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么雜談:成為化石的10種巨型動物

2020-09-22 碎碎念念侃聊侃

*相遇是緣!很高興能遇到各位新老朋友^_^

在遠古時代,生活著一群體型龐大、兇猛異常的生物。雖然它們如今早已滅絕,但是他們殘存的化石經過科學家的挖掘,為我們再現還原了一個個毛骨悚然的生物。今天么么就來說一說史前的巨型生物。

1.碳龜

碳龜又叫「煤龜」,生活在古新世晚期,距今大約6000萬年前。它是一種巨型的淡水龜,體型大約有一輛小轎車那麼大。第一次發現碳龜的化石是在2005年,一個國際古生物學家團隊在哥倫比亞北部發現一個巨大的動物頭部化石,然後在附近又挖掘出一個龜殼化石。因為發現化石的地方是一個煤礦,所以稱作「煤龜」。

碳龜體型巨大,它的嘴巴長著尖厲的喙,腳爪十分厚重,這些都成為了它的捕食利器。

2、奇蝦

奇蝦,又名:古怪的蝦,是一種於中國、美國、加拿大、波蘭及澳大利亞的寒武紀沉積巖均有發現的古生物。它是已知最龐大的寒武紀動物。根據推測,此類動物極有可能是活躍的肉食性動物。

奇蝦還有別名:恐蝦。原因在於,它真的很恐怖。奇蝦的頭部有一對大螯,眼睛有兵乓球那麼大,最恐怖的是嘴巴,像個大碗,其中是像齒輪一樣分布的鋒利牙齒。

奇蝦雖然也叫「蝦」,實際上和我們現代的蝦子沒有任何親緣關係。奇蝦是5億多年前的大個子,長達兩米多,科學家在奇蝦糞便化石中發現小型帶殼動物的殘體,這說明它是寒武紀海洋中的食肉動物,是海洋世界的統治者和食物最終的消費者。

3、塞雷洪西斯泰坦蟒

泰坦巨蟒是一種已滅絕的蚺蛇,可以說是現代大蚺蛇的近親。它們生活在6000萬至5800萬年前的古新世,棲息在南美洲哥倫比亞北部的熱帶雨林裡。與上面說過的碳龜是鄰居。根據在哥倫比亞的塞雷洪煤礦所挖掘出土的化石來估計,這種巨蚺的身形比現代蟒蛇更龐大,體長約12~15米,重約1100千克,而體闊甚至可達1米粗,十分驚人。

泰坦巨蟒是恐龍滅絕後,地球上最大的陸地肉食動物,曾稱霸地球幾百萬年。

4、布龍度蠍

布龍度蠍子(學名Brontoscorpio anglicus),又名步龍度蠍子或雷蠍,是希留利亞紀一種水生蠍子。布龍度蠍子像現今的蠍子,但體型較大,也有更大的複眼。對於當時生存的大型動物,它們是一種重要的掠食者。布龍度蠍子身長2.5米,最大達3米以上(不含敖足和尾巴)。尾巴上有一個像燈泡一樣的大毒刺。

5、遠古蜈蚣

遠古蜈蚣蟲生活在石炭紀時期,距今3億年前的二疊紀時期滅絕。身長可達到2.6米,外形與現代蜈蚣類似,模樣十分可怕,體型巨大。慶幸的是,這種動物生活在3億多年前,現在已永遠不會突然出現在任何人的身邊。

遠古蜈蚣作為十大滅絕恐怖動物之一,模樣十分可怕,體型非常巨大,現在雖然已經滅亡,可是光看圖片就十分瘮人。它的食物來源主要是靠植物和小型動物。

6、廣翅鱟

廣翅鱟,綽號「帝鱟」,生活在奧陶紀,它是一種海蠍子,體型相當龐大,體長2~3米,是進化史上最大的節肢動物,同時也是當時最大的生物之一。廣翅鱟生活在河口和三角洲附近,是可怕的食肉動物,並且是群居動物,它們經常隱藏在海底的泥沙中,以伏擊形式獵取食物。廣翅鱟只能在島嶼周圍水域的最深處找到,它是一種危險而且適應性強的節肢動物。廣翅鱟的威脅並不單單是因為它的蠻力,而是因為其高防禦外骨骼和導致衰弱的毒液混合產生的強力效果。廣翅鱟的叮咬能麻痺對方並不斷減少耐力,很快就會讓其失去任何防禦能力。

7、萊茵耶克爾鱟

萊茵耶克爾鱟Jaekelopterus rhenaniae是有史以來體型最大的板足鱟(Eurypterida) 全長2.5米 , 生存於三億九千萬年前的早泥盆紀(Emsian時期) 。

萊茵耶克爾鱟是史上最長的節肢動物,足有3米。它存活於三億年前的水中。因為外形和蠍子較為相似,我們一般稱它為海蠍子。

8、野豬鱷

豬鱷(Boar Croc)是一種史前食肉鱷魚,它們的化石首次在非洲撒哈拉沙漠發現。豬鱷體長3-3.5米,它們用披甲的口鼻部使勁撞向獵物,三副如匕首般銳利的尖牙將食物撕成碎片。

野豬鱷存活於白堊紀晚期。一般在湖泊和河流內覓食,它會一直隱藏埋伏在水裡,直到看到獵物的那一刻才會跳出來一擊斃命。

9、梅爾維爾鯨

梅氏利維坦鯨(學名:Livyatan melvillei )是利維坦鯨屬中最大的物種。是一種在南美洲發現的一種中新世時期的已滅絕的齒鯨。

利維坦鯨作為十大恐怖滅絕動物之一,是一種大型的肉食性鯨魚,科學家推測大概有17米長,極其兇悍,據說能夠捕獵比自己還大的獵物。

10、利茲魚

利茲魚(Leedsichthys problematicus)是一種已經滅絕巨大的厚莖魚目魚類,生活在1億6500萬至1億5500萬年前的侏羅紀中期,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巨大的硬骨魚類,同時也是地球上最大的魚。

利茲魚靠吃浮遊生物為生。據科學家考察,這種魚大概16米,是世界上最長的魚類之一。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

*謝謝大家的觀看!我們下期再見

每周更新時間:周一——周六!

相關焦點

  • 么么雜談:成為化石的10種巨型動物
    雖然它們如今早已滅絕,但是他們殘存的化石經過科學家的挖掘,為我們再現還原了一個個毛骨悚然的生物。今天么么就來說一說史前的巨型生物。1.碳龜碳龜又叫「煤龜」,生活在古新世晚期,距今大約6000萬年前。它是一種巨型的淡水龜,體型大約有一輛小轎車那麼大。
  • 么么雜談:外表呆萌內心兇狠,表裡不一的5種動物(二)
    很高興能遇到各位新老朋友^_^今天么么接著說說另外5種外表呆萌內心兇狠,表裡不一的動物。表裡不一的動物9:袋獾。袋獾(學名:Sarcophilus harrisii),亦被稱作塔斯馬尼亞惡魔(Tasmanian Devil),「大嘴怪」,是一種有袋類的食肉動物,現今只分布於澳大利亞的塔斯馬尼亞州。
  • 么么雜談:恐怖但真實存在的10種動物
    很高興能遇到各位新老朋友^_^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很多我們沒見過的動物面目猙獰、似鬼如妖,讓人看得心裡發麻,我們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怪異的恐怖的動物,今天么么帶大家來認識認識10種恐怖但真實存在的動物。他說:「這條魚是近10多年來發現的最令人驚奇的脊椎動物,這種魚的牙齒是最令人興奮的地方,因為鯉科的其他3700多個成員都沒有牙齒,它們的牙齒早在5千萬年前就消失了。吸血鬼魚的牙齒是從頜骨長出來的,不是不斷進化的頜牙。」
  • 么么雜談:外表呆萌內心兇狠,表裡不一的5種動物(一)
    很高興能遇到各位新老朋友^_^前面么么帶大家認識了10種恐怖但真實純在的動物,今天么么再來介紹5種外表蠢萌但實則兇猛的動物表裡不一的動物1:海豹海豹是海洋動物,哺乳動物(胎生)。它們的身體呈流線型,四肢變為鰭狀,適於遊泳。海豹有一層厚的皮下脂肪保暖,並提供食物儲備,產生浮力。海豹身體均呈紡錘形,適於遊泳,頭部圓圓的,貌似家犬,全身被毛,前肢短於後肢。
  • [視頻]澳大利亞:史前巨型有袋動物化石(上)
    [視頻]澳大利亞:史前巨型有袋動物化石(上)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07日 18:47 來源:CCTV.com     2002年,一組探險者無意中發現了這個洞穴,當他們看到散落四處的動物骨骼化石之後,決定把這重大發現告訴西澳大利亞博物館的專家們。而當考古學家第一次走進這個洞穴,眼前的景象簡直讓他們目瞪口呆。    令考古學家感到驚奇的是,這些動物化石的保存情況非常完好,它們似乎已經在黑暗中靜靜地等待了幾十萬年。
  • 么么雜談:愛裸奔的小短腿——寶貝貓
    一毛一樣,沒毛病 今天么么就帶大家來認識這種:罕見的貓科動物--巴比諾貓我們也叫它「寶貝貓」。「寶貝貓」的名字來自義大利文,它是由幾乎沒有毛的斯芬克斯貓和曼赤肯短腿貓交配生出這種體型小長得像鬥牛犬的動物。
  • 么么雜談:愛裸奔的小短腿——寶貝貓
    一毛一樣,沒毛病 今天么么就帶大家來認識這種:罕見的貓科動物--巴比諾貓我們也叫它「寶貝貓」。「寶貝貓」的名字來自義大利文,它是由幾乎沒有毛的斯芬克斯貓和曼赤肯短腿貓交配生出這種體型小長得像鬥牛犬的動物。
  • 巨型水獺化石再揭新種起源之謎
    雲南昭通成古老物種避難所巨型水獺化石再揭新種起源之謎光明日報記者 張勇  日前,在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古人類實驗室內,記者看到一具完整的水獺頭骨化石,它是剛發現的名為似獾泰國水獺的新種。
  • 六千萬年前巨型淡水龜化石出土
    一個國際古生物學家團隊日前發表研究報告說,他們在哥倫比亞北部發現了生活在距今約6000萬年前的巨型淡水龜化石,這種淡水龜的體積與一輛緊湊型小轎車的大小相仿。
  • 科學家在雲南昭通發現600萬年前巨型水獺新種化石
    科學家在雲南昭通發現600萬年前巨型水獺新種化石 2017-01-   中新社昆明1月24日電 (記者 馬騫)記者24日從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國際著名學術刊物《Journal of Systematic Palaeontology(系統古生物學)》23日在線發表了中美法科學家共同研究確認的一巨型水獺新種化石
  • 巨型烏賊化石被發現:體長超過10米,一鍋根本放不下
    在我們的生活中,烏賊是一種美味,但巨型烏賊可不是美味這麼簡單了,它們是「巨大的美味」。近年來,人類不斷發現巨型烏賊的屍體,以大王烏賊為代表的深海巨獸,正在顛覆人們的認知,沒有人知道在深海裡是否還有比大王烏賊更大的存在。其實,巨型烏賊在億萬年前就已經出現在地球上,在恐龍橫行的白堊紀時期,大海中有一種動物可以跟滄龍正面較量,它就是託斯特巨魷。
  • 雲南昭通發現600萬年前巨型水獺新種化石
    新華社昆明1月24日電(記者嶽冉冉)中美法三國科學家共同研究確認了發現在雲南的距今600萬年前一巨型水獺新種化石,並將其命名為「似獾泰國水獺」。這項成果於1月23日發表在國際刊物《系統古生物學》上。
  • 中國是發現恐龍最多的國家,「巨型汝陽龍」竟是世界最大恐龍化石
    河南省汝陽縣劉店鄉有座「恐龍國家地質公園」,這裡發現的生活於晚白堊紀早期(距今約1億年至8500萬年間)的汝陽恐龍動物群,是中國乃至世界晚白堊紀早期的一個重要恐龍物證,它的發現填補了我國晚白堊紀早期恐龍研究上的空白,對研究大型蜥腳類和結節類恐龍的分布、遷徙、演化以及揭示恐龍生活習性、生存環境和最終的突然滅絕等具有重大價值
  • 南京古生物所發現迄今最古老「巨型」跳蚤化石
    跳蚤目前已經報導了約2500種或亞種。和其他寄生性昆蟲一樣,跳蚤難以保存為化石。跳蚤化石多見於新生代琥珀,而它們都是現代類型。因此,關於蚤目的起源及中生代的演化證據長期缺失。近年來,黃迪穎等在我國內蒙寧城中侏羅世道虎溝動物群(距今約1.65億年)和遼寧北票早白堊世熱河動物群(約1.25億年)發現了一些巨型跳蚤化石,使人們對跳蚤的起源與早期演化,系統關係及早期寄主的選擇等科學問題有了全新的認識,同時將蚤目的化石記錄至少提前了4000多萬年。
  • 6種巨型的遠古動物,第4種可能仍在中國倖存
    大地懶,生存在更新世南美洲的一種巨型貧齒目動物,現存貧齒目動物例如食蟻獸、樹懶以及犰狳等等,大地懶是生活在南美洲大陸的最大型哺乳動物之一,其身高甚至可達六米。恐劍齒虎,劍齒虎曾廣泛分布於新、舊大陸的新近紀及第四紀時期,是一種遠古時期的巨型貓科動物,其化石在我國甘肅以及山西等地有發現,主要獵物可能為平齒三趾馬。猛獁象,猛獁象是一種遠古史前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的動物,其體型巨大,在歐洲、亞洲以及北美洲均有發現,草原猛獁象是其中最大的個體,約170萬年前起源於中國,其體型約有亞洲象的三倍大。
  • 雲南昭通發現600萬年前巨型水獺新種化石 復原身長2米(圖)
    據云南網1月25日報導,中美法三國科學家共同研究確認了發現在雲南的距今600萬年前一巨型水獺新種化石,並將其命名為「似獾泰國水獺」。 食性:半水生的食肉動物,上下頜骨大且有力,適合咀嚼大型水生螺殼和貝類。而600萬年前的水塘壩屬於淺水沼澤環境,螺殼、貝類及水生植物非常豐富。
  • 南極發現5000萬年前巨型飛鳥化石
    近日,來自5000萬年前的南極洲的化石被鑑定為一種已滅絕的巨型遠洋鳥類——偽齒鳥。偽齒鳥因其特殊的「骨齒」而引人注目,它們的顎上有獨特的骨刺,就像是長了一嘴尖牙。此次發現的這一記錄是巨型飛鳥類的最早化石記錄。
  • 印尼發現史前巨型禿鸛化石身高近兩米(組圖)
    現代禿鸛:現代禿鸛的身高仍達5英尺(1.52米),重達1.4石(8.96公斤)北京時間12月9日消息,考古學家在印尼小島弗洛裡斯上進行研究時,發現一隻身高比史前小矮人更高的巨型禿鸛化石。此地以擁有多種「畸形」動物而著稱,其中包括像小矮人一樣的人類,即弗洛裡斯人。
  • 澳洲發現新種史前巨鱷,至少5米長,可捕食巨型有袋動物!
    在更新世時期,澳大利亞的陸地上曾生活著三噸重的袋熊、站起來身高3米的巨型短面袋鼠和不會飛的牛頓巨鳥等大型動物,同時河流裡也有巨鱷橫行,伏擊前來喝水的巨型動物。後來科學家在研究更新世的鱷魚化石時,因化石碎片過於多樣最後歸為馬氏鱷亞科沼王鱷屬(Pallimnarchus)。
  • 史前人類遭遇的10種可怕的動物
    今天介紹的10種可怕「巨獸」,在人類遷徙到世界各地時發生了遭遇,從此消失在這個星球上。它們的滅絕原因至今沒有定論,但是人類的出現是其中的要素之一。持續存活直到約10,000年前。大地懶可以適應溫帶、乾旱性與半乾旱性氣侯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