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途島海戰,美軍憑什麼比日軍先發現對方?雙方偵察機數比為32:7

2021-01-08 網易

2020-12-01 02:05:02 來源: 白楊樹下談歷史

舉報

  1942年6月4日,太平洋戰爭中最重要的一天在緊張不安的氣氛中悄然而至。美、日雙方兩支航母艦隊在地圖上畫出一個「V」字形,交叉點的頂端就是中途島,雙方各距中途島320公裡。那麼,為什麼是美軍率先發現日軍行蹤,並先敵展開進攻呢?

  首先,尼米茲為了準備中途島一戰,可謂是挖空了心思。不僅安排一艘巡洋艦在澳大利亞附近海域,「冒充」航母頻頻發報,而且趁夜色對日軍佔領的圖拉吉島進行轟炸,使日軍誤以為美軍航母依然在南太平洋遊弋,中途島不可能有美軍航母。

  

  其次,在推進的過程中,日軍登陸艦隊被發現,但進攻的美軍戰機都是中途島上的陸基轟炸機。這讓山本等人更加確信對方的航母「遠在天邊」,並希望通過佔領中途島,「誘殲」前來增援的美軍航母。因此,在主觀上忽視了其航母存在的可能性。

  更關鍵的是,日軍長期形成「重戰鬥,輕偵察」的戰術原則。太平洋戰爭初期,日本海軍頻頻進攻得逞,讓他們十分熱衷於進攻,而將偵察歸為防禦的範疇,不願在這方面花費更多的精力,甚至在海軍院校,偵察課只是選修課,不被重視。

  

  相比日軍,美軍更重視偵察。尤其是尼米茲在經歷過珊瑚海一戰,不但對航母超視距作戰倍感興趣,將其上升為未來海戰的「主角」,而且強調運用各種偵察手段,保證先敵發現對方航母並率先發起進攻,這一戰術原則得到了很好的落實。

  為此,美軍每一艘航母上不僅有雷達,而且還有一支專業的偵察轟炸機中隊,兼顧搜索和攻擊兩大任務。而中途島一戰,尼米茲將搜索的主要任務交給島上22架「卡塔琳娜」水上飛機,再加上弗萊徹派出的10架偵察轟炸機,共計32架。

  

  相比於日軍在大戰前派出的7架偵察機,美軍能夠提前發現日軍就不是什麼令人不解的秘密了。也就是說,儘管美軍已經掌握了日軍的動向,但在實戰中,如果日軍重視戰術偵察,率先發現美軍航母,恐怕中途島海戰的結局將是另外一幅景象。

  尼米茲將3艘航母隱藏到最後一刻。

  得知日軍將要進攻中途島,島上美軍一刻也沒有閒著,他們不僅要先發制人,而且更重要的是,偵察出日軍航母編隊的具體位置,為設伏的3艘美軍航母找到攻擊目標。這天凌晨,緊隨「卡塔琳娜」水上飛機起飛的,還有15架B-17轟炸機。

  

  他們繼續攻擊昨日發現的日本登陸艦隊,一旦能確定日軍航母位置,則立刻改變攻擊目標。現在,無論是島上的守軍,還是設伏的兩支特混艦隊,都在摩拳擦掌,只等執行搜索任務的「卡塔琳娜」水上飛機傳來好消息,他們將群起而攻之。

  也許是眾望所歸,一架「卡塔琳娜」向中途島發回電報稱:「發現敵2艘航母,方位320度,航向135度,距離300多公裡,航速25節」,這是太平洋戰爭中最重要的電報,沒有之一。雖然僅發現2艘航母,但這已經足夠美軍興奮一番了。

  

  尼米茲拿到消息後,與情報站預測的只差了「5海裡、5度和5分鐘」,這就是他翹首以盼的日軍航母編隊。更讓他高興的是,由於其航向正對著中途島,而沒有朝向埋伏的美軍航母,意味著南雲忠一還蒙在鼓裡,這可是進攻其航母的最佳時機。

  事不宜遲,尼米茲下達了進攻命令。中途島上各類戰機騰空而起,迎擊並攔截日軍飛機;弗萊徹也命令第16特混編隊的2艘航母率先發起進攻,斯普魯恩斯出動所有的151架各類艦載機,旨在不遺餘力、狠狠地攻擊日本人,爭取一錘定音。

  

  弗萊徹十分有心的留下「約克城號」做預備隊。原因有三,一是,就位置看,「約克城號」離日軍航母尚有400多公裡,沒有達到最佳攻擊距離;二是,情報顯示只發現了2艘日軍航母,另外的2艘航母不知蹤跡,他必須有所保留,以備不時之需。

  直到美軍發現對手航母艦隊的兩小時後,日軍的偵察機才發現斯普魯恩斯的第16特混艦隊。這個消息猶如重磅炸彈,徹底震醒了南雲忠一,就在他忙著改變攻擊目標的當口,美軍的第一波16架「無畏式」俯衝轟炸機飛臨其艦隊上空。

  

  中途島海戰後,大敗而歸的日軍進行了認真總結,「首要原因是搜索計劃制定得不夠周密」。儘管這些說法有些「事後諸葛亮」的嫌疑,但日本人自以為是、想當然地認定美軍不可能在中途島部署航母,才是其一步步踏進伏擊區的根本原因。

  正因為美軍重視偵察,「好運」站到了尼米茲一邊。大家認為呢?歡迎留言並一起討論。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薩沃島海戰,美軍死亡人數是日軍的20倍,為何山本五十六卻大怒?
    1942年6月,日本海軍在中途島戰役中慘敗,太平洋戰爭中美日雙方攻守之勢逆轉,之前日軍意圖繼續進攻南太平洋地區的新喀裡多尼亞、斐濟、薩摩亞的「FS作戰」計劃自然被迫擱置。最終在美國總統羅斯福的親自協調下,這才達成了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不過這個方案中,瓜島還不是主要目標。然而在1942年7月4日,美軍偵察機發現日軍已經在瓜島上修建機場,如果瓜島機場修成,日軍從這一機場起飛的飛機將嚴重威脅了美國至澳大利亞的海上交通線。於是參謀長聯席會議立即將作戰的第一階段作戰目標改為瓜島和圖拉吉島。
  • 中途島海戰:日本4艘航母VS美國3艘航母,日軍為何會慘敗?
    首先我們先看一下美日兩國投入的軍事力量對比: 美國:3艘航空母艦、233架艦載機、172架陸基飛機、7艘重巡洋艦、1艘輕巡洋艦、15艘驅逐艦
  • 零式的覆滅:中途島戰役,美軍以少勝多,成功反殺日軍!
    1942年6月的中途島戰役,美國海軍以少勝多,日本損失了四艘大型航空母艦、一艘巡洋艦、330架飛機,還有幾百名經驗豐富的飛行員和3700名艦員,中途島海戰是日本海軍在二戰中最大的戰略進攻,為了防止美軍從夏威夷方面出動攻擊日本,並想藉此機會將美國太平洋艦隊軍艦的軍艦引到中途島一舉殲滅,因此日本海軍幾乎傾巢出動。
  • 二戰美軍艦載機不如日軍,美國航空兵如何奪取中途島制空權
    在這場海戰中,美國海軍以損失一艘航母的代價擊沉日軍4艘航母,扭轉了美國在太平洋戰場上的不利局面,給不可一世的日本海軍聯合艦隊以沉重打擊。 當時美國海軍艦載機的整體實力不如日軍。那麼在艦載機整體實力不如日軍的前提下,美軍航空兵依靠什麼樣的戰術奪取了中途島戰役的制空權,進而贏得中途島戰役的最後勝利呢?
  • 中途島海戰美軍能贏,不僅僅是運氣好,而且還有這些隱藏的優勢
    關於中途島海戰來說絕對是一場具有戰略意義的戰役,通過此戰日本損失了4艘大型艦隊航母,參戰兵力直接減半的情況下,日本開始轉攻為守。美國正式化解了珍珠港危機以來日本在進攻上的威脅,開始在南太平洋上和美國進行拉鋸戰,最後用強大的國力熬死日本。
  • 中途島海戰,「約克城號」航母沉沒為什麼怪自己?維修得又快又好
    1942年6月4日上午,美、日兩國海軍主力在中途島進行了一場海空大戰。氣勢洶洶、志在必得的日軍,並沒有在第一波攻擊中徹底摧毀駐島美軍防禦力量;而經驗不足的美軍,更是進行了8批次的空襲,才將3艘日軍航母變成3團火球。 至此,美、日雙方的航母數為3:1,美國太平洋艦隊佔據明顯優勢。
  • 繼中途島後,美日航母展開巔峰對決!羅斯福總統親自嘉獎企業號
    熟悉二戰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在1942年5月到6月一系列海戰中,美軍先後擊沉日軍5艘航母,給日本航母戰鬥群以沉重打擊。中途島海戰結束後,美軍乘勝追擊,在瓜島向日軍展開反擊。美日雙方的航母艦隊在瓜島附近海域展開了繼中途島海戰後的又一場航母大戰。這就是所羅門以東海戰。
  • 他在中途島海戰中一天幹掉日軍兩艘航母,輝煌時為何選擇退役?
    不過美國能在太平洋海戰中不斷取得勝利,這就不僅僅是國力的問題了,人員的優勢也是相當重要的。美日之間主要是海軍與空軍的博弈,雙方航母群成為了重要的武器,一直到現在,航母都是海軍力量的象徵。因此,日軍的航母也遭到了美國的重點針對,比如慘烈的中途島海戰,雙方也圍繞航母展開了血戰,日軍經此一戰也是徹底失去優勢。
  • 為何中途島海戰一錘定音的是俯衝轟炸機?
    因此在1941年12月7日的偷襲珍珠港行動中,以日方的艦載機攜帶魚雷攻擊為主,以水平轟炸機投擲重磅炸彈為輔,結果大獲成功。基本擊沉了美軍太平洋艦隊的主力戰列艦,只有企業號航母僥倖逃脫一劫。這兩次突襲行動的成功,讓當時的各海軍大國都認為用飛機攜帶魚雷近距離突擊大型艦艇是最有效的戰法。但是瀚海狼山認為各方都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事實。
  • 中途島的奇蹟——其實不是奇蹟
    在1942年6月份的中途島海戰中,美軍是26艘艦艇對日軍的80多艘;是美軍以弱擊強,美軍能拼湊起來的艦隊就是八艘巡洋艦、15艘驅逐艦;兩艘半航母,加一些潛艇。兩艘航母是指大黃蜂號、企業號,半艘是指在珊瑚海海戰裡已經遭到結構性損傷,被打得傾斜漏油的約克城號。
  • 中途島海戰,如果美國打輸了,美日之間接下來會如何?
    前言:1942年6月4日中途島海戰爆發,這是美國日本在太平洋上重要戰役,雙方投入了數十萬兵力,戰鬥極為殘酷。最近看到一個神論,說如果中途島美軍敗了,日軍就能封鎖美國海域,轟炸美國本土的船塢,讓美國沒法發展海軍。
  • 美國影片再現中途島海戰,穿幫鏡頭笑死人,5艘大和號出場太遊戲
    在被美軍擊沉超過半世紀後,該艦仍然作為不少電影及動畫的題材,繼續深深地影響著日本人 。「大和」號戰列艦於1937年11月4日開始動工建造,1940年8月8日下水,1941年12月16日服役。在建造的時候,為了仿製被外國間諜發現,還進行了充分的偽裝,所以美國人一直不清楚日本最強戰列艦的真實狀態。圖片:日本「大和」號戰列艦的歷史留影。
  • 航母上亂放東西有多嚴重,中途島海戰說明一切,日本從此一蹶不振
    在二戰中最為奪目的海戰就要數美日之間的太平洋戰爭,從山本五十六偷襲珍珠港開始,雙方便在太平洋上展開殊死戰鬥,其中中途島海戰又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反觀美國方面,也是在歷史上罕見的寒酸,其艦艇數量甚至不及日軍的一半。一是因為美軍並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二也是因為在此前不久的珊瑚海戰役中部分兵力已經有了相當的損傷,有兩艘航母正在港口維修。所以此次美軍出戰,其中艦艇仍不乏有老弱病殘,可謂是十分可憐。但這也是歷史上為數不多的一次以少勝多的出色戰役,足以被載入史冊。
  • 美日之間的較量,也是太平洋歷史的轉折點,中途島海戰
    中途島海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場重要戰役,開始於1942年6月3日展開的。當時的美國海軍,不但在戰役中成功擊退了日軍對中途環礁的攻擊,而且還得到了當時太平洋戰區的重要主動權。所以稱這場仗是太平洋戰區的重要的轉折點。
  • 日本為什麼要發動中途島海戰
    中途島海戰發生於1942年6月4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場重要戰役。實力處於劣勢的美國海軍在中途島附近伏擊了強大的日本機動艦隊,以沉沒一艘航空母艦約克城號為代價,一舉擊沉了日本主力航空母艦四艘、巡洋艦一艘,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從此美軍掌握了中太平洋地區的戰役主動權,扭轉了自珍珠港事件之後以美國為首的盟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節節敗退的局面,為下一步的反攻奠定了基礎。日軍在中途島海戰中遭受重大損失,也為最後的失敗埋下了導火索。那麼,日本為什麼要發起中途島海戰呢?
  • 從偷襲珍珠港到中途島海戰,勢不可擋的日軍如何走向毀滅
    「那智」號上的瞭望員在14600米的距離上發現了盟軍巡洋艦,數分鐘之內雙方艦炮再次交火。隨後,「那智」號和「羽黑」號發射的12條魚雷接踵而來。2艘荷蘭輕巡均被1條魚雷重創,先後沉沒。海戰結束了,盟軍總共有2艘巡洋艦和3艘驅逐艦沉沒,而日軍卻無一沉沒。
  • 中途島海戰扭轉戰局的5分鐘!改變二戰走向,日本海軍走向滅亡
    這短短的5分鐘決定了中途島海戰的勝利。而日本在中途島的失敗真的多虧了日本用的是南雲忠一,而不是有遠見的山口多聞。因為南雲優柔寡斷,瞻前顧後,不適合指揮這麼大規模的海戰,犯下了2個錯誤導致中途島戰敗,二戰的戰局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第一個錯誤是已經發現美艦隊但距離還遠,南雲認為應該先滅掉中途島,於是飛機裝上了高爆彈繼續轟炸。
  • 中途島之戰美軍出動3艘航母,為何只有「約克城」號被擊沉?
    建成後的「約克城」號航母全長251.38米,寬33.38米,吃水7.9米,標準排水量19800噸,滿載排水量25500噸。「約克城」號航母搭載9臺Babcock&Wilcox鍋爐和4臺蒸汽輪機,輸出功率120000軸馬力,採用4軸推進,安裝了4個螺旋槳,最大航速32.5節,15節航速時的續航力為12500~14400海裡,編制2217人。
  • 中途島海戰,美日兩國的最高指揮官是誰?
    中途島海戰而對於日本來說,中途島海戰更是其喪失國運的一戰,四艘重型主力航空母艦被美軍擊沉。那麼如此重要的中途島海戰,美日兩國的最高指揮官是誰呢?首先美國方面的最高指揮官是尼米茲,海軍五星上將。他是窮苦出身,未出生時父親就病逝,8歲開始勤工儉學。15歲時依靠自己的努力,考入海軍學院,邊讀邊工,最後以全校第7名的優異成績畢業。
  • 決戰中途島:日本為什麼會折戟沉沙?
    中途島海戰是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又一場重要的海戰,只不過這次日本聯合艦隊沒有那麼幸運,損失了四艘航母,海戰以慘敗告終。中途島海戰也成為了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那麼一度所向無敵的日本海軍為什麼會在中途島折戟沉沙呢?中途島面積不算太大,卻有著極為重要的戰略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