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成路8號院,一個航天院士雲集的地方

2021-01-16 中國航天報

前幾日,兩院院士陸元九迎來101歲生日,95歲的張履謙院士特意登門祝壽。

同為獻身中國航天事業的老夥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顧問,航天「老友」相聚的場景充滿溫情。

交談間,陸老談道,現在自己出不了大院,原來還能到玉淵潭公園散步,現在已經變成歷史了。

為了保持身體健康,陸元九之前一直有打網球的習慣,堅持跑步到73歲,大院裡的人說:「經常見老爺子推個小車,在大院裡散步。」

這個大院是哪個大院?

今天,我們帶您一起了解——

《從皇代子墳七號到阜成路8號》

□ 李軍

從大院拍攝的航天科技集團、航天科工集團大廈。宿東 攝

皇代子墳七號是指現在的北京阜成路8號航天大院的東院,即原北大門以東至海軍總醫院以西的地塊。

據說,這塊地是清代鑲黃旗埋葬皇親國戚的墳地,是解放前的事了,究竟是從何時開始埋葬逝者做墳地的我已無從考證,但是從以前的幾個老住戶那裡我了解了一些信息。

老五院(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初期,住在這一代的老住戶有這麼幾家,一個是姓吳的,另一個是姓方的,這幾戶後來搬走了。住在附近的還有幾戶部直機關工人,後來也搬到白堆子。

那時我問他們,為什麼叫皇代子墳七號?他們說,從來也沒有聽說過,就這麼幾家住戶。後來旁邊有了個九號,就在皇代子墳這個名字上加了個七號,派出所也就叫起來了。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皇代子墳七號這個名稱慢慢被人淡忘了,1965年老五院現役軍人集體轉業時改成了8號,人們開始用阜成路8號代替了皇代子墳七號。

老五院成立後,1956年11月開始了大院基本建設。上世紀60年航天大發展,人員從四面八方調來,西院又開始了建設(代號為505工程)。

1993年,航天大院前舉行掛牌儀式,中國航天亮出「航天牌子」。時旭 攝

大院的建設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生活設施,主要是宿舍、食堂、幼兒園。好一些的宿舍建在圍牆裡邊,大院中心建有五個食堂,即專家食堂、校官食堂、尉官食堂、戰士食堂和招待所食堂。

在西院建了幼兒園,後來還建成了一個禮堂(稱第一會議室),辦公區在東邊的小院裡(簡稱小院),小院裡有工字樓和小禮堂,大部分工作人員在裡邊辦公。

1958年建成了四層辦公樓,是領導、政治部、科技辦公區域,剛建成時是蘇聯專家和領導辦公用,後來加了一層,變成了五層,一直稱為主辦公樓。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主辦公樓兩側又蓋了東、西配樓,西配樓是708所辦公樓。

大院一角。任悅鳴 攝

大院一角。劉巖 攝

二是文體設施建設,活動場所多、設施齊全。東、西院有籃球場兩個,四副籃球架,小院裡也有一副,還有單雙槓。單位經常組織籃球比賽。

每次比賽看著都挺過癮,特別是部隊子弟都是各個中學體育尖子,每次比賽球迷們都早早站在邊上看,場上的隊員們幾乎成了大院裡的球星。

當時文化生活也很活躍,每月都給幹部、職工發票,看一些文工團的演出。電影一周放映兩三次,基本上都在禮堂放映,後來人員多了改在露天放映,專門在大操場壘了5米高的天幕用大座機放映。看電影的人越來越多,附近居民有的早早來佔地兒,找好的位置。操場能容納幾千人,後來操場變成東邊低西邊高的露天電影場。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有了電視,由小變大,由黑白變成彩色,人們由集中一起看電影變成了每家分散著看電視,後來普及了電視,最後集中放電影已無人看了,露天放映場也就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航天小苗」在大院裡玩。郝洪春 攝

三是綠化美化,建院初期就很重視綠化美化院內的環境。院內初建時是在一片荒墳地上開始建設的,1957年規劃擴建,在大院圍牆內建設36個單位。那時樹木主要是香椿樹,東倒西歪,人們常說椿樹散亂、樹葉稀疏很不美觀。

後來開始綠化,最先是在集體宿舍外邊,那時有一條很窄的土路,6米寬,西南有一大塊土地,開始種植大葉楊。

航天大院櫻花盛開。王磊 攝

1960年以後開始對老樹更新,北大門路兩邊都種的楊樹,橫豎成行,後來楊樹多了,又種植柏樹、松樹、銀杏樹、國槐,老的香椿樹現在僅剩32棵了。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喜鵲常年住在大院的樹上產蛋生子,與人和睦相處,都快成為大院裡的主人了。

大院一角。郝洪春 攝

中國航天的阜成路8號大院宿舍樓由1~36個單元發展到現在的100多個單元,由居住幾百戶發展到居住2000多戶上萬人。

如今航天大院裡的居民樓。劉巖 攝

這裡居住的幾代航天人經歷了航天從仿製起步、自行研製、自主創新的發展歷史,航天大院是指揮科技生產中心,錢學森、任新民、屠守鍔、孫家棟等「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也居住於此。

電影《錢學森》在航天大院取景拍攝。劉淮宇 攝

2016年11月29日,《中國航天院士傳記叢書》編寫出版座談會暨發布會在北京阜成路航天大院舉行。劉淮宇 攝

60多年來,她慢慢褪去了神秘的面紗露出真容,也是中國航天人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大發展的一個縮影。

大院中,「航天小苗」進行戶外活動。郝洪春 攝

文/李軍

編輯/李淑姮 宋皓薇

審核/劉淮宇

監製/索阿娣

相關焦點

  • ...訪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薛惠鋒
    16日,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十二研究院)院長薛惠鋒接受本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說。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啟動航天強國建設的關鍵之年。系統科學與工程在我們國家的航天事業當中是什麼樣的定位?有什麼樣的使命?
  • 李彥宏、王傳福落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劉宏 1966年12月 機械電子工程 哈爾濱工業大學 院士提名 8 單忠德 1970年01月 機械成形加工工程及自動化 機械科學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 院士提名
  • 俱懷逸興壯思飛——哈工大與中國航天60年
    哈工大報訊(劉培香 閆明星 吉星 張妍 劉忠奎/文 馮健 蘭銳 王若維/圖)1956年10月8日,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的成立,標誌著中國航天事業正式誕生。經過60年發展,中國航天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正在向建設航天強國的目標闊步前行。
  • ...火星漫遊車|nasa|毅力號|火星|甘迺迪航天中心|月球|好奇號火星車
    2020年3月16日,一個標牌被安裝在甘迺迪航天中心的毅力號火星漫遊車上,以紀念美國宇航局的「向火星發送你的名字」活動。三個矽晶片(左上角)上印製了10,932,295個名稱以及來自美國宇航局的「漫遊車命名」競賽的155個決賽入圍者的文章。
  • 他把航天育種的論文「寫」在大地上
    充滿希望的搭載 在今年的「十一」黃金周,位於普蘭店區的大連航天育種基地每天都有150多位大連民族大學的學生前來接受科普教育。學生們站在各種太空葫蘆架下拍照,在蛇瓜縫隙中露出一個個小腦袋,還有幾位男生試圖抬起重達400斤的太空南瓜,結果卻無功而返。 在這裡,學生們每天都收穫巨大。
  • 航天科技集團八院800所:制鎮國之器 鑄華夏之魂
    人民網北京9月27日電(趙竹青)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800所,坐落在上海西南一隅的一座風景美麗的小島上。60多年來,該所承擔起運載火箭箭體結構和大型環境試驗等航天產品的研製、生產任務,成為我國航天事業的中堅力量。
  • 大咖雲集!第九屆中國納博會盛大開幕
    大咖雲集 第九屆納博會盛大開幕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尤政,中國科學院院士解思深,中國科學院院士劉雲圻,中國科學院院士江雷,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餘艾冰,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瑞•鮑曼,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湯華燊,伊朗國家納米振興委員會國際合作及納米標準化部阿里•貝託萊希,美國柯達公司首席科學家蘭迪•法格奎思特,中科院蘇州納米所所長楊輝等國內外著名院士專家濟濟一堂,參加開幕儀式。
  • 藍箭航天朱雀二號火箭發動機匹配驗證成功
    5月13日,藍箭航天朱雀二號火箭控制系統與「天鵲」80噸液氧甲烷發動機匹配驗證成功,順利完成第三次搖擺試車點火試驗,點火時長200秒。該試驗的成功,標誌著「天鵲」80噸液氧甲烷發動機成為全球首臺通過泵後搖擺技術驗證的大推力液氧甲烷發動機。
  • 航天工程大學2021年文職人員公開招考宣講
    ——航天工程大學。這裡是我軍高素質新型航天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是航天科技創新的前沿高地,是航天領域的高端智庫,更是青年學子獻身國防事業、放飛航天夢想的知識殿堂。大學是一所具有光榮傳統和深厚歷史積澱的軍隊院校,伴隨我國兩彈一星、載人航天偉業發展壯大。2017年7月,經習主席和中央軍委批准,以原裝備學院為基礎重建為航天工程大學,地位更加重要、責任更加重大、使命更加光榮。
  • 以月亮的名義,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中國人的浪漫!
    此次嫦娥五號飛天,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關鍵測控崗位上的負責人大多為「80後」。  13年前,正是他們依靠自主創新的測控技術,創造了世界探月史上一個個奇蹟:不依託大型運載火箭,在變軌多達8次的漫漫航程中,精準無誤地將嫦娥一號送入月球軌道!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靠什麼站在「國防七子」的陣營?
    今天介紹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是一所值得報考的高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簡稱「南航」,創建於1952年10月,1978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那一批重點大學的數量不多,全國只有北大、清華等88所大學。1981年成為全國首批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現為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江蘇省共建大學。
  • 隼鳥2號展示了日本不可小覷的航天實力
    比起「前輩」隼鳥號一波三折的探測經歷,隼鳥2號的探測到目前為止進行的相當順利,包括釋放著陸器在內的一系列計劃工作都得以正常實施。如果一切正常,隼鳥2號將有望為我們帶來「龍宮」小行星上的樣品,為小行星和太陽系起源研究提供無可替代的珍貴研究樣本。同時,隼鳥2號、隼鳥號等科學計劃,也從一個方面展示了日本不容小覷的航天實力。
  • 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工程師卓超率航天機電(連雲港神舟)等企業代表...
    9月4日下午,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卓超、資產經營部副部長張越及八院科技委秘書長潘軍、連雲港神舟新能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主持工作)何濤、副總經理朱軍、樂凱膠片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路建波等,在京拜訪了中廣核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航天迷 神舟飛船返回艙、嫦娥四號探測器將「飛臨」長春
    此次展會兼具科普性、趣味性和參與性,旨在展現我國航天事業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以及幾代航天人熱愛國家、自力更生、勇於攀登的奮鬥歷程,讓長春觀眾有機會零距離體驗「中國航天夢」,在青少年當中播下更多太空夢想的種子
  • 帶您讀懂航天六院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相關政策
    帶您讀懂航天六院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相關政策編者按...2019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的指導意見》(廳字〔2019〕19號,以下簡稱19號),要求2020年年底前,集中力量將尚未實行社會化管理的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移交街道和社區實行社會化管理。
  • 到月宮上挖土-嫦娥五號背後的航天系統工程
    嫦娥五號的工程意義在中國航天史上也是裡程碑式的:落月並採樣返回相比於之前的環繞(嫦娥一號、二號)和著陸(嫦娥三號、四號)任務,難度係數陡然增加,而嫦娥五號任務的順利完成,則意味著我國有望成為繼美國、蘇聯之後,第三個實現月球採樣返回的國家。3.作為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嫦娥五號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
  • 武漢壹號院,眾望歸來
    在武漢,千萬級豪宅風起雲湧之時,武漢壹號院再次登場。6月13日,武漢壹號院,約245平米戶型交付樣板間實景開放。 這標誌著闊別三年後的武漢壹號院歸來。這次歸來,武漢壹號院攜全新作品,建築面積約215-245平米大宅,再續傳奇。
  • 航天科技集團亞太7號衛星貸款協議籤署
    7月9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控股的亞太衛星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與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籤署了亞太7號衛星定期貸款協議。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副總經理芮曉武、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行長陳四清、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總裁和廣北等出席協議籤署儀式。