嗎?」「顧客使用過的紙巾是廚餘垃圾嗎?」「垃圾分類的主體責任人是誰?」
  • 玩中學,學中玩,富陽後周社區有個垃圾分類體驗館
    通訊員 蔣平凡 魯麗琴記者 駱炳浩「小朋友,你們在家有沒有做到垃圾分類?」「你們知道用過的餐巾紙應該放入哪類垃圾桶嗎?」……近日,富陽跟我學幼兒園的15名大班小朋友,在老師的帶領下,走進富春街道後周社區新開設的「垃圾分類體驗館」,在趣味互動中豐富垃圾分類知識。
  • ...處理體系、奧特曼「變身」垃圾箱…… 看小學生垃圾分類腦洞大開
    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實現「教育一個孩子、影響一個家庭、帶動一個社區」,是促進形成生活垃圾分類良好習慣的重要舉措。如何讓「小手」動起來,主動拉住「大手」?9月25日,在重慶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推進會上,參會人員走進渝北區龍山小學了解學校開展垃圾分類的情況。
  • 大型商貿體垃圾分類難?看曲江新區如何助力商貿體開展垃圾分類
    責任到店,把控分類源頭芙蓉新天地根據營業地點、樓層分布等情況,設置不同類型的垃圾投放桶點。例如,餐飲場所設有餐廚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商場超市、化妝品區另設有害垃圾桶,並由專人負責看管;其他類型的區域合理設置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桶。這樣做既便於大眾投放,也有利於商場管理,使得商貿體垃圾分類更貼合其行業特點,實現從源頭進行垃圾分類。
  • 群英街道舉辦垃圾分類微課堂 垃圾分類知識走進西道口歌堯幼兒園
    為了樹立垃圾分類、人人有責的環保理念,群英街道積極開展「大手拉小手,垃圾分類進校園」微課堂活動,普及垃圾分類知識。11月24日,群英街道垃圾分類宣講員走進轄區歌堯幼兒園開展垃圾分類主題活動。活動中,宣講員為小朋友們講解了垃圾分類的種類,並教會孩子們認識可回收物、廚餘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的圖標,通過顏色來區分各種垃圾桶。大家知道垃圾可以分為哪四類?」「如果垃圾不分類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帶著疑問,宣講員帶領小朋友們通過觀看形象生動的PPT了解了亂扔垃圾的危害和垃圾分類的好處。
  • 記不住垃圾如何分類怎麼辦?來看看這個垃圾分類特色展吧
    記不住垃圾如何分類怎麼辦?想知道分好的垃圾都去了哪裡?奧運會獎牌竟然是用電子垃圾製成的,這事您知道嗎?為進一步提高市民的垃圾分類意識,一場名為「生活減法」的垃圾分類特色展正在北京科學中心進行,展覽預計將持續到3月初。真人版飛行棋遊戲——看誰跑得快。被隨手丟棄的瓶子、廢紙、小木棍經過改造變成了裝飾品。
  • 垃圾分類試點城市垃圾分類有所推進 但多數城市廚餘垃圾尚待有效分類
    中國日報1月15日電 1月13日,第十三期環境茶座「指尖環保助力垃圾分類」成功舉辦。中國環境記協、公眾環境研究中心和萬科公益基金會聯合發布了社區垃圾分類通用模式和關於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的建議,並對「指尖上的環保」公益活動做了年度總結。
  • 垃圾分類的背後原因觸目驚心,你敢看嗎?附全球前沿垃圾分類和處理方法
    但是仔細一想垃圾分類早已是大勢所趨為什麼這麼著急進行垃圾分類?如果他們會說話,是否也會像災荒時期的人類一樣,一傳十、十傳百的相互傳告:「這裡有食物啊!這裡是人類放食物的地方!」默默做了三十年的世界垃圾回收廠,其他國家都無法分類的垃圾,國人只能直接上手人工分類
  • 公交車上配分類垃圾袋,簡簡單單學會垃圾分類
    半島記者 馬正拓公交車上每天人員流動性大,飲料瓶、餐巾紙、零食袋等生活垃圾較多,但並不是所有的乘客都知道如何正確進行垃圾分類。為了讓更多乘客簡單掌握垃圾分類知識,交運溫馨巴士安達分公司在多條公交線上放置了4個分類垃圾袋,還張貼了垃圾分類宣傳畫,力爭讓乘客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
  • 湖北2地喜提垃圾分類重點城市!速轉垃圾分類指南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15日發布了《生活垃圾分類標誌》標準,將於12月1日起正式實施。截至目前,我國2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已啟動垃圾分類。包括武漢、宜昌在內的46城喜提垃圾分類重點城市,你家開始垃圾分類了嗎?常見生活垃圾到底如何分類?
  • 孩子:學什麼垃圾分類,沒有用!我:你說得對!不過……
    有天,我帶早姐在去幼兒園的路上,她向我抱怨在幼兒園的活動總是在教垃圾分類的知識。一開始我有點吃驚,因為早姐是曾經痴迷垃圾分類的,怎麼突然開始抱怨了?緊接著我就想批評她,什麼「三分鐘熱度」啦,什麼「要聽老師的話啦」,可是剛開口,我又把到嘴邊的話咽了回去。
  • 北京嚴查垃圾分類混裝混運違法行為 總結現存主要問題
    今天上午9時許,市城管執法局執法隊走進豐臺大成路翠微大廈,對大廈內超市、餐飲企業的垃圾分類情況進行執法檢查。此前,城管執法部門曾發現該商場餐飲企業及超市存在垃圾混裝混放等情況,責令其整改,今日就是對此前檢查的問題進行複查。
  • 強制垃圾分類來了!姐姐,您了介是嘛垃圾?
    去年大家的朋友圈都有被「垃圾分類」的話題刷過屏當時很多上海朋友說他們從小到大都沒有受過這種直面心靈的「打擊和委屈」因為他們每天都要經受多次來自垃圾分類管理阿姨的靈魂拷問「你是什麼垃圾
  • 「豬大骨屬於什麼垃圾」?你想知道的垃圾分類知識,家門口就能學到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華煒 通訊員 王志立 王建新 垃圾分類是當下最受關注的社會話題,不少人見面都會互相拷問這個那個「是什麼垃圾」。那麼,究竟應該如何進行垃圾分類呢?別急,你想知道的所有垃圾分類的知識,家門口就可以學到了。
  • 亂放是垃圾,分類是資源,做好垃圾分類,共建綠色家園
    為深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工作,提高市民垃圾分類的自覺性和準確率,讓「綠色、低碳、環保」的理念深入人心,近日,豐縣城管局環衛處組織生活垃圾分類引導宣傳員,在東方春城小區舉行廢品兌換活動,為市民發放生活垃圾分類手冊,宣傳講解生活垃圾分類的相關內容
  • 你被「強制」垃圾分類了嗎?
    首先,拋開「垃圾是否被正確處理,垃圾分類到底有什麼用」這個話題,先來看一組圖吧。如果沒有被分類,而是被隨意丟棄,垃圾可能去了哪裡?仔細看,你會發現這些都是塑料垃圾。克裡斯・喬登(Chris Jordan)從海洋撿拾了大量的垃圾,在海灘上將它們拼成了藝術畫。
  • 垃圾分類後的流浪貓將無法生存?其實人類投餵才是主要食物來源
    最近沸沸揚揚大家都很關注的一個話題就是垃圾分類,大家都知道的,垃圾分類是一個大趨勢,雖然現在很多人都在為區別這些那些是什麼種類的垃圾而頭疼,但是在明確了垃圾分類後,我們對大自然的傷害自然而然會減少許多,這體現在方方面面。但是有些鏟屎官就有些擔心了,那麼現在城市的垃圾都分類了,城市裡的流浪貓該怎麼樣生存呢?
  • 【垃圾分類】青島垃圾分類標準有哪些,看完這裡全知道
    ▌青島採用兩個「四分法」 青島城市生活垃圾的分類方式採用兩個「四分法」 ✪居民和單位產生的大件垃圾和裝修垃圾應放置在大件垃圾臨時堆放點,實行單獨的收集和處理。 ▌分類規範 ㈠可回收物 可回收物為適宜循環利用的廢棄物,主要包括廢紙類、廢塑料類、廢金屬類、廢玻璃類和廢織物五大類。
  • 垃圾分類 | 女生必看的垃圾分類指南~
    垃圾分類 | 女生必看的垃圾分類指南~ 2021-01-05 23: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