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途島海戰發生於1942年6月4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場重要戰役。實力處於劣勢的美國海軍在中途島附近伏擊了強大的日本機動艦隊,以沉沒一艘航空母艦約克城號為代價,一舉擊沉了日本主力航空母艦四艘、巡洋艦一艘,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從此美軍掌握了中太平洋地區的戰役主動權,扭轉了自珍珠港事件之後以美國為首的盟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節節敗退的局面,為下一步的反攻奠定了基礎。日軍在中途島海戰中遭受重大損失,也為最後的失敗埋下了導火索。那麼,日本為什麼要發起中途島海戰呢?以下幾個原因:
一、中途島的位置太有誘惑力
太平洋上有兩條從北向南的島鏈,日本列島就在第一島鏈、第二島鏈的北端。一戰後,日本趁著歐美列強在歐洲廝殺,佔領了赤道以北的大部分島嶼,對這兩個島鏈基本都有控制和影響中途島就在太平洋中間,夏威夷的西北方,向東直指美國西海岸,向西正對第二島鏈中央,所以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偷襲珍珠港得手之後,如果日本佔領了中途島,可以阻斷美國海軍在太平洋的活動,解除日本東面的威脅。
二、減少南太平洋的壓力
日本之所以要襲擊珍珠港,就是為了保證他在南太平洋的活動。當時日本已經確定了南進策略,由山下奉文的指揮陸軍的第二十五軍團已經在馬來半島登陸,海軍在小澤治三郎的指揮下也已經全殲英國的「Z」艦隊,按照計劃,他們馬上就可以通過馬來半島南下,拿下印度尼西亞,徹底控制中南半島地區和南太平洋的廣大區域。達成了這個目的後,困擾日本的石油等戰略資源問題就不是問題了。
而影響他們達到目的的,目前只有在太平洋的美國海軍。所以,為了減少在南太平洋活動的壓力,日本佔領中途島就是個非常重要也非常奏效的辦法,可以讓美國本土的海軍很難去南太平洋,又能讓在南太平洋的美國海軍艦隊腹背受敵。
三、防止日本本土遭轟炸
日本偷襲珍珠港後,和美國在南太平洋還發生了珊瑚海海戰,這一戰兩家都有損失,但美軍的損失更大一些。1942年4月,美國派出的唐納德飛虎隊對東京、大阪、橫濱、神戶和名古屋的的轟炸,這次轟炸是日本本土第一次被外來力量打擊,對日本人的心理影響很大,據說天皇很是震怒。日本軍部一直認為這是美國從中途島來的轟炸機進行的轟炸,不讓解釋不通這麼遠的航程美軍這麼做到的。所以,為了不讓本土再遭轟炸,日本也要拿下中途島。
四、削弱美軍在太平洋上的實力,漸減戰術的一部分
日本早就有對美國的作戰計劃,他們開始的設想是「七成決勝」,這是日俄海戰後形成的,就是日本保持相對於美軍力量的七成,只要美軍攻擊日軍,從遙遠的本土來的美軍,中途會被日本消耗掉三成,到達日本本土附近戰場時只有七成,與日本實力相當,日本可以戰勝美國。後來由於限制造艦,日本戰艦隻有美軍的六成,日本又做了個「漸減邀擊」的對美計劃,就是不斷地消耗美軍實力,最後再南太平洋利用大艦和美軍決戰。
日本突襲珍珠港以後,實際美國海軍的實力遭到多少毀滅,日本人也不能十分肯定,但日本的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對美國的工業能力有充分的認識。發動中途島海戰,就可以利用日本目前的優勢兵力,消耗掉美軍在太平洋的一部分海上力量,起碼可以遲滯美軍的恢復,給日本更多的時間,也是「漸減」戰術的一個方面。
總之,中途島是個非常重要的戰略要地,是美國無論如何不會放棄的地方。敵人的要點就是我方要攻佔的地方,攻敵之必救。綜合以上原因,日本發動了中途島戰役就是理所當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