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最痛恨的航母之一,一生只露面兩次,「赤城」號飲恨中途島

2021-01-08 三分亮劍

航空母艦以其強大的火力和遠洋戰略價值,成為現代最重要的軍事戰略武器之一。二戰時期航母就成為各國海上最強大的軍事力量,日本作為一個島國看到其中的戰略價值,曾一度超越美國擁有25艘航空母艦。在太平洋幾次戰役航母都是其中成為主角,一戰成名。由戰列艦改建的日本「赤城」號航空母艦在轟炸珍珠港事件中出色表現,使它成功擠進二戰時期最強航母前三名,一度成為美軍最痛恨的日本航母。

獨特的艦體結構

「赤城」號滿載排水量42541噸,艦長260.67米,飛行甲板長249.17米,艦寬31.32米,飛行甲板寬30.5米。外觀十分顯眼,甲板上有一個超大紅團,方便飛機起落定位,在後期的實戰中發現很容易被敵軍圍攻。最獨特的是採用三段式飛行甲板,呈階梯狀交錯,上段兩用甲板方便艦載機起飛、降落,同時用於艦載機的回收。中段供小型的戰鬥機起飛;下段則更方便較大的魚雷機和轟炸機起飛。中、下段甲板分別與艦體中部的上、下雙層機庫相接,使飛機可以從機庫直接起飛,採用案平甲板和橫臥彎曲式煙囪,消除煙囪排煙對飛機起飛的影響。這種設計充分利用空間,目的是最大限度搭乘飛機。

但事實上「赤城」號的常用搭載機只有48架,遠少於同期的美國航母。這源於「赤城」號中段甲板位置不僅設置大型羅經艦橋橫跨兩舷,還在兩側安裝兩座雙聯200毫米炮,不僅上層機庫前端被封閉,中段甲板也無法供起飛飛機。這實在是相互矛盾的設計,後期現代化改進中被取消改為全通式甲板設計,用立柱支撐,常備艦載機也增加到66艘。

武器裝備

航母的武器配備主要有兩部分構成,艦載機和艦載炮,「赤城」號的艦載機隊伍主要由「零式」,「九九」和「九七」構成。三者都是二戰時期出名的日式戰機,這種強力的隊伍幫助「赤城」號在轟戰珍珠港事件中建立卓越的功勳。尤其是「零式」代表當時日本戰機製造的巔峰水平,以其強大的攻擊力和靈活機動的操作,稱霸早期的太平洋空域。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加入戰局,越來越多性能更加優越的戰機湧現出來如P-38,F6F等,「零式」逐漸失去往昔的霸主地位。

其次「赤城」號的竣工時共安裝10門3式200毫米主炮,包括2座雙聯裝、6座單裝十年式200毫米L/50炮。分別置於中段飛行甲板前端和艦尾兩舷每側3個的炮廓內,這也是20世紀初期常見的軍艦側炮安裝方式。實戰中發現「赤城」號防空火力較弱,在之後改裝時撤除中段飛行甲板前端2座雙聯炮塔,保留後部安裝在6座單裝十年式200毫米L/50炮,增加新型的127毫米高射炮。著重加強空中防禦,不過從之後中途島戰役的表現可以看出,效果並不明顯。

動力系統

「赤城」號共安裝18座座艦本式重油鍋爐,其中11座專燒鍋爐,8座混燒鍋爐,8臺技本式蒸汽輪機,總功率能達到133000馬力。採用四軸推進,最大航速30.2節,續航力8200海裡/16節,對比同是戰列艦改裝的「加賀」號馬力更強。「赤城」號從初次參與轟炸珍珠港時間,到二次參見中途島戰役由於決策錯誤被擊沉。出徵時一直作為日本海軍的第一艦隊,在珍珠島取得不錯的戰績,雖然生命短暫,但依舊成為美國最痛恨的敵人之一。

歷經風波的早期設計

「赤城」號建造過程中也幾經波折,「赤城」號最早只是日本海軍「八八艦隊計劃」建造天城級戰列巡洋艦的其中之一。建造過程中一度停工,籤署《華盛頓條約》被限制,項目重啟後就直接在原來的基礎上改建航空母艦。這也是當時各國的普遍做法,如美國「列剋星敦」,英國「勇敢」都是如此。藤本喜久雄中佐負責改造任務,過程參考參考正在進行二次改裝的英國海軍「暴怒」號航母。

航母建造問題

二戰時期日本擁有25艘航母,美國更達到驚人的上百艘。而當今社會科技如此發達,航母的數量反倒下降,全球範圍內只有22艘現役航母,總數還比二戰時候的日本。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一、現代航母建造技術複雜,一般的國家都沒有足夠的技術支持。截至目前也只有少數國家可以掌握利用將核動力應用到航母上問題,從美國「企業」號首次採用核動力,到如今已成為現代航母建造的標準,只這一項攔住大多數國家。

二、現代艦載機製造難度高,五代艦載機,不僅擁有超高的機動性,而且對隱身能力要求更高,相關技術問題一直困擾各國,而且對於該航母起降的要求更高,二戰時期的大多數航母都不能滿足。而二戰時採用的螺旋槳艦載機材質簡單,飛機輕,速度慢,就算是小一點的軍艦也可以起飛。

三、現代航母的製造維護費用極高,艦載機方面以美國F-35舉例,單架出售價格超過1.5億美元,一艘航母艦載機數量至少在20架以上。印度航母至今還未完成停在內港,可以說全世界百分之七十的國家一年的軍費都不一定能夠造一艘航母。後期維護費用更是驚人,法國現役「戴高樂」舉例每次的維護成本近百億美元,在當今世界無論哪個國家的航母都是舉國之力建造起來的的。

現代發展

二戰之後日本軍隊數量被嚴格限制,作為曾經的航母大國,日本海軍自衛隊只能駕駛戰列艦巡視海域。二戰時強大的日本軍工,戰後失去作用很多轉向民用製造方向,比如三菱在二戰時期建造大批的軍艦,大炮到如今在家用電器,運輸領域都取得不錯的成績。這也啟示我們科技不只是服務於戰爭,而是應該朝著更好方向發展,讓人類生活變得更加美好和便捷。

#航母#

相關焦點

  • 中途島之戰美軍出動3艘航母,為何只有「約克城」號被擊沉?
    3月7日,日軍艦隊抵達Salamaua-Lae,於是美軍航母決定朝該海域出擊。3月10日,「列剋星敦」號和「約克城」號的飛機先後起飛,共104架戰機對日軍艦隻發起了攻擊,只有一架SBD俯衝轟炸機被擊落,其餘103架飛機安全返回。此次攻擊中,雖然美軍的航母艦載機並沒有熟練掌握攻擊技巧,對日軍造成的破壞也不大,但是近乎完美的生存率還是給了美軍極大的鼓舞。
  • 中途島的另類大明星,美軍二戰最牛的王牌功勳艦「企業」號航母
    深度摘要:對於資深軍迷來說,在最近熱映的戰爭大片《決戰中途島》裡,最關注的「明星」肯定是——美軍二戰最牛的王牌功勳艦「企業」號航母。在《決戰中途島》正劇一開始,就是一艘正在破浪航行的航母,巨大的航母艦首劈開海浪迎面駛來,極具視覺衝擊,接著鏡頭就從航母甲板上掃過,這艘航母就是「企業」號。在中途島海戰中,日軍4艘航母,美軍3艘航母,總共7艘航母參戰,在《決戰中途島》中基本上出鏡的都是「企業」號航母,其他幾艘航母都是一晃而過,所以還有人在質疑,為什麼只提「企業」號?
  • 歷史的記憶-中途島號航母
    中途島號航空母艦博物館就位於此地的海軍棧橋。對於很多人來說,中途島海戰都有耳聞,但事實上中途島號航母,並未參與。因為在它建成並投入服役時,日本投降,二戰已經結束了。但即便如此,這艘航母依然成為美軍航母的一個重要標誌。因為它是中途島這個級別航母的首艦。而且在它的服役期間,創造了眾多的第一。
  • 中途島海戰美軍能贏,不僅僅是運氣好,而且還有這些隱藏的優勢
    而關於中途島這部電影去年拍攝成了電影《決戰中途島》,這對於軍迷來說絕對是一場盛大的知識和視覺的盛宴。而這中途島海戰作為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美軍是如何打贏的呢?這場戰役之所以被稱為轉折點是因為美軍以劣勢戰勝了具有優勢一方的日本,並將雙方的優劣的天平回歸了零點,那麼在這場戰役中美軍在作戰裝備上有什麼特殊的優勢嗎?你還別說,其實美軍的優勢還真不少。
  • 中途島戰役中日本航母為什麼一炸就廢,美國航母的戰損率卻很低?
    中途島戰役中日本損失了4艘航母,包括由戰列巡洋艦改裝來的赤城,戰列艦改裝來的加賀,以及條約時期設計有所限制的飛龍和蒼龍。這4艘航母其實日本人自己也不怎麼滿意,本身就不是航母的底子,拿其他船來改,但是多多少少是有妥協的,所以中途島時期幾艘航母的設計缺陷不小。
  • 美國發現中途島海戰日方「加賀」號航母殘骸
    美媒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途島海戰中被美軍擊沉的舊日本海軍航母,近期被深海探測器發現。 美國《星條旗報》網站10月18日報導稱,在全球大洋中搜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沉船的深海探測器,正在重點關注太平洋深處的碎片區,該地區是當時最具決定性的戰鬥之一的發生地。
  • 中途島海戰,「約克城號」航母沉沒為什麼怪自己?維修得又快又好
    1942年6月4日上午,美、日兩國海軍主力在中途島進行了一場海空大戰。氣勢洶洶、志在必得的日軍,並沒有在第一波攻擊中徹底摧毀駐島美軍防禦力量;而經驗不足的美軍,更是進行了8批次的空襲,才將3艘日軍航母變成3團火球。 至此,美、日雙方的航母數為3:1,美國太平洋艦隊佔據明顯優勢。
  • 銀幕內外的中途島之戰
    次日清晨,日軍的「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飛龍」號4艘航空母艦出動了108架戰機空襲中途島,由於事先有準備,島上的美軍挺過了這一波狂轟濫炸。    幾乎與此同時,美軍以有些混亂的節奏開始了反擊,3艘美國航母首先派出了41架魚雷攻擊機。「那些參加戰鬥的人知道自己很可能永遠回不了家。」
  • 為何中途島海戰一錘定音的是俯衝轟炸機?
    基本擊沉了美軍太平洋艦隊的主力戰列艦,只有企業號航母僥倖逃脫一劫。這兩次突襲行動的成功,讓當時的各海軍大國都認為用飛機攜帶魚雷近距離突擊大型艦艇是最有效的戰法。但是瀚海狼山認為各方都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事實。這就是上面的兩次行動,魚雷轟炸機打擊的都是港口內的大艦。目標都在非常有限面積的靜水內,而且艦艇上的防空火力都基本沒有啟動,因此魚雷轟炸機都比較容易就得手了。
  • 若日軍翔鶴、瑞鶴號航母艦隊按計劃參加中途島海戰,勝負就難定了
    ,完全可以做到對美國中途島軍事基地和航母艦隊實施同時的打擊,而無需左右猶豫。 當時南雲忠一的機動部隊可以同時派出兩波攻擊機群,理論上具備了對美軍航母艦隊和中途島機場的雙重打擊能力,當時南雲忠一出動了第一波攻擊群打擊中途島上的機場,第二波攻擊群則隨時待命,
  • 1945年中途島號航母下水照片:軍樂隊助興,女孩在艦艏砸碎香檳瓶
    紐波特紐斯造船廠位於維吉尼亞州的紐波特紐斯,該廠是一座能建造核動力航母的造船廠,同時也是美軍重要的核潛艇生產商。該船廠已經為美海軍生產了9級30多艘航母和50多艘核潛艇。來看一組1945年3月20日,在紐波特紐斯造船廠,美軍為「中途島」號航空母艦(CV-41)舉行了下水儀式的老照片。
  • 聖地牙哥的中途島號航母上,過一把男人癮!
    翻開美國的地圖,約塞米蒂國家公園是距離西海岸最近的一個國家公園,也是我此行的重點之一,不為別的,只因為我心狂野。我對約塞米蒂的好感,來自於其中著名的景點半圓丘(Half Dome)——一座巨大完整的巖石被刀刃一般的冰川整齊切割,The North Face品牌Logo的原型就是它。約塞米蒂和其他國家公園一樣,都可以按車/次賣票,12美元可以在未來7天隨意地進出這個巨大的公園。
  • 中途島海戰,美軍憑什麼比日軍先發現對方?雙方偵察機數比為32:7
    美、日雙方兩支航母艦隊在地圖上畫出一個「V」字形,交叉點的頂端就是中途島,雙方各距中途島320公裡。那麼,為什麼是美軍率先發現日軍行蹤,並先敵展開進攻呢?  首先,尼米茲為了準備中途島一戰,可謂是挖空了心思。不僅安排一艘巡洋艦在澳大利亞附近海域,「冒充」航母頻頻發報,而且趁夜色對日軍佔領的圖拉吉島進行轟炸,使日軍誤以為美軍航母依然在南太平洋遊弋,中途島不可能有美軍航母。
  • 血戰太平洋,二戰美軍「約克城」級航母
    5 月中旬,根據截獲到的無線電報,美軍得知日軍的下一個目標是中途島。全部三艘「約克城」級都被聚集到珍珠港進行補給準備迎戰敵人,其中「約克城」號被命令加緊搶修,創造了著名的三晝夜奇蹟。5 月28 日,第16 特混艦隊出港前往中途島,5 月30 日,剛剛修復的「約克城」號帶領第17 特混艦隊出港。
  • 繼中途島後,美日航母展開巔峰對決!羅斯福總統親自嘉獎企業號
    熟悉二戰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在1942年5月到6月一系列海戰中,美軍先後擊沉日軍5艘航母,給日本航母戰鬥群以沉重打擊。中途島海戰結束後,美軍乘勝追擊,在瓜島向日軍展開反擊。美日雙方的航母艦隊在瓜島附近海域展開了繼中途島海戰後的又一場航母大戰。這就是所羅門以東海戰。
  • 他在中途島海戰中一天幹掉日軍兩艘航母,輝煌時為何選擇退役?
    航母的重點用處還是它承載飛機的能力,因此這場海戰同樣是空軍的博弈,日軍犯下了無數的錯誤,他們的運氣也是差到極點,正是在這場戰役中,美軍這邊天降猛男,來了一個開掛的大神,徹底扭轉了戰役的走勢。這位猛男名叫理察·哈爾西·貝斯特,有的時候,天才真的只需要一個機會就能大顯身手,貝斯特就是一個不世出的天才。
  • 中途島海戰扭轉戰局的5分鐘!改變二戰走向,日本海軍走向滅亡
    因為南雲優柔寡斷,瞻前顧後,不適合指揮這麼大規模的海戰,犯下了2個錯誤導致中途島戰敗,二戰的戰局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第一個錯誤是已經發現美艦隊但距離還遠,南雲認為應該先滅掉中途島,於是飛機裝上了高爆彈繼續轟炸。1942年6月4號凌晨美軍截獲了一份電報,內容為:「10艘美艦隻,方位10度,距中途島240海裡,航向150度,航速20節以上。」
  • 「中途島」號航母珍貴下水照片 傳奇一生最終成為博物館
    這是「中途島」級航空母艦的首艦,排水量60000噸,是當時美國建造的最大航空母艦。之前的桂冠屬於「列剋星敦」級航母,排水量44000噸。1945年3月20日,人們雲集到紐波特紐斯造船廠,觀看這艘巨艦的下水儀式,很多參加者都是建造這艘航母的工人。這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勝利在望,人們心情相對輕鬆。「中途島」號航空母艦裝飾一新,即將迎來自己的下水典禮。
  • 5000米海底沉睡77年,日本加賀號航母被找到,火炮仍完好無損!
    不只是Petrel一個沉船搜索團隊在找,早在1999年世界範圍內多支專業隊伍就開始尋找「加賀」號的殘骸,直到近日Petrel通過將聲納圖與歷史照片對比,結合上二戰時期美軍記錄的「加賀」號可疑沉船位置後,才最終確認如今海底5400米處的正是在中途島海戰中被擊沉的「加賀」號航空母艦。
  • 決戰中途島24小時:雷霆激戰
    美國航母不可能裝載這種重型轟炸機,它們只能來自中途島。這似乎證明了附近確實沒有美軍航母。這個時候,那艘美國潛艇鸚鵡螺號又冒出來了。8時10分,它正在準備發射魚雷。一艘日本驅逐艦及時發現,立刻扔下5枚深水炸彈,在潛艇近處爆炸。天上的空中堡壘也在攻擊,它們朝著日本航母甩出一枚接一枚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