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公開預約送養孩子引爭議 律師:"非官方"領養違法

2020-11-29 中國網

  圓夢之家QQ群內不斷有人發出領養、送養的消息。圖片/網絡聊天截圖

  網友「領養兒童出生證明」稱可為領養小孩辦理正規醫院出生證明。

9月4日晚8時50分,網名為cccccn5的網友在某網絡平臺發了一則「難言之隱,送養孩子」的帖子,稱:「女孩,預產期10月底!因家庭發生變故,夫妻共同決定,只能送養孩子,我們可以提供一切合法資料手續,人販,對孩子不好者勿擾!」

昨日,網友cccccn5向記者證實了「送養」一事,且需要「適當補償」。而記者發現,雖然某網站上帶有「領養、送養寶寶」等相關字眼的平臺均不開放,但是在個別平臺內,仍能尋查到少量相關帖子。而在不少QQ群內,活躍著一大批公開「送養」「領養」的人。

然而根據相關法律規定,中國公民在中國境內收養子女應當依法在民政部門辦理登記。在網絡送養活躍的背後,也滋生出一些非法辦理醫學出生證明的「生意」。

待產期「寶媽」預約送養

昨天上午,記者添加了網友cccccn5留在帖文中的QQ,為了打消記者的疑慮,該網友還主動發送其家人合影以及其愛人孕肚照,其中還有一張某醫院B超單。

隨後,該網友向記者了解家庭內部人員信息,稱「真心送養,了解情況。」當記者問起是否需要支付相關領養費用時,該網友表示:「領養後適當補償一些費用。」他告訴記者,醫院由記者自行聯繫,最好是私立醫院或老家醫院。

隨後,記者進入一個名為「圓夢之家」的QQ群,這個定位為生活休閒-母嬰的群有近400名成員,群公告寫著:本群只提供平臺,大家注意騙子,本群不承擔任何責任。進群後成員需要把備註改為「地方+領(送)養+男(女)」。

群內不時有成員發出「誠心領養一個男寶」「領健康寶寶」等消息,群內氣氛活躍。下午兩點,一位名為「廣東待產寶媽」的群友發消息稱:「送養寶寶,不知道性別,下個月預產期,希望領養方家庭條件可以給孩子好的生活和教育,夫妻感情好,性格脾氣好,收養後能視如己出。」消息一出,馬上有數名群友詢問。名為「送男寶」的群友稱,自己在群裡找了兩個月,還沒找到合適的,但聽說群裡「有領養成功的」。

領養送養多由於家庭原因

記者發現,群內成員分為「領養」和「送養」兩大陣營,送養人大多被稱呼為「寶媽」。

群裡的「寶媽」並不多,多名群友稱,領養的人多,送養的寶寶都很搶手。

對於為何在網絡上領養或送養?記者與數名群友交流後發現,雙方都是因為「特殊情況。」

一位群友稱:「我們夫妻都快到40歲了,沒有自己的孩子,希望能領到一個男寶。」群友廣東待產寶媽告訴記者,其堂哥結婚十多年沒孩子,前年領養了一個寶寶。在群內,此類說辭成了領養一族的「特殊情況」。

而對於送養原因,廣東待產寶媽稱,自己跟老公感情不好,要離婚,「他不給錢,我自己沒工作沒經濟,生不了養不起。」群友送男寶告訴記者,自己有一個女兒了,「我老公比我大十多歲,他之前有兩個小孩了。所以情況特殊養不了。」

記者發現,在群友發布領養信息時,有人會特意加上「拒絕高補」等語句,一位群友告訴記者,有些送養人會提出「低補」「高補」等要求,具體金額得商量。而在記者與群內數名送養群友交談後發現,只有一人提出「補償」,但並未明言具體數額。在記者提出經濟費用時,「寶媽」們都表示自己「不是在賣孩子」。

相關焦點

  • 網絡公開預約送養孩子引爭議 或涉犯罪
    而記者發現,雖然某網站上帶有「領養、送養寶寶」等相關字眼的平臺均不開放,但是在個別平臺內,仍能尋查到少量相關帖子。而在不少QQ群內,活躍著一大批公開「送養」「領養」的人。  然而根據相關法律規定,中國公民在中國境內收養子女應當依法在民政部門辦理登記。在網絡送養活躍的背後,也滋生出一些非法辦理醫學出生證明的「生意」。
  • 網絡預約收養興起 前提是送養收養關係要合法
    □主持人張杰基本案情日前,《新京報》刊登了一則關於網絡公開預約送養孩子的報導,報導了個別QQ群內,活躍著一大批公開「送養」、「領養」而對於送養原因,「廣東待產寶媽」稱,自己跟老公感情不好,要離婚,「他不給錢,我自己沒工作沒經濟,生不了養不起」。對於為何在網絡上領養或送養?記者與數名群友交流後發現,雙方都是因為「特殊情況」。一名群友稱:「我們夫妻都快到40歲了,沒有自己的孩子,希望能領到一個男寶。」群友廣東待產寶媽告訴記者,其堂哥結婚10多年沒孩子,前年領養了一個寶寶。
  • QQ領養群大揭秘:送養者很多未婚媽媽 私自達成收養協議是違法
    正規領養程序複雜,「轉戰」QQ領養群私下「交易」卻毫無門檻,網絡領養這一「產業」正在不受監管的土壤上滋生壯大。交易裡既有兩廂情願,也有陷阱和欺騙。雖然這種「收養」屬違法行為,但急切的求子之心讓不少家庭鋌而走險。
  • 雙方自願領養送養小孩違法嗎,法律是怎樣規定的?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符合條件的領養人是可以領養孩子的,而在現實生活中,私下抱養的行為是非常多的,那麼,雙方自願領養送養小孩違法嗎,法律是怎樣規定的?網友諮詢:雙方同意私自抱養孩子犯法嗎?北京市京師(南昌)律師事務所樂治用律師解答: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雙方同意私下抱養孩子並不是犯罪的行為,如果沒有辦理收養手續的,是屬於違反收養法的行為。收養人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才可以收養被收養人。
  • 網上收養孩子,還有人給辦出生證明,背後暗藏販嬰風險
    緊急聯繫,因家庭發生變故,夫妻共同決定,只能送養孩子,必須合法!我們可以提供一切合法資料手續,人販,對孩子不好者勿擾!」次日,重案組37號(微信ID:zhonganzu37)添加了網友「cccccn5」的QQ帳號,其證實了「送養」一事,且需要「適當補償」。而重案組37號探員發現,通過網絡送養孩子的並非他一人,在不少QQ群內,活躍著一大批公開「送養」、「領養」的人。
  • 鮑毓民案牽出網絡送養黑產業鏈:送養和拐賣的界限在哪裡
    @vista 看天下記者向其中一名管理員詢問:「請問是合法領養嗎?」對方的回答是:「合法去福利院,別在這裡找。我們不犯法,也不合法。」記者又以諮詢領養為名聯繫上一位「中介」群主,在她看來,通過他們收養孩子,「不是不合法,而是民間領養不受法律保護而已」。親生父母私自將孩子送與他人撫養,這種情況在民間長期存在,如今還有人通過網絡聯繫收養事宜。
  • 知乎QQ清理「領養送養小孩」信息後 母嬰網站仍有人發帖「換養小孩」
    但在網絡上,有關「領養送養小孩」的信息仍然存在,北青報記者調查發現,在媽媽網、寶寶樹、媽媽幫、媽媽社區、寶寶知道等母嬰網站APP上,仍有大量「領養送養」信息,甚至有人提出「交換小孩」。調查母嬰網站仍有「領養送養小孩」信息 有網友甚至要「換養」日前,有網友發現在知乎上搜索「送養」、「領養」等關鍵詞,能夠找到多條信息,有的信息發布者在頭像旁留下自己的QQ聯繫方式。媒體記者核實該條信息發現確實有網友通過網絡渠道領養了小孩。
  • 揭秘QQ領養群:為求子加30個群!送養者很多未婚媽媽
    正規領養程序複雜,「轉戰」QQ領養群私下「交易」卻毫無門檻,網絡領養這一「產業」正在不受監管的土壤上滋生壯大。交易裡既有兩廂情願,也有陷阱和欺騙。雖然這種「收養」屬違法行為,但急切的求子之心讓不少家庭鋌而走險。
  • 網絡收養嬰兒供不應求 送養人多要求補償10萬
    南方日報記者 胥柏波 實習生 崔嘉祺  網絡收養孩子供不應求  在某群裡,活躍著296個家庭,其中送寶寶的只有10個左右,其他都是等著領養孩子的。一般送養人都會要求一點「補償」,價格3萬-10萬元  在網上搜索「收養網」「孤兒網」等類似關鍵詞,的確可以獲得不少以發布送養、收養信息為主要內容的民間收養網站、論壇或聊天群。
  • 揭秘非法「送養」暗黑鏈條:中介宣稱領養落戶一條龍,與醫院合作
    近日,傑瑞原副總裁鮑毓明被指性侵養女一案備受關注,有網友指出,網絡上有人發布送養、領養孩子的消息,還有中介從中牟利。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QQ群、微信群和論壇中有不少類似「組織」,規模都在百人以上,成員有「領家」、「送家」和「中介」。
  • 鮑毓明案牽網絡送養黑產鏈:中介建群小孩售價10萬起
    「民間送養者包括無力撫養小孩的家庭或單親(包括未婚、離異、喪偶)媽媽等。一些人在重男輕女觀念影響下送養女嬰,此外還有親屬之間的『過繼型』送養等。」 北京勇者律師事務所律師王小豔對法治周末記者分析了民間送養群體的構成情況。在執業過程中,王小豔曾與許多送養者打過交道。其中,不少人有涉拐賣兒童案、養子女遺產繼承糾紛案等。
  • 6萬元賣小孩:斬斷網絡送養地下產業鏈
    據記者調查發現:網絡社交平臺上有不少非法送養群,交易雙方用暗語標價,從幾萬元到十幾萬元不等,有的孩子甚至還未出生便被「預訂」,甚至還有黑中介「一條龍」辦理出生醫學證明、親子鑑定,幫助落戶。 這種行為,實質上是不法分子利用網絡的隱蔽性和便利性進行人口買賣,屬於嚴重違法犯罪行為。
  • 花3萬在網上「領養」了個孩子,之後發生的事讓她後悔莫及...
    雙方經過協商,王女士付給對方3萬元錢,最終把這個孩子領養回家。  不過很快問題便來了,由於屬於非法領養,孩子無法上戶口,而更讓王女士絕望的是,孩子被查出患有先天性的腦白質異常,這個病,目前還沒有特效治療方法。
  • 網絡送養還是非法拐賣?專家:準確把握入罪門檻
    記者以「送養」為關鍵詞在裁判文書網查詢發現,截至4月29日,相關刑事裁判文書有696篇,其中不乏以網絡送養為名的拐賣兒童案件,當事人多是以「營養費」、「醫療費」為名收取錢財,有些甚至還籤訂了書面的送養合同。「相比傳統的拐賣兒童案件,親生父母私下將孩子『送』出的行為更加複雜,要準確把握送養與拐賣的界限,避免重罪化傾向。」
  • 網上收養兒童違法嗎?網絡平臺是否有法律責任?
    從保護孩子的立場來看,這些嚴格的規定無可厚非,不過,也將很多想收養孩子卻不符合條件的人拒之門外。  基於官方收養渠道不暢和門檻過高的現狀,需求迫切的領養者紛紛將目光轉向了以網絡收養為代表的民間收養。通過這種途徑,收養人不僅可以更容易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孩子,而且能夠「逃避」法律規定的嚴格條件。
  • 社交群組對暗號,明碼標價售賣—網絡送養地下產業鏈調查
    近日,白雲區人民法院以拐賣兒童罪判處黃某某有期徒刑6年,並處罰金4萬元,追繳其違法所得6萬元,予以沒收。揭秘送養黑產:生娃、買賣、辦證一條龍今年4月,為打擊網絡送養兒童的不法行為,騰訊、知乎等網絡平臺對涉及「兒童送養」的違規內容和群組進行了清理和整治。
  • 社交群組對暗號,明碼標價售賣——網絡送養地下產業鏈調查
    近日,白雲區人民法院以拐賣兒童罪判處黃某某有期徒刑6年,並處罰金4萬元,追繳其違法所得6萬元,予以沒收。(小標題)揭秘送養黑產:生娃、買賣、辦證一條龍今年4月,為打擊網絡送養兒童的不法行為,騰訊、知乎等網絡平臺對涉及「兒童送養」的違規內容和群組進行了清理和整治。
  • 網友養鱷魚當寵物引爭議 森林警察稱擅自飼養違法
    網友養鱷魚當寵物引爭議 森林警察稱擅自飼養違法 網友「z19491001z」在帖子中所發寵物鱷魚照片
  • 網絡送養地下產業鏈:進群層層手續對暗號,群友明碼標價貼心幫售
    他看到網上有關於孩子送養的消息,所以在黃某花費了50元之後,他加入了一個網絡送養QQ群,群內有300多人,大多都為想要"領養"孩子的夫妻。在發出消息之後,不少人通過QQ、微信、電話等方式聯繫黃某,而黃某提出的要求也很簡單——以6萬至10萬的"保證金"送養兒子,並承諾老死不相往來。
  • 網絡有償送養,與販賣兒童何異?
    「免費領送禮品19.9包郵」……看到這樣標題的QQ群,很容易讓人聯想起「網絡購物」。但匪夷所思的是,裡面活躍的帳戶,做的竟是「網購小孩」生意,小孩就是「領送的禮品」。據深廣電第一現場報導,隨著「網絡送養」出現,一種灰色領養產業正悄然興起。  實話說,領養孩子也是一種很正當的社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