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途島海戰是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又一場重要的海戰,只不過這次日本聯合艦隊沒有那麼幸運,損失了四艘航母,海戰以慘敗告終。中途島海戰也成為了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那麼一度所向無敵的日本海軍為什麼會在中途島折戟沉沙呢?
中途島面積不算太大,卻有著極為重要的戰略價值。它距離亞洲和北美的距離基本相同,因而被命名為中途島。美國人很重視中途島,在這裡建設了軍事基地,來呼應太平洋艦隊的所在地珍珠港。中途島的得失對美國來說至關重要。
日本海軍得意忘形,有輕敵思想。1941年日本成功偷襲了珍珠港,令美國太平洋艦隊損失慘重,這大大助長了日軍的囂張氣焰,上上下下都有些得意忘形。對於這次中途島戰鬥的準備,日本海軍也沒有拿出一個認真謹慎的態度來對待,演習過程也很敷衍,認為自己已經天下無敵,這犯了兵家大忌。
美軍成功破譯了日軍的作戰計劃。美軍曾在中途島海戰前擊沉了一艘日本潛艇,並把它打撈上來,獲取了日軍的密碼本,因而成功地破譯了日本對中途島。的作戰計劃和兵力部署情況。而日本方面則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及時有效地獲取美軍的情報,也沒有更換密碼本,對美軍的作戰計劃不是很了解。
日軍分散兵力是個錯誤。日本派了兩艘航母去進攻太平洋北部的阿留申群島來作為誘餌,引誘美軍向這個方向進攻,而進攻中途島的就剩下了四艘航母,使得在飛機數量上要比美軍少一些。反觀美軍則是集中優勢兵力來應戰。
日本海軍發展理念的落後。日本成功的偷襲珍珠港,雖然令美軍損失慘重,但美國人也見識到了航母作戰的威力,從此下定決心發展航母。而日本雖然勝利了,但沒有及時的總結經驗,依然堅持以戰列艦為核心來組建艦隊,這也導致了日本航母實力的不足。
日軍指揮失誤。前線指揮官沒有重視戰前偵查,沒有進行大範圍有效的搜索,而且當天進行執行搜索任務的飛機,還因為機械故障而浪費了時間,失去了寶貴的戰機。
科技水平和工業實力的差距。當時的美國已經成功研製出了雷達,並成功裝在軍艦上用於作戰。而日本則沒有雷達,只能靠艦員的目測,這也讓日本在面對美軍進攻時沒有足夠的準備時間。還有就是美國有強大的工業實力,可以對受傷的軍艦進行及時搶修,來重新投入戰鬥,而日本則需要更長的時間來修復受傷的航母,這樣雙方的航母對比一下,美軍還比日本多了一艘,這為勝利打下了基礎。
綜上,日本在中途島海戰的失敗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日本因為偷襲珍珠港的成功而盲目自大,甚至有了輕敵思想,這是他失敗的主觀因素。從客觀方面來講,日本整體實力與美國還是有較大差距的,輸掉中途島海戰也是可以預見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