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有聲書、「雲」端看展、上網絡公開課……居家時光,這樣充電

2021-01-10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宅家」期間,文化生活可以有多種打開方式:打開手機看VR展覽、免費收聽知識課程、在線學習甲骨文……內容豐富,技術「硬核」,服務溫暖。雖然場所轉移到了網絡,但文化活動不打烊。免費開放的數字資源、愜意多樣的學習方式、便捷高效的文化服務,陪伴著人們的「宅家」時光,充實你我的精神文化生活。

疫情防控期間,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如何保證?

不必擔心。全國各地許多的博物館、圖書館、出版社以及知識付費平臺開放資源,推出精彩的網上展覽,提供在線的文化服務,探索網絡培訓新途徑,滿足人們的學習需求。人們的文化生活移到了線上、飛上了雲端。打開手機看展覽、點開書籍暢快聽、專業知識免費學……雖然宅在家,但文化生活不打烊。

在線開放文博資源,足不出戶看展覽

近期,全國各地博物館利用已有數字資源,推出了一批精彩的網上展覽,並聯合社會力量創新傳播方式,向公眾提供安全便捷的在線服務,實現足不出戶看展覽。據初步統計,全國博物館春節期間共上線展覽2000餘項。

「瑞鼠吐寶——庚子鼠年新春生肖文物圖片展」「紅色中國——革命文物數字展廳」「歸來——義大利返還中國流失文物展」……國家文物局網站上的「博物館網上展覽平臺」擴增了一批在線展覽內容,並開放了346萬件珍貴文物信息。國家文物局還通過連結形式增加了地方文物部門建設的在線展覽(數字博物館)平臺,以及博物館自主研發的虛擬展覽內容,引導各地文博機構加大資源開放力度。

全國1300餘家博物館開放網站、微信、微博等在線展覽,實行專人值守,做到閉館期間服務不缺位,內容不打折。

看康熙「寫福」、觀「江山」如畫、賞清代畫家描繪的「長江」萬裡……北京地區100餘家文博機構日前紛紛推出線上展覽,通過多種新媒體手段,讓人們足不出戶在線觀展。國家博物館的《大唐風華》《古蜀華章·四川古代文物菁華》等展覽設置了「網上展廳」。首都博物館的《回望大明展》《天路文華展》等熱門展覽在官網重現。故宮博物院在官網為小觀眾設置了「專館」,清代的古建築、皇室器物大揭秘、皇子們的生活等故事被一一揭秘。觀眾可以在各機構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入口觀看線上展覽,或藉助全景虛擬技術等在線逛展館。

湖北省博物館、辛亥革命博物館等在閉館期間網站正常運行,公眾可在線觀看數字展覽;首都博物館、敦煌研究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對網上展覽內容進行擴充,提供超清全景展示;河南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館等多家博物館觀眾預約電話正常接聽……網友紛紛留言:「在家能瀏覽這麼多座博物館,真好」。

此外,一些博物館與社會力量合作,創新傳播方式,提供多樣化、個性化服務。四川省文物局聯合教育部門、社會力量完善豐富「天府文化青少年互動教育系統」內容。廣東省文物局與騰訊公司聯合打造「博物官——廣東文博智慧導覽」,為用戶提供100家線上博物館服務,包括展覽300個,講解、介紹和導覽9000條。

文博資源的在線開放,與新技術的應用息息相關。各地博物館利用動漫、遊戲、VR、AR等新形式、新技術,不斷更新豐富網絡文化資源,提供全息影像欣賞、虛擬觸摸、沉浸式體驗服務。國家文物局相關負責人說,希望通過新媒體和虛擬實境表現手段,將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觸角延伸到千家萬戶,傳播文化的魅力,滿足公眾「刷館」的心願。

提供電子及有聲讀物,增強優質內容供給

居家時光,如何閱讀?1月30日,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發起倡議,呼籲全行業提供免費閱讀服務、傳播科學防護知識內容。根據倡議,2月1日—29日,全國出版界快速組織各地相關專家編寫並及時上線一批防治疫病相關的數字讀物,各數字閱讀企業精選優質內容供全國用戶免費閱讀,加快上線並免費傳播相關專題的電子書和有聲讀物。目前已有數十家單位積極響應,多家單位也在陸續響應中。

2月1日,首都54家新聞出版單位聯合發起「+我一個」行動計劃,增加優質內容資源供給,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行動期間,多家新聞出版單位通過自有或社會網絡平臺免費提供多種精品圖書、音樂、網絡文學、有聲讀物等內容資源,包括科學防控知識科普讀本、社科、歷史、文學、音樂等作品。

《慶餘年》《簡讀中國史》……在京東讀書APP上,一批付費暢銷書如今可以免費閱讀。從農曆大年初三到正月十五,京東圖書推出了多種免費活動,包括免費提供30天VIP權益,開放16萬冊電子書,覆蓋了付費暢銷書排名前100位中的40%以上。平臺的免費有聲專區則提供了《米小圈上學記》《影響孩子成長的100個故事》等優質有聲內容,適合親子閱讀。

知識付費平臺也在行動。得到APP設立免費專區,提供677小時的知識節目;清華大學出版社的文泉學堂知識庫免費開放,中醫百科全書微信小程序則免費開放了搜索、查詢等功能。許多出版機構還聯合教育機構推出線上免費課程,覆蓋中小學生、大學生以及職場人士,包括少兒英語培訓類、少兒編程類、建工考試課程、醫藥考試課程等內容。比如山東教育出版社網絡聽書平臺「小荷聽書」,免費開放了中小學精品教學資源。

有聲讀物紛紛免費開放,聽眾可以在蜻蜓FM上聽「最美童謠」「最美古詩」音頻;在凱叔講故事APP上,1萬多個精品故事可供選擇;去聽APP開放文學、傳記、歷史類等千餘部有聲書;喜馬拉雅兒童版APP會員全部免費……這些活動大多持續至農曆正月十五,充實著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

推動遠程學習,查資料、讀期刊便捷高效

通過網站、移動服務端、微信找到想要閱讀的電子書,也可以線上瀏覽外文電子書、外語學習視頻來學習外語……國家圖書館雖然暫停了到館讀者服務和展覽、演出、講座等各項活動,但讀者依然可以遠程訪問國家圖書館,享受在線閱讀的樂趣。據悉,閉館期間,國圖公開課可以在線觀看,各個領域的專家以通俗而嚴謹的方式把知識傳遞給大家;從甲骨、敦煌遺書、善本古籍、金石拓片、輿圖到民族文字古籍、名家手稿……動動指尖就能全面生動地領略到中華民族的豐富文化。

湖南也推出了公共文旅數字資源,探索讓群眾足不出戶網上讀書、網上培訓等新途徑。春節期間,湖南圖書館各種電子圖書、有聲讀物供讀者免費使用,並牽頭省內各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和科技單位,提供免費的聯合在線諮詢服務、公益講座視頻等。湖南省少兒圖書館、省文化館、省博物館等也提供了豐富的數位化文化服務。

「圖書館雖閉館,但我們的服務不打烊。」吉林省圖書館相關負責人介紹,線上有圖書、期刊、名師視頻、有聲讀物、移動博物館。還開有新型冠狀病毒知識全知道板塊和防疫公益課,讀者可通過該專題獲取到本次疫情的最新信息以及相關防疫措施,及時了解事態動向,加強自身的防護知識以及防範意識。同時,吉林省圖書館還在其微信公眾號首發「數字展廳」。

如何滿足人們的學習需求?國家圖書館開放了種類豐富、數量眾多的中文、外文資源庫以及館藏特色資源庫服務,讀者酈晨說:「雖然閉館了,這些資源給我們查資料、寫論文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中國農業出版社於2月1日—29日免費開放「智匯三農」農業專業知識服務平臺中所有內容,涵蓋種植、水產養殖、農業經濟等專業類資源。該平臺擁有電子圖書1.2萬本,年鑑年報299種,知識條目200萬條,百科問答10萬條,圖片13萬張。1月29日,維普網也免費向讀者開放了學術論文的下載權限。

(綜合本報記者施芳、張賀、孟海鷹、王珏、王雲娜、王浩報導)

連結 文旅部推出在線公共文化和旅遊服務

本報北京2月3日電 (記者鄭海鷗)記者從文化和旅遊部獲悉:為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進一步做好在線政務服務,文化和旅遊部在國家政務服務平臺、部網站政務服務門戶上推出「在線公共文化服務」「出行提示」兩項專題公共服務。

「在線公共文化服務」匯聚4項熱點線上文化服務,公眾可以在線觀看全國博物館線上展覽,參觀國家博物館內30多個虛擬展廳,查詢故宮博物院文物信息,參加國家圖書館線上線下結合的公開課。「出行提示」服務及時發布疫情防控期間各國旅行提示,提供權威的信息。為方便公眾使用手機訪問,以上服務在「文旅政務」APP同步推出。

《人民日報》(2020年02月04日12版)

相關焦點

  • 2020大學消防公開課網絡直播入口(電腦端+手機端)
    2020大學消防公開課網絡直播入口  http://live.weibo.com/show?id=1042152:3542b01bd45a1e2f076133598ca5c0dc  直播時間  4月9日(周四)15時開始,時長約1小時30分鐘。
  • 從有聲書到廣播劇,誰在爭奪你的耳朵?
    可以看到,嘈雜的地鐵車廂裡,行色匆匆的人們不忘戴上耳機,耳邊響起的琅琅書聲,代表著知識型社會的你追我趕。「聽音頻,主要是為了獲取知識。」會計師張瓊說,「一堂不長的英語課、十幾分鐘的主播說書,回程路上就能聽完,都是年輕人的『充電』方式。」「知識型節目」成為各大網絡音頻平臺的主打內容之一。
  • 雲聽與瀋陽廣播電視臺達成戰略合作
    「雲聽」總編輯張東與瀋陽廣電原創事業部總監郭志英進行戰略合作籤約通過此次戰略合作,雲聽將依託國家媒體平臺及傳播優勢,在雙方深度戰略合作基礎上,與瀋陽廣播電視臺共同探索音頻行業與國家媒體間更深層次的合作模式,提供全品牌的服務深根耕細作。
  • 有聲書:活在線上的大賣場
    聽過有聲書一個多月了,楊偉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他所聽的這個節目每次結束時都會有帶貨信息,有時候是推薦發放淘寶、京東、拼多多優惠劵的公眾號,有時候又是推薦莆田鞋賣家微信,還有時候居然還給天眼查都打起了廣告,難道有聲書主播都這樣?
  • 懶人聽書會員升級 《鬼吹燈》《孤城閉》原著有聲書免費聽
    包括了近期熱播影視劇原著有聲書《鬼吹燈一:龍嶺迷窟》《孤城閉》,重磅原創文學小說《鬥羅大陸:絕世唐門》,經典文學作品《百年孤獨》《失樂園》《夢裡花落知多少》等;更有《明朝那些事兒(兒童版)》《說給兒童的中國歷史》《特種兵學校(第二季)》等經典兒童有聲書,以及《和復旦名師一起品讀經典國學》《史丹福大學經濟學思維課》等重磅精品課。
  • 喜馬拉雅30位有聲書主播直播說書,為423聽書節打call!
    喜馬拉雅上就有這樣一群新時代說書人。4月3日至20日,喜馬拉雅第三屆423聽書節前夕,喜馬拉雅上線「說書人」系列直播,邀請30位有聲書主播為聽眾帶來多場直播,吸引了近百萬聽眾參與。主播們不僅 「雲說書」演繹有聲故事,揭秘作品錄製細節與花絮故事,並與聽眾互動,分享自己對作品的理解。直播間裡笑聲連連,彈幕齊飛。多位主播表示,與聽友直播交流,感受到屏幕的另一面有人在聽在期待這部作品,讓有聲書錄製過程變得更加溫暖和使命感。
  • 《挪威的森林》電子書和有聲書來了
    《挪威的森林》電子書和有聲書來了 原標題:   首發九部村上春樹代表作的電聲版包括《挪威的森林》《且聽風吟》《奇鳥行狀錄》《舞!舞!舞!》《尋羊冒險記》《1973年的彈子球》《國境以南太陽以西》《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和《斯普特尼克戀人》。  據了解,今年,村上春樹向上海譯文出版社一次性開放了21部作品數字出版授權,這在授權一向謹慎的日本版權市場實屬罕見。
  • 還在「看」書?可以「點」書、「聽」書啦 上海書展上的「高科技...
    原標題:還在「看」書?可以「點」書、「聽」書啦 上海書展上的「高科技閱讀」新華網上海8月25日電(記者周琳)出版很傳統,閱讀很古板?如果認為閱讀還只停留在「電子書」取代「紙質書」的階段,那就太單一啦。增強現實技術讓科普書籍「活」起來,有聲讀物獲得資本市場熱捧,記者日前探訪上海書展發現,科技元素正在讓知識變得更有趣。
  • 芒果臺又發大招:芒果聽書節今日開幕 千部有聲書免費聽
    (原標題:芒果臺又發大招:芒果聽書節今日開幕 千部有聲書免費聽 ——你與嚮往的生活或許只差一個芒果動聽APP) 這個夏天,註定不會平淡,每一個悠閒慵懶的時刻,除了印象中在宮崎駿動漫裡的西瓜與蒲扇,你還需要的可能是迴蕩在耳邊的一個又一個好聽的故事,總是沒有一個會說故事的人在身邊?
  • 「世界讀書日之一」用耳朵閱讀:有聲讀物可以改變我們獲取知識的...
    在很多現代都市人的生活之中,將一本書由書架上拾起的感覺可能已經越發陌生。即使在當下電子書盛行的時代,視覺閱讀體驗也不再是唯一選擇。通勤路上,運動途中,開車之時……用手機「聽」一本書,成為了更多人完成閱讀的新模式。在現在與不遠的將來,有聲書甚至有可能超過紙質書與電子書,成為許多人讀書的首選。什麼樣的人會更願意「聽」書?
  • 中國有聲書市場規模將達95億元 中文在線雙輪驅動打造有聲精品
    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有聲書行業市場規模為23.7億元,歷經三年高速發展,在2019年達到63.6億元,持續增速高於30%。因疫情原因,線上消費持續增強,預計2020年有聲書行業發展將進一步增速,行業規模將達到95億元左右。
  • 金庸作品有聲讀物上市 10多位大師級播音員朗讀
    在電子書苦苦找不到盈利模式的今天,業內專家指出,「這次『金大俠』親自授權將其所有作品發行有聲讀物,標誌著有聲讀物迎來爆炸式發展時代。」  耳朵裡的金氏江湖  記者獲悉,我國目前網絡上有聲書的消費群體主要集中在18歲~31歲之間的年輕人,比重超過50%。
  • 「信仰公開課——戰『疫』雲講演」,搭建「雲端」思政新課堂
    這是東南大學「戰『疫』雲講演」活動的第四講,超4萬人在線聽講,近5000多條評論,師生們「親臨」一線,深刻感受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醫護人員堅守崗位、不怕犧牲的奉獻精神。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支援湖北及堅守後方的醫務人員帶領東大師生走近戰「疫」一線,直擊戰「疫」現場「同學們,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們通過網絡直播在『雲端』集合,共同分享一堂特殊的『信仰公開課』。」
  • 2020全國大學消防公開課觀後感800字
    我自知老闆肯定不會聽的了,便垂頭喪氣地走出這家店。  隨後,我又走進了「賓至如歸」飲食店,雖然這家店的環境比上一家店好不了多少,但我又向店主提出了同樣的建議,不同的是店主欣然地接受了。  過了一段日子,我又再次來到這兩家店。但「狼心狗肺」餐飲店已銷聲匿跡,聽說是被一場大火給燒毀了;而「賓至如歸」飲食店已重新裝修,並越做越大,客似雲來。
  • 雲尚直播+燈塔學院+雲智公開課,阿里影業知識分享覆蓋影視全鏈路
    該劇總製片人、阿里影業副總裁敦淇做客「雲尚影視製片直播沙龍」,分享了《重生》以及此前《甄嬛傳》等代表作的幕後製作故事,並推介了製片管理系統雲尚製片。當晚直播沙龍也成為自上線以來熱度最高的一期。 敦淇對於其多年來的製片方法論做了獨到的總結和分享,這也標誌著阿里影業繼「燈塔學院」(宣發)和「鳳凰雲智公開課」(發行)後,將直播課程進一步布局到上遊製作領域,用知識分享賦能影視行業全鏈路,幫助從業者儲備知識、修煉內功。   疫情期間,雲尚製片將原本的線下沙龍轉移到線上,邀請業內專家共同打造公益性知識分享,為眾多影視人提供學習渠道,提升專業技能。
  • 喜馬研究院發布2019有聲書收聽報告 高頻用戶每年聽書超20本
    依託喜馬拉雅平臺大數據,報告從年度關鍵詞、用戶年齡分布、用戶行為特點、主播盤點等角度進行分析,揭秘當代有聲書用戶的有趣輪廓。報告顯示,高頻有聲書用戶平均一年聽書數量超過20本;有聲書用戶中95後佔比第一;去年花費最高的用戶是位「70後」男性,共購買了18708.27元有聲書;收聽量最高的有聲書為《摸金天師》。
  • 首席醫官有聲小說下載
    喜馬拉雅為你提供首席醫官有聲小說下載,喜馬拉雅絕對是聽書必備神器!內容全、極方便、不耗流量不花錢、沒有信號也能聽,最輕鬆的讀書方式,很多內容完全免費收聽。
  • 疫情期周末指南|在線徵集,防疫地圖,雲看展和書影音
    詳情請關注口罩哨兵石墨文檔社區互助|加入「社區防疫互助網絡」計劃,讓孤島重新相連在人們生活的社區,需要生長出自我組織、自我服務、自我學習、互助共享的社區支持網絡。大魚營造希望與社區中的人一起摸索共建這個網絡。
  • 專訪|廖彩杏談兒童英語啟蒙與「有聲書英文學習法」
    自2012年她撰寫的《用有聲書輕鬆聽出英語力》在臺灣出版後,書中所附的有聲書書單便在育兒圈內持續地流傳,她所倡導的這種不用上補習班,通過愉快的、輕鬆的家庭閱讀和持續的、自然的語言輸入來進行英語啟蒙和學習的方式,受到了很多家長的追捧。
  • 蜻蜓FM、喜馬拉雅FM為書迷給養伴聽價值
    越來越多的紙質書開始通過動畫、聲音、視頻或其他交互式的傳播方式來表現,「讀書」在當下,已經不是單純使用眼睛的行為,而是多維度的內容體驗。「對於我來說,每天雙眼面對爆炸式的信息已不堪重負,靜下心來讀書充電已經成了我的一種奢望,」已經有兩年年聽書習慣的王女士說,現在我更樂意在碎片化的時間裡去聽出一本完整的書,這能使我寶貴的時間在堵車、路上或者睡前的無聊和疲倦中產生最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