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非法「送養」暗黑鏈條:中介宣稱領養落戶一條龍,與醫院合作

2020-12-03 中國網文化

近日,傑瑞原副總裁鮑毓明被指性侵養女一案備受關注,有網友指出,網絡上有人發布送養、領養孩子的消息,還有中介從中牟利。

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QQ群、微信群和論壇中有不少類似「組織」,規模都在百人以上,成員有「領家」、「送家」和「中介」。

交流群的群主一般是搭線的中介,其中一個群主就擁有至少3個群,成員600餘人。每天群裡滾動發送送養和領養消息,宛如黑市。送養的孩子還未出生,或是剛出生不久的嬰兒。像是一場交易,送家會提出1萬元甚至十幾萬元的補償費。

還有中介蟄伏在群裡或專門建群,他們主動聯繫群友,聲稱能代辦出生證明,收費3萬元,「跟醫院合作,15天辦理落戶,一個月辦了6個家庭。」

在知乎封停送養相關的帳號和網帖後,4月14日上午,騰訊QQ安全團隊針對群組進行「兒童送養」違法活動,對相關帳號及QQ群組進行了封停處理。然而記者也留意到,仍有一些群交流活躍,有群主開始組織換群,成員們也互相提點「風聲緊」。

送養:孕媽網上預約下家,有人要20萬元補償費

4月13日下午,新京報記者搜索發現,網上有關於送養、領養寶寶的消息和交流群。新京報記者加入了3個「圓夢交流群」,成員有600餘人,均為同一個群主。此外,微信群裡也可以搜索到類似的領養群,成員都在300人左右。

「真心L(領),女寶,騙子繞行」,「圓夢交流群」QQ群裡,每天都有數十條類似的信息。這個標籤為「孕期交流、婆媳、母嬰」的群裡有198人,大部分成員將備註改為地點+領養/送養+性別。一有送養的網友進群,馬上就有許多人詢問。

在交流群裡,領養孩子的被稱為「領家」,送養孩子的被稱為「送家」。「送家」又分兩種,孩子已出生或是待產孕婦。聊天群中,領家數量遠多於送家,而「送家」裡孕婦居多,只有少數人送養已經出生的孩子。

「送養」群裡發送的「送養」信息。

在河南生活的張雲(化名)就是其中之一,她稱,自己已經生了兩個女孩,三胎剛出生1個月,也是個女兒。「家裡一直想要個男孩,想把老三送走,再生個男孩。」

張雲給記者發來寶寶和大女兒的照片,證明孩子「長得好」,張雲表示只需要定金一千元,補償費一萬元,就可以把寶寶領走。她對於領家沒有具體要求,稱以後也不會再見面,只要對寶寶好就行。

另一名河北的網友稱自己有一個剛生下兩天的男嬰,因為和男友無法結婚,不能養孩子,「如果誠心要就定下來,我還沒出院,給孩子辦出生證明的時候就用你的身份證,出生證就是你的名字,可以落戶。」

在北京工作的東北人李可(化名)今年剛22歲,男友比她大一歲。李可說,發現懷孕的時候孩子月份已經大了,但他們還沒有結婚的打算,只能把孩子送人。她去醫院做過檢查,孩子健康,談過幾個領家,都沒成,「有個單身女性,聊得挺好,就是給孩子上戶口方面出了點問題」,她還提到,有一個26歲的單身男性也曾找她提出領養,她覺得對方怪異,就沒有同意。

隨後李可給記者發來B超單和男友的照片。她表示,可以來領家所在地生產,產前檢查和生產費用需要領家負責,「月子費和補償費需要3萬多元。懷胎十月又生下寶寶也很不容易,希望您理解一下。」

記者調查發現,在領養圈中,雙方都以營養費或補償費的名義報價。3萬元在領養圈中算是「低補」,要價十幾萬元「高補」的也大有人在。

「我先說我的營養價格,你能接受我們再談」,4月14日,新京報記者通過一個代辦出生證的中介找到了送家趙雯(化名)。

她在對話開始就發過來一張聊天截圖。圖中,她和一個領家提出要15萬元的營養費,對方質問稱「你賣孩子呢?」趙雯回覆說,「賣孩子就不是這個價格了,試管都20多萬了。」

在記者表示接受報價後,趙雯才簡單聊了下自己的情況。她稱自己未婚懷孕,孩子月份大了,流產捨不得,預產期是7月24日。她擔心給不了孩子好的生活條件,所以決定送養。

她詳細問了記者的年齡、住址,以及是否有房產後,表示可以到領家老家生產,但價格不能再談。

另一名孕媽也提出要10萬元的營養費,她要送養的是第三個孩子。原本和一個領家談好了,對方反悔了,「我醫院都找好了,生孩子的時候用領家身份證,醫院那邊紅包費用我出,你只要把孩子帶走,10萬,沒得商量。」

她還提供了一張聊天截圖證明自己要價並不算高。截圖顯示,在一個有13人的微信群中,有數名送家,趙雯也在其中。有領家要領養一個女孩,「價格不是問題。」趙雯回復「那就20萬。」另一名網友附和稱:「成都一個領家25萬領的,江蘇一個領家15萬領的」。

送養方和領養方的聊天截圖。

騙局:中介建群網友當託,多人被騙數千元定金

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在領養圈,補償費用是送領雙方的焦點話題,甚至有人藉此設局行騙。

4月14日下午,圓夢交流群的成員「QUEEN」在群裡提起自己的遭遇。她經人介紹打聽到一個要送養的男寶,為了表示誠意,疫情期間也開車10小時去看。原本談好補償孕婦5萬元,但後期對方提出漲價,這事只能擱置。

有領家跟評,「我只要是個健康的孩子就行,其他啥都不要求」、「我也找到了,可是怕人財兩空」。

四川的領家韓玉(化名)剛進群不久,她做試管嬰兒失敗後,決定領養。她最近找到一個合適的送家,對方預產期還有三個月,要求營養費六萬六,生之前每個月還要給一千多元的生活費。

「我是農村的,也沒有工作,給那麼多錢還是很難的。」韓玉說,後期還要給孩子上戶口,少不了一筆費用。找中介辦準生證,沒有四五萬也下不來,她希望能找個低補的孩子。

「知道有償領養是犯法嗎?」在交流中,新京報記者注意到,領家和送家之間似有默契,均不提此事。當有人問起,送家強調說,自己並非賣孩子,只是需要點營養費。有領家表示「營養費低一點,不超過3萬,應該不算什麼買賣吧。」也有領家稱「這是灰色地帶,不能光明正大地說。」

「送養」群裡發送的「領養」和「送養」信息。

很多領家不知道,這個「灰色地帶」也成了行騙的「生意場」。

4月14日,經一名自稱領養成功的網友介紹,記者認識了「未婚先孕媽媽救助站」的「總負責人」,對方將記者拉進一個名為「愛心救助站三」的QQ群。

群內一名「客戶負責人」私信記者稱,可以幫忙對接送家,但要先交2500元保證金。雙方見面後,可以選擇直接領走孩子或者讓孕婦在救助站生產。「我們是為了救助未婚先孕媽媽,在河南、安徽等地有線下站點,介紹成功保證金不退,不成功繼續介紹或者退錢。」

「客戶負責人」表示,如果孕婦在他們指定的醫院生產,可以用領家的身份證登記,可以上領家的戶口,孩子出生以後檢查健康才交接,「萬一有毛病,我們安排其他孕婦或者孩子頂上」。對方稱,若是領養已出生的孩子,花費更大,或者他們幫忙找關係,去福利院走過場,辦正規領養手續。

但當記者要求「客戶負責人」提供相關證明時,馬上被踢出群聊。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上述領養方式也是很多網友曾遭遇的騙局。

有網友在知乎上發表文章揭露「警惕領養收養騙局」。文章稱,網上有人利用領家迫切的心理需求,發布成功領養的經驗,給領家介紹了中介拉進群,然後收取2500元定金。

一位網友告訴新京報記者,她曾被這種套路騙去了2500元錢。「交錢後,就被對方拉黑了。群裡很多人都是託。」

包辦:中介3萬元代辦出生證,「與醫院合作15天落戶」

「圓夢之家交流群」群主「暖陽」告訴新京報記者,類似騙局很多,也有很多網友被騙。

他提醒記者,領家最好不要先給錢,要求給保證金、定金的,騙子的可能很大。「最好領到孩子再給錢,然後籤一份領養協議。」

「領養協議有法律效應嗎?」「暖陽」否認說,領養協議沒有法律效應,但對於領家送家是一種約束,領養成功後找他辦準生證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4月13日下午,在媒體報導知乎上有送養兒童信息後,知乎開始清理相關信息,並對相關帳號進行永封處置。這個消息也引起圓夢群的關注。不停有人將媒體報導轉發到群裡,不久後,群主未說明原因直接解散了「圓夢之家」,新開了備用群,他會時常將備用群二維碼發進群,「防止走散」。

「圓夢之家交流群」群主「暖陽」不是領養中介,他建群另有目的。他介紹,自己承辦代孕、辦準生證的業務,「領家和送家都在群裡,自己私下聯繫,需要辦準生證再找我。5萬元包辦成,一年能辦幾十個。」

「暖陽」說,送家的營養費價格不一,有的三四萬元就行,有的則開價十幾二十萬元,他提醒稱,「價格越低越好,最好不要超過8萬元,給的太高,就變成買賣小孩了。」

新京報記者加入多個「圓夢之家」QQ群後發現,很多群主並不領養也不送養,而是為了幫成員辦理出生證明,並在群裡發辦理成功的截圖。群裡一名辦理出生證明的中介透露,「群主每推薦一位,就可以拿到提成。」

這位中介辦理出生證明需要三萬元,並稱「上完戶口再收費」。辦理需要提供身份證、結婚證和戶口本複印件,領家可以拿到出生證明。「上完戶口把錢打給一個海外帳戶,證明我找人送過去,郵寄可能會被發現。」他手握客戶資料,所以不擔心對方不給錢。

這名中介自稱是湖南人,談業務時他很謹慎,使用的電話號碼和網絡帳號都是朋友註冊。他稱,自己跟廣東、湖南、河南、四川等地方的醫院合作,所謂的合作就是給醫院「掏錢」,「算是打擦邊球吧,這個月已經為6個家庭辦了出生證明。」

另外一位開價5萬元的中介則提供了另一套流程。他會介紹臨產的孕媽給領家,孕媽用客戶的資料在醫院產檢、建檔。「我們跟醫院有合作關係,這塊可以放心,15到30天就可以辦成。」

送養方和領養方的聊天截圖。

專家:高價送養或涉嫌拐賣,建議改進國內領養體系

4月14日上午,騰訊QQ安全中心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近期,QQ安全團隊接到用戶舉報,有人利用QQ群組進行「兒童送養」違法犯罪活動。已第一時間對舉報信息進行核實,確認後已對相關帳號及QQ群組進行了封停處理。

4月14日晚間,新京報記者查詢發現,QQ群「愛心救助站三」已無法搜索到,顯示為「已刪除或解散」,而「圓夢交流群」、「圓夢BB群」等尚在活躍中,仍不斷有新成員進群,發布送養、領養消息。

對此,華南理工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執業律師葉竹盛表示,非法收養在法律上,一般體現為拐賣兒童犯罪。

他稱,我國合法收養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親戚之間的收養,一類是福利院孤兒收養。非法收養實際是一個地下的送養和收養市場。例如領家給送家幾萬元營養費的行為,嚴格意義上就是拐賣兒童,親生父母也可以作為拐賣兒童的主體,「如果象徵性給一點營養費,比如說幾千塊錢,很難認定為牟利,但如果超出一定限度,送家有了非法所得,就不能排除是拐賣。若送家沒有收取營養費,但知道小孩要被販賣,該行為就涉嫌遺棄罪。」

此外,葉竹盛表示,在領家和送家之間牽線的中介,甚至是送家將孩子賣給中介,中介再進行販賣從中獲利,這類中介則深度參與了拐賣行為,是拐賣兒童的共犯,甚至是主犯。如果中介明知是拐賣,仍幫助辦理出生證等證件的,則構成拐賣兒童罪的從犯。

他認為,民間非法送養的現象,和如今未婚先孕等社會現象有關,真正無力撫養孩子的家庭還是少數。另外,具備合法送養行為的福利院,實際上還未形成一套成熟的領養體系,送養門檻過高,普通人通過合法途徑領養極其困難,這一方面要進行改進。

「正常領養程序優化後,黑市的生存空間就小了,但對福利院的監管要求也會更高。」葉竹盛稱,民間非法送養難以監管,實際上,嬰兒出生的監管無法深入到家庭中,醫院和社區應當緊密聯繫,加強登記,建立完整的監管系統。辦理戶口也應當加強監管,嚴打非法辦理戶口行為。

北京乾成律師事務所刑事部執行主任肖之娥稱,根據《收養法》規定,收養應當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還要經過申請、審查及公告、登記等程序。程序本身不是非常嚴格,經過一定時間就可以辦到。但收養對送養人、收養人都是有要求的,比如,《收養法》要求收養人應當同時具備下列條件:無子女;有撫養教育被收養人的能力;未患有在醫學上認為不應當收養子女的疾病;年滿三十周歲。「如果不符合收養人條件的人想收養,無法通過審核,就不能實現收養。」

肖之娥提到,私自收養、民間送養脫離監管,往往導致兒童權益,包括身體權、健康權、生命權、受教育權等得不到保障。她建議,網絡送養需要民政、公安、網信等部門嚴查嚴防,從源頭監管。「適當降低收養門檻,簡化收養的程序,這類問題也會減少。」來源:新京報

相關焦點

  • 6萬元賣小孩:斬斷網絡送養地下產業鏈
    據記者調查發現:網絡社交平臺上有不少非法送養群,交易雙方用暗語標價,從幾萬元到十幾萬元不等,有的孩子甚至還未出生便被「預訂」,甚至還有黑中介「一條龍」辦理出生醫學證明、親子鑑定,幫助落戶。 這種行為,實質上是不法分子利用網絡的隱蔽性和便利性進行人口買賣,屬於嚴重違法犯罪行為。
  • 社交群組對暗號,明碼標價售賣—網絡送養地下產業鏈調查
    揭秘送養黑產:生娃、買賣、辦證一條龍今年4月,為打擊網絡送養兒童的不法行為,騰訊、知乎等網絡平臺對涉及「兒童送養」的違規內容和群組進行了清理和整治。記者調查發現,網絡送養轉入更為隱秘的角落,從大眾化網絡平臺潛入母嬰社區。
  • 50元入群,明碼標價6萬元賣親兒,網絡送養黑產鏈曝光!
    ▲戳視頻看完整報導這並非個案,網絡社交平臺上有不少非法送養群,交易雙方用暗語標價,從幾萬元到十幾萬元不等,有的孩子甚至還未出生便被「預訂」,還有黑中介「一條龍」辦理,出生醫學證明、親子鑑定、幫助落戶。揭秘送養黑產:生娃、買賣、辦證一條龍今年4月,為打擊網絡送養兒童的不法行為,騰訊、知乎等網絡平臺對涉及「兒童送養」的違規內容和群組進行了清理和整治。大眾網絡平臺遭到打擊,網絡送養轉入更為隱秘的角落,從大眾化網絡平臺潛入母嬰社區。
  • 社交群組對暗號,明碼標價售賣——網絡送養地下產業鏈調查
    「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網絡社交平臺上有不少非法送養群。交易雙方用暗語標價,從幾萬元到十幾萬元不等,有的孩子甚至還未出生便被「預訂」。還有黑中介「一條龍」辦理出生醫學證明、親子鑑定,幫助落戶。(小標題)50元入群,明碼標價6萬元賣掉親生兒子「我原先有個家庭,後來因工作原因離婚了,有兩個孩子。
  • 網絡送養地下產業鏈調查:QQ群明碼標價6萬賣親兒
    還有黑中介「一條龍」辦理出生醫學證明、親子鑑定,幫助落戶。50元入群,明碼標價6萬元賣掉親生兒子「我原先有個家庭,後來因工作原因離婚了,有兩個孩子。兩年前認識了現在的女友,有了十個月的兒子。不久前她突然走了,把錢都帶走了,我帶著孩子什麼事都做不了……」這段慘痛的經歷把QQ群裡不少網友打動了。殊不知,這是黃某某編造的故事。
  • 鮑毓明案牽網絡送養黑產鏈:中介建群小孩售價10萬起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鮑毓明案牽出網絡送養黑產鏈:中介建群,小孩售價10萬起上市公司高管鮑某明涉嫌性侵養女事件,近日引發社會廣泛關注,涉案當事人間的關係及法律關係也留給公眾諸多疑團。此案也使存在多年的民間送養、非法收養亂象再次進入公眾視野。任何關於性的暴力,都是整個社會一起完成的。
  • 新華網評:決不允許打著送養的旗號賣孩子!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近日,新華社播發的一篇關於網絡送養地下產業鏈的調查報導記者發現,網絡社交平臺上有不少非法送養群。交易雙方用暗語標價,從幾萬元到十幾萬元不等,有的孩子甚至還未出生便被「預訂」。還有黑中介「一條龍」辦理出生醫學證明、親子鑑定,幫助落戶。看過報導裡的亂象,真是讓人長嘆一聲「世事難預料」。過去說「長翅膀的不一定是天使,還很可能是鳥人」;現在竟然連身懷六甲的媽媽都可能是個賣自己肚裡娃娃的人販子。這真的是不管不行啊!
  • 送養「黑網」:暗語、感謝費與獲刑的父母
    在多起已經判決的案例中,都存在非法獲利行為——新生嬰兒賣予他人,實際上是非法所得,構成拐賣兒童罪。而被判拐賣兒童罪的人中,不僅有以拐賣兒童為職業的中間人,也有被收養人的生父母。在接近「送養」鏈條的終端,戶籍辦理是同樣重要的環節。對於非法送養情況,能夠辦理出生醫學證明的,大多是在私人醫院,不過也有在公立醫院辦理的情形。
  • 網絡公開預約送養孩子引爭議 或涉犯罪
    而記者發現,雖然某網站上帶有「領養、送養寶寶」等相關字眼的平臺均不開放,但是在個別平臺內,仍能尋查到少量相關帖子。而在不少QQ群內,活躍著一大批公開「送養」「領養」的人。  然而根據相關法律規定,中國公民在中國境內收養子女應當依法在民政部門辦理登記。在網絡送養活躍的背後,也滋生出一些非法辦理醫學出生證明的「生意」。
  • 網絡送養地下產業鏈:進群層層手續對暗號,群友明碼標價貼心幫售
    他看到網上有關於孩子送養的消息,所以在黃某花費了50元之後,他加入了一個網絡送養QQ群,群內有300多人,大多都為想要"領養"孩子的夫妻。在發出消息之後,不少人通過QQ、微信、電話等方式聯繫黃某,而黃某提出的要求也很簡單——以6萬至10萬的"保證金"送養兒子,並承諾老死不相往來。
  • 鮑某明案的一個恐怖細節,牽出一條民間送養的「黑色」鏈條
    4月11日,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副教授王曉莉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中央黨校婦女研究中心課題組在研究中發現,在計劃生育非常嚴格的時期,農村地區生男偏好嚴重,非法鑑定胎兒性別、非法墮胎情況嚴峻,送養女兒的情況時有發生。如今,隨著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重男輕女的現象已經大有改觀。但在農村地區深化土地和集體產權改革過程中,男女不平等的資源分配現象仍普遍存在。
  • 網絡公開預約送養孩子引爭議 律師:"非官方"領養違法
    圖片/網絡聊天截圖  網友「領養兒童出生證明」稱可為領養小孩辦理正規醫院出生證明。而記者發現,雖然某網站上帶有「領養、送養寶寶」等相關字眼的平臺均不開放,但是在個別平臺內,仍能尋查到少量相關帖子。而在不少QQ群內,活躍著一大批公開「送養」「領養」的人。然而根據相關法律規定,中國公民在中國境內收養子女應當依法在民政部門辦理登記。在網絡送養活躍的背後,也滋生出一些非法辦理醫學出生證明的「生意」。
  • 成都市殯儀館揭秘殯葬黑幕:中介價格翻十餘倍
    原標題:成都市殯儀館揭秘殯葬黑幕:中介價格翻十餘倍 關閉廣告  清明節即將到來,市殯儀館昨日邀請市民朋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參與開放日活動,拉開殯儀服務的神秘面紗。成都市殯儀館主動揭露暴利黑幕:中介機構「一條龍」包斷喪事辦理,忽悠讓喪屬多掏少則幾倍、多則十餘倍的費用,而市殯儀館最基本的殯儀辦理費用最低僅需533元。  市殯儀館副館長林建清說,造成「死不起」現象的推手,是夾在醫院與殯儀館之間的中介機構。  他介紹,市殯儀館殯儀服務項目有專門的委託單,上面涵蓋基本服務、一般服務和特需服務,三種服務根據喪屬的不同需求選擇。
  • 中介建群,小孩售價10萬起!鮑某明案牽出送養黑產鏈
    ---鮑某明案牽出網絡送養黑產鏈:中介建群,小孩售價10萬起上市公司高管鮑某明涉嫌性侵養女事件,近日引發社會廣泛關注,涉案當事人間的關係及法律關係也留給公眾諸多疑團。此案也使存在多年的民間送養、非法收養亂象再次進入公眾視野。這是一個隱秘且數量不容小覷的群體——民間送養者。記者調查發現,在他們棲身的網絡世界,送養者、中介、收養者已然形成了一根銜接緊密的鏈條。
  • 領養和送養動物太難?手機上就可實現!
    而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在隨後的採訪中發現,實際上目前各大救助平臺都已經網絡化,讓眾多愛心人士茫然、頭痛的領養和送養手續,一部手機就可以搞定! 現場:救助組織現場招募合格「鏟屎官」廣州的端午節,天氣炎熱,但是卻阻擋不了愛心人士的熱情。在天河區花城匯北區廣場,連續三天都在進行一場熱火朝天的動物領養活動。不少動物愛心人士紛紛來到現場,希望能挑選一隻有緣的動物。
  • 網絡收養嬰兒供不應求 送養人多要求補償10萬
    這些遊走在法律邊緣的「生意」,一旦涉及金錢就很容易涉嫌犯罪,而大量的收養需求也促使這種網上鏈條大量存在。專家提醒,將網絡收養納入相關部門的正常監管已刻不容緩。南方日報記者 胥柏波 實習生 崔嘉祺  網絡收養孩子供不應求  在某群裡,活躍著296個家庭,其中送寶寶的只有10個左右,其他都是等著領養孩子的。
  • 鮑毓民案牽出網絡送養黑產業鏈:送養和拐賣的界限在哪裡
    消息來源丨法治周末 Vista 看天下 檢察日報原標題丨網絡送養vs非法拐賣:界限在哪裡作者 | 於瀟 郭璐璐本文略有刪減4月8日,女孩自述「被養父性侵四年」事件引發關注。法治周末記者在知乎APP上以「送養」為關鍵詞進行搜索,隨即找到多條「送養小孩」信息。
  • 如何領養和送養動物?你需要一份「鏟屎官面試單」
    發現:實名註冊、醫院地圖等,愛心「保障」滿滿原來,目前各大動物領養機構都已經開發或者升級了網絡平臺,無論是領養還是送養動物,或者是已經養寵的人士都可以在網上實現各種服務!其中,記者在「愛笑服務平臺」看到,愛心人士必須憑手機號碼和身份證進行實名制註冊,保障動物領養的安全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