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一箭十二星背後:十顆衛星來自民企

2021-01-12 經濟觀察網

在中國發展商業航天的背景下,來自民間的航天公司正密集發射衛星。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沈怡然 12月7日12時12分,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搭載12顆衛星在酒泉發射成功,除了將2顆沙烏地阿拉伯王國的遙感衛星發射升空,還搭載了10顆來自民間公司的小衛星。在中國發展商業航天的背景下,來自民間的航天公司正密集發射衛星。

經求證了解到,這批民營衛星分別由湖南長沙天儀研究院(下稱「天儀研究院」)、北京九天微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九天微星」)等單位研製。

其中包含來自九天微星的七顆組網小衛星,公司將其稱為「瓢蟲系列」。作為商業航天初創企業之一,這家公司成立於2015年,專注於微小衛星創新應用、通信系統研發及星座組網核心技術,也是民間第一家一次性發射7顆小衛星的公司。

不同於大衛星,小衛星組網意味著單次或多次發射近百顆足夠量的低軌星座。以分散化、小型化的的特點,替代一部分高軌衛星市場。九天微星的戰略目標,也是在未來實現72顆小衛星組網。

九天微星公司稱,本次發射目的在於,在物聯網星座部署前,進行技術和應用場景的系統級驗證,同時也是一次將小衛星批量化生產的嘗試,相比國家航天高精尖、定製化的模式,民營航天更注重批量化生產的能力。

除遙感衛星和九天微星以外,商業航天公司天儀研究院這次發射任務中,其中一顆小衛星是天儀研究院與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聯合研製。

今年1月,雙方共同組建的「先進微納衛星研製聯合實驗室」正式掛牌,據公司稱,該實驗室是是落實國家軍民融合戰略的實際舉措,雙方計劃以微納衛星在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等方面開展交流和深度合作。

相關焦點

  • 剛剛,一箭十二星發射成功!七顆「瓢蟲」來自北京民企
    12月7日12時12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沙特-5A/5B衛星發射升空,搭載發射10顆小衛星,衛星均進入預定軌道。2顆沙特衛星,每顆425千克,設計壽命5年。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93次飛行。這次發射的10顆小衛星,其中七顆「瓢蟲系列」衛星來自於民營商業航天公司九天微星。
  • 4家民企10顆小衛星搭長徵火箭飛天
    12月7日12時12分,搭載著沙特-5A/5B衛星的長徵二號丁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入軌,目前衛星均進入預定軌道。據記者了解,此次長徵二號丁火箭還搭載了包括九天微星、天儀研究院等國內4家民營衛星公司的共10顆小衛星。
  • 一箭十二星發射成功!除兩顆沙特衛星外 還有個「瓢蟲系列」
    新華社酒泉12月7日電(李國利、李瀟帆)12月7日12時12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沙特-5A/5B衛星發射升空,搭載發射10顆小衛星。衛星均進入預定軌道。搭載的10顆小衛星分別由湖南長沙天儀研究院、北京九天微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單位研製。這次任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93次飛行。【延伸閱讀】「瓢蟲系列」衛星發射成功「瓢蟲」升空守護大熊貓 太空VR也能玩今天12時12分05秒223毫秒,民營商業航天公司九天微星研製的「瓢蟲系列」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搭載長二丁火箭升空入軌。
  • 「瓢蟲系列」衛星應用先行
    12月7日12時12分,「瓢蟲系列」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搭載長二丁火箭升空入軌。「瓢蟲系列」由7顆小衛星組成。主星瓢蟲一號為百公斤級衛星,其餘為3顆6U立方星、3顆3U立方星。其中瓢蟲一號及5顆立方星由民營商業航天公司九天微星自主研製並運營,一顆6U立方星為聯合研製。
  • B 站「鴿子」上天失敗背後,是一場商業航天背景下的營銷
    這顆衛星,正是由嗶哩嗶哩冠名的吉林一號高分 02E 星。按計劃,吉林一號高分 02E 星將和微釐空間一號系統 S2 星一起,搭載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的方式點火升空,而這也是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的首飛任務。然而,2020 年 7 月 10 日 12 點 17 分,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組織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首飛任務時,火箭飛行出現異常,此次任務宣告失敗,具體原因正在進一步分析排查。
  • 中國成功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發射遙感三十三號衛星
    2020年12月27日23時44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三號衛星和搭載的1顆微納技術試驗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遙感三十三號衛星、微納技術試驗衛星均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抓總研製,主要用於科學試驗、國土資源普查、農產品估產及防災減災等領域。  執行本次發射任務的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是八院抓總研製的常溫液體三級運載火箭,具備發射多種類型、不同軌道要求衛星的能力,可實施一箭單星或多星發射,其700公裡高度太陽同步圓軌道運載能力為3噸。
  • 中國長徵十一號一箭六星發射成功!打開國際市場意義重大!
    據最新消息,1月19日中午12時12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中國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一箭六星」發射任務圓滿成功。這是中國進入2018年來的第四次航天發射,也長徵十一號對一箭多星的再次突破,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中國固體運載火箭首次為國際用戶提供發射,是中國走上國際市場的又一個開始!也向著我國2018年超級航天計劃突破世界紀錄的目標再次買進一步!
  • 今天,7顆「瓢蟲」小衛星成功發射
    中青在線北京12月7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邱晨輝)今天12時12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沙特-5A/5B衛星發射升空,搭載發射的10顆小衛星,也均進入預定軌道。這其中就有7顆「瓢蟲」小衛星,該系列衛星完成在軌測試後,有望開啟「星座物聯網」驗證。
  • 天貓國際「表白衛星」上太空啦 每天路過中國兩次給你發紅包
    天貓國際的衛星上天了。12月7日12時12分,這顆「表白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二號火箭送入太空。伴隨著火箭轟隆隆升空的,還有全球消費者的深情告白和62萬消費者的互動。此後,這顆衛星會每天路過中國兩次,飛過你頭頂時,你可能可以搶到阿里巴巴經濟體的紅包。據了解,為了迎接第十年天貓雙11,天貓國際啟動了星動告白計劃,發射「表白衛星」與全球消費者做創新互動。在天貓雙11期間,通過手機淘寶搜索「星動告白」,到達天貓國際宇宙告白的手淘互動活動頁面。
  • 「瓢蟲系列」衛星發射成功「瓢蟲」升空守護大熊貓 太空VR也能玩
    今天12時12分05秒223毫秒,民營商業航天公司九天微星研製的「瓢蟲系列」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搭載長二丁火箭升空入軌。在完成在軌測試後,該系列衛星將在野生動物保護、野外應急救援、車輛船舶監測、物流追溯等領域,開展衛星物聯網技術和應用場景的系統級驗證。
  • 由浙江大學研製的皮星三號A星在酒泉搭載發射成功!
    2020年6月17日15時19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九號03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還搭載發射了皮星三號A星、和德五號衛星。高分九號03星是一顆光學遙感衛星,地面像元解析度最高可達亞米級,主要用於國土普查、城市規劃、土地確權、路網設計、農作物估產和防災減災等領域,可為「一帶一路」建設等提供信息保障。
  • 九天微星「瓢蟲系列」7星發射升空
    2018年12月07日12時12分,一枚攜帶了十二顆衛星載荷的長徵二號丁在酒泉成功將沙特-5A/5B衛星及搭載的10顆小衛星發射升空,衛星均進入預定軌道。據了解,本次搭載發射的九天微星「瓢蟲系列」由7顆小衛星組成。主星瓢蟲一號為百公斤級衛星,其餘為3顆6U立方星,3顆3U立方星。
  • 酒泉衛星發射基地在酒泉?別再錯誤認識,而是內蒙「奇幻之地」
    當每次神舟飛船發射時大家都會坐在電視機前緊盯電視屏幕,而那時從畫面中出現的酒泉發射中心就是全中國人民的聚焦之地,而經過一次又一次飛船的順利升空,這個原本陌生的航天中心乃至酒泉這座城市都被人們所銘記
  • 美國火箭出故障,7顆衛星「全部作廢」火箭實驗室,或丟掉大客戶
    一聲巨響,美國商業火箭在紐西蘭發射失敗,一箭七星全部報廢。美東時間4日,美國私人火箭公司「火箭實驗室」(Rocket Lab)在在紐西蘭瑪希亞半島航天發射場攜帶7顆小衛星升空,火箭一級正常分離,但是在運行6分鐘到達空中195千米左右的高度後,火箭出現停滯,並開始快速下降,公司最終切斷了直播。本次發射故障也導致客戶的7顆衛星全部丟失。
  • 甘肅酒泉只是航天城?南京古生物專家:一億年前是湖泊,還曾有火山噴發
    現代快報訊(記者 阿里亞)中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神舟載人飛船、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眾所周知,甘肅酒泉是航天城,其實不然。最近,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專家們發現酒泉地下處處都是「寶貝」。他們經過長達數十年的地質調查,採集了近萬件化石標本,為研究該地區地層劃分、古生態與古環境重建提供了重要證據。
  • 一箭五星!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 新成員登場
    12月22日,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以「一箭五星」方式將5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這是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的首次飛行任務。  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包括長徵一號、長徵二號、長徵三號、長徵四號等系列十多種型號,具有發射從低軌到高軌、不同質量與用途的各種衛星、載人太空飛行器和月球探測器的能力。  長徵系列運載火箭是中國自行研製的航天運載工具,起步於20世紀60年代,1970年4月24日「長徵一號」運載火箭首次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
  • 今日科技話題:脈衝雙星系統、第54顆北鬥衛星、高產奶駝胚胎移植...
    1中國「天眼」首次發現脈衝雙星系統3月27日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經過近兩年觀測研究,天文學家通過俗稱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在武仙座球狀星團(M13)中發現一個脈衝雙星系統,並通過脈衝星計時觀測證認該雙星系統由一顆脈衝星與一顆白矮星組成
  • 國內衛星工廠相繼落地 如何在滿天「星座」佔一席之地?
    剛需 萬億市場潛力巨大  在這些布局的背後,是發展衛星網際網路的剛性需求。  據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研究員賀連星介紹,2019年,我國衛星網際網路市場規模接近700億元,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將超過800億元,隨著商業航天市場的逐步開放,中國衛星網際網路將迎來爆發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