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告訴你,一隻綿羊不會咩咩叫,你會相信嗎?
英國班普頓市一位主人就養了這麼一隻不會咩咩叫的綿羊,而這一切並非她故意造成的。
01本想訓狗,卻訓出了特立獨行的羊
英國女子西沃恩(Siobhan Chirrell O'Kelly)是一名28歲的女牧羊人,她的工作主要是訓練狗適應農場生活。有不少客戶需要這類訓練,幫助他們的狗和農場動物們和睦生活,尤其是不要攻擊綿羊。
西沃恩買了一頭叫做喬普西(Chopsey)的小綿羊,本想讓這群大狗子逐漸熟悉如何與綿羊相處,沒想到幾個月後事情的發展完全不受她的控制。
小綿羊喬普西來到西沃恩身邊時尚年幼,可憐的孩子從小跟一群狗長大,結果完全不知道綿羊該怎麼生活,卻學了一身「狗本事」。西沃恩一天比一天更絕望地發現,這隻綿羊被狗子們教的:比狗還狗……
它只喜歡和狗玩,不喜歡和其他的綿羊玩。假如主人牽來別的綿羊,它就會相當不安地跑到主人身邊去。它甚至不會咩咩叫,但又不能發出像狗一樣純粹的汪汪聲,於是它吼叫起來就是瓦夫瓦夫的動靜。綿羊學狗叫,也算顛覆了主人的常識。
事實證明讓小綿羊和狗一起長大,從而訓練狗子們適應綿羊的課程完全失敗了,唯一的成果就是訓出了一頭放在狗堆裡看不出的綿羊……主人只好遵循綿羊的選擇,把它當狗養,每天給它拴上牽引繩出去散步。
這綿羊,假如在路上看到別的狗,還會兇人家!就跟一般的狗子看到別的狗,會下意識吼叫示威一樣!真想知道,綿羊和狗語言不通,這綿羊是怎麼學會這麼多技能的……
02是綿羊的學習能力太強了?
為什麼綿羊能被這麼輕易地教成狗,而一些從小被狗教大的動物園裡的老虎獅子豹子,卻不會做出狗樣子呢?
爪爪覺得可能這就是綿羊比老虎獅子更容易馴化,被人類所用的原因之一。
這頭小綿羊對環境的適應性很強,而且向身邊其他動物學習的能力很高。所以當野生的綿羊被人類俘獲,並且關在羊圈裡人工繁育幾代以後,這些綿羊就習慣了在人類的包圍下,住在小小的羊圈裡吧。
說到綿羊的學習能力,就不得不提到一個詞叫做「羊群效應」,羊群中都有一隻領頭羊,領頭羊幹嘛,羊群跟著幹嘛,它們習慣找個這樣的目標跟著,集體行動,而不是自己為自己籌劃一天的行程。
這是因為食草動物在野生環境下不能單打獨鬥,集體行動能讓大多數的食草動物安然度過一生。而像前面提過的老虎、獅子、豹子等食肉動物,需要自己動腦筋考慮怎麼捕獵,因此它們的主觀能動性也更高一些。成年以後,它們會不習慣被別人教導指揮,而是靠自己的想法來行動。
從小跟狗一起長大的綿羊,自然把自己當成了「狗群」的成員,它的「羊群本能」讓它迅速把自己融入到了狗群當中。不是它覺得當狗比當羊好,而是它本能地想要和族群做出一樣的行為,從而融入群體保護自己。
03沒事別把羊教成狗
雖說西沃恩的這個訓練有了意外的收穫,不過正常情況下,還是不要隨便把綿羊教成其他的動物比較好。
從消化系統來說,綿羊本是食草動物,跟狗一起免不了學吃狗糧,甚至想要嘗嘗肉的味道,但這些食物它是否能完全消化,是否能提供它必要的營養,可就不一定了。長期吃不適合自己的食物,對綿羊的身體肯定是不好的。
其次,讓動物失去對自己的正確認知,說起來也是挺殘忍的事。這頭綿羊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和自己的同胞交朋友,它可能會愛上一條狗,但在狗眼裡,它依然是一頭綿羊而不是同類。
雖說把羊訓成狗看起來挺好玩的,不過爪爪不贊成故意讓一頭綿羊以為自己是別的動物,說起來這也算某種扭曲動物本能的「表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