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言第二章:
「我兒,你若領受我的言語,存記我的命令,側耳聽智慧,專心求聰明。
呼求明哲,揚聲求聰明,尋找他如尋找銀子,搜求他如搜求隱藏的珍寶,你就明白敬畏耶和華,得以認識神。
因為耶和華賜人智慧,知識和聰明,都由他口而出。
他給正直人存留真智慧,給行為純正的人作盾牌。
為要保守公平人的路,護庇虔敬人的道。
你也必明白仁義,公平,正直,一切的善道。
智慧必入你心,你的靈要以知識為美。
謀略必護衛你。聰明必保守你。」
在《聖經》箴言第二章開頭,一位父親親切地教導兒子說,「兒啊,你要像尋找銀子、搜求珍寶一樣的尋求聰明與智慧」。
這位父親勸導兒子所尋求的智慧是什麼樣的智慧呢?
這種智慧不僅僅是讓這位兒子可以更快地學習知識和技能,也不僅僅是讓這位兒子可以更聰明的做人更幹練的處事;
而是擁有了這種智慧,就一定明白何為仁義、公平、正直以及一切的善道;
擁有了這種智慧,就一定會有一個以知識為美的靈與之相伴;
擁有了這種智慧,就一定有做人處事的謀略,在紛亂複雜的世界中保自己和平安順;
擁有了這種智慧,就一定會有認識、探究這個世界的聰明與能力;
這是一種可以讓你躲避邪惡與災禍,可以讓你擁有公平、正直、仁義與善良,可以聰明、美好、平安、順暢行走於世的智慧。
所以,在後續的章節中,作者不斷的細化智慧的作用,比如:智慧可以讓你躲避淫婦;智慧可以讓你勤奮務實;智慧可以讓你避免驕傲;智慧可以讓你口中不出浮躁的話語等等……
但這樣的智慧怎麼才能尋到呢?
這位父親繼續對兒子說,如果你真正地專心尋求智慧,你就可以認識神,你就會敬畏耶和華。
原來在如探尋珍寶一樣探尋智慧的路上,我們會遇到神,在如探尋珍寶一樣探尋智慧的過程中我們就懂得了敬畏神。
父親給出了緣由,告訴兒子說,因為智慧、聰明都是耶和華所賜。
(在你讀到這句話之前,你認為智慧和聰明來自哪裡?來自父母嗎?如果父母能決定孩子智慧聰明與否,那世上就沒有不聰明不智慧的人了,因為每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智慧;我們也都知道聰明不是自己努力得來的,我們會說聰明是天生的,天生的是誰生的呢?今天我告訴你是耶和華所賜的,所以你要因聰明而感恩,不要因聰明而驕傲)。
為什麼這位父親告訴兒子要像探尋珍寶一樣探尋智慧,又告訴兒子最終獲得智慧的方法是認識耶和華,信靠敬畏耶和華呢?
因為人自己盡可以努力尋求,但有時並不能分辨出何為真智慧,《聖經》箴言第九章描繪了智慧和愚昧的區別,我們來讀一讀,看最終我們是走向智慧,還是進入愚昧。
箴言第九章:
「智慧建造房屋,鑿成七根柱子,宰殺牲畜,調和旨酒,設擺筵席。
打發使女出去,自己在城中至高處呼叫,
說,誰是愚蒙人,可以轉到這裡來。
又對那無知的人說,你們來,吃我的餅,喝我調和的酒。
你們愚蒙人,要捨棄愚蒙,就得存活。並要走光明的道……
愚昧的婦人喧嚷。她是愚蒙,一無所知。
她坐在自己的家門口,坐在城中高處的座位上,呼叫過路的,就是直行其道的人,
說,誰是愚蒙人,可以轉到這裡來。
又對那無知的人說,偷來的水是甜的,暗吃的餅是好的。
人卻不知有陰魂在她那裡。她的客在陰間的深處。」
在以上的描述中,智慧和愚昧都在向人們呼叫。
智慧先是蓋好房屋,準備好美酒佳餚,然後出去呼叫,讓人享用這一切的同時,給人們講解正直的道理,告訴人要行走在光明之處;
愚昧也在呼叫,但他既不給人準備住的,也不為人提供吃喝,而是告訴人怎樣暗中取利,怎樣巧取豪奪。
智慧和愚昧這樣同時向你呼叫招手,你會去哪一邊呢?
一邊是美酒佳餚漂亮的房屋,一邊是一無所有,你選哪一邊?我們是不是以為大家都會選美酒佳餚漂亮房屋?
不,我相信,大部分人會選愚昧,因為智慧雖然給你準備了舒適的住房、美味和甘霖,但接下來會給你講你不愛聽的道理,要求你遵守你不喜歡的原則,那時候你會覺得寬敞的房屋限制了你的自由,美酒佳餚奪走了你的任性,你會覺得很不舒服很不爽。
而愚昧雖然什麼都不提供,但他授之於漁呀,你一定會覺得愚昧是真的對你好,古人都說了「授之於魚不如授之於漁」至於他教的暗中取利,巧取豪奪,你認為那是智慧呀,那是生存技能啊(這裡可以思考為什麼那麼多年輕人被騙進傳銷組織?那麼多高智商的年輕人被拉進騙子集團?一些公司首腦捲款潛逃,一些心念發財之人上當受騙……)。
所以,人有時並不能分辨出何為真正的智慧,何為真實的愚昧,正因此,我們會看到一些在人眼中很聰明的人,走向了毀滅,很智慧的人跌進了深淵,而《聖經》告訴我們智慧是讓你擁有公平、正直、仁義與善良的品格,讓你擁有美好、平安、順暢行走於世的能力,如箴言中所說,謀略是用來護衛你的,聰明是用來保守你的,而不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讓我們盡心盡性的尋求,尋求那比珍寶還貴重的智慧,認識耶和華,敬畏耶和華,擁有正直公平,得享平安喜樂,得見和平美好,那是真正智慧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