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糖媽 原創【未經作者允許請勿抄襲,否則視為侵權投訴!歡迎大家關注訂閱、留言與分享】
昨兒去了一趟朋友家玩,無意間聊到了一些育兒話題,朋友瀟瀟說,我家寶寶都快九個月了,到現在還不會爬但會坐,也沒有長牙的跡象。感覺似乎每個發育點都比同齡人慢一些。加上婆婆可著急了,說周圍的小朋友發育都比我家寶寶好,就囔囔著說孩子發育慢,要帶去醫院檢查檢查身體,搞到瀟瀟很是鬧心。
長牙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大事」,有的寶寶牙齒萌出早、有的寶寶則偏晚。但只要在個體差異的範圍內,都是正常的。那麼寶寶都是幾個月開始出牙的呢,寶寶出牙時,都會有哪些反應呢?
一. 寶寶出牙的時間和規律
6~7個月的寶寶,會先長下頜中切牙(2顆),再長上頜中切牙(2顆)。
7~9個月寶寶,會先長下頜側切牙(2顆),再長上頜側切牙(2顆)。
12~14個月寶寶,會先長下頜第一乳磨牙(2顆),再長上頜第一乳磨牙(2顆)。
16~18個月寶寶,會先長下頜犬齒(2顆),再長上頜犬齒(2顆)。
20個月~2歲寶寶,會先長下頜第二乳磨牙(2顆),再長上頜第二乳磨牙(2顆)。
通常,寶寶的出牙月齡大概在5~8個月左右,也有的可以早到4個月或推遲到10個月,但媽媽不用擔心,只要寶寶在1歲以內長出第一顆乳牙,2歲半以內乳牙長齊都是正常的。
因為影響寶寶出牙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體質、營養、遺傳、性別、內分泌、及其它因素等,因人而異。女孩比男孩的牙齒總是萌出得更早,營養好的寶寶也比營養差的寶寶牙齒萌出早。注意:若寶寶13個月還沒長牙,才算是出牙延遲,媽媽就要帶寶寶去醫院檢查一下了。
二. 寶寶出牙時,都會有哪些反應
處於出牙期的寶寶,常常會有啃咬東西的習慣。表現為脾氣暴躁、愛哭鬧、常常在夜裡醒來、淌口水、臉頰發紅、出疹子、輕微地發熱、咀嚼任何他能抓到的東西。
媽媽不妨平時準備些磨牙餅乾、牙膠或咬咬樂等磨牙工具,讓寶寶在啃咬的同時按摩牙床,鍛鍊寶寶的咀嚼能力,並且促進口腔內血液循環,以便加快牙齒發育和萌出。
三. 寶寶出牙了要吃什麼食物好?
出牙期的寶寶飲食需清淡,並為寶寶補鈣,滿足其長牙和身體生長發育的鈣質需求,有助於孩子牙齒健康發育。
當寶寶在4~8個月時,會逐漸長出兩顆牙齒,這個時期媽媽可以嘗試從液體食物過度到糊狀的輔食,比如米糊、馬鈴薯泥、南瓜泥、番薯泥、蔬菜泥、蛋黃泥、豬肝泥、肉泥、麥片粥等等。
到了在8~12個月時,會比之前長出更多牙齒,這時寶寶所需的營養也越來越多了。媽媽可以準備比如肉泥、肉末、青菜粥、西紅柿、豆腐等。
9~13個月時,寶寶的腸胃消化功能已經日漸成熟,可以適應固態食物的硬度。比如蒸蛋、軟軟的蒸蛋糕、或是磨爛的蔬菜。長到1歲半的時候,可以吃些有點嚼頭的東西,比如軟飯啊、麵條、麵包、蔬菜、肉片、米粥等。
小結:寶寶發育到一個年齡段,就會用自己的行為動作暗示媽媽們,我要長牙了!所以媽媽平時一定要多多留意。另外,還要注重給寶寶補充維生素D,經常帶寶寶帶戶外曬曬太陽。如果寶寶1歲後還未長牙,就要到醫院檢查,看寶寶是否存在佝僂病等情況,以便及早治療。
各位寶媽,你家寶寶現在長牙了嗎?
-END-
糖媽原創文章,未經允許請勿抄襲。(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